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孕晚期为什么血糖高
孕晚期血糖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素变化使胎盘分泌抗胰岛素样物质致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胎盘增大摄取更多葡萄糖等打破糖代谢平衡、体重增长过多加重胰岛素抵抗、运动量减少致葡萄糖利用受限、遗传因素增加风险以及睡眠质量不佳、心理压力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 胎盘因素 胎盘在孕晚期不断增大,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会从母体摄取更多的葡萄糖等营养成分,这可能会打破母体原本的糖代谢平衡,导致血糖升高。而且胎盘还会产生一些调节糖代谢的激素,进一步干扰母体的血糖调节机制。 体重增长过多 如果孕晚期孕妇体重增长过快,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身体的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因为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使得血糖难以被有效调节,从而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一般来说,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来合理控制,孕前BMI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控制在11.5-16kg左右。 运动量减少 孕晚期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活动量往往会明显减少。而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帮助降低血糖。当运动量减少时,身体消耗葡萄糖的途径受限,就容易导致血糖在体内堆积,进而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孕晚期孕妇虽然身体不便,但也应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慢走等。 遗传因素 如果孕妇本身有家族糖尿病史,那么在孕晚期发生血糖高的风险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会使孕妇的糖代谢调节机制存在潜在的缺陷,在孕晚期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时,更容易出现血糖失衡的情况。比如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其胰岛细胞的功能可能原本就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孕晚期激素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就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 其他因素 一些孕妇在孕晚期可能存在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导致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异常,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孕期的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水平,使得孕晚期血糖升高的风险增加。
2025-10-17 10:58:14 -
甲状腺检查可以吃早餐吗
甲状腺检查是否能吃早餐分情况,一般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可吃早餐,甲状腺核素检查通常需空腹,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一般甲状腺功能检查 1.可以吃早餐的情况:单纯进行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检查时,通常可以吃早餐。因为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饮食一般不会对血液中甲状腺相关激素的浓度产生明显影响,所以进食早餐后进行检查通常不会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特殊情况:如果同时需要进行其他与进食相关的检查项目,比如血糖等,可能需要遵循相应检查的空腹要求,但单纯甲状腺功能检查不受进食影响。 二、甲状腺超声检查 1.可以吃早餐的情况:甲状腺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对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等进行观察,饮食对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没有直接影响,所以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可以吃早餐,进食早餐不会干扰超声对甲状腺的成像和观察。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吃早餐一般没有特殊的额外禁忌,但要确保检查过程中儿童能够配合超声检查操作。对于老年患者,同样可以正常进食早餐后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检查前保持身体放松即可。 三、甲状腺核素检查 1.通常需要空腹的情况:如果是进行甲状腺核素检查,一般需要空腹。因为核素检查可能会涉及到口服或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进食后可能会影响核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情况,从而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甲状腺核素检查前,通常需要遵循空腹的要求,一般建议检查前6-8小时开始禁食禁水。 2.特殊人群的特别考虑:儿童进行甲状腺核素检查时,由于其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可能相对较差,更需要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准备,确保空腹要求的执行,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老年患者如果存在低血糖等基础疾病,在遵循空腹要求进行甲状腺核素检查前,需要由医生评估其身体状况,必要时可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因空腹时间过长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025-10-17 10:56:51 -
甲状腺肿瘤症状
甲状腺肿瘤局部有颈部肿块良性边界清活动好恶性边界不清质地硬粘连且随吞咽移动性异,有压迫气管致呼吸不畅、食管致吞咽梗阻、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多汗、心率快、手抖、体重降或减退的乏力、畏寒、水肿、反应迟钝等表现,恶性转移至肺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至骨有骨痛骨折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肿瘤少见但肿块易短时间迅速增大易被忽视,女性在激素变化期症状受激素影响有变化需结合激素状态判断。 一、局部症状表现 1.颈部肿块:甲状腺肿瘤患者多可在颈部触及肿块,肿块性质因良恶性有别,良性肿瘤常边界清晰、活动度较好,恶性肿瘤往往边界不清、质地硬且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大小各异,小的可如米粒,大的可占据颈部较大空间,随吞咽动作的移动性也因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不同而有差异。 2.压迫症状:肿瘤增大时可产生压迫效应,压迫气管可致使患者呼吸不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会引发吞咽梗阻感,影响正常进食;压迫喉返神经则会造成声音嘶哑,影响发声功能。 二、全身症状相关 1.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部分甲状腺肿瘤会干扰甲状腺激素分泌,若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多汗、心率加快、手抖、体重下降等代谢亢进表现;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会有乏力、畏寒、颜面及肢体水肿、反应迟钝等代谢减低症状。 2.转移相关症状:恶性甲状腺肿瘤可能发生转移,转移至肺部时,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呼吸道症状;转移至骨骼时,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骼相关表现。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甲状腺肿瘤:儿童时期甲状腺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较隐匿,颈部肿块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且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易被忽视,需密切关注儿童颈部异常变化。 2.女性甲状腺肿瘤: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激素变化时期,甲状腺肿瘤相关症状可能受激素影响而有所变化,如激素波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程度,需结合激素状态综合判断。
2025-10-17 10:55:34 -
有甲亢可以怀孕吗
甲亢患者怀孕有诸多影响,计划怀孕时需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合适范围,孕期要密切监测与管理,特殊人群需加强与医生沟通并注意相关事项,包括孕期监测甲功、调整治疗药物、关注妊娠风险、高龄及病情不稳定者的特殊情况、生活方式调节等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甲亢患者怀孕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甲亢会使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此外,甲亢孕妇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增加胎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 怀孕前甲亢的控制要求 甲亢患者计划怀孕时,需要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一般要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稳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等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等治疗方案,以确保在怀孕时甲状腺功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例如,研究表明,当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稳定后怀孕,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 孕期甲亢的监测与管理 孕期甲亢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一般需要每4-6周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的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监测孕妇的血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等。如果在孕期甲亢复发或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兼顾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例如可以选用丙硫氧嘧啶等对胎儿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但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有甲亢的育龄女性,在备孕和孕期都需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充分了解妊娠风险。年龄较大的甲亢患者怀孕时,妊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管理。有甲亢病史且病情不稳定的女性,怀孕前必须先将病情控制稳定,否则怀孕可能会加重病情,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孕期甲亢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2025-10-17 10:54:23 -
玉米须治疗糖尿病需要配合药物吗
玉米须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糖尿病需综合管理,药物治疗是关键,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老年患者情况各异,均不能脱离药物治疗,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配合玉米须辅助调理,药物治疗始终是控制糖尿病核心。 从循证医学角度看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单一依靠玉米须很难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综合管理的疾病,药物治疗(如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手段,这些药物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玉米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例如在一些血糖轻度升高且病情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中,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将玉米须作为辅助方式,但绝不能摒弃正规的药物治疗。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要求更严格,单纯依靠玉米须远远不够,必须严格遵循正规的药物治疗方案来保障血糖稳定,以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微血管病变等严重后果。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如果仅依靠玉米须,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容易使血糖波动过大,增加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所以成年糖尿病患者也不能脱离药物治疗,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在医生评估后谨慎考虑是否配合玉米须辅助调理,但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血糖控制更需精准。药物治疗是保障老年患者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基石,玉米须可作为辅助,但不能替代药物来控制血糖,同时老年患者在使用任何辅助手段包括玉米须时,都要更加谨慎,防止因血糖控制不当引发心脑血管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总之,玉米须不能单独用于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可在合理评估后考虑是否配合玉米须等辅助方式,但必须明确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核心。
2025-10-17 1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