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展开
  • 胃出血症状

    胃出血症状多样,有呕血与黑便、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相关症状、腹痛、休克表现,儿童胃出血隐匿,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有基础病史人群胃出血有特定表现。 呕血与黑便:这是胃出血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多,血液经食管呕出,可表现为呕血,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等因素,短时间大量出血时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而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后,会形成黑便,黑便通常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例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患者多有呕血及黑便的表现。 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相关症状:当胃出血导致失血量较多时,机体会出现贫血的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由于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头晕;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会出现乏力的症状;心脏为了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会加快搏动,从而引起心慌。如果是慢性小量胃出血,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这些贫血相关症状,且症状可能较为隐匿。 腹痛:部分胃出血患者可能会伴有腹痛症状。比如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多有上腹部疼痛的病史,出血前腹痛可能会加重,出血后疼痛可有所缓解;而对于胃炎导致的胃出血,患者也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不同病因引起的胃出血,腹痛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休克表现:在大量胃出血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这是因为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例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就可能出现休克相关症状。 不同人群胃出血症状的特点 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较为隐匿。比如因误食腐蚀性物质、严重感染等引起的胃出血,儿童可能表现为呕吐物带血、黑便,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表现,因为儿童失血后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硬化导致的胃黏膜缺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老年人胃出血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有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而呕血、黑便等表现可能不明显。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对失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容易延误病情,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等情况,需警惕胃出血的可能。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胃溃疡、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胃出血时症状可能有其特定表现。例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胃出血,多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患者可能有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如腹水、黄疸等,出血时呕血可能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大,且容易反复出血;而胃溃疡患者再次出血时,可能重复之前胃溃疡出血的症状特点,但需警惕病情加重的可能。

    2025-10-17 13:02:56
  • 吃补血药会大便发黑么

    吃补血药可能会大便发黑,常见原因是补血药中的铁剂等成分在胃肠道内与硫化氢结合生成硫化铁致大便变黑,也可能与药物剂型有关;儿童、成年人、特殊病史人群服用补血药出现大便发黑情况各有特点,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多数大便发黑是药物本身因素导致,但不同人群需综合自身状况判断具体原因。 一、常见原因 1.药物成分影响:一些补血药中含有铁剂,如硫酸亚铁等。铁剂在胃肠道内会与硫化氢结合,生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颜色变黑。这是较为常见的导致大便发黑的原因,当铁剂被人体摄入后,未被完全吸收的铁会经过肠道与硫化氢反应,使得大便呈现黑色。例如,有研究表明,口服含铁的补血药后,约有部分人群会出现大便发黑的现象,这主要是铁剂在肠道内的化学反应所致。 2.药物剂型因素:某些补血药的剂型可能也会对大便颜色产生影响。比如一些含有活性炭等成分的补血制剂,活性炭可能会改变大便的颜色,导致大便发黑。 二、与不同人群的关联 (一)儿童 儿童在服用补血药时,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成分的代谢等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可能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服用补血药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大便情况,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一旦出现异常大便颜色改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判断是正常的药物反应还是存在其他问题。 (二)成年人 成年人服用补血药出现大便发黑时,一般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多考虑是药物因素导致的。但如果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其他异常症状,则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其他胃肠道疾病等问题。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其胃肠道功能有所不同,对于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首先要考虑药物相关因素引起的大便发黑情况。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服用补血药后出现大便发黑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人群本身胃肠道黏膜可能存在损伤,大便发黑除了要考虑补血药的因素外,还需要警惕是否有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其他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等检查来明确原因。 三、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对吃补血药后大便发黑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在服用补血药期间,有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从而间接影响大便颜色的观察等,但这并不是导致大便发黑的直接原因。正常的生活方式下,主要还是药物本身的因素导致大便发黑为主,但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可能会干扰对大便发黑原因的判断。 总之,吃补血药后大便发黑多数是由于药物中铁剂等成分在肠道内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但对于不同人群需要综合考虑其自身状况来进一步判断具体原因。

    2025-10-17 13:01:31
  • 生气的时候胃痛怎么回事

    生气时胃痛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及胃肠道应激反应有关,不同人群生气时胃痛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还可通过情绪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环境适应来预防生气时胃痛。儿童生气时少现胃痛,女性生理期前后生气易胃痛,男性压力大生气易胃痛,有基础病史人群生气时胃痛更频重,需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不同人群生气时胃痛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儿童:儿童生气时胃痛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且情绪易激动的情况,生气后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此时家长应先安抚儿童情绪,通过轻柔的肢体接触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让儿童在情绪激动时立即进食,可待情绪平稳后适当给予温和的流质食物,如温牛奶等。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前后情绪相对更敏感,生气时胃痛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女性生理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情绪对胃肠道的影响相互作用有关。女性应注意在生理期前后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听舒缓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调节情绪,当生气后出现胃痛时,可尝试热敷腹部来缓解胃肠道痉挛。 男性:男性生气时胃痛可能与日常工作生活压力大,本身胃肠道功能易受情绪影响有关。男性应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如通过运动、与朋友交流等释放压力,当生气后胃痛时,可尝试缓慢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以减轻情绪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生气时胃痛往往更为频繁且症状可能较重。这类人群除了要注意调节情绪外,还需严格遵循原发病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胃肠道情况,在生气后出现胃痛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缓解胃肠道痉挛的非处方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同时要尽量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以减少胃痛发作的频率。 预防生气时胃痛的措施 情绪管理: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每天花一定时间进行冥想练习,通过专注于呼吸等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增强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定期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缓慢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深呼吸持续几分钟,可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节律和情绪稳定。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饥过饱,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在情绪波动时更易引发胃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功能,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环境适应: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的因素。在工作场所可以通过摆放绿植、调整工作布局等方式营造舒适的环境;在家中可通过温馨的布置等让自己处于相对放松的氛围中,从而降低生气时引发胃痛的风险。

    2025-10-17 12:59:34
  • 天天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长期腹泻可由肠道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影响,胃肠动力不足等致消化不良,乳糖、麸质不耐受等食物不耐受,抗生素等药物副作用,甲亢、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全身性疾病干扰,以及儿童肠道发育不完善、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等特殊人群特点引发,各因素通过不同机制使肠道功能或吸收异常而出现长期腹泻。 一、肠道感染因素 肠道受到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或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蛔虫等)感染是常见原因。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可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渗出增加,进而出现长期腹泻症状,病毒感染同样会破坏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持续腹泻表现。 二、肠道疾病影响 1.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这类疾病会持续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吸收、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长期反复的腹泻症状,病程中肠道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是关键致病因素。 2.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及肠道菌群失调等相关,患者会出现长期反复的腹泻,且常受情绪、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发作或加重。 三、消化不良原因 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分泌减少等可导致消化不良,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等,会使胃肠消化负担加重,影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引发腹泻,长期如此会形成慢性腹泻状态。 四、食物不耐受情况 1.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摄入含乳糖食物后,乳糖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出现腹泻症状,且这种不耐受情况可能长期存在。 2.麸质不耐受:常见于乳糜泻患者,机体对麸质产生免疫反应,破坏小肠绒毛结构,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长期腹泻。 五、药物副作用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长期使用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化疗药物(会损伤肠道细胞)等,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或肠道功能,从而引发长期腹泻症状。 六、全身性疾病干扰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胃肠蠕动,使食物通过肠道时间缩短,营养物质来不及充分吸收,导致腹泻。 2.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较长时可能累及肠道神经,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引发腹泻,且这种腹泻可能呈现慢性、长期的特点。 七、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肠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受感染或食物不耐受影响,如婴儿期乳糖不耐受较常见,且儿童天天拉肚子需特别关注饮食卫生和营养补充,避免因腹泻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问题。 2.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发生率高,肠道菌群调节能力下降,所以更易出现长期腹泻,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同时注意饮食的易消化、营养均衡。

    2025-10-17 12:58:31
  • 吃什么促进消化

    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和饮品包括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蔬菜、水果;富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发酵豆制品;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鱼类、鸡肉;有助于消化的饮品温水、绿茶,不同人群食用或饮用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例如,全谷物食品,像燕麦、糙米等,每100克燕麦中约含有10.6克膳食纤维,糙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为丰富,它们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排便更顺畅,有助于消化。蔬菜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菠菜每100克含约2.2克膳食纤维,西兰花每100克含约1.6克膳食纤维等,多吃蔬菜能促进肠道消化功能。水果中,苹果含有果胶等膳食纤维,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2.4克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二、益生菌丰富的食物 (一)发酵乳制品 酸奶是常见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它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益生菌。适量饮用酸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消化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饮用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低糖酸奶等;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肠道情况适量饮用;老年人饮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品牌和类型,避免摄入过多添加剂。 (二)发酵豆制品 纳豆是一种发酵豆制品,含有纳豆激酶等有益成分以及丰富的益生菌。纳豆中的纳豆菌等益生菌有助于肠道消化,但食用纳豆时要注意适量,因为其味道独特,部分人可能不太适应。 三、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一)鱼类 鱼肉是优质的易消化蛋白质来源,比如鲈鱼,其肉质细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鱼肉富含蛋白质,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益。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适合食用鱼肉,儿童可以选择刺少的鱼类,如龙利鱼等;老年人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 (二)鸡肉 鸡肉也是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鸡胸肉是比较好的选择,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且脂肪含量低。鸡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烹饪,如清蒸、白切等,以保持其易消化的特点。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健身人群可以多吃鸡胸肉来补充蛋白质,而一般人群也可以将鸡肉作为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之一,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四、有助于消化的饮品 (一)温水 多喝温水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温水,不同年龄人群的饮水量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儿童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温水;老年人如果没有特殊疾病,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 (二)绿茶 绿茶中含有茶多酚等成分,适量饮用绿茶可能对消化有一定帮助。不过,对于特殊人群,如胃肠道敏感的人群,要注意避免空腹饮用绿茶,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孕妇等特殊人群饮用绿茶要谨慎,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适量饮用。

    2025-10-17 12:56: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