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血糖高应该多吃什么
为控制血糖,不同人群可分别通过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类食物、低糖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和绿色蔬菜来实现,不同人群食用各类食物时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食用方式等。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类食物 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燕麦中含有的β-葡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表明,食用燕麦后可使餐后血糖上升幅度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适量摄入燕麦等谷类食物能保证营养均衡且利于血糖稳定;成年人在主食中用部分燕麦、糙米替代精细米面,可辅助控制血糖;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烹饪时可将谷类煮得更软烂,更易消化吸收,同时也能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二、低糖水果 1.蓝莓:蓝莓富含抗氧化剂,如花青素等。有研究显示,蓝莓中的成分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对于儿童来说,可作为健康零食少量食用;成年人可在两餐之间适量吃蓝莓;老年人食用时要注意血糖情况,根据自身血糖水平调整食用量,一般每次食用50-100克左右较为合适。 2.草莓:草莓含糖量相对较低,且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它的升糖指数也比较低,能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儿童食用草莓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成年人可将草莓加入酸奶中制成沙拉等;老年人食用时要考虑牙齿等咀嚼情况,可选择较软的草莓食用。 三、优质蛋白质食物 1.鱼类:像三文鱼、鳕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情况,而优质蛋白质是身体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食用鱼类要注意选择刺少的品种,如鳕鱼,烹饪方式以清蒸等清淡做法为主;成年人可每周吃2-3次鱼类;老年人如果有吞咽困难等问题,可将鱼肉做成鱼泥等食用。 2.豆类及豆制品:大豆、黑豆等豆类以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以豆浆为例,研究发现,饮用豆浆后对血糖的影响相对平缓。儿童可适量饮用无糖豆浆;成年人可将豆制品纳入日常饮食,如用豆腐炒菜等;老年人食用豆制品时要注意消化情况,避免一次食用过多导致胃肠不适。 四、绿色蔬菜 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它们热量低,膳食纤维丰富,能增加饱腹感且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儿童食用绿叶蔬菜可通过多样的烹饪方式,如清炒、做蔬菜沙拉等;成年人每餐可保证有一半的餐盘是绿叶蔬菜;老年人食用绿叶蔬菜时要注意烹饪软烂程度,方便咀嚼和消化,例如将菠菜煮汤等。
2025-10-17 12:15:46 -
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缓解,皮肤护理要选择温和沐浴产品、控制水温时长并及时保湿,避免搔抓,严重时就医治疗,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处理皮肤瘙痒需更谨慎。 一、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易引发皮肤瘙痒,积极控制血糖是缓解皮肤瘙痒的基础。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及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可从根源上减少高血糖对皮肤神经等的刺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部分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会有所减轻。例如,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血糖达标组患者的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未达标组。 二、皮肤护理要点 1.清洁皮肤: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水温不宜过高(37℃~40℃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加重瘙痒。研究发现,过度清洁及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会损伤皮肤屏障,使皮肤保水能力下降,从而加重糖尿病皮肤瘙痒。 2.保持皮肤湿润:洗澡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如含甘油、尿囊素等成分的润肤剂,帮助恢复皮肤的水合状态,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糖尿病患者皮肤易干燥,使用保湿剂能有效改善皮肤干燥状况,多项皮肤科学研究证实了保湿剂对改善皮肤瘙痒的积极作用。 三、避免搔抓等刺激 搔抓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从而加重瘙痒症状。患者可通过轻轻拍打皮肤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看护,防止其不自觉搔抓皮肤。因为儿童皮肤更为娇嫩,搔抓后更易出现皮肤损伤及感染等问题。 四、就医治疗 若皮肤瘙痒严重,经上述一般处理仍无明显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等。但需注意,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更谨慎评估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 五、关注特殊情况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处理皮肤瘙痒时需更加谨慎。因为肾脏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更要谨慎处理,需综合考虑胎儿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缓解瘙痒及控制血糖的方案。
2025-10-17 12:14:35 -
甲状腺起什么作用
甲状腺是重要内分泌器官,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对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和骨骼发育影响显著,还影响心血管系统及参与体温调节,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功能及作用有影响,发现甲状腺相关异常需及时就医诊治。 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这些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关键调节作用。从能量代谢角度来看,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维持人体的能量供应。例如,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骨骼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等都至关重要。对于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但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会加速蛋白质分解,导致肌肉消瘦等情况;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同时又能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脂肪代谢上,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又加速其转化,不过总体上甲亢时会使血清胆固醇降低。 调节生长发育 对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发育影响显著。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甲状腺激素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需激素。如果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克汀病),患儿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髓鞘的形成等。对于骨骼生长,甲状腺激素能协同生长激素促进软骨的生长发育,维持骨的正常生长和成熟。 影响心血管系统 甲状腺激素可以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可能出现心悸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等心血管功能改变。 参与体温调节 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增强代谢率,增加产热,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例如,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会被激活,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来应对低温环境。 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甲状腺功能及相关作用有一定影响。儿童时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到生长发育的正常进程,女性在青春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和调节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特别关注甲状腺功能状态,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这些特殊时期的身体正常生理过程。如果发现甲状腺相关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治。
2025-10-17 12:13:03 -
糖尿病可以吃玉米粥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玉米粥,但需注意食用量,如替代部分精制主食;要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瘦肉、豆制品、绿叶蔬菜等;还应监测血糖反应,儿童患者要依年龄等谨慎把控,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消化、血糖、运动等情况合理安排,以此维持血糖稳定。 玉米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玉米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有研究表明,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对血糖的调控。然而,玉米粥在烹饪过程中,玉米中的淀粉会发生糊化,相对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从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速度相对较快。 食用玉米粥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控制: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粥时应控制好量。一般来说,建议将玉米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替代部分精制谷物,例如可以用一小碗玉米粥(约100-150克)替代等量的白米饭等精制主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搭配其他食物:可以在吃玉米粥的同时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搭配一些瘦肉、豆制品以及绿叶蔬菜等。蛋白质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绿叶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例如,吃玉米粥时搭配一份清炒菠菜和一小份水煮鸡胸肉,这样的搭配能够使餐食的营养更均衡,并且有助于稳定血糖。 监测血糖反应:不同糖尿病患者对玉米粥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首次尝试食用玉米粥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般在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自己食用玉米粥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量和后续的饮食安排。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粥时更需谨慎。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血糖控制的精准性。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来严格控制玉米粥的食用量,并且要注意搭配适合儿童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时密切关注食用后儿童的血糖变化和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玉米粥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清淡,避免过于浓稠的玉米粥。并且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玉米粥的食用量,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运动情况来综合调整饮食,例如如果当天运动量较大,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粥的食用量,反之则需要减少。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玉米粥,但需要从食用量、搭配食物、监测血糖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把控,以更好地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10-17 12:10:38 -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血压方面表现,多为顽固性高血压且较早出现难被常规降压药控制;电解质紊乱有低血钾及其他变化,低血钾致肌肉无力、心脏问题等;代谢性碱中毒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儿童患者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患者需更频繁监测相关指标,成年患者要重点关注高血压对重要脏器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 电解质紊乱方面 低血钾:由于醛固酮增多,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钾离子的排泄增加,患者会出现低血钾相关表现。低血钾可导致肌肉无力,轻者感觉四肢酸软,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还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心电图可表现为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等。 其他电解质变化:除了低血钾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电解质紊乱相关情况,不过相对低血钾来说不是最主要的突出表现,但整体电解质平衡会因醛固酮的异常增多而受到干扰,比如可能会出现血钠轻度升高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醛固酮的钠水潴留作用导致的。 代谢性碱中毒方面 醛固酮增多引起的钾离子丢失,会促使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外氢离子转移到细胞内,同时肾小管泌氢增加,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足麻木、抽搐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这是因为碱中毒时血浆中游离钙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所致。 生长发育方面(儿童患者)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长期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比如身高增长可能低于同龄人,因为高血压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而电解质紊乱会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异常调节本身也可能对儿童的生长轴产生一定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时,除了上述生长发育受影响外,在监测方面需要更加频繁地关注血压、电解质、生长指标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疾病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电解质检测、骨龄评估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则要重点关注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定期进行心脏超声、肾功能检查、脑部血管检查等,因为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对心脏传导系统的长期影响,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并进行处理。
2025-10-17 1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