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糖尿病并发症能治吗
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等,不同并发症治疗及预后各异,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干预但难完全恢复,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延缓进展晚期需透析等,糖尿病性心脏病需综合管理且预后相对差,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时需手术且易合并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控糖及对症治疗且神经损伤难恢复,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需依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贯穿病程各阶段及不同人群。 一、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进行干预,部分患者可通过激光治疗等改善病情,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但已损伤的视网膜功能较难完全恢复。对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等较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视力恢复程度因个体病情而异,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视网膜病变,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发展可能更具特殊性,需更密切监测和谨慎处理。 糖尿病肾病: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使用ACEI/ARB类药物等减少尿蛋白,延缓肾病进展。对于已进入临床肾病期的患者,需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晚期肾病即肾衰竭阶段,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手段,儿童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肾脏仍在发育,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肾脏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儿童适用性等问题。 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在血糖控制方面需严格达标,同时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管理。对于冠心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等。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往往更复杂,预后相对较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可能有其自身特点,需特别关注女性激素等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相对少见,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也需关注心血管健康,从儿童期就要注重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未来大血管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通过改善循环、控制血糖等治疗,可缓解症状,如出现间歇性跛行等情况。对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可能需要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搭桥术等。但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往往合并神经病变,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截肢风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各自的生理特点,儿童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极为罕见,主要还是成年糖尿病患者需重点关注,在生活方式上要戒烟等以减少对血管的进一步损害。 三、糖尿病神经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治疗,同时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等改善症状。对于疼痛等症状可采用对症治疗。但神经损伤恢复较为困难,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对少见,成年患者中,不同性别可能在神经病变的表现和进展上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有不同的感受和病情发展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包括疼痛对日常生活、睡眠等的影响。 总体而言,糖尿病并发症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但不同类型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并发症类型、患者个体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贯穿患者整个病程,从儿童到成年,不同性别,都要在各个阶段注重血糖等指标的控制以及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2025-10-17 14:05:32 -
胆固醇高是怎么回事
胆固醇高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其主要有饮食和体内合成两个来源,过高的胆固醇水平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诊断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一、胆固醇的来源和作用 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 1.饮食摄入:我们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如肉类、乳制品、蛋黄等。 2.体内合成: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我们的身体也会根据需要自行合成胆固醇。 胆固醇在身体中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2.合成激素:胆固醇是合成某些激素的前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3.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胆固醇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 二、胆固醇高的原因 胆固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高胆固醇饮食,如过多摄入动物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胆固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和积累。 3.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从而容易出现胆固醇高的情况。 4.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胆固醇高的风险。 三、胆固醇高的危害 胆固醇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高水平的胆固醇可以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从而影响血液供应。此外,胆固醇高还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如胰腺炎、脂肪肝等。 四、胆固醇高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怀疑有胆固醇高,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血液检查:测量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 2.其他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状况。 治疗胆固醇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活方式改变:这是治疗胆固醇高的基础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全谷类食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限酒等。 2.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来降低胆固醇。 3.定期复查: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胆固醇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固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果儿童被诊断为胆固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更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并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 2.孕妇:孕妇胆固醇高可能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有影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固醇水平可能会自然升高,但并非所有老年人的胆固醇高都需要治疗。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胆固醇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通过了解胆固醇的来源、作用、危害以及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对胆固醇高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2025-10-17 14:04:12 -
低钾血症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包括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患者及喂养不当的儿童易出现;钾丢失过多,经胃肠道丢失可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疾病及滥用泻药,经肾丢失与肾脏疾病、某些药物作用有关;钾分布异常,包括碱中毒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应用胰岛素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家族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钾丢失过多 经胃肠道丢失 消化道疾病:严重的腹泻、呕吐、胃肠减压及肠瘘等情况,会使大量的钾随消化液排出体外。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腹泻,钾会随着大量的胃肠液丢失;长期的肠瘘患者,持续有消化液从瘘口流出,其中含有丰富的钾,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钾丢失过多进而引发低钾血症。对于儿童来说,腹泻是导致钾丢失过多常见的原因之一,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泻时更容易出现钾丢失,需要特别关注。 滥用泻药:长期滥用泻药会引起肠道大量失钾。一些人不恰当使用泻药来减肥或调节肠道功能,这会破坏肠道正常的钾代谢平衡,使钾大量从肠道排出。 经肾丢失 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恢复期等,会影响肾脏对钾的重吸收或导致钾排出增多。例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异常,钾的重吸收障碍,导致钾从尿液中大量丢失;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发生变化,钾的排出量增加。在不同年龄阶段,肾脏疾病导致钾丢失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的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钾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肾脏疾病的影响而出现钾丢失过多。 某些药物作用: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会抑制肾脏髓袢升支对氯和钠的重吸收,使钾的排泄增加;一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也可能影响肾脏对钾的处理,导致钾丢失。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钾的水平,尤其是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或正在使用排钾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钾的变化。 钾分布异常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碱中毒: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的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为了维持电荷平衡,细胞外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例如,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钾分布异常的情况。在不同人群中,碱中毒的发生原因有所不同,对于儿童,严重的呕吐等情况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进而引起钾分布异常;对于成年人,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等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应用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伴随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以合成糖原。当过量使用胰岛素或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过程中胰岛素使用不当时,都可能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钾血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静脉滴注大量胰岛素纠正高血糖时,如果钾补充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儿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胰岛素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钾分布异常情况,因为儿童的代谢特点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周期性瘫痪:家族性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钾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清钾降低,出现周期性发作的肌肉无力等症状。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不同性别都可能患病,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在发作时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等明显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2025-10-17 14:01:51 -
内分泌部的定义、组成以及其功能是什么
胰腺内分泌部是胰岛,由多种内分泌细胞组成,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体内唯一降血糖激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等降血糖,不同人群、性别、生活方式等影响其功能及相关疾病;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通过肝糖原分解等,不同情况影响其作用;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抑制胰岛细胞分泌,不同阶段、因素影响其对胰岛功能的调节及相关情况。 一、定义 胰腺的内分泌部是胰腺中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团,即胰岛,它是胰腺内分泌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不通过导管系统,而是将激素直接释放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 二、组成 1.胰岛细胞类型:胰岛主要由多种内分泌细胞组成,包括A细胞(约占20%),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70%),主要分泌胰岛素;D细胞(约占5%),主要分泌生长抑素;还有PP细胞等,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机体代谢等功能。 三、功能 1.胰岛素的功能: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于adiposetissue(脂肪组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胰岛素对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儿童时期若胰岛素分泌不足易引发1型糖尿病,影响生长发育等;成年后胰岛素分泌异常与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胰岛素的代谢调节需求会变化。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更为突出,需密切监测和调控。 2.胰高血糖素的功能: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是升高血糖,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及促进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来提高血糖水平,与胰岛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不同年龄人群中,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在应激等情况下尤为重要,儿童在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保证能量供应;成年后在饥饿、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胰高血糖素的升高血糖作用保障机体能量需求。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女性在经期等生理阶段,机体对血糖调节的需求变化可能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作用。生活方式中,长期饥饿等情况会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有低血糖病史的人群,胰高血糖素的代偿性分泌反应可能受影响,需关注血糖波动。 3.生长抑素的功能: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等,从而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抑素对胰岛功能的调节在胎儿期就开始发挥作用,保障胎儿胰腺内分泌的正常发育;成年后,生长抑素参与机体整体代谢稳态的维持,如在进食后,通过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过度分泌,精准调控血糖等代谢指标。性别因素对生长抑素调节胰岛功能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女性的内分泌环境变化可能间接影响生长抑素的分泌和作用。生活方式中,过度紧张等应激状态可能影响生长抑素的分泌,进而干扰胰岛细胞的功能。有胰腺疾病病史的人群,生长抑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胰岛功能紊乱,需针对性评估和干预。
2025-10-17 14:00:34 -
甲亢喝什么茶
甲亢患者喝茶需注意,绿茶、决明子茶、枸杞茶等适量饮用有一定益处,但浓茶及刺激性较强的草药茶不适合喝,其中浓茶会加重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刺激性强的草药茶可能干扰治疗或加重症状,不同人群还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相关事项。 一、适合甲亢患者喝的茶及相关情况 (一)绿茶 1.成分与功效依据:绿茶中含有茶多酚等成分。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能对机体的代谢等方面有一定调节作用。甲亢患者往往存在代谢亢进的情况,绿茶中的某些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辅助调节身体的代谢状态,但这并非针对甲亢的特异性治疗。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成年甲亢患者可适量饮用绿茶,但要注意避免在晚上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因为甲亢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失眠等,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加重这些症状。对于儿童甲亢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建议饮用绿茶,避免其中成分对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决明子茶 1.成分与功效依据:决明子含有蒽醌类、黄酮类等多种成分。研究发现,决明子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甲亢患者如果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等情况,决明子茶可能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不能替代甲亢的正规治疗。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甲亢患者可饮用决明子茶,但如果甲亢患者同时伴有低血压等情况,则要谨慎饮用,因为决明子可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避免血压过低。对于孕妇甲亢患者,不建议饮用决明子茶,因为决明子可能对子宫有一定刺激作用等潜在风险。 (三)枸杞茶 1.成分与功效依据:枸杞含有枸杞多糖等成分。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甲亢患者如果存在免疫功能相关的一些异常情况,枸杞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免疫有调节作用,但同样不能替代甲亢的治疗。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甲亢患者可适量饮用枸杞茶。但如果甲亢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要注意枸杞的含糖量,避免对血糖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老年甲亢患者,饮用枸杞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营养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饮用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二、不适合甲亢患者喝的茶 (一)浓茶 1.原因分析:浓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咖啡因等成分。甲亢患者本身交感神经兴奋,饮用浓茶会进一步加重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心慌、手抖等情况可能会更明显,同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良好的睡眠对甲亢患者的病情恢复很重要。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儿童甲亢患者,浓茶中的成分对其神经系统的刺激更大,更应避免饮用浓茶。老年甲亢患者如果本身心脏功能等有一定基础问题,饮用浓茶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老年甲亢患者也应远离浓茶。 (二)刺激性较强的草药茶 1.原因分析:一些成分不明确或刺激性较强的草药茶,可能会干扰甲亢的治疗或加重甲亢相关症状。例如某些含有过量兴奋成分的草药茶,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相关的代谢调节等,进而不利于甲亢病情的控制。 2.特殊人群情况:孕妇甲亢患者如果饮用刺激性较强的草药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草药成分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等。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甲亢患者,如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甲亢患者,饮用刺激性较强的草药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
2025-10-17 13: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