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三七降血脂吗

    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脂,如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酶活性、促进脂质分解代谢等,动物实验见其能降TC、TG,升HDL-C。人群差异对三七影响血脂有体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病史人群使用时各有特点,三七可辅助调节血脂,但血脂异常严重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监测,不能仅靠三七调节血脂。 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如三七总皂苷等具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脂质代谢。例如,它能够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还可以促进脂质的分解代谢,加速胆固醇从体内的清除。有动物实验显示,给高脂血症模型动物使用三七提取物后,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所升高。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可以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清除。 人群差异对三七影响血脂的体现 不同年龄人群:对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功能逐渐减退,血脂调节能力下降,三七对血脂的调节可能相对更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状况,但老年人群在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与其他药物联用需谨慎评估相互作用。对于中青年人群,如果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导致的血脂异常,三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调节血脂,但不能替代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 不同性别: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显著影响三七对血脂的调节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个体的具体血脂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判断三七的使用效果。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对于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三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调节血脂,但不能忽视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建议这类人群逐渐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同时增加有氧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而对于已经在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基础上仍有血脂异常的人群,三七可能进一步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 有病史人群: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三七调节血脂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以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因为三七可能对血压、血糖有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需要综合评估其对整体病情控制的影响。例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使用三七后要注意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因为三七中的成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代谢相关指标,但目前研究显示这种影响通常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总之,三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不能将三七作为唯一的血脂调节手段,对于血脂异常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监测。

    2025-10-09 12:55:43
  • 房颤心率一般多少次

    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60-100次/分钟,房颤心率多不规则且100-160次/分钟左右,不同人群有特点,异常心率可致心衰、脑供血不足等危害,需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人群、特殊人群应对有别,老年人要关注不适,年轻人要查病因,基础病人群需同时治基础病。 不同人群房颤心率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房颤时,心率可能不太典型,有的可能心室率相对偏快,有的也可能因心脏功能等因素影响,心室率处于相对异常但表现不典型的情况。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房颤对其心功能影响更大,需要更密切关注心率变化及相关症状。 年轻人:年轻人出现房颤时,若没有基础心脏疾病,心室率可能相对更快,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好,但房颤仍会影响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比如本身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房颤时,心率异常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为基础心脏疾病已损害心脏结构和功能,房颤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率紊乱情况可能更严重。 房颤心率异常的危害及相关检查 危害:房颤时不规则的心率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射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长期可引起心力衰竭、脑供血不足等问题。例如,心输出量减少会使外周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房颤还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检查: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心率是否不规则以及大致的心率范围。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房颤发作时的心率情况、发作频率等。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房血栓等情况,对于房颤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房颤心率异常的应对建议 一般人群:一旦发现心率异常,怀疑房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偶发的、心室率不是很快且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可能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因为老年人对房颤引起的不适可能感知不敏感,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的情况,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年轻人:年轻人若发现房颤,即使目前症状不明显,也应积极查找病因,如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引起房颤的因素。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减少房颤对心脏功能的长期影响。 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这类人群发生房颤时,需要在治疗房颤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例如,有冠心病的患者要同时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有心肌病的患者要针对心肌病的类型进行相应处理,以更好地控制房颤心率,改善预后。

    2025-10-09 12:55:20
  • 心脏预激综合症严重吗

    心脏预激综合症是否严重需综合多方面判断,部分无症状或发作时症状较轻者不算严重,而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型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出现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及对特殊人群(儿童、老年患者)影响更大时则较为严重,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 一、预激综合症的基本情况 心脏预激综合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正常的传导途径之外,还存在一条额外的房室传导通路,称为房室旁路。 二、不严重的情况 1.无症状者:部分预激综合症患者终身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这种情况下对日常生活和健康影响较小,不算严重。例如一些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少且旁路传导不频繁引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2.发作时症状较轻者:当预激综合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若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仅表现为轻度心悸等不适,未对心功能等造成明显影响,相对来说病情不算严重。比如年轻、生活方式健康(无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且旁路传导引起的心律失常发作不频繁的人群。 三、严重的情况 1.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可能导致心率过快,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长期频繁发作可能使心脏扩大,进而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这种快速心律失常的反复发作风险更高,病情较为严重。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病史的预激综合症患者,旁路引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导致病情恶化。 出现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颤动时,旁路可允许心房激动不经房室结的生理性延迟而直接下传心室,导致心室率极快,可在短时间内引发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严重情况。尤其是心室率超过200次/分钟时,风险极大,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比如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储备较差,发生预激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时,更易出现危急状况。 2.对特殊人群影响更大: 儿童患者:儿童预激综合症患者若出现心律失常,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心脏频繁异常搏动会干扰心脏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发育,相对成人来说,儿童的心脏还在不断发育阶段,受到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例如婴幼儿预激综合症患者,若旁路传导频繁引发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预激综合症合并相关并发症时,病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预激综合症,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时,血压波动可能更大,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 心脏预激综合症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有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发作频率、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一旦发现预激综合症,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09 12:54:27
  • 18岁血压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8岁人群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有高血压病史会增加其患病风险;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盐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其他疾病因素,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血压调节致血压升高;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使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升高血压。 一、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18岁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层面的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血压调节机制,使得该年龄段人群更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比如某些与血管紧张素系统、钠代谢等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干扰正常的血压调控过程。 二、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 高盐饮食是重要诱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例如,长期每天钠盐摄入超过6克,就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过度摄入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导致血脂升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正常功能,从而促使血压升高。 过度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长期大量饮酒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运动不足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调节功能,导致血压调节失衡,增加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比如,18岁人群如果每周运动时间不足150分钟,且以静坐为主,就容易出现血压异常。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血压的物质,同时影响肾脏对钠的排泄,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三、其他疾病因素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血压的调节功能。肾脏病变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钠水潴留,常常伴有高血压症状。 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血压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库欣综合征是因为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四、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18岁人群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精神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容易引发血压升高。例如,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血压可能会暂时性升高,若长期如此,就可能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

    2025-10-09 12:54:09
  • 心脏触诊是什么意思

    心脏触诊是医生用手触摸被检查者胸部,通过感知心前区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等获取心脏信息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心尖搏动触诊(可确定位置、强度和范围及相关病理意义)、震颤触诊(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特征性体征,不同部位震颤对应不同瓣膜病变)、心包摩擦感触诊(多见于急性心包炎,不同年龄病因有别)。操作时医生位于被检查者右侧,用全掌或指腹平放触诊,必要时双手触诊,注意被检查者体位,儿童触诊要轻柔。 心脏触诊的及意义 心尖搏动触诊 位置:正常成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通过触诊可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是否正常,如心尖搏动移位可能与心脏本身的病变(如心脏增大)、胸部疾病(如胸腔积液、气胸等)等有关。例如,大量胸腔积液时,心尖搏动可向健侧移位;而肺不张时,心尖搏动可向患侧移位。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心尖搏动位置可能会有一些生理性差异,如儿童及瘦长体型者的心尖搏动位置相对偏高,而矮胖体型者相对偏低;女性的心尖搏动位置一般较男性稍高。 强度和范围:正常的心尖搏动强度适中。如果心尖搏动增强,可能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心尖搏动减弱则可见于心肌病变、心包积液等。其范围的变化也能反映心脏的一些病理状态。 震颤触诊 定义: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类似于猫喘。 临床意义:震颤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例如,胸骨右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多提示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常见于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多为室间隔缺损;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二尖瓣狭窄。不同部位的震颤对应不同的心脏瓣膜病变,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的概率和类型有所不同,如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而儿童则可能更多见先天性的室间隔缺损等情况。 心包摩擦感触诊 定义:心包摩擦感是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炎症而变得粗糙,两者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可通过触诊感知。 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心包炎患者。当存在心包炎时,心包摩擦感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明显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易触及。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心包炎,但病因有所差异,如儿童可能因病毒感染等引起心包炎,而老年人可能与心肌梗死、肿瘤等相关。 心脏触诊的操作方法 医生一般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放于心前区进行触诊,必要时可采用双手触诊法。触诊时要注意被检查者的体位,一般取仰卧位,有时也可取坐位前倾位,不同体位可能会影响某些体征的感知,如坐位前倾位更有利于感知心包摩擦感。对于儿童进行心脏触诊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紧张情绪,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2025-10-09 12:53: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