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应用安氏疗法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窦炎、肛乳头瘤、高位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脱垂等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学顺,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全国肛肠知名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肛肠专业优秀学术继承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肛肠病远程会诊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专家库专家委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肛肠专家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肛肠疾病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担任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项目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主讲教师,获得国家第七批优秀援疆干部并荣获二等功。展开
个人擅长
应用安氏疗法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窦炎、肛乳头瘤、高位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脱垂等等展开
  • 每次大便肛门裂开出血

    每次大便肛门裂开出血可能由肛裂、肛门外伤、感染性因素等引起,成因各有不同,表现也有差异,需进行一般处理如饮食调整、保持肛门清洁,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还要关注不同人群情况及时处理促康复。 一、可能的原因 1.肛裂 成因:长期便秘是常见诱因,干结的大便在排出过程中过度扩张肛管,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例如,一些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的人群,容易发生便秘,进而引发肛裂。女性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压力增加、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男性如果存在肛门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也可能更易出现肛裂导致大便时肛门裂开出血。 表现:主要表现为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随后有少量鲜血滴出,鲜血一般附着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 2.肛门外伤 成因:外力撞击肛门,如意外摔倒臀部着地、性生活中过度粗暴等情况,可能导致肛门局部皮肤或组织裂开,从而在大便时引起出血。 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排便时肛门裂开出血,疼痛程度与外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3.感染性因素 成因:肛门局部感染,如肛周脓肿早期,炎症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组织脆弱,大便通过时容易使局部裂开出血。例如,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肛门局部感染的风险可能增加,更容易出现因感染导致大便时肛门裂开出血的情况。 表现:除了大便肛门裂开出血外,可能伴有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相关症状。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一般处理 饮食调整:对于便秘引起的情况,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软化大便,减少对肛门的刺激。例如,每天可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饮用1500-2000毫升水。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调整饮食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加重。女性在经期要特别注意肛门的清洁,勤换卫生用品。 2.及时就医 如果大便肛门裂开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大量出血、肛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发热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明确病因。例如,通过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肛裂的裂口情况、肛门外伤的部位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和肛门局部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对于肛裂患者可能会采取坐浴、涂抹促进裂口愈合的药物等治疗措施;对于肛门外伤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对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情况则会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总之,每次大便肛门裂开出血需要引起重视,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如女性妊娠期、男性特殊解剖结构、糖尿病患者、儿童等)的不同情况,及时处理以促进康复。

    2025-10-14 15:55:44
  • 为什么拉大便会拉出血

    引起便血的原因多样,包括肛门直肠疾病如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道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还有肠道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不同病因有不同的便血表现及伴随症状。 一、肛门直肠疾病相关原因 1.痔疮 内痔:主要表现为便后滴血,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在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内痔静脉丛破裂出血。多见于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人群。妊娠时盆腔静脉受压,回流受阻,容易引发内痔出血;久坐人群因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易患痔疮出血。 外痔:一般不会有出血情况,但如果发生血栓性外痔或炎性外痔,有时也可能出现少量出血。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门周围皮肤发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有少量渗血。 混合痔: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出现便后出血,血液可混在粪便中,或呈点滴状流出。 2.肛裂 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剧烈,随后出现少量滴血,血液颜色鲜红。这是因为肛裂时,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排便时粪便摩擦裂口导致出血。便秘人群由于粪便干结,更容易引发肛裂出血,儿童如果有长期便秘情况,也可能出现肛裂出血。 二、肠道炎症性疾病相关原因 1.溃疡性结肠炎 多有黏液脓血便,便血情况可轻可重,常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肠道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出血。患者可能有长期的腹泻病史,年龄跨度较大,从青少年到中老年均可发病。 2.细菌性痢疾 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容易感染志贺菌发病,发病前可能有不洁饮食史,肠道内细菌感染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从而引起出血。 三、肠道肿瘤相关原因 1.直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出现便血,血液多为暗红色,可混有黏液。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等症状。直肠癌是由于肠道内的细胞发生恶变,肿瘤组织表面溃烂,在排便时受到粪便摩擦而出血。 2.结肠癌 也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能有便血,颜色可为鲜红、暗红或果酱色,同时可伴有腹痛、腹胀、消瘦等症状。结肠癌也是肠道细胞恶变,肿瘤生长过程中破坏肠道黏膜血管导致出血。 四、其他原因 1.肠道血管畸形 可引起肠道出血,出血情况可轻可重,表现为便血。这种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如腹压增加等,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限,肠道黏膜容易出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可能出现肠道出血情况,这类患者除了肠道出血外,还可能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有血液系统疾病基础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2025-10-14 15:54:48
  • 痔疮破了怎么治疗

    痔疮破了后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措施、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情况。一般处理需局部清洁(温水坐浴等)、避免刺激(忌辛辣、避免久坐久站等);药物治疗有外用(如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和口服(如地奥司明片等);手术指征为大量出血保守不治、反复破损严重影响生活或嵌顿等,儿童先保守,成年保守无效才手术,手术方式依病情等选,特殊人群手术前需全面评估。 一、一般处理措施 1.局部清洁:当痔疮破了后,首先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可以使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坐浴时间10-15分钟左右。温水坐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还能清洁创面,减少感染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儿童坐浴时家长需做好看护,避免烫伤;老年人坐浴时要注意防滑等安全问题。 2.避免刺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肛门局部,加重痔疮破了后的不适症状。同时,要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久坐工作习惯的人群,每坐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更容易出现痔疮问题,破了后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并进行适量轻柔的活动。 二、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外用药物: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的外用药物,如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这些外用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痔疮破损的局部,缓解症状。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药物的基本使用要求,不同人群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例如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使用此类外用药物,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孕妇使用外用药物也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2.口服药物:如果疼痛较为明显或有肿胀等情况,可能会用到一些口服药物来辅助治疗,如地奥司明片等。但口服药物的使用同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比如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口服药物时要特别谨慎,需要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情况 1.手术指征:如果痔疮破了后出现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止血;或者痔疮反复破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及发生嵌顿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指征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儿童痔疮破了后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而对于成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才会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外剥内扎术,而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会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但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在决定手术前需要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在手术前更需要医生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等。

    2025-10-14 15:54:30
  • 痔疮会使大便有沟槽吗

    痔疮较严重时可能致大便有沟槽,不同类型痔疮影响不同,还需与肠道息肉、肿瘤等疾病鉴别,出现大便有沟槽时一般人群要及时就医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依自身情况谨慎处理及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一、不同类型痔疮对大便沟槽的影响 内痔:单纯的Ⅰ度内痔一般不会导致大便有沟槽,因为其痔核较小,未脱出肛门外。但Ⅱ度以上的内痔,痔核逐渐增大,当发展到Ⅲ度、Ⅳ度时,痔核脱出甚至不能回纳,就会占据直肠腔的部分空间,使得通过直肠的大便受到挤压,进而出现大便有沟槽的情况。 外痔:单纯的外痔,如结缔组织外痔、炎性外痔等,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大便有沟槽,因为外痔主要生长在肛门周围,通常不会影响直肠腔内的大便形状。但如果外痔伴有内痔,形成混合痔且较为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大便有沟槽。 混合痔:混合痔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当混合痔发展到较严重阶段,痔核组织增生明显,会使直肠肛管的管腔变窄,大便在通过时就容易出现沟槽样改变。 二、其他可能导致大便有沟槽的疾病与痔疮的鉴别 肠道息肉: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肠道息肉较大时也可导致大便有沟槽,其与痔疮导致的大便沟槽不同在于,肠道息肉引起的沟槽可能形状不规则,且往往还伴有便血、腹痛、腹泻等其他肠道症状,而痔疮导致的大便沟槽通常与排便时痔核对大便的挤压有关,便血特点多为便后滴血或厕纸上带血等。 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如直肠癌等,也会出现大便有沟槽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血色暗红,常混有黏液)、消瘦等症状。通过直肠指诊、肠镜检查等可以与痔疮进行鉴别,直肠癌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质硬肿块,肠镜下能直接观察到肿瘤病灶并取病理活检。 三、出现大便有沟槽时的应对建议 一般人群:如果发现大便有沟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肛门镜或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痔疮引起的,轻度痔疮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等进行保守治疗;对于较严重的痔疮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大便有沟槽相对较少见,若出现这种情况需考虑是否有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儿童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结构等。 孕妇:孕妇由于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容易出现痔疮,若出现大便有沟槽情况,需谨慎处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对安全的治疗,因为孕妇用药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温水坐浴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大便有沟槽时,要警惕肠道肿瘤等疾病的可能,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痔疮等疾病时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可能更适合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人。

    2025-10-14 15:52:57
  • 大便已到肛门拉不出来怎么回事

    大便已到肛门却拉不出来可能由功能性便秘、肠梗阻、肛门直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引起,各有不同成因和人群特点,出现该情况可先调整饮食运动,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要谨慎排查严重疾病。 一、功能性便秘 成因:多种因素可致功能性便秘,比如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像一些平时蔬菜、水果吃得少的人,肠道内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来刺激肠道蠕动;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经常刻意抑制便意,使得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敏感性降低;还有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本身减退等。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若长期久坐、压力大也易出现;老年人因胃肠功能衰退更常见。女性在孕期、产后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出现功能性便秘。 二、肠梗阻 成因:肠道内、外或肠壁本身的病变都可能引起肠梗阻,例如肠道肿瘤会堵塞肠道,导致大便无法通过;肠粘连多因腹部手术等引起,肠管粘连后会阻碍大便通行;还有肠套叠等情况也会造成肠梗阻。 人群特点: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肠粘连导致肠梗阻风险增加;肠道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等。 三、肛门直肠疾病 成因 痔疮:尤其是内痔较大时,会堵塞肛管,阻碍大便排出,患者常能感觉到肛门有肿物,排便时会有明显梗阻感。 肛裂:患者因排便时肛门疼痛,害怕排便,久而久之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变得干结,排便时更困难,而且肛裂创面的疼痛会加剧梗阻感。 直肠脱垂: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会影响大便的正常排出,感觉大便已到肛门却拉不出来。 人群特点:痔疮多见于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肛裂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便秘患者更易出现;直肠脱垂在幼儿、老年人、多产妇等人群中相对常见,幼儿可能因发育不完善等出现,老年人则因盆底组织松弛等原因易发生。 四、神经系统疾病 成因: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蠕动功能,导致排便动力不足,出现大便已到肛门却拉不出来的情况。 人群特点:多见于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中老年人。 五、药物因素 成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的副作用,比如一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大便排出困难。 人群特点:正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便秘药物的人群,不同药物适用人群不同,比如老年人若因基础疾病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就需特别关注。 当出现大便已到肛门拉不出来的情况时,首先可以尝试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适当运动来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痛、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直肠指诊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等,更要谨慎对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排查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儿童出现这种情况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4 15:52: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