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糖尿病验尿能验出来吗
糖尿病验尿不能单独确诊,尿糖检测有局限,尿酮体、尿白蛋白等有一定关联但需结合血糖等,临床上主要依据血糖等综合诊断,不同人群在糖尿病诊断监测中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尿糖检测与糖尿病的关系 尿糖检测是糖尿病筛查的一种方法,但不能仅凭尿糖检测就确诊糖尿病。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8mmol/L左右)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即尿糖阳性。然而,尿糖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例如妊娠期女性肾糖阈降低,即使血糖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一些肾脏疾病导致肾糖阈降低时,也会出现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的情况。反之,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未达到明显升高阶段时,肾糖阈正常的情况下尿糖可能为阴性。 二、其他尿液相关指标与糖尿病的关联 1.尿酮体: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出现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可呈阳性。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或作用缺陷时,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导致尿酮体阳性。但尿酮体阳性也可见于饥饿、剧烈呕吐等非糖尿病情况。 2.尿白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白蛋白可漏出到尿液中,尿白蛋白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尿白蛋白进一步增多,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等更严重的肾脏病变表现。 三、综合诊断糖尿病的方法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2小时血糖等)。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的血糖值,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结合糖尿病相关症状可考虑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一般<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结合症状也可诊断糖尿病。同时,还会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来综合判断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一般为4%-6%,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所以,单纯验尿不能确诊糖尿病,需要结合血糖等多项检查综合判断。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中需注意: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肾脏功能可能减退,肾糖阈可能发生变化,尿糖检测的参考价值可能不如年轻人群;女性妊娠期要关注肾糖阈改变对尿糖检测的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需重视血糖等全面检查来排查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包括血糖在内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2025-09-24 14:26:03 -
女性甲亢的明显症状
女性甲亢有多种明显症状,代谢亢进相关表现为多汗怕热、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神经系统症状有情绪易激动、失眠多梦;甲状腺相关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突眼;心血管系统症状会出现心悸气短、血压异常,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并注意日常调理。 多汗怕热: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使机体代谢率增高,女性患者常表现出比常人更容易出汗、怕热的情况,即便处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也会有明显的多汗现象,这是因为代谢加快导致产热增多,需要通过出汗来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甲状腺激素刺激胃肠蠕动加快,使女性患者食欲增强,食量比平时明显增多,但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于摄入,尽管进食量增加,体重却会持续下降。例如一些女性甲亢患者会发现自己虽然吃得比以往多,但体重却逐渐减轻,这是代谢亢进引发的典型表现之一。 神经系统症状 情绪易激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女性甲亢患者常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的情况,可能会无端地发脾气、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原本性格比较温和的女性,患病后可能变得容易因小事而大动肝火。 失眠多梦: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还会影响睡眠,导致女性甲亢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的睡眠障碍,夜间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差,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甲状腺相关症状 甲状腺肿大:大多数女性甲亢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可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一般质地柔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通过触诊或者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这是由于甲状腺细胞增生肥大导致的。 突眼:部分女性甲亢患者会出现突眼症状,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等;浸润性突眼则症状相对严重,患者会有眼球突出明显、眼部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复视甚至眼睑不能闭合,导致角膜溃疡、失明等严重后果。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气短: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作用于心脏,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女性患者会自觉心悸,即心跳过快或不齐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气短的症状,在轻微活动后就会感觉呼吸急促,这是因为心脏负担加重,心功能受到影响。 血压异常:部分女性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变化,通常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现类似收缩压高、舒张压低的血压表现。 对于女性甲亢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应对高代谢状态带来的身体消耗。
2025-09-24 14:24:50 -
甲状腺低密度影什么意思
甲状腺低密度影可能由甲状腺炎症、结节、肿瘤等原因引起,需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性质和原因,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甲状腺低密度影的原因 1.甲状腺炎症 甲状腺炎是导致甲状腺低密度影的常见原因之一。炎症可导致甲状腺组织肿胀、变性,从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影。 2.甲状腺结节 结节是甲状腺组织中的异常生长物。一些结节可能是良性的,而另一些可能是恶性的。低密度影可能是结节的特征之一。 3.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能导致甲状腺密度降低。恶性肿瘤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4.其他原因 其他可能导致甲状腺低密度影的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碘缺乏、药物影响等。 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甲状腺低密度影,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性质和潜在的原因。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1.甲状腺功能检查 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甲状腺抗体检测 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3.细针穿刺活检 对于可疑的结节,医生可能会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获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分析,确定结节的性质。 4.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核素扫描、颈部增强MRI等,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甲状腺病变的范围和特征。 三、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取决于甲状腺低密度影的原因和性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选择: 1.观察和监测 对于一些较小的、良性的低密度影,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和定期监测,以确保其没有变化或进展。 2.药物治疗 根据甲状腺功能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药物来调节甲状腺功能。 3.手术治疗 对于结节或肿瘤较大、有恶变倾向或引起明显症状的情况,手术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4.其他治疗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如放射性碘治疗或其他靶向治疗可能用于特定类型的甲状腺疾病。 四、注意事项 1.遵循医生的建议 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监测。 2.注意甲状腺健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碘的摄入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健康。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4.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处理甲状腺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和婴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甲状腺低密度影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其原因和潜在的影响。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管理甲状腺问题的关键。如果对甲状腺低密度影或其他甲状腺问题有任何疑问,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
2025-09-24 14:23:50 -
糖尿病能吃葡萄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葡萄需综合多方面考量,血糖控制良好时可在两餐间适量吃约100克,血糖控制不佳时禁忌食用,儿童、老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葡萄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葡萄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每100克葡萄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约在10-15克左右,其升糖指数(GI)相对较高,一般在43-72之间,这意味着食用后可能会较快地使血糖升高。不过,葡萄中的糖分包含葡萄糖、果糖等,其中果糖的代谢相对不太依赖胰岛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糖的影响与葡萄糖有所不同。 血糖控制良好时的食用情况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且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时,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葡萄,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大约是中等大小的葡萄10-15颗)。此时适量食用葡萄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部分营养成分,同时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对血糖造成较大波动。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中,偶尔少量食用低升糖指数水果包括葡萄,并不会引起严重的血糖急剧升高情况,但需要密切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 血糖控制不佳时的禁忌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空腹血糖持续高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那么不建议食用葡萄。因为此时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食用葡萄后很容易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风险增加。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和精细。如果是儿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葡萄,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系统相对不完善,对血糖波动的耐受能力更弱,食用葡萄可能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不利于病情的稳定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食用葡萄时更要谨慎,首先要确保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而且食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并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对血糖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血糖波动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等造成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葡萄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要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一般建议将食用葡萄的时间安排在餐后1-2小时,并且食用量要严格限制在50克以内,同时食用后要监测血糖变化,以确保血糖不会出现过度升高的情况,因为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会影响孕妇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4 14:22:35 -
为什么糖尿病容易发生阳痿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阳痿,主要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代谢紊乱及心理因素有关,血管病变致海绵体血流减少,神经病变使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代谢紊乱加重血管病变等,心理因素也可参与,需控制血糖血脂等并关注心理状态,已出现阳痿者需综合评估干预。 一、血管病变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管腔狭窄等病变。阴茎海绵体的勃起依赖于充足的血液供应,当血管发生病变时,海绵体动脉血流减少,无法为阴茎勃起提供足够的血液充盈,从而影响勃起功能。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阴茎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这与血糖控制不佳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血管病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且程度往往越严重。 二、神经病变因素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是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阴茎的勃起是神经介导的复杂生理过程,自主神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负责调节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松弛和充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会导致神经纤维变性、传导速度减慢等,使得神经冲动传递受阻,无法正常触发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松弛,进而影响勃起功能。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概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且在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中更为常见,这种神经病变会逐步影响勃起相关的神经调节机制。 三、代谢紊乱因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如血脂异常等。血脂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会进一步阻碍阴茎的血液供应,同时代谢紊乱还可能影响性激素的代谢等,间接对勃起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其发生阳痿的风险往往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因为血脂异常会从多个环节干扰正常的勃起生理过程。 四、心理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心理压力较大,如担心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下降等,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或加重阳痿。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勃起功能,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干扰正常的神经递质分泌和神经调节,从而参与阳痿的发生发展。而且,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阳痿的程度。例如,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忧产生心理障碍,进而使得阳痿情况更为严重,而阳痿又反过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不良循环。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应密切关注勃起功能情况,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同时关注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以降低阳痿的发生风险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对于已经出现阳痿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评估病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勃起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5-09-24 14: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