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下压90算不算血压高

    下压90mmHg处于高血压临界状态属1级高血压(轻度),一般成年人非同日3次测量达此值基本判定为高血压,需评估其他危险因素;老年人舒张压90mmHg需关注,因易加重心脏后负荷等;有基础病史人群出现此情况更要重视,需综合管理。饮食上要少盐、增钾镁食物摄入;运动要适当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体重超标者要控体重使BMI达标,发现舒张压90mmHg建议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正常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而舒张压(下压)90mmHg已处于高血压的临界状态,属于1级高血压(轻度)。 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考量 一般成年人:若成年人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舒张压均达到90mmHg,基本可判定为高血压。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是否有吸烟、肥胖、糖尿病等情况。若有多个危险因素存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需要积极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舒张压90mmHg也需要关注。因为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长期舒张压偏高可能会加重心脏后负荷,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需要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管理方案。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舒张压90mmHg的情况,更要重视。肾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血压水平;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也会引起血压异常升高。这类人群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针对性地管理血压。 生活方式对舒张压的影响及应对 饮食方面:高盐饮食会导致钠水潴留,升高血压,所以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钾、镁等元素食物的摄入,钾、镁有助于降低血压。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运动。 体重管理: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体重超标的人群,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内。 如果发现舒张压达到90mmHg,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2025-10-15 14:08:02
  • 怀孕血压低怎么回事

    怀孕血压低的常见原因有生理变化、血容量变化、个体差异;可能表现为轻度无明显不适或中重度出现头晕等症状且可能影响胎儿;应对措施包括饮食调整、体位调整、定期监测;孕早期要注意休息和心情舒畅,孕中晚期要注意体位、定期产检、纠正贫血等,家人要给予关心照顾。 血容量变化:孕期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但一般来说,血浆的增加量比红细胞的增加量要多,导致血液相对稀释,这也可能使血压偏低。 个体差异:有些孕妇本身基础血压就偏低,怀孕后这种偏低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另外,孕妇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等也可能影响血压,比如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血容量等,导致血压低。 怀孕血压低的可能表现 轻度血压低:孕妇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是在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较孕前有所降低。 中重度血压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孕妇摔倒,发生意外,还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 怀孕血压低的应对措施 饮食调整:孕妇要注意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多吃一些含盐量稍高的食物,因为盐可以使血压升高,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体位调整:孕妇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当坐着或躺着时起身要缓慢,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等不适。休息时可以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定期监测:孕妇要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自身的症状表现。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加重,或者血压过低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早期:孕早期血压低可能与怀孕后身体的应激反应等有关,孕妇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 孕中晚期:孕中晚期子宫增大明显,对血压的影响更显著,孕妇要更加注意体位的变化,行动要缓慢。还要注意定期产检,除了监测血压外,还要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的大小、胎位等情况。如果有贫血等情况要及时纠正,因为贫血也可能加重血压低的情况。同时,家人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孕妇调整生活方式等。

    2025-10-15 14:04:35
  • 抽烟后心跳的很快是什么原因

    抽烟后心跳加快受多种因素影响,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致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心率加快,一氧化碳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心脏加快跳动来弥补缺氧,抽烟引起血压波动反馈刺激心脏致心率加快,且不同个体对抽烟反应有差异,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者、年轻人长期吸烟及女性特殊时期等反应不同。 一、尼古丁的刺激作用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是导致抽烟后心跳加快的重要因素之一。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这些物质会作用于心脏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得心率加快。例如,有研究表明,尼古丁进入人体后可迅速与交感神经末梢及肾上腺髓质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就包括心率的改变,多项临床观察发现,吸烟者在吸入尼古丁后短时间内心率会明显上升。 二、一氧化碳的影响 抽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会影响氧气的运输。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得多,会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满足身体的氧需求,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增加供血量,以试图弥补组织缺氧的状况。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长期吸烟导致碳氧血红蛋白升高的人群,其静息心率往往高于不吸烟者,而且在吸烟后这种心率加快的现象更为明显。 三、血压变化引发的连锁反应 抽烟还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当抽烟后,血管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出现收缩等情况。血压的改变会反馈性地刺激心脏,使得心脏需要调整跳动频率来适应新的循环状态。如果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从而导致心率加快。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而高血压患者在吸烟后更容易出现心跳加快的情况,这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四、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抽烟的反应存在差异。例如,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抽烟后心跳加快的现象可能更为显著且危险。这是因为这类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抽烟带来的上述一系列影响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可能在短期内对抽烟的心率影响表现不太明显,但长期吸烟同样会对其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随着年龄增长和吸烟时间的累积,心跳加快等问题会逐渐凸显。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抽烟后心跳加快的情况可能也会有所不同,这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心血管对抽烟刺激的反应程度。

    2025-10-15 14:03:53
  •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系统、肾脏、眼底等造成损害。对心脏可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对脑血管是脑卒中首要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高血压人群受影响更大;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减退;还会使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病变致视力下降等,不同年龄段及特殊生理时期的高血压患者表现有差异。 对脑血管的影响:高血压是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会使脑血管发生玻璃样变、微动脉瘤等病变,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而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易形成血栓,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年轻人若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也可能在中青年人阶段就出现脑血管病变相关问题;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因高血压引发脑血管意外。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若有高血压病史,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会加重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有高血压病史且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脑血管受损风险进一步加大。 肾脏损害 高血压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逐渐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进程有所不同,老年人肾脏本身功能逐渐衰退,高血压对其肾脏的损伤可能进展更快。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合并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特别关注血压控制以保护肾脏功能。有高血压病史且合并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都会明显增加。 眼底病变 高血压可导致眼底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痉挛、硬化等病变,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引起视力下降、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等。长期高血压患者若不及时控制血压,眼底病变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的表现和进展有一定差异,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眼底病变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老年人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变往往与全身血管老化等因素相关。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妊娠高血压等特殊情况时,眼底病变可能会有特殊的表现,需要专业眼科医生结合血压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4:02:48
  • 先心病宝宝心脏外露应如何处理

    发现先心病宝宝心脏外露时用无菌湿润纱布轻柔覆盖再用干净相对密封物品包裹后尽快转运至有儿科心脏外科救治能力的机构,患儿送达医院后医护团队多学科评估制定方案并尽快手术修复,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维持体温正常和营养供给,同时注意感染防控、家长配合护理及术后长期随访监测心脏恢复情况。 一、现场紧急处理 当发现先心病宝宝心脏外露时,需立即采取紧急保护措施:首先用无菌、清洁且湿润的纱布轻柔覆盖外露心脏,避免其干燥受损,随后用干净、相对密封的物品(如无菌保鲜膜)包裹保护,以最大程度减少进一步损伤风险,同时尽快转运至具备儿科心脏外科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患儿身体平稳,避免剧烈震动。 二、医院内救治流程 1.入院评估:患儿送达医院后,医护团队迅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心脏外露部位及周围组织情况评估等,由小儿外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 2.手术修复:通常需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手术核心是关闭胸壁缺损,覆盖外露心脏组织,恢复胸腔完整性。手术需在专业儿科心脏外科医师操作下进行,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小儿手术操作规范。 3.术后监护与护理 生命体征维持:术后密切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通畅及循环稳定,必要时使用辅助呼吸设备等。 感染预防:因患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且存在伤口,需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如定期消毒伤口、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等。 体温管理:维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36~37℃)至关重要,体温过低会影响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可通过暖箱等保暖设备维持体温稳定。 营养支持:保证患儿充足营养供给,对于婴儿可能通过鼻饲等方式提供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特殊人群(先心病宝宝)注意事项 先心病宝宝年龄小、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整个救治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病房环境需保持清洁,减少人员探视,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因为宝宝免疫力弱,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护理配合:家长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宝宝的日常护理,如伤口观察、保暖等,保持良好心态,遵循医护人员指导,共同促进宝宝康复。 长期随访:术后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随访,监测心脏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以便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2025-10-15 14:02: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