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女性体内的主要激素是哪些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卵泡细胞分泌,胎盘、肾上腺皮质等也可分泌少量,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及骨骼代谢,不同生理阶段水平有差异;孕激素主要由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可使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妊娠时维持子宫内膜状态等,在月经周期中随排卵变化;雄激素主要来自卵巢和肾上腺皮质,能维持性欲等,水平异常升高可致多毛、痤疮等;促卵泡生成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可促进卵巢内卵泡发育和成熟,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促黄体生成素由垂体前叶分泌,与促卵泡生成素协同促卵泡成熟排卵及黄体分泌激素,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波动;泌乳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可促进乳腺发育及乳汁分泌,非妊娠时水平相对稳定,妊娠后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异常升高可致月经紊乱、溢乳等。 一、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分泌,此外,胎盘、肾上腺皮质等也可分泌少量。其主要作用包括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如促进子宫肌层增厚、使子宫内膜增生等)、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骨盆变宽等),还对骨骼代谢有影响,可促进钙沉积,维持骨密度等。不同生理阶段雌激素水平不同,青春期前较低,青春期后随卵巢功能启动逐渐升高,绝经后显著下降。 二、孕激素 孕激素主要由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其作用包括使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在妊娠时维持子宫内膜状态,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发育;还能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等。孕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随排卵而升高,若未受孕则下降,受孕后持续维持较高水平。 三、雄激素 女性体内也有雄激素分泌,主要来自卵巢和肾上腺皮质。雄激素对女性的作用包括维持性欲、参与机体代谢等。适量的雄激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及全身代谢平衡,但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导致多毛、痤疮等问题。 四、促卵泡生成素(FSH) 由垂体前叶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在月经周期中,FSH水平呈周期性变化,卵泡期开始时逐渐升高,促使卵泡生长发育,到排卵前达到高峰,协同促黄体生成素促进卵泡排卵。 五、促黄体生成素(LH) 同样由垂体前叶分泌,与FSH协同作用,促使卵泡成熟并排卵,排卵后促使卵泡形成黄体,并刺激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LH水平在月经周期中也呈周期性波动,排卵前出现高峰。 六、泌乳素(PRL) 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发育及乳汁分泌。在非妊娠状态下,泌乳素水平相对稳定,妊娠后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为产后泌乳做准备。但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溢乳等问题。
2025-10-11 12:11:16 -
甲亢可以根治吗
甲亢可通过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疗程长部分可临床治愈但有复发可能,放射性碘治疗约60%-70%可治愈但可能致甲减,手术治疗成功可根治但有风险并发症;不同治疗方式有适用人群差异,如儿童甲亢多药物治疗、老年需评估全身状况,甲状腺肿大压迫选手术;根治后需定期复查甲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甲亢的主要治疗方式及根治可能性 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疗程,一般需1-2年甚至更长时间,部分患者停药后有复发可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可达到临床治愈;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约60%-70%的患者经一次放射性碘治疗后可治愈,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减需长期补充甲状腺激素;手术治疗是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若手术成功且切除合适,也有较大几率根治甲亢,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及可能出现甲减等并发症。 二、不同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及人群差异 药物治疗:对于儿童甲亢患者,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因为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有较大影响,药物治疗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如甲巯咪唑等,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因为儿童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更谨慎观察;对于妊娠期甲亢患者,药物治疗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要权衡甲亢对妊娠的影响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亲甲状腺功能及胎儿状况。 放射性碘治疗:一般不用于儿童甲亢患者,因为放射性碘可能影响儿童甲状腺发育及未来生长等;对于老年甲亢患者,需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放射性碘治疗后可能出现甲减等情况,老年患者对甲减的耐受及处理相对复杂。 手术治疗: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气管等情况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情况,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等的患者,要确保手术安全。 三、根治后的注意事项 即使甲亢根治后,也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情况。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对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及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生活规律及定期体检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变化等。
2025-10-11 12:09:36 -
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是多少
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因人群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人群中超声检查下检出率20%-70%,受年龄、性别、地区环境等影响;特殊人群中,儿童有家族史或放射性接触史时检出率升高,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检出率高于无家族史者,既往有颈部放射史人群检出率较高。 一、一般人群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 超声检查下的检出率:通过超声检查,一般人群中颈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通常在20%-70%左右。这是因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较高,能够发现较小的结节。例如,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采用超声检查的情况下,普通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可达30%-50%。年龄因素对检出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相对更高。女性相较于男性,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也略高,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有关,如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影响甲状腺组织的变化。 不同地区检出率差异:不同地区由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差异,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也有不同。比如,某些碘摄入异常地区(如碘缺乏或碘过量地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会有所波动。在碘缺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等变化,增加结节发生的风险;而在碘过量地区,也可能因为甲状腺的代谢紊乱等原因影响结节的检出情况。 二、特殊人群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 儿童人群:儿童颈部甲状腺结节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家族甲状腺疾病史、放射性接触史等情况,检出率会升高。一般通过超声检查儿童甲状腺时,要更加谨慎操作,因为儿童甲状腺对辐射较为敏感。如果儿童发现颈部甲状腺结节,需要进一步评估结节的性质,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超声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无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患者,其亲属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例如,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可能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甲状腺监测,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结节并进行评估。 既往有颈部放射史人群:既往因头颈部疾病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人群,颈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会损伤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增殖等,从而增加结节发生的几率。对于这类人群,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结节并进行后续处理。
2025-10-11 12:08:28 -
二型糖尿病能根治吗
目前二型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根治,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有关,治疗主要靠综合管理控制血糖,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群有各自治疗特点,虽不能根治,但可有效控糖、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角度 二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二型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同时,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导致血糖升高出现二型糖尿病。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这些导致二型糖尿病的根本因素难以被完全消除,所以疾病本身难以根治。 治疗现状角度 目前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综合管理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合理控制饮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方面,有多种降糖药物可供选择,如二甲双胍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已经受损的胰岛功能或完全逆转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下,血糖可能得到较好控制,但一旦生活方式干预放松或病情进展,血糖又会出现波动。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患二型糖尿病相对较少,但随着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儿童青少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原则外,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饮食上要保证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控制热量,运动要选择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方式,如游泳、篮球等,并且需要家长密切监督和配合,因为儿童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老年人群: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选择降糖药物要考虑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生活方式干预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低血糖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 总之,目前二型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025-10-11 12:07:02 -
桥本氏甲状腺炎最后一定癌变吗
桥本氏甲状腺炎不一定会癌变,但其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略高于普通人群,具体风险取决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家族史等因素。为评估风险,医生会进行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复查。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主要特征是甲状腺组织中存在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滤泡破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略高于普通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都会发展为甲状腺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癌风险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1.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约有20%~50%会出现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存在增加了甲状腺癌的风险,但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 2.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长期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对甲状腺细胞产生影响,增加癌变的风险。 3.家族史: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都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有家族成员患有甲状腺癌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个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4.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辐射暴露等因素也可能与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癌风险有关。 为了评估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癌风险,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甲状腺超声:可以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数量和血流情况,帮助判断结节的性质。 2.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3.细针穿刺活检:对于可疑的甲状腺结节,医生可能会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确定结节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方案。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或其他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评估和处理,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甲状腺癌。 此外,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碘的摄入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 2.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如果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3.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进行定期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癌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10-11 12: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