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硕士,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余年来,主要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贺福初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人群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享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
便秘可以吃榴莲吗
榴莲对便秘有一定影响,便秘患者食用需注意,要把控食用量,可搭配其他食物,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肥胖型、儿童便秘患者食用有不同要求,适量且合理食用榴莲可能助于改善便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一、榴莲对便秘的影响 榴莲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理论上来说可能对改善便秘有一定帮助。但榴莲同时也属于高能量、高糖分且脂肪含量不低的水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带来相反效果。 (一)膳食纤维的作用 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能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更容易排出。榴莲中的膳食纤维含量相对其自身的总成分占比虽不是特别高,但也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存在。 (二)过量食用的弊端 由于榴莲热量较高,每100克榴莲大约含有147千卡热量,如果便秘患者过量食用榴莲,可能会导致摄入热量过多,引起体重增加等问题,而且过多的热量摄入可能会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功能节奏,反而不利于肠道正常蠕动,甚至可能加重便秘情况。 二、便秘患者食用榴莲的注意事项 (一)食用量的把控 便秘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榴莲,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内。比如对于成年便秘患者,一次吃一小块榴莲(约100克)是比较合适的量,这样既能利用榴莲中膳食纤维的益处,又能避免因过量食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搭配其他食物 便秘患者在食用榴莲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的其他食物,如苹果、芹菜等。苹果中含有果胶等成分有助于肠道健康,芹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这样搭配食用能更好地发挥缓解便秘的作用。例如可以将100克榴莲与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100克芹菜搭配食用,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促进肠道蠕动。 (三)特殊人群情况 1.糖尿病便秘患者:榴莲的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便秘患者食用榴莲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其高糖分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病情控制。如果要食用,建议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少量食用,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比如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以下时,可尝试吃20-30克榴莲,且食用后要监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明显升高,就应停止食用。 2.肥胖型便秘患者:肥胖型便秘患者本身就存在体重过重的问题,榴莲热量高,这类患者食用榴莲更要严格控制量,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一般建议这类患者尽量避免过多食用榴莲,可选择其他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的水果来缓解便秘,如猕猴桃,每100克猕猴桃热量约56千卡,且膳食纤维含量也较为丰富。 3.儿童便秘患者:儿童便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便秘情况,不建议轻易给儿童食用榴莲。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榴莲较难消化,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加重便秘。儿童便秘首先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如香蕉,每100克香蕉热量约93千卡,且富含果胶)的摄入等非药物方式来改善,若情况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2025-09-29 12:48:03 -
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是怎么回事
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可能由功能性便秘、肠梗阻、肠道肿瘤、肠道炎性疾病等引起,不同病症成因和表现各异,功能性便秘与不良饮食习惯、肠道功能衰退等有关,表现为大便干结等;肠梗阻分多种类型,不同年龄段病因不同,表现有呕吐等;肠道肿瘤与遗传、生活方式等有关,表现有大便习惯改变等;肠道炎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与免疫等因素有关,表现有腹泻等,出现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更要重视。 一、功能性便秘 1.成因:多种因素可致功能性便秘,比如不良饮食习惯,长期进食精细、缺乏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精细米面、肉类等,会使肠道蠕动减慢。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也易引发。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影响肠道蠕动。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等,可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肠道功能。 2.表现:有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的感觉,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可能几天才排便一次,排便时还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等。 二、肠梗阻 1.成因:肠梗阻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性肠梗阻,可能是肠道内长了肿瘤、息肉等堵塞肠道,或者肠粘连导致肠道不通;动力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腹膜炎等引起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进而影响肠道蠕动。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肠套叠等原因,成年人可能与肠道肿瘤、肠粘连等有关,老年人则需警惕肠道肿瘤及粪石梗阻等。 2.表现:除了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还常伴有呕吐、腹胀等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等。 三、肠道肿瘤 1.成因:肠道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占一定比例,如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一些肠道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长期不愈,也可能恶变形成肿瘤。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有差异,结直肠癌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多见,儿童肠道肿瘤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 2.表现:除了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还可能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变细、便血、消瘦等症状。 四、肠道炎性疾病 1.成因: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克罗恩病也是一种与免疫异常相关的肠道炎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 2.表现:可出现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同时可能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 当出现肚子疼想拉屎又拉不出的情况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病因。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更要重视,因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肠道肿瘤等,应尽早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2025-09-29 12:46:34 -
结肠炎为什么会便秘
结肠炎可通过影响肠道动力、肠道黏膜功能及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便秘,肠道炎症致其动力减慢,黏膜受损致水分吸收异常,菌群失调影响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病史的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 一、肠道炎症影响肠道动力导致便秘 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存在炎症反应,炎症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动力功能。肠道的蠕动是推动粪便排出的重要动力,当结肠发生炎症时,肠道平滑肌的协调性可能受到破坏,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常见的结肠炎类型,炎症使得结肠的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正常的推进性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不同年龄的结肠炎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结肠炎患者肠道较为娇嫩,炎症对其蠕动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敏感;成年患者如果炎症持续存在,也会逐渐出现肠道动力改变;老年结肠炎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炎症进一步加重了肠道动力的异常。 二、肠道黏膜受损影响水分吸收与粪便形成 结肠炎会造成肠道黏膜的受损,正常的肠道黏膜具有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等功能来调节粪便的性状。当黏膜受损后,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水分吸收异常。比如,炎症使得黏膜的吸收功能减退,粪便中的水分不能被有效地重吸收,就会出现腹泻等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若肠道炎症导致黏膜分泌功能和吸收功能失衡,也可能因为水分吸收相对过多而引起便秘。性别方面,不同性别的结肠炎患者在肠道黏膜的修复和炎症反应上可能没有本质差异,但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女性如果在患病期间情绪波动较大等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进而影响便秘的发生。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结肠炎患者,本身肠道蠕动就相对缓慢,再加上肠道炎症的影响,更容易出现便秘;而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患者,也会加重便秘的情况,因为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有结肠炎病史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炎症持续存在,就会反复出现肠道功能的紊乱,包括便秘的发生。 三、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便秘的发生 结肠炎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肠道环境的稳定等。当菌群失调时,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等增多,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有益菌可以产生一些物质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的酸碱平衡等,菌群失调后这些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排出困难,引发便秘。对于儿童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处于发育阶段,炎症更容易破坏其菌群平衡,从而增加便秘的风险;老年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本身就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炎症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失调,使得便秘更易出现;女性结肠炎患者如果在患病期间使用了一些抗生素等药物,更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因为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引发便秘;有结肠炎病史且经常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会持续存在,便秘也会反复发生。
2025-09-29 12:43:38 -
大便又黑又硬怎么办
大便又黑又硬可能由饮食因素、便秘、消化道出血等引起,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不同情况,饮食因素致者调整饮食观察,便秘者增膳食纤维、多饮水、运动,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就医,儿童伴腹痛呕吐等要重视,老年人防消化道慢性疾病等,孕妇注意饮食且谨慎用药及时就医。 一、可能原因及应对 (一)饮食因素 情况:若近期食用较多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液等)或黑色食物(如桑葚、黑豆等),可能导致大便又黑又硬。 应对: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此类食物摄入后,观察大便情况是否改善。一般来说,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1-2天内大便性状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例如,大量食用动物血后,肠道内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变黑,当停止摄入后,这种情况会缓解。 (二)便秘 情况:长期便秘时,肠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同时可能因肠道黏膜少量出血等情况导致大便变黑。老年人、久坐不动人群、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者易出现便秘。 应对: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适度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等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儿童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辅食,如西梅泥等。 (三)消化道出血 情况: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导致大便变黑,同时出血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功能,使大便干结。有消化道疾病病史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大便潜血试验等。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消化道出血,情况较为紧急,需立即就医,因为儿童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可能快速导致严重后果。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大便又黑又硬时,首先要询问近期饮食情况,排除饮食因素后,若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可能因异物摄入等原因导致消化道问题。要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大便又黑又硬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消化道慢性疾病,如肠道肿瘤等。老年人行动不便,便秘情况可能更易发生,同时消化道出血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要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胃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三)孕妇 孕妇出现大便又黑又硬情况,要特别注意饮食调整,因为孕妇用药需谨慎。首先排查饮食因素,若不是饮食原因,要考虑是否有消化道问题。由于孕妇身体特殊状况,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可能影响胎儿健康,所以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2025-09-29 12:42:20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怎么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检测评估与根除治疗方案)以及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女性)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人群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窦糜烂的情况。例如,长期高盐饮食会影响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应建议患者减少盐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卫生,避免食用零食和不洁净的食物。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各年龄段的患者来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应建议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2.心理调节:慢性疾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不同人群心理调节方式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焦虑,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进而影响胃黏膜的修复。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等,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窦糜烂的愈合。例如,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在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治疗中都有应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2.保护胃黏膜药物:如铝碳酸镁等,它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防止胃酸和其他刺激物进一步损伤胃黏膜。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1.检测与评估: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处理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治疗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2.根除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一般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铋剂等,但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如年龄、既往用药史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等,使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药物时要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健康。同时,老年患者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相对较少见,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饮食调整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有较大刺激或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的用药禁忌。例如,孕期一般不建议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哺乳期用药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2025-09-29 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