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十二指肠是指什么
十二指肠是小肠起始部分,呈“C”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其相关疾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不同,十二指肠溃疡男性多于女性,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胆道疾病病史者易患相关十二指肠疾病。 十二指肠的分部 上部:是十二指肠的起始段,长约5厘米,起自胃的幽门,水平向右至胆囊颈的后下方,转折向下续接降部。上部近幽门的一段肠管,由于其肠壁薄、黏膜光滑无环状襞,临床上称此段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降部:长约7-8厘米,自十二指肠上曲垂直下降,至第3腰椎体右侧转向左移行为水平部。降部的后内侧壁有一纵行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厘米,自十二指肠下曲向左横行,跨越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前方,在腹主动脉前方移行为升部。 升部:最短,长约2-3厘米,自水平部向左上方斜行,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 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 消化功能: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的注入,胃液中的胃酸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等,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分别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消化分解;胆汁则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十二指肠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参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吸收功能:虽然十二指肠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但也可以吸收部分水、电解质等物质。例如,一些矿物质等可以在十二指肠被少量吸收。 相关疾病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十二指肠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十二指肠溃疡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引发相关问题;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炎症、血管硬化等因素相关,如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憩室可能会引起腹痛、梗阻等症状。 性别因素: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上,男性相对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压力等因素有关,比如男性可能更容易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是十二指肠相关疾病的重要诱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吸烟会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液循环,降低黏膜的抵抗力,还会促进胃酸分泌;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十二指肠黏膜,损伤黏膜屏障,容易引发十二指肠炎症等病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会加重十二指肠的消化负担,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加患病几率。 病史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幽门螺杆菌会破坏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容易引发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疾病;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放,胆汁反流至十二指肠时,会损伤十二指肠黏膜,导致十二指肠炎症等病变。
2025-10-16 14:12:05 -
慢性萎缩性胃炎c2可以吃哪些水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适合食用苹果(含果胶保护胃黏膜)、香蕉(温和易消化护胃黏膜)、火龙果(含膳食纤维促肠道蠕动调酸碱);不适合食用酸性较强的柠檬(刺激胃黏膜致胃酸过多)、山楂(刺激胃分泌过多胃酸),以及过凉的水果(刺激胃血管收缩加重不适)。 一、适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水果种类及原因 (一)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等成分,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可以在胃内形成一种胶状物质,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苹果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苹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部不适症状。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这样既不会加重胃部负担,又能充分发挥苹果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消化系统相对较弱,应将苹果切成小块或制成苹果泥后再食用,避免因咀嚼不完全导致消化不良。 (二)香蕉 香蕉是一种温和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钾元素等营养成分。香蕉质地柔软,容易消化,不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而且香蕉中含有一种能促进胃黏膜细胞生长的黏液蛋白,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蚀。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每天吃1-2根香蕉,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对于老年患者,香蕉是比较理想的水果选择,因为其易于消化的特点符合老年人相对较弱的消化功能,但如果老年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需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谨慎食用,因为香蕉的含糖量相对较高。 (三)火龙果 火龙果分为白心火龙果和红心火龙果,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对胃部的不良影响。同时,火龙果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有助于调节胃部的酸碱平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火龙果,每次食用1/4-1/2个即可。对于年轻患者,如果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火龙果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改善其胃肠蠕动功能,但如果患者同时有腹泻症状,则应避免过多食用火龙果,以免加重腹泻。 二、不适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水果类型及原因 (一)酸性较强的水果 1.柠檬:柠檬中含有较高的柠檬酸等酸性成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食用后,酸性物质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加重胃痛、反酸等症状。例如,有研究显示,过量摄入酸性较强的水果会使胃内pH值降低,对胃黏膜的刺激明显增加,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柠檬。 2.山楂:山楂虽然具有一定的消食作用,但它含有较多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过多胃酸。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食用山楂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等。尤其是儿童患者,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应谨慎食用山楂,以免对胃部造成不良影响。 (二)过凉的水果 从冰箱中取出的水果温度较低,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过凉的水果会刺激胃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进而可能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例如,在寒冷季节,食用刚从冰箱拿出的西瓜等过凉水果,很容易导致胃痛发作。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凉的水果,可将水果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2025-10-16 14:10:33 -
更年期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更年期女性易出现胃肠道动力异常、消化功能改变及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关联的症状,其处于45-55岁,身体器官功能衰退,激素变化是内在因素,生活方式不良会加重症状,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关注情绪,打破恶性循环。 肠道蠕动异常:肠道蠕动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蠕动减慢或加快的情况。若肠道蠕动减慢,会引起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有的患者可能数天才能排便一次,排便时需要用力,甚至可能出现肛裂、痔疮等并发症。而肠道蠕动加快时,则可能导致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严重时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 消化功能改变相关症状 消化不良:更年期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消化不良症状。由于胃肠动力和消化液分泌等功能的改变,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各种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同时,还可能出现嗳气、反酸等症状,嗳气是胃内气体反流至食管、口腔所产生的气体排出现象,反酸则是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烧心感等不适。 吸收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吸收可能受到影响。长期的吸收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骨质疏松(更年期女性本身就有骨质疏松的倾向,胃肠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钙等矿物质的吸收,会加重骨质疏松的程度,增加骨折的风险)等问题。 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症状关联 情绪与胃肠症状的相互影响: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而胃肠功能紊乱又可能反过来加重这种精神心理症状。例如,患者因胃肠不适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使情绪更加烦躁、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反过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又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胃肠道的功能,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形成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状态。 特殊人群(更年期女性)的特点及应对提示 年龄与生理特点:更年期女性一般处于45-55岁左右,这个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胃肠道也不例外。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是该阶段的重要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这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内在因素。 生活方式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更年期女性如果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等,都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例如,长期熬夜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节律,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紊乱;缺乏运动则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增加便秘的发生风险。 温馨提示:更年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保持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当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打破胃肠功能紊乱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
2025-10-16 14:09:56 -
胃镜间隔多长时间可做一次
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胃镜检查间隔时间不同,健康体检无特殊不适者40-50岁以上每5-10年查一次,有不适未明确诊断者按病情复查,患胃部慢性疾病者依疾病不同有相应间隔,老年人群既往有胃部基础病每1-2年查一次,儿童因症检查且间隔依病情定,女性孕期慎查,胃部手术史人群术后1-2年复查后依情况定间隔。 有胃部不适症状但未明确诊断人群: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症状,而还未明确诊断,可能需要尽快安排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首次胃镜检查未发现严重病变,比如只是浅表性胃炎,在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在3-6个月后复查胃镜评估恢复情况;若发现有胃溃疡等情况,可能需要在治疗后1-3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等。 患有胃部慢性疾病人群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是一种癌前病变,一般建议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每6-12个月检查一次;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则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胃镜,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胃溃疡: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需要在治疗后4-8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如果溃疡愈合良好,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间隔,比如每1-2年复查一次,但如果有复发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再查。 胃息肉:如果是良性胃息肉,在胃镜下切除后,一般需要1年左右复查胃镜,查看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如果是多发性息肉或者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复查间隔可能会更短。 特殊人群胃镜检查间隔时间 老年人群: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胃部疾病发生和发展可能较为隐匿。对于老年人群如果既往有胃部基础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镜检查间隔时间相对年轻患者可能需要适当缩短。一般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因为老年人对疾病的感知能力下降,且疾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通过定期胃镜检查能更早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老年人在检查前需要更充分评估身体状况,确保能耐受胃镜检查。 儿童人群:儿童做胃镜相对较少,一般是在有明确的消化道症状,如长期反复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时才会考虑做胃镜。儿童胃镜检查间隔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定。如果是儿童消化性溃疡,在治疗后复查胃镜的间隔可能会根据溃疡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定,一般可能在3-6个月左右复查,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部疾病的变化可能相对较快,但也要谨慎进行胃镜检查,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检查风险。 女性孕期:一般孕期不建议常规做胃镜检查,如果孕期出现严重的胃部不适症状,需要做胃镜时,要充分评估利弊。通常会选择在孕中期相对安全的时期进行,且检查时要尽量轻柔操作,检查间隔也是根据具体病情来定,因为孕期特殊生理状态下胃部疾病的处理需要特别谨慎。 有胃部手术史人群:如果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等胃部手术人群,需要根据手术方式和术后胃部情况来确定胃镜检查间隔。一般术后1-2年需要复查一次胃镜,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但如果有出现腹痛、消瘦等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复查。因为胃部手术改变了胃部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残胃癌等情况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需要密切监测。
2025-10-16 14:09:19 -
口苦胃胀怎么办
口苦胃胀可能由不良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疾病等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饮食规律、选易消化食物)、改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干预,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明确可能导致口苦胃胀的原因 口苦胃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不良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疾病等。不良饮食习惯方面,长期暴饮暴食、进食过快、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导致胃胀,同时可能伴随口苦症状。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也常出现口苦胃胀表现。例如,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并影响胃肠正常蠕动,从而引发胃胀、口苦等不适;胆囊炎患者因胆囊功能异常,胆汁排泄不畅,也可能出现口苦胃胀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一般来说,早餐7-8点,午餐11-13点,晚餐18-20点较为适宜,这样有助于维持胃肠正常的消化节律。 选择易消化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等,促进胃肠蠕动;适当摄入蛋白质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避免食用易产气及辛辣油腻食物,如豆类、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易加重胃胀,且可能刺激口腔导致口苦加重。 2.改善生活方式 适度运动:餐后半小时可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每次15-3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胀。不同年龄段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差异,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老年人则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口苦胃胀。应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例如,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可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简单冥想放松身心。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口苦胃胀多与饮食不节有关,如过度食用零食等。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零食摄入,保证三餐规律。同时,儿童运动需根据年龄适度安排,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胃肠不适。例如,3-6岁儿童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户外玩耍式运动,每次不超过1小时。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更要注重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运动方面应更加轻柔,如慢走等,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加重身体负担。此外,老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调整生活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运动需注意时间和血糖变化等。 3.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可能出现口苦胃胀情况。生理期女性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孕期女性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进补,可少食多餐。同时,孕期女性情绪波动可能较大,需家人给予更多关心和理解,帮助其保持良好心态。 四、就医建议 如果口苦胃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黑便、体重明显下降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腹部B超、肝功能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4: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