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郭辉副主任医师(11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郭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展开
  • 糖尿病能吃爆米花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爆米花,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选择合适制作方式,普通爆米花因碳水化合物高且升糖,油盐多的不健康,无添加低糖的也不能过量,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更需谨慎,儿童要严控量选健康方式,老年要关注对血压血脂影响,血糖控制好可少量吃无添加低糖的,且食用后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一、爆米花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爆米花主要由玉米加工而成,玉米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来说,普通的爆米花如果是单纯用玉米制作,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用后会导致血糖升高。但如果是低糖或特殊制作工艺的爆米花,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从升糖指数来看,普通爆米花的升糖指数相对中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二、不同制作方式的爆米花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油盐较多的爆米花:如果爆米花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油和盐,那么不仅会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体重增加和心血管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需要关注的。例如,过多的盐摄入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并发高血压等疾病。 2.无添加低糖爆米花:相对而言,无添加低糖的爆米花相对更适合糖尿病患者,但即使是这种爆米花,也不能过量食用。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偶尔的小零食,并且在食用时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证每日总热量的平衡。比如,糖尿病患者在吃了一小份无添加低糖爆米花后,应适当减少当天米饭或馒头等主食的量,使一天中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吃爆米花的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爆米花的食用更要谨慎。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量,避免因为食用爆米花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要选择健康的制作方式的爆米花,尽量避免油盐过多的品种。家长应该监督儿童的食用量,并且可以选择用空气炸锅等相对健康的方式自制爆米花给儿童食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油盐的添加量。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吃爆米花时,除了要关注血糖变化外,还要注意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过多的油盐摄入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老年患者可以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少量食用无添加低糖的爆米花,并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变化。如果在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爆米花,但要谨慎选择制作方式并严格控制食用量,同时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对待爆米花的食用。

    2025-10-11 12:41:56
  • 孕妇糖尿病如何筛查

    妊娠糖尿病筛查需关注时间,一般孕妇24-28周筛查,高危孕妇首次产检即筛,OGTT操作有要求,诊断标准明确,不同因素影响筛查及需应对,还需孕妇注意筛查前状态,高危孕妇确诊后要合理控糖保障健康。 一、筛查时间 一般孕妇:对于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 糖尿病高危孕妇: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妊娠前体重指数BMI≥28kg/㎡)、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如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巨大儿分娩史等)、曾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就应进行血糖筛查,若首次筛查正常,必要时在妊娠晚期重复筛查。 二、OGTT的具体操作方法 1.试验前准备: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试验前需空腹8-14小时。 2.葡萄糖负荷: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 3.血糖测定时间:分别测定空腹血糖以及饮葡萄糖水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 三、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四、不同因素对筛查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严格按照高危孕妇的筛查流程进行,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孕妇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升高。 生活方式:对于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在筛查前应建议其调整生活方式,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筛查以及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情况。 病史:有既往不良妊娠结局等病史的孕妇,由于既往病史提示其糖代谢可能存在潜在问题,所以需要更密切地进行血糖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例如既往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较高,因此需要更早、更频繁地进行血糖监测和筛查。 五、温馨提示 孕妇在筛查前应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避免刻意节食等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行为。如果在筛查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高危孕妇,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和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根据孕妇体重、孕周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等的摄入)、适当运动(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合适的运动,如散步等)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尽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降低妊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11 12:40:52
  • 孕妇血糖高能吃枇杷吗

    孕妇血糖高可适量吃枇杷,要控制食用量、选择合适食用时间并监测血糖反应,同时血糖高孕妇饮食还需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保证蛋白质摄入、增加蔬菜摄入。 枇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矿物质(钾、磷等)以及膳食纤维等。每100克枇杷的含糖量相对较低,大约在7-10克左右,且其中的糖分主要为果糖和葡萄糖,升糖指数(GI)相对中等。对于孕妇血糖高的情况,适量食用枇杷一般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有研究表明,合理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而枇杷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这样的作用。 食用枇杷的注意事项 控制食用量:孕妇血糖高时,每天食用枇杷的量建议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大约1-2个中等大小的枇杷)。因为即使枇杷本身含糖量相对不高,但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摄入的总糖分也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食用时间选择: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枇杷,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此时食用既可以避免餐前低血糖,又能防止餐后血糖进一步升高。这是因为两餐之间人体的血糖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此时食用少量水果,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监测血糖反应:孕妇在食用枇杷后,要密切监测自身的血糖变化。不同孕妇对食物的血糖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食用枇杷后血糖的具体波动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饮食和后续的血糖管理。例如,食用枇杷后1-2小时监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幅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6.7mmol/L左右),则说明可以继续适量食用;如果血糖升高较明显,则需要适当减少枇杷的食用量或暂时停止食用。 血糖高孕妇的饮食总体原则 孕妇血糖高时,饮食上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周、体重、活动量等因素来合理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确保热量摄入与身体消耗相平衡,以维持血糖稳定。例如,孕早期孕妇活动量相对较少,每天总热量摄入可以适当降低;孕中晚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但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精准控制。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减少精制谷物和甜食的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分配到全天的各餐中,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 保证蛋白质摄入:孕妇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可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 增加蔬菜摄入:多吃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蔬菜可以提供饱腹感,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建议在500克以上。

    2025-10-11 12:38:12
  • 爱吃甜食容易得糖尿病吗

    爱吃甜食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不同人群受影响机制和表现有差异,可通过控制甜食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来降低因爱吃甜食引发糖尿病的可能性。 过多食用甜食会使人体摄入大量额外的糖分,这些糖分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细胞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逐渐疲惫,影响其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当胰岛功能受损时,血糖就难以维持正常水平,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人群相较于低糖饮食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明显更高。 不同人群爱吃甜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差异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如果长期爱吃甜食,如大量饮用含糖饮料、频繁食用糖果糕点等,会导致体重容易超标,肥胖是儿童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儿童时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延续到成年,进一步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若本身有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爱吃甜食,会使身体能量摄入远远超过消耗,导致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影响血糖代谢,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胰岛功能也会有所下降,爱吃甜食会加重胰岛的负担,更易引发血糖调节紊乱。而且老年人通常活动量相对较少,爱吃甜食导致的血糖波动更难通过自身活动来调节,长期下来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爱吃甜食引发糖尿病的措施 控制甜食摄入量: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糖果、糕点等甜食的摄入。可以用低糖或无糖的食品来替代部分甜食,例如用水果干代替糖果,用无糖酸奶代替含糖酸奶等。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摄入,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例如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更平缓。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量的运动,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维持正常体重。对于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引导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减少静坐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散步等,每周坚持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总之,爱吃甜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不同人群受影响的机制和表现有所不同,通过控制甜食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因爱吃甜食引发糖尿病的可能性。

    2025-10-11 12:36:24
  • 甲减不吃药有什么后果

    甲减患者若不吃药会带来多方面严重影响,包括代谢功能紊乱加重,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异常;心血管系统受累,如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心脏病变等;神经系统及精神状态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生殖系统受影响,如女性月经紊乱、受孕及妊娠风险增加,男性性欲减退等;还会增加黏液性水肿昏迷风险,尤其病情严重未及时治疗者在应激情况下易诱发,老年患者等风险相对更高且救治难度大预后差。 心血管系统受累 甲减时,由于代谢率降低,心脏泵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心肌黏液性水肿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长期如此,心脏会发生代偿性肥大,进而发展为心包积液等心脏病变。对于女性患者,雌激素本身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甲减时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心血管受累风险相对更高;在儿童群体中,甲减导致的心血管功能异常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正常发育,可能造成心功能长期受损。 神经系统及精神状态改变 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甲减患者不吃药,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在精神状态方面,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老年甲减患者本身神经系统功能随年龄衰退,甲减加重了这种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精神状态不佳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胃肠道蠕动会因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减慢,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长期的消化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儿童,会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取;对于老年患者,会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抵抗力,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因便秘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 生殖系统受影响 女性甲减患者若不吃药,会影响月经周期,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异常等情况,还可能降低受孕几率,即使怀孕,也会增加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男性甲减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生殖系统问题,影响生育功能及夫妻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生殖系统方面的表现因年龄导致的生理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年轻男性与老年男性在生殖功能受甲减影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差异,但都会对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黏液性水肿昏迷风险增加 这是甲减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情严重且未及时治疗的患者。在寒冷、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下,极易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低体温、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严重危及生命,任何年龄的甲减患者都有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的可能,但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者等风险相对更高,一旦发生,救治难度大,预后较差。

    2025-10-11 12:34: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