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急性胰腺炎能根治吗
急性胰腺炎能否根治分情况,轻症多数可临床治愈有根治可能,重症难完全根治,儿童轻症经治可愈但要防复发,老年患者根治难,既往患者需戒烟酒、规律饮食等,有相关病史者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 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整体预后较差,很难完全根治。重症急性胰腺炎除了上述基础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等综合治疗,但即使经过治疗,患者仍可能遗留如胰腺假性囊肿、胰瘘、肠粘连等问题,且复发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生胰腺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需及时重视。儿童急性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也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多数轻症儿童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可治愈,但需注意积极寻找并处理诱因,预防复发。老年患者患急性胰腺炎时,往往病情更易加重,因为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根治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综合治疗。 在生活方式方面,既往有急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若想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根治的可能性,需严格戒烟戒酒,因为酒精和吸烟是诱发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要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有胆道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结石患者应根据病情考虑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减少胰腺炎复发的诱因。 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胆道手术史等,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疑似胰腺炎复发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2025-10-17 10:22:51 -
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是什么
兰索拉唑肠溶片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以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治疗胃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可缓解相关症状促溃疡愈合,其副作用有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轻不适及长期影响维B12吸收、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嗜睡、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偶见肝功异常等,老年人用需监测肝肾功能、儿童需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权衡利弊遵医嘱。 一、主要作用 兰索拉唑肠溶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内的氢钾ATP酶(质子泵),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以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酸相关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因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二、副作用 1.消化系统相关:可能出现便秘、腹泻、口干、腹胀等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但若持续不缓解需关注;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可能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等情况。 2.神经系统相关:少数人会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一般程度较轻,但若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评估是否调整用药。 3.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其他:偶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不过相对少见。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验证,应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
2025-10-17 10:22:00 -
胰腺炎患者应注意何种饮食
胰腺炎急性发作需严格禁食并通过肠外营养维持营养让胰腺休息,缓解期先从低脂肪低蛋白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低脂半流食,日常长期要低脂饮食保证维生素摄入,规律进食少食多餐,糖尿病合并胰腺炎者遵糖尿病饮食控碳水监测血糖,儿童胰腺炎患者要注重营养均衡选易消化低脂肪食物必要时合理营养支持。 一、急性期饮食管理 胰腺炎急性发作时需严格禁食,此阶段通过肠外营养维持机体营养需求,让胰腺充分休息,避免食物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加重胰腺炎症反应。 二、缓解期逐步恢复饮食 1.初期流食阶段:从低脂肪、低蛋白的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这类食物对胰腺刺激小,可逐步适应肠道消化功能。 2.过渡到半流食:随着病情缓解,可过渡到低脂半流食,例如软面条、脂肪含量低的大米粥等,仍需严格限制脂肪和高蛋白食物摄入,防止再次诱发胰腺过度分泌。 三、日常长期饮食原则 1.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30克以内,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选择如瘦肉、鱼、蛋清等优质蛋白来源,减少胰腺负担。 2.保证维生素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等,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 3.规律进食与少食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易导致胰腺炎复发,少食多餐可减轻胃肠道及胰腺消化负担。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监测血糖变化,确保血糖稳定。 儿童胰腺炎患者:要注重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选择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营养支持,避免因营养不均衡影响儿童正常生长。
2025-10-17 10:20:58 -
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吗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需综合病变范围、出血情况、病因及患者群体等多方面考量,病变范围广、大量出血、由严重应激或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引发的通常更严重,少量出血等相对较轻,不同情况需不同处理及观察。 出血情况与严重程度关联 1.少量出血:若只是镜下可见少量的胃黏膜出血点或小的出血灶,患者可能仅有轻度的黑便或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一般通过禁食、抑酸等治疗后较易控制,相对来说严重程度较低。 2.大量出血:当出现大量呕血、大量柏油样便时,提示出血量大,患者可能迅速出现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这种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包括补充血容量、止血等措施。 病因对严重程度的影响 1.由严重应激状态引起:比如患者处于大面积烧伤、颅脑外伤、大手术等严重应激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往往病情较为复杂,因为基础疾病本身就比较严重,同时胃黏膜病变会加重病情的复杂程度,相对更难处理,严重程度较高。 2.由药物因素引起:如果是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在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较快恢复,严重程度相对取决于药物使用的剂量、持续时间以及个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等。 对于儿童患者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需格外重视,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少量的出血也可能较快出现贫血等严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等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老年患者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相对更需谨慎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5-10-17 10:18:22 -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确诊依据是什么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询问药物、应激、酗酒等诱因)、临床表现观察(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及出血表现)、胃镜检查(见胃黏膜糜烂等典型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其他胃部疾病)等方面进行,不同人群在各环节有不同特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这些药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是否有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是否有酗酒史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患病的诱因可能不同,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更易因酒精刺激引发急性糜烂性胃炎。 二、临床表现观察 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呕血和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以哭闹、拒食等非典型表现为主;老年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三、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确诊急性糜烂性胃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可见胃黏膜出现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等典型表现。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四、病理组织学检查 必要时可在胃镜下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其他胃部疾病,如胃癌等。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025-10-17 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