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胃堵得慌打嗝是胃癌吗
胃堵得慌打嗝不一定是胃癌,常见非胃癌原因有饮食因素(进食过快过饱、食用刺激性食物)、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分泌减少)、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会有多种症状,长期出现胃堵得慌打嗝伴报警症状需警惕胃癌,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关注相应情况,胃堵得慌打嗝多数非胃癌但也不能忽视,出现相关症状应做相应检查处理。 一、常见非胃癌原因 饮食因素 进食过快过饱: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吃了较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像豆类、碳酸饮料等,会导致胃内气体增多,出现胃堵得慌、打嗝的情况。例如,一次性饮用大量碳酸饮料后,气体在胃内积聚,就可能引发这种症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没有明显性别差异。 食用刺激性食物: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出现胃堵和打嗝。比如,经常吃辣椒的人,胃肠道受到刺激后,可能出现胃堵得慌并伴有打嗝现象,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群都可能出现,无特定性别倾向。 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不足: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衰退,胃肠蠕动减慢;一些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也会相对缓慢。此时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发酵产气,引起胃堵得慌、打嗝。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男女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 消化酶分泌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消化酶分泌会逐渐减少,儿童如果饮食不规律等也可能出现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影响食物的消化,导致胃内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出现胃堵和打嗝。比如儿童暴饮暴食后,可能因消化酶相对不足而出现此类症状。 胃部疾病 胃炎:急、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堵得慌、打嗝。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存在溃疡病灶,进食后食物刺激溃疡部位,会引起胃部不适,出现胃堵得慌、打嗝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患病。 二、胃癌的相关表现 胃癌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症状。但仅靠胃堵得慌打嗝这一症状不能确诊胃癌,因为很多良性疾病也会有类似表现。如果长期出现胃堵得慌打嗝,尤其是伴有消瘦、黑便、吞咽困难等报警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因。 对于不同人群,比如老年人要更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进行体检排查;儿童出现此类症状要注意调整饮食规律等。总之,胃堵得慌打嗝多数不是胃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出现相关症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
2025-10-16 13:26:11 -
肚子咕噜咕噜叫还拉稀水怎么回事
肚子咕噜咕噜叫还拉稀水的原因有感染性的病毒(轮状、诺如)、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的饮食、腹部着凉、肠道功能紊乱,婴幼儿需关注补水及精神尿量,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用药谨慎,孕妇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处理。 一、常见原因分析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除了导致拉稀水便外,还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肠道受到病毒侵袭后蠕动加快,表现为肚子咕噜咕噜叫(肠鸣音亢进);诺如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出现腹泻、水样便、腹痛及肠鸣活跃等表现。 2.细菌感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出现拉稀水便,同时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增强,出现肠鸣音亢进、腹痛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短期内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如大量冷饮、生食)、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或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起腹泻、水样便及肠鸣音活跃。另外,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例如对某些蛋白质类食物过敏时,肠道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腹泻、肠鸣及腹部不适。 2.腹部着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如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天气寒冷未做好腹部保暖等,会使肠道平滑肌痉挛,蠕动加快,进而出现拉稀水便和肠鸣音亢进的现象。 3.肠道功能紊乱: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情况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从而出现腹泻、水样便伴肠鸣音活跃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精神紧张人群中较为常见。 二、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叫还拉稀水时,由于其体液调节能力较弱,腹泻易导致脱水,需特别关注补水情况,可适当给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饮食上需格外注意,避免食用不适合其年龄段的食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考虑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腹泻、水样便伴肠鸣,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可能;同时,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饮食变化更敏感,且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三)孕妇 孕妇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叫还拉稀水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的对症处理方法,如调整饮食、注意腹部保暖等。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应避免自行随意用药,若症状严重需就医,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
2025-10-16 13:24:41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多种原因可引发出血,消化性溃疡因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及Hp感染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多于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血管压力升高,多见于肝硬化患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多种因素致胃黏膜急性损伤,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胃癌因细胞浸润破坏血管等,多见于中老年,男略多于女;还有胆道出血、胃血管畸形、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少见病因,分别有各自发病机制和人群特点。 一、消化性溃疡 发病机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是溃疡形成的基本机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约90%-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90%的胃溃疡由Hp感染引起。此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长期饮酒、吸烟等因素可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增加溃疡出血风险。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长期服用NSAIDs的中老年人、有Hp感染史者更易患消化性溃疡并出现出血。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发病机制: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回流障碍,血管压力升高,血管壁变薄,易破裂出血。 人群特点:多见于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尤其是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人群,男性发病率可能相对略高,长期饮酒、有肝病家族史者风险增加。 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发病机制:多种因素可导致胃黏膜急性损伤,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可引起胃黏膜微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服用NSAIDs、大量饮酒、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也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黏膜糜烂和出血。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有应激状态(如严重外伤、重症感染等)的人群、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大量饮酒者易患该病并出血。 四、胃癌 发病机制:胃癌细胞浸润破坏胃壁血管可引起出血,肿瘤生长过程中缺血坏死也可导致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长期食用腌制食品)、遗传因素等与胃癌发生相关。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的人群风险较高。 五、其他少见病因 胆道出血: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等引起,胆道内压力增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胆道,再经十二指肠呕出。常见于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 胃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导致胃内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呃逆等导致腹内压骤增,使食管下端和贲门连接处黏膜撕裂,引起出血,常见于剧烈呕吐后,如酗酒、暴饮暴食后剧烈呕吐的人群。
2025-10-16 13:19:14 -
如何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前1-2天进少渣易消化饮食前6-8小时禁食禁饮并按规定服泻药清肠保持放松心态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配合医生操作检查后留观观察身体状况无不适次日渐恢复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休息儿童需家长全程陪同基础疾病患者需如实告知病情遵医嘱。 一、检查前准备 1.饮食准备:检查前1~2天应进食少渣易消化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以防肠道内残留食物影响观察;检查前6~8小时开始禁食禁饮,可适量饮用清水,具体遵医嘱执行,目的是保证肠道在检查时尽可能清洁,便于清晰观察肠道黏膜。 2.肠道清洁:需服用泻药进行肠道清理,常见泻药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服用,一般需将药物溶于一定量水中,分多次服用,保证肠道充分排空,通常要求排出物为清水样无渣液体,以确保肠镜检查时视野清晰。 3.心理准备:保持放松心态,可通过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尤其对于疼痛耐受较差或有焦虑情绪的人群,放松心态有助于检查顺利进行,老年人群体可能因对检查不了解易产生焦虑,需家人给予心理疏导。 二、检查中过程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医生将肠镜缓慢插入肛门,依次通过直肠、结肠等部位,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胀等不适感觉,患者需配合医生呼吸等指令,如医生要求吸气时配合腹部放松,呼气时适当收紧腹部等,一般检查时间根据肠道走行及清洁情况而定,通常在10~30分钟左右,儿童患者检查时需在家长密切陪同下,医生会轻柔操作以减少患儿不适。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观察:检查后需留观一段时间,密切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便血或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告知医生,老年人群体及有基础疾病患者身体恢复相对缓慢,更需加强观察;儿童患者检查后要留意其排便及精神状态。 2.饮食调整:检查后若无不适,可先少量饮用温水,次日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馒头、软米饭、蔬菜汤等,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恢复。 3.休息安排:检查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群体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儿童患者检查后也需保证充足休息,减少活动量。 4.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患者:需在家长全程陪同下进行检查,检查前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检查,检查后密切关注儿童排便情况及是否有腹部不适,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检查前需如实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检查过程中医生会留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检查后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后续活动与饮食,遵循医生针对基础疾病的相关建议。
2025-10-16 13:18:21 -
拉肚子可以吃什么东西
为应对拉肚子情况,可选择易消化主食类如白米饭、面条;清淡蛋白质来源如鸡蛋羹、嫩豆腐;合适种类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胡萝卜;还有补充水分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米汤,这些食物和饮品能为身体补充能量、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拉肚子带来的不适,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选用。 一、易消化的主食类 1.白米饭:米饭是常见的主食,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对于拉肚子的人来说,适量食用白米饭可以补充体力,且不会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儿童拉肚子时也可适量进食,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应清淡,避免添加过多油腻的调料。 2.面条:面条也是较好的选择,尤其是清汤面。面条细软,容易消化。例如挂面煮成的清汤面,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而且汤可以补充一定水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适用,儿童拉肚子时可根据年龄适量给予煮得软烂的面条,但要注意不要添加辛辣、油腻的佐料。 二、清淡的蛋白质来源 1.鸡蛋羹: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做成鸡蛋羹后质地柔软,容易被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拉肚子的人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时不加过多油盐等调料。儿童拉肚子时也可以吃鸡蛋羹,但要注意鸡蛋的摄入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加重肠胃负担。 2.嫩豆腐:豆腐是由大豆制成,富含植物蛋白,且质地细腻。嫩豆腐相对于老豆腐更易消化。拉肚子的人食用嫩豆腐可以补充蛋白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选择质地嫩的豆腐,并且烹饪时尽量清淡。 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需选择合适种类) 1.苹果:苹果中含有果胶,果胶有收敛作用,对于轻度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苹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苹果泥。一般人群适用,儿童拉肚子时可以吃煮熟的苹果泥,因为煮熟的苹果中的果胶更稳定,能更好地发挥收敛止泻作用,但要注意适量食用。 2.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将胡萝卜做成胡萝卜泥后容易消化。胡萝卜泥可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儿童拉肚子时可适量食用胡萝卜泥,其对肠胃刺激较小。 四、补充水分的饮品 1.口服补液盐:拉肚子容易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水分和丢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适用于各年龄段拉肚子导致脱水或有脱水风险的人群,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米汤:米汤也可以补充水分,而且其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将大米煮成稀粥后,取上层的米汤饮用。一般人群适用,儿童拉肚子时可以适量饮用米汤,但要注意不要过浓,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025-10-16 1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