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展开
  • 更年期便秘的治疗方法

    更年期便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治疗,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通过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进行心理调节;必要时谨慎选择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等药物辅助,老年及有基础疾病的更年期女性需特殊注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药物辅助需遵医嘱。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更年期女性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例如,每天吃300克左右的蔬菜,其中一半为绿叶蔬菜,再搭配适量的水果和全谷物食品,可有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量。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原因,可能会有口渴感不明显的情况,但仍需主动饮水,可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3.适度运动:适合更年期女性的运动有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每周坚持5天以上;或者每周进行2-3次瑜伽练习,通过一些扭转、伸展的动作刺激肠道蠕动。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二、心理调节 1.缓解压力:更年期女性常面临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研究发现,压力缓解后,肠道的自主神经功能会得到改善,有助于减轻便秘症状。比如每天安排15-20分钟进行冥想练习,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专注于呼吸,放松身心。 2.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肠道功能也有积极影响。更年期女性要正确认识更年期这一特殊阶段,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心态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道正常蠕动。 三、药物辅助(需谨慎选择) 1.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制剂等,这类药物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但使用时需要注意足量饮水,以避免肠道梗阻等情况发生。不过,对于更年期女性,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权衡利弊。 2.渗透性泻药:像乳果糖等,它能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水分保留在肠道内,软化粪便。但长期使用渗透性泻药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所以不能自行长期大量使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更年期女性:老年更年期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运动时要选择平缓的方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在选择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更高,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2.有基础疾病的更年期女性:如果更年期女性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有糖尿病的更年期女性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时,要注意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诱发心血管事件。 总之,更年期便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若需要药物辅助则要谨慎选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5-10-16 14:24:30
  • 老爱放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频繁放屁可因饮食中产气食物摄入过多(如豆类、洋葱、大蒜、碳酸饮料、薯类)及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等进食习惯影响,还与消化不良(胃肠消化功能弱、老人胃肠蠕动减退或患胃肠病、儿童消化未完善)、肠道疾病(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消化系统问题相关,某些药物也可能致肠道产气异常,儿童因消化不成熟、进食习惯易放屁,老人胃肠功能减退易消化不良放屁,女性生理期及孕期因激素或子宫压迫等易出现放屁增多情况。 一、饮食因素 1.产气食物摄入过多:某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导致频繁放屁。例如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其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等寡糖,人体难以消化吸收,到达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洋葱、大蒜等蔬菜也富含硫化物,在肠道代谢过程中易产生气体;碳酸饮料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会直接增加胃肠道内气体含量;此外,红薯、土豆等薯类食物也属于易产气食物,大量食用后也可能导致频繁放屁。 2.进食习惯影响:进食速度过快时,会不自觉吞咽较多空气,这些空气进入消化道后,也会以放屁的形式排出;另外,长期暴饮暴食,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也可能导致肠道产气增多,出现老爱放屁的现象。 二、消化系统问题 1.消化不良:当胃肠消化功能减弱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例如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或者本身患有胃肠疾病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等情况,都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出现频繁放屁的情况;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饮食不当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导致放屁增多。 2.肠道疾病影响:一些肠道疾病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气体代谢。比如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损,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细菌过度繁殖,会产生更多气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功能紊乱,会出现腹痛、腹胀、放屁增多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此外,如乳糖不耐受人群,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无法正常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发酵,也会产生大量气体,表现为频繁放屁。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产气增多。例如一些降糖药、抗生素等,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导致肠道产气异常。不过具体药物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一般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频繁放屁且怀疑与药物相关时,可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四、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饮食若不规律或摄入过多易产气食物,如上述豆类、碳酸饮料等,就较容易出现老爱放屁的情况。而且儿童可能存在进食时玩耍导致吞咽过多空气的情况,也会增加肠道气体量。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更易发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肠道产气增多,出现频繁放屁现象;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胃肠慢性疾病等,也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 3.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和气体代谢出现变化,容易出现老爱放屁的情况;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也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和气体排出,导致放屁增多。

    2025-10-16 14:23:48
  • 胃窦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怎么回事

    胃窦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是胃镜下胃窦部黏膜表现,常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饮酒)、药物因素致胃窦炎症,需通过Hp检测、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针对病因处理,如Hp感染需抗Hp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定植在胃内的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窦黏膜呈现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表现。大量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且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在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中,Hp感染率更高。 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会反复刺激胃窦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出现上述胃镜下表现。例如,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的人群,胃窦黏膜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用咖啡者。 吸烟饮酒: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胃内,损伤胃黏膜;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发生,进而出现胃窦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情况。有研究显示,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饮酒量较大的人群,胃窦部炎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容易引起胃窦黏膜损伤,出现炎症改变,表现为胃镜下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相关检查及进一步诊断 Hp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患者依从性好;胃镜下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可明确炎症程度等。通过Hp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因为Hp感染是导致胃窦炎症常见的原因之一。 胃镜及病理活检: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窦黏膜的形态、色泽等改变,同时取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胃窦黏膜的炎症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病理活检可以区分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不同类型的胃炎,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应对及注意事项 针对病因处理 Hp感染处理:如果存在Hp感染,通常需要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需注意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选择药物时要谨慎考虑。 调整生活方式: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等。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调整方式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年轻女性如果存在因减肥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饮食,需要合理规划饮食结构;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需要家属监督逐步戒烟限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胃窦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因感染等因素导致,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且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肠道炎症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情况。例如,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要评估其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在用药方面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025-10-16 14:20:28
  • 怎么预防便秘比较有效

    为预防便秘需从多方面入手,合理饮食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要定时排便、避免久蹲;适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腹部按摩;还要关注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儿童要避免过度食用精细加工食品等,老年人要注重营养均衡、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并注意药物影响。 一、合理饮食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蔬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如菠菜、西兰花等,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西兰花每100克约含1.6克膳食纤维;水果方面,苹果(带皮)每100克约含2.4克膳食纤维,香蕉每100克约含2.6克膳食纤维。全谷物食物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像燕麦、糙米等,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 2.保证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一般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可通过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方式补充。不同年龄人群需求有差异,儿童需根据年龄适量补充,例如3-12岁儿童每天需水约1000-1600毫升。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变化,也应保证足够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水。 二、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尝试排便,例如早餐后半小时,建立肠道生物钟。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逐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帮助肠道形成规律蠕动。老年人也应尽量固定排便时间,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 2.避免久蹲: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久蹲会导致腹压增高,还可能引起痔疮等问题,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注意这一点。 三、适度运动 1.有氧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快走。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选择跑步、跳绳等运动,促进肠道功能发育。老年人可选择慢走、太极拳等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既有助于肠道蠕动,又能增强体质。 2.腹部按摩:自我腹部按摩也是促进肠道蠕动的有效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儿童进行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由家长辅助或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老年人同样可进行腹部按摩,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四、关注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便秘需特别注意,除了上述饮食、运动等方面,要避免过度食用精细加工食品,保证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物的合理摄入。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排便注意力。如果儿童便秘情况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或采用温和的肠道调节方法,但应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通便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更要注重预防便秘。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取。运动方面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身体损伤。同时,老年人要注意药物对排便的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便秘副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2025-10-16 14:17:33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不同年龄段易患,不良生活方式等增加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由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引起,肝硬化与长期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因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有相应诱因人群易患)、上消化道肿瘤(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有差异,有相关家族史等人群需关注)及其他少见病因如血管畸形(临床少见易致严重出血)、胆道出血(由胆道结石等引起,有胆道疾病史人群需警惕)。 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Hp感染可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溃疡。例如,有研究表明,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与Hp感染相关。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病,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溃疡病史的人群复发时更易引发出血。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就会引起大量出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较为严重的病因之一。肝硬化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因病因不同有差异,比如乙肝感染多见于成年人群,而先天性代谢疾病导致的肝硬化可发生在较年轻人群。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需特别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常因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应激情况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颅内病变等,会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发生糜烂出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长期大量饮酒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相应诱因发病,有创伤史、长期服用NSAIDs药物或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更易出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并导致出血。 四、上消化道肿瘤 包括食管癌、胃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食管癌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胃癌患者可能有腹痛、消瘦等表现。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有一定差异,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某些上消化道肿瘤。有肿瘤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生活方式的人群需密切关注上消化道肿瘤相关出血风险。 五、其他少见病因 (一)血管畸形 如Dieulafoy病,是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相对少见但易引起严重出血。 (二)胆道出血 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等引起,血液流入十二指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胆道结石梗阻胆道,引起胆道感染、黏膜糜烂出血,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不同年龄段因胆道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警惕胆道出血可能。

    2025-10-16 14:16: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