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展开
  • 激素六项都包括什么

    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不同激素有不同参考值及意义,对不同人群意义不同,生活方式会影响结果,有病史人群激素六项有特定表现,医生可据此诊断治疗。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对于女性,FSH值在不同生理周期有变化,在卵泡期一般为3.5~12.5mIU/ml,排卵期为4.7~21.5mIU/ml,黄体期为1.7~7.7mIU/ml,绝经期为25.8~134.8mIU/ml等。FSH水平异常可能反映卵巢功能状态,比如FS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卵巢功能减退等情况;对于男性,FSH能促进精子生成,男性FSH参考值一般为1.4~18.1mIU/ml,若FSH异常也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促黄体生成激素(LH):也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女性LH在卵泡期为2~15mIU/ml,排卵期为30~100mIU/ml,黄体期为4~10mIU/ml,绝经期为24.5~102.6mIU/ml等,LH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形成。男性LH参考值为1.5~9.3mIU/ml,LH异常可能影响睾酮的分泌,进而影响男性生殖功能。 雌二醇(E2):由卵巢的卵泡分泌,女性E2在卵泡期为25~146pg/ml,排卵期为80~498pg/ml,黄体期为50~243pg/ml,绝经期为<20~88pg/ml等。E2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等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异常可能与月经不调、不孕等相关,男性E2参考值为20~75pg/ml,男性E2异常可能影响生殖相关情况。 孕酮(P):由卵巢黄体分泌,女性孕酮在卵泡期<1ng/ml,排卵期0.5~2.0ng/ml,黄体期5.0~15.9ng/ml,绝经期<0.1~0.8ng/ml等。孕酮主要作用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在怀孕后维持妊娠等,孕酮异常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不孕或影响孕期状况。 睾酮(T):女性睾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卵巢也能分泌少量,女性参考值为14~76ng/dl,男性睾酮参考值为260~1100ng/dl。睾酮对维持女性的性欲、肌肉强度等有一定作用,女性睾酮升高可能导致多毛、痤疮、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男性睾酮异常也会影响生殖相关表现。 泌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其参考值非孕期女性为2.6~29.9ng/ml,男性为2.1~17.7ng/ml。泌乳素升高可能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溢乳、不孕等,男性泌乳素升高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激素六项的意义和解读有所不同。比如青春期女性,激素六项可用于评估性腺轴的发育情况;育龄期女性可用于排查月经不调、不孕等相关病因;男性若有生殖相关问题也会检查激素六项。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激素六项的结果,所以检查激素六项前一般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有病史的人群,比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激素六项会有特定的异常表现,如LH/FSH比值升高、睾酮升高等,医生可根据激素六项结果结合病史等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025-10-17 14:16:16
  • 血糖高怎么办 这些食疗方式可有效降低血糖

    血糖高人群可通过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燕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三文鱼、杏仁,低糖蔬菜苦瓜、菠菜,低糖水果柚子、草莓等来辅助控制血糖,不同人群食用时需考虑自身特殊情况,如儿童、老年、有并发症等人群食用需谨慎。 一、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燕麦,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它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适合血糖高的人群食用。可以将燕麦煮成粥,作为早餐的选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燕麦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对于一般血糖高的人,长期食用燕麦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1.鱼类:像三文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食用2-3次三文鱼,每次摄入量约100-150克,对血糖高的人有好处。对于女性血糖高的人群,适量摄入三文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对于男性血糖高者,同样能起到调节血糖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平时较少运动,通过增加鱼类摄入来辅助降血糖是不错的选择。 2.坚果:例如杏仁,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每天吃10-15颗杏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节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坚果热量较高,不能过量食用。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血糖高人群,食用坚果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病史可能影响身体对热量的代谢能力,过量食用坚果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三、低糖蔬菜 1.苦瓜:传统医学中就有苦瓜可降糖的说法,现代研究也表明,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能降低血糖。可以清炒苦瓜,每次食用100-150克。对于儿童血糖高的情况,要谨慎食用,因为儿童的味觉和消化功能与成人不同,苦瓜较苦,可能影响儿童的接受度,且儿童血糖高的原因可能与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食疗方式;对于老年血糖高人群,苦瓜清炒后易于消化,是较好的降糖蔬菜选择之一,同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烹饪时尽量做得软烂些。 2.菠菜: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较低。可以做成菠菜汤,每次食用菠菜量在100克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血糖高人群,菠菜汤都是比较适合的食疗蔬菜。年轻人血糖高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高糖饮食等有关,多吃菠菜等低糖蔬菜有助于改善生活方式相关的血糖问题;老年人则可以通过食用菠菜汤来补充营养并辅助降血糖,同时要注意烹饪时少放盐等调料,避免影响血压等其他指标。 四、低糖水果 1.柚子:柚子的升糖指数较低,且含有类胰岛素成分,能降低血糖。血糖高的人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柚子,每次食用量约100克左右。对于女性血糖高者,柚子的低糖特性适合作为加餐水果;男性血糖高者也可适当食用。但如果有糖尿病并发症涉及消化系统等情况,食用柚子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要考虑消化系统对水果的耐受程度等因素。 2.草莓:草莓热量低,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升糖指数也不高。每天可以吃50-100克草莓作为加餐。对于儿童血糖高情况,草莓是相对健康的水果选择,但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等问题;对于老年血糖高人群,草莓可以补充营养,且其低糖特性有助于血糖控制,不过老年人牙齿可能不太好,可将草莓打成泥状食用。

    2025-10-17 14:14:28
  • 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应该怎么办

    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需先经超声检查评估,再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明确性质。良性者根据情况定期随访或针对病因处理;恶性者多需手术治疗,术后视病情辅助治疗。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特殊情况,需分别谨慎评估处理。 一、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评估 1.超声检查:超声是评估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可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特点等。微钙化(沙粒样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常见,而粗大钙化相对良性的可能性大一些,超声还能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 2.细针穿刺活检(FNA):对于超声提示可疑的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FNA是明确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获取结节细胞进行病理检查,可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FNA结果提示恶性,通常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如果是良性,需要根据结节大小、症状等决定后续观察或处理。 二、良性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处理 1.定期随访观察:如果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经评估为良性,且结节较小(直径小于1cm),无明显症状,甲状腺功能正常,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形态、钙化等情况的变化。比如对于一些单纯胶质潴留伴钙化的良性结节,定期随访即可。 2.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由某些炎症等因素引起的良性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需要针对炎症等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可根据病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但需密切监测甲状腺结节情况。 三、恶性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处理 1.手术治疗:如果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经FNA等明确为恶性,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叶切除术加峡部切除等,对于一些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年轻患者如果肿瘤分期较早,可能会选择相对保守但规范的手术方式;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身体状况等更谨慎选择手术范围。 2.术后辅助治疗:如果是甲状腺癌术后,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对于一些高危的甲状腺癌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等。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儿童出现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比例相对成人高一些,所以对于儿童的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更应积极进行FNA等检查明确性质。如果是恶性,手术治疗的同时要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兼顾肿瘤治疗和儿童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护。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比较特殊。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结节性质等。如果是良性结节,需要密切观察超声变化,因为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结节情况;如果是恶性结节,需要在合适的妊娠阶段(一般建议在妊娠中期,即13-24周左右)进行手术等治疗,同时要注意手术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术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实性甲状腺结节伴钙化,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合并症等。如果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合并多种严重疾病,对于恶性结节的手术治疗需要更加慎重评估风险收益比。如果是良性结节,定期随访时要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等。

    2025-10-17 14:13:27
  • 左甲状腺素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左甲状腺素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抑制治疗,但有副作用,如心血管系统方面对有基础病患者致心悸等、儿童用药过量影响心血管发育;骨骼系统长期过量致骨密度降低、儿童骨龄提前闭合;神经系统致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致胃肠道不适等,使用时需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特殊人群更要谨慎监测调整。 一、左甲状腺素的功效 左甲状腺素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足,左甲状腺素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例如,在甲状腺切除术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补充左甲状腺素能纠正因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疲劳、体重增加、畏寒、记忆力减退等,还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可保证其正常的身高增长和智力发育。此外,左甲状腺素也可用于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 二、左甲状腺素的副作用 1.心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 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冠心病等情况,使用左甲状腺素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悸、心律失常(如房颤等)。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心脏的代谢,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开始使用左甲状腺素治疗时,约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电图的改变,如T波改变等,尤其是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儿童患者如果用药过量,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 2.骨骼系统相关副作用 长期过量使用左甲状腺素可能会影响骨骼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甲状腺激素对骨的生长、代谢有调节作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本身就有骨质疏松的较高风险,使用左甲状腺素时需密切关注骨密度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过量的左甲状腺素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骨龄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 3.神经系统相关副作用 部分患者在使用左甲状腺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失眠、烦躁、焦虑等。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当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时,会影响神经的稳定性。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这些神经精神症状,且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儿童患者如果用药不当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影响学习和心理状态。 4.其他副作用 过量使用左甲状腺素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胃肠道副作用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可能会影响营养的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在使用左甲状腺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甲状腺功能等调整药物剂量,以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更要谨慎使用,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在发挥左甲状腺素治疗功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的影响。

    2025-10-17 14:12:09
  • 缺钙的危害性有多大

    钙缺乏在儿童期可致佝偻病等骨骼畸形影响生长发育,成年期加速骨质疏松易骨折,老年期加重骨质疏松致骨折风险升高且愈合慢并发症多,还会致肌肉痉挛、无力,参与心血管病发生发展,影响儿童神经兴奋性及睡眠等,孕妇缺钙影响胎儿且自身易抽筋等,老年人加重关节软骨退变增骨关节炎风险,儿童持续缺钙阻碍生长发育及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一、骨骼系统危害 1.儿童期: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原料,儿童缺钙时,体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导致佝偻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如方颅(头颅额、顶骨对称性隆起,头型呈方盒状)、鸡胸(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脯)、O型腿(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或X型腿(两膝能相碰而两足内踝不能靠拢)等,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外观形态。例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出,儿童钙摄入不足会显著干扰骨骼的正常矿化过程。 2.成年期: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量逐渐流失,若成年后长期缺钙,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常见于椎体、髋部、腕部等部位,即使轻微外力作用(如咳嗽、弯腰等)也可能引发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与钙缺乏密切相关。 3.老年期:老年人本身钙流失加剧,若缺钙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程度,使骨骼更脆弱,跌倒后骨折风险大幅升高,且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如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二、肌肉系统危害 缺钙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肌肉痉挛。例如,常见的腿抽筋,多发生在夜间或运动后,是由于血钙水平降低,使得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异常增高,引起肌肉不自主收缩。此外,长期缺钙还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功能,导致肌肉无力等表现,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三、心血管系统危害 有研究表明,钙代谢与心血管健康存在关联。缺钙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钙信号传导等机制,参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稳态失调,促使血管收缩,进而升高血压。同时,钙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收缩和电生理稳定也至关重要,缺钙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神经系统危害 儿童缺钙时,神经兴奋性异常,可出现睡眠不安、易惊醒、夜间哭闹等表现,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其生长激素分泌及整体发育。对于成年人,长期缺钙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 五、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1.孕妇: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钙完全来自母体,孕妇缺钙会影响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先天性佝偻病等问题,同时孕妇自身也易发生小腿抽筋、骨质疏松等情况。 2.老年人:除了普遍的骨质疏松风险外,老年人缺钙还可能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影响关节功能,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因为钙参与维持关节软骨的结构和功能稳定,缺钙会使关节软骨代谢异常,加速软骨磨损。 3.儿童:持续缺钙会严重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不仅影响骨骼形态,还可能对智力发育等产生潜在不利影响,因为钙参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对神经递质的合成等有一定作用。

    2025-10-17 14:11: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