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早上起来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晨起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肠道感染(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沙门菌等)、肠易激综合征(与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中青年多见)、食物因素(前一晚饮食不当)、腹部受凉(夜间腹部保暖不当)以及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乳糖不耐受等),不同原因涉及的人群有差异,儿童、老年人等各有特点。 一、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多在晨起后出现腹泻,还常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因为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肠道功能更易受影响。 2.细菌感染: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感染,晨起腹泻可能是因为夜间肠道蠕动相对缓慢,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引发腹泻,部分患者还会有腹痛、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成年人可能症状相对典型,儿童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需重视。 二、肠易激综合征 1.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晨起腹泻可能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情况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三、食物因素 1.前一晚饮食不当:如果前一天晚上进食过多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量冷饮、油炸食品、辣椒等,可能导致晨起腹泻,不同年龄人群对食物的耐受不同,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因前一晚不当饮食出现晨起腹泻,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也较易受前一晚饮食影响出现腹泻情况。 四、腹部受凉 1.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尤其是晨起时气温相对较低,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晨起腹泻,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皮下脂肪薄,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易因腹部受凉出现晨起腹泻。 五、其他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加快,肠道蠕动增快,可能出现晨起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有效消化乳糖,若前一晚饮用了牛奶等含乳糖的食物,晨起可能出现腹泻,儿童期发病较多见,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症状有所变化,但仍可能在晨起食用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泻。
2025-10-17 11:47:04 -
积食了该如何是好
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进食量、选易消化食物)、适当运动(饭后轻度活动、增日常活动量)、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来缓解积食,若出现持续呕吐、腹痛剧烈、发热、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或婴幼儿、老年人积食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调整饮食 1.控制进食量:积食时应适当减少进食量,尤其是那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油炸食品等。对于儿童来说,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肠胃负担。例如,平时一顿能吃一碗饭的儿童,积食时可改为半碗饭,分多次进食。 2.选择易消化食物: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如苹果、香蕉、菠菜等,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可选择米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主食。对于婴幼儿,可将食物做得更细软,方便消化。 二、适当运动 1.饭后轻度活动:进食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可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带着在室内缓慢走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一般饭后半小时左右开始散步,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2.增加日常活动量:平时要鼓励多活动,对于学龄儿童,可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如跳绳、踢毽子等,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三、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对于儿童,按摩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积食。例如,家长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孩子腹部。 四、就医情况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积食情况较为严重,出现持续呕吐、腹痛剧烈、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儿童积食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或者腹痛哭闹不止,此时可能提示存在其他肠道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积食问题更需谨慎对待。如果婴幼儿出现积食情况,家长应更加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一旦有异常表现应尽快就医。而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积食后更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老年人积食后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也应及时就医。
2025-10-17 11:43:49 -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因人体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改变肠道内环境致蛔虫钻胆道引发病理改变,症状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等,体征是发作时剑突下或右上腹有轻度深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诊断靠B超等影像学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解痉止痛、利胆驱虫、抗感染)和手术(非手术无效且有严重并发症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用安全非手术措施,妊娠期用药权衡对胎儿影响选非手术及物理解痉,老年需综合基础病考虑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胆道蛔虫病主要由蛔虫钻孔习性所致,当人体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发热、腹泻后胃肠功能失调)、妊娠等因素改变肠道内环境时,蛔虫易向上窜动,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引发胆道梗阻及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疼痛呈阵发性发作,缓解期可如常人,常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可能有蛔虫。若合并胆道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等感染症状。2.体征:腹部体征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发作时剑突下或右上腹有轻度深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检查手段,可发现胆道内蛔虫影像;X线钡餐检查可能显示十二指肠内蛔虫阴影。2.实验室检查:合并感染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止痛(常用阿托品等缓解胆道痉挛)、利胆驱虫(如部分中药方剂辅助驱虫,需遵循循证依据)、抗感染治疗(针对合并胆道感染选用合适抗生素)。2.手术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胆道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取出胆道内蛔虫。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道蛔虫病需密切观察腹痛等症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优先采用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措施,避免盲目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镇痛等药物,非药物干预需谨慎选择。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胆道蛔虫病时,用药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优先采用物理解痉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3.老年患者:老年胆道蛔虫病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解痉止痛等治疗需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手术风险较高时,需谨慎评估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10-17 11:41:46 -
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升高时间
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一般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其升高对急性胰腺炎有辅助诊断价值,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情况各有不同,需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一、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特点 1.升高时间 急性胰腺炎患者尿淀粉酶升高时间一般稍晚于血淀粉酶。通常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周。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5天恢复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上升,下降较为缓慢。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尿淀粉酶升高时间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势相似。儿童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时间也遵循上述一般规律,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肾功能等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不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左右也会出现尿淀粉酶升高的情况。在女性患者中,一般没有特殊的性别差异影响尿淀粉酶升高时间,但如果合并有其他妇科相关疾病同时影响肾功能等情况时,可能会有一定干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肾脏对尿淀粉酶的排泄功能受影响,可能会影响尿淀粉酶升高时间的判断,需要结合血淀粉酶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二、尿淀粉酶升高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1.辅助诊断价值 尿淀粉酶升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当临床上怀疑急性胰腺炎时,结合患者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以及血淀粉酶等指标,尿淀粉酶升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之一。例如,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疑似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同时尿淀粉酶升高,再结合血淀粉酶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为急性胰腺炎。 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尿淀粉酶升高同样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儿童出现腹痛等症状时,检测尿淀粉酶,如果升高且符合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特点,结合其他检查,可辅助诊断儿童急性胰腺炎。对于女性患者,当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也是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但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尿淀粉酶的因素。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者有慢性肾脏疾病,此时尿淀粉酶升高可能不能单纯依据常规的时间来判断是否为急性胰腺炎引起,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病情、血淀粉酶以及肾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诊断。
2025-10-17 11:38:17 -
肠炎吃生蒜是否有作用
肠炎患者不建议吃生蒜,生蒜的抗菌等作用在肠炎治疗中不确切且可能有不良影响,不同类型肠炎患者食用生蒜均可能加重病情或影响康复,特殊人群食用生蒜也有诸多问题,肠炎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正规医疗治疗手段,而非依赖生蒜治疗。 生蒜中含有大蒜素等成分,大蒜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大蒜素对一些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然而,这一作用在人体肠道内的实际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生蒜的有效成分在经过消化道时的吸收、代谢过程较为复杂,其抗菌作用能否在肠炎患者肠道内充分发挥并达到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不同类型肠炎患者食用生蒜的情况 细菌感染性肠炎:虽然大蒜素理论上有抗菌性,但对于细菌感染性肠炎患者,仅靠生蒜远远不能替代正规的抗感染治疗。而且生蒜对肠道的刺激可能会加重肠道炎症反应,尤其是在肠炎急性发作期,肠道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食用生蒜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 非细菌感染性肠炎:对于如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等非细菌感染性肠炎,生蒜的抗菌作用并无意义,其刺激性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生蒜的辛辣成分会对病变部位产生刺激,不利于病情控制。 特殊人群食用生蒜需注意的问题 儿童肠炎患者:儿童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生蒜的刺激性较强,食用生蒜更容易引起肠道不适,如腹痛、腹泻加剧等情况,所以儿童肠炎患者不建议食用生蒜来缓解肠炎症状。 老年肠炎患者: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生蒜的刺激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身体整体的营养状况和康复进程。而且老年肠炎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食用生蒜可能会与一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等不良影响。 肠道黏膜严重受损的肠炎患者:这类患者肠道黏膜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生蒜的刺激会加重黏膜的损伤程度,不利于黏膜的修复,所以不适合食用生蒜。 总体而言,肠炎患者不建议通过食用生蒜来治疗肠炎,肠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的肠炎类型和病情,采取正规的医疗治疗手段,如针对细菌感染性肠炎进行抗感染治疗等,而不是依赖生蒜这种不确切且可能有不良影响的方式来应对肠炎问题。
2025-10-17 1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