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胃肠道彩超检查怎么查
胃肠道彩超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必要时肠道准备,检查时患者通常仰卧位等,探头操作获取图像,检查后正常饮食,医生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调整,确保检查准确舒适。 1.饮食要求:一般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避免进食后胃肠道内食物残渣、气体等影响超声图像观察。比如前一天晚上8点后禁食,可少量饮水,但检查当天晨起后不要进食、饮水。对于儿童,若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空腹,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但需尽量保证空腹时间足够。 2.肠道准备:有时可能需要服用肠道清洁剂来清洁肠道,以减少肠道内粪便、气体对超声检查的干扰。比如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药物,按照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服用,将肠道内的粪便排空,使超声能够更好地透过肠道观察内部结构。 检查过程 1.检查体位: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必要时可能会采取侧卧位等其他体位。仰卧位时身体放松,便于超声探头在腹部进行操作。儿童检查时可能需要家长的配合,安抚儿童使其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探头操作: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涂上耦合剂,然后轻轻放在患者腹部相应的检查部位,通过移动探头来获取不同切面的图像。检查的部位主要包括胃、肠道等相关区域,通过超声探头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观察胃肠道的形态、结构、蠕动情况等。例如,观察胃壁的厚度、层次结构,肠道是否有扩张、肿块等异常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探头的压力和角度,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对于儿童,由于其腹部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操作时更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给儿童带来不适。 检查后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但如果进行了肠道准备,可能需要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儿童检查后也要注意饮食的过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结果获取: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获取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得出检查结果。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检查结果的相关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医生会进一步安排后续的检查或治疗。 胃肠道彩超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合理的检查前准备、规范的检查过程以及适当的检查后注意事项来完成检查,在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成人)的检查中需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2025-10-17 11:35:48 -
怎么加快肠道蠕动排便
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来改善排便,疾病导致的排便困难需治原发疾病,长期便秘生活方式调整无效要就医且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滥用泻药尤其低龄儿童。 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各类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像苹果、香蕉等)、全谷物(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以每100克芹菜为例,约含2.2克膳食纤维,适当多吃这类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不同年龄人群需求有差异,儿童可通过搭配蔬菜水果的辅食来补充,老年人则要注意选择易消化的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利于排出。一般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儿童要根据年龄适量补充,比如幼儿每天需保证500-1000毫升左右的水分摄入,可分多次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等。 三、适度运动 1.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有助于肠道蠕动。成年人每周可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儿童,家长可带其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如每天散步20-30分钟;老年人则要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2.腹部运动:比如仰卧位屈膝抬腿运动,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抬起再放下,重复多次;还有顺时针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能直接刺激肠道,促进蠕动。 四、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建立生物钟。不管有无便意,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儿童要从小引导养成规律排便习惯,家长可帮助幼儿建立固定的如厕时间。老年人行动不便时要注意如厕安全,选择合适的坐便器等设施。 五、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是因疾病等因素导致肠道蠕动缓慢排便困难,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来改善肠道蠕动情况。对于长期便秘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改善的人群,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但一般优先通过上述非药物方式进行干预,避免轻易使用泻药,尤其是低龄儿童更应避免滥用泻药。
2025-10-17 11:33:05 -
孕中期出现消化不良是否与激素有关
孕中期因孕激素大幅上升致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慢及雌激素改变影响消化酶分泌等引发消化不良,常见腹胀、食欲减退等表现,饮食应少食多餐选易消化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运动宜适当温和如散步,症状轻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缓解,严重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孕中期激素变化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机制 孕中期时,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大幅上升,孕激素能使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降低,蠕动速度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例如,正常的胃肠蠕动可推动食物不断前行并进行消化吸收,而孕激素导致的蠕动减慢会使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出现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同时,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也会作用于胃肠道,影响消化酶的分泌等生理过程,进一步干扰正常消化功能。 二、孕中期消化不良的相关表现及与激素的关联体现 孕中期因激素影响出现消化不良时,常见表现有腹胀、食欲减退等。腹胀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发酵产气等导致腹部胀满感;食欲减退则与胃肠道消化功能受激素干扰,对食物的消化处理能力下降有关,而这些表现都直接关联于孕中期升高的孕激素和变化的雌激素对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三、针对孕中期消化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饮食方面: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肠道单次消化负担。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适量摄入,避免过量引起不适;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因为这类食物会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而激素影响下原本就存在消化功能减弱情况,更需规避。 运动方面:进行适当温和的活动,像散步等,可促进胃肠蠕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刺激子宫,对孕期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加重消化不良带来的身体不适。 四、特殊人群(孕中期女性)的温馨提示 孕中期女性属于特殊人群,需高度关注自身消化不良情况。若消化不良症状较轻,通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多可缓解;若症状严重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因为严重且持续的消化不良可能会影响孕妇对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等。要充分考虑孕中期女性的生理特殊性,以保障母婴健康为重点,注重生活方式调整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025-10-17 11:30:59 -
抽烟对肝硬化影响大吗
抽烟对肝硬化影响大,会加重肝脏损伤,包括影响肝脏血流、促进炎症反应,还会影响肝硬化预后,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风险,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烟,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休息及定期复查等。 加重肝脏损伤 影响肝脏血流: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肝脏的血液供应减少。正常情况下,肝脏需要充足的血液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以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而抽烟引起的肝脏血流减少,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长期如此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例如,有研究发现,抽烟的肝硬化患者肝脏局部的血流灌注明显低于不抽烟的肝硬化患者。 促进炎症反应:抽烟会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加重肝脏的炎症状态。肝硬化本身就是肝脏长期炎症损伤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抽烟导致的炎症加重会促使肝硬化病情进一步恶化。炎症会持续损伤肝细胞,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影响肝硬化的预后 降低治疗效果:对于已经患有肝硬化的患者,抽烟会降低药物等治疗手段的效果。例如,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等情况时,抽烟可能会干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好转。 增加并发症风险:抽烟会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比如,容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为抽烟会影响食管胃底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使静脉更容易破裂出血;还会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因为抽烟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会影响肝脏对有毒物质的代谢和清除,导致体内毒素在大脑蓄积,引发神经精神症状。 对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有抽烟习惯的患者,应严格戒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主,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相关指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肝硬化患者,戒烟同样重要,比如老年肝硬化患者抽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而女性肝硬化患者抽烟可能会对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肝脏病情。有其他基础病史的肝硬化患者抽烟会使基础病史与肝硬化病情相互影响,加重整体健康风险,因此必须坚决摒弃抽烟这一不良生活方式。
2025-10-17 11:29:30 -
突然胃痛吐了之后还痛怎么治疗
突然胃痛吐了之后还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评估疼痛性质、程度等,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特点,可通过休息、体位调整和局部保暖等非药物措施缓解,若疼痛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一、初步判断病因并评估病情 突然胃痛吐了之后还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首先要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如果疼痛较轻,可能是胃部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但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血、黑便、发热等症状,需警惕更严重的疾病,如胃穿孔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 (一)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突然胃痛吐了之后还痛可能与饮食不洁、腹部着凉等有关。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物情况及腹痛部位等。若儿童腹痛伴有发热、精神萎靡,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成年人:成年人可能因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饮酒等诱发。需回忆近期饮食情况等,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调整 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可减轻胃部的牵拉感,缓解疼痛。避免剧烈活动,减少身体的消耗,让胃部得到相对放松的状态。 不同人群的休息注意事项:儿童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玩耍;成年人也应避免劳累,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身体恢复。 (二)局部保暖 可以用热水袋等适当热敷胃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局部保暖有助于缓解胃部痉挛,减轻疼痛。 特殊人群的保暖要点: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时要格外注意温度和距离;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注意避免烫伤,可在热水袋外包裹毛巾等。 三、就医建议及进一步处理 如果经过非药物处理后疼痛仍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若是急性胃炎引起,可能会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若是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可能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突然胃痛吐了之后还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及时评估病情,采取合适的缓解措施并适时就医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2025-10-17 11: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