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癌及胃肠肿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展开
  • 肠胃炎需要打针吗

    肠胃炎是否需要打针需分情况而定,病情较轻、成人一般状况良好时可不打针,严重呕吐无法口服补液、病情较重或存在并发症时则需要打针,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一、不需要打针的情况 1.病情较轻时 对于大多数轻度肠胃炎患者,若症状主要为轻度腹痛、腹泻,每日腹泻次数较少(一般<10次),无严重呕吐导致无法口服补液等情况。此时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如口服补液盐来纠正可能存在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还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药物,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等。例如,一些由饮食不当引起的轻度肠胃炎,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等,病情可逐渐缓解,不需要打针。这种情况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若儿童肠胃炎症状较轻,精神状态尚可,能口服补液和药物,可先采取口服治疗。 2.成人一般状况良好时 成年肠胃炎患者,若身体一般状况较好,没有严重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尚可,尿量无明显减少等,也可以先尝试口服药物治疗。比如只是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腹泻,通过口服止吐、止泻药物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不需要进行打针治疗。 二、需要打针的情况 1.严重呕吐无法口服补液时 当肠胃炎患者出现严重呕吐,导致无法通过口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能会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患者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此时需要通过打针(静脉补液)来快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一些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患者呕吐剧烈,无法进食和口服补液,就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呕吐严重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所以更需要及时通过打针补液来治疗。 2.病情较重或存在并发症时 若肠胃炎患者病情较重,如出现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8.5℃以上,经一般处理难以降温),或者合并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难以通过口服纠正,或者是由严重细菌感染引起且病情进展较快等情况。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胃炎,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通过打针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肠胃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此时也需要通过打针进行更积极的治疗来控制病情,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肠胃炎是否需要打针要综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5-10-27 11:44:40
  • 胆红素正常值范围

    胆红素包括总、直接、间接胆红素,成人总胆红素正常范围特定,超出提示肝或胆道异常,新生儿不同日龄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不同需防高胆红素血症,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反映肝细胞排泄等,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与红细胞代谢相关,新生儿要关注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成人有相关病史需定期监测且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总胆红素正常值范围 1.成人: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一般为3.4~17.1μmol/L。成人总胆红素水平受肝脏代谢及胆道排泄等因素影响,若超出此范围可能提示肝脏或胆道系统存在异常,如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等情况。 2.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不同。出生24小时内总胆红素正常范围约为34~103μmol/L;出生48小时内约为103~171μmol/L;出生72小时内约为68~137μmol/L。新生儿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如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不足等,不同日龄的正常范围有别,需密切监测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问题。 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范围 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通常是0~6.8μmol/L。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肝细胞排泄功能及胆道是否通畅,当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可升高,常见于胆结石、胆道肿瘤等导致胆道梗阻的疾病,此时直接胆红素水平会超出正常范围。 三、间接胆红素正常值范围 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是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主要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代谢有关,其水平变化可反映红细胞破坏情况及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如溶血性疾病时,间接胆红素可显著升高。 四、不同人群的胆红素特点及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需尤其关注胆红素水平,因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较为常见。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但总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上述新生儿不同日龄的正常范围上限。若胆红素水平过高或上升过快,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干预。 2.成人:成人若存在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等病史,应定期监测胆红素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间接影响胆红素的正常水平,因此成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监测胆红素等指标。

    2025-10-27 11:43:29
  • 肝内钙化灶什么意思严重吗

    肝内钙化灶是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肝脏内钙质沉积现象成因复杂如胆管壁部分钙化等一般不严重情况有良性因素致无症状或与稳定病变相关可能严重情况有与严重肝病相关或钙化灶大影响肝结构功能需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进一步检查及综合评估其临床意义。 一、肝内钙化灶的含义 肝内钙化灶是指在肝脏内出现的钙质沉积现象,通常是在进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它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肝内胆管壁部分钙化、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寄生虫感染、先天发育因素等有关。例如,肝内胆管结石、肝吸虫感染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局部出现钙化灶。 二、肝内钙化灶是否严重的判断 1.一般不严重的情况 由良性因素引起且无明显症状:如果肝内钙化灶是由一些良性的、相对稳定的因素导致,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因先天发育等因素形成的单个小的钙化灶,通常对健康影响不大,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观察其变化即可。对于儿童来说,若没有基础疾病,单纯的因先天发育导致的肝内钙化灶,只要定期监测,一般不会对生长发育等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与某些稳定病变相关:比如一些陈旧性的肝内炎症愈合后形成的钙化灶,长期没有变化,也不会引起肝脏功能的异常,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严重。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的成年人,此类钙化灶通常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2.可能较为严重的情况 与其他严重肝脏疾病相关:当肝内钙化灶是由一些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伴随产生时,可能需要引起重视。例如,肝内钙化灶合并有肝内胆管癌等恶性肿瘤时,情况就比较严重,因为这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的患者,若出现肝内钙化灶,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病变。 钙化灶较大且影响肝脏结构和功能:如果肝内钙化灶较大,导致肝脏局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影响了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胆汁排泄等功能,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等情况,这种情况下相对较为严重。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肝脏储备功能等有所降低,若肝内钙化灶引起较为明显的肝脏功能改变,可能会对其整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总的来说,单纯的肝内钙化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严重,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及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综合评估,才能明确其临床意义。

    2025-10-27 11:42:37
  • 胰腺结节的症状和表现

    胰腺结节症状表现多样,可致腹痛,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压迫胆总管可致黄疸,还会致消瘦、血糖异常,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治疗措施。 腹痛:是胰腺结节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剧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进食后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敏感,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腹痛表现也可能有变化。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高脂饮食等人群患胰腺结节导致腹痛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胰腺炎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胰腺结节引发腹痛的可能性及表现也可能不同。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胰腺功能受损影响消化液分泌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食欲不振的表现程度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食量明显减少,而老年人可能逐渐消瘦伴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部分胰腺结节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结节影响胰腺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就容易引发恶心、呕吐。 腹胀:患者可能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与胰腺病变影响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有关。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胰腺结节时,胃肠蠕动本身就相对缓慢,再加上胰腺病变,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 黄疸:如果胰腺结节压迫胆总管,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从而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对黄疸的耐受和表现与年轻患者不同,且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黄疸的风险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消瘦:由于胰腺结节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患者可能出现体重逐渐下降、消瘦的情况。尤其是长期患病的患者,消瘦可能较为明显,儿童患者若出现胰腺结节导致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血糖异常:胰腺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胰腺结节可能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例如,胰岛细胞受影响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起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样症状;若胰岛素分泌过多则可能导致低血糖,表现为头晕、乏力、出冷汗等。不同年龄人群血糖异常的表现特点不同,老年人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低血糖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胰腺结节的症状表现多样,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27 11:41:43
  • 肝硬化患者吃什么药软肝效果好

    肝硬化软肝药物包括抗氧化类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纤维化的安络化纤丸和扶正化瘀胶囊、抑制肝星状细胞的秋水仙碱选择时需综合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一部分儿童一般不首选上述药物以非药物及针对病因治疗为主且儿童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 一、抗氧化类药物 还原型谷胱甘肽: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肝细胞的巯基及细胞内蛋白质和酶。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轻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对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对软肝可能有一定益处。一般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只要符合用药指征均可考虑使用,但需注意严重过敏者禁用。 二、抗纤维化药物 安络化纤丸:该药由地黄、三七、水蛭、僵蚕、地龙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研究发现,安络化纤丸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对肝硬化的软肝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孕妇禁用。 扶正化瘀胶囊: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等组成,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临床研究显示,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其降解,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脏纤维化状况,对软肝有积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适用,但孕妇禁用。 三、抑制肝星状细胞药物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小剂量秋水仙碱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胶原合成,有研究认为其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对肝硬化的软肝有一定帮助。但秋水仙碱有一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注意,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且对本品过敏者、骨髓抑制者、妊娠期妇女禁用。 在肝硬化患者选择软肝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同时,药物治疗只是肝硬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还需结合病因治疗(如乙肝肝硬化需抗病毒治疗等)、一般治疗(如休息、合理饮食等)。另外,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上述药物进行软肝治疗,以非药物的一般治疗及针对病因的治疗为主,且儿童使用任何药物都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2025-10-27 11:39: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