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无糖糖浆对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
无糖糖浆以非糖类甜味剂替代传统糖类其成分分类不同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波动影响小长期可辅助体重管理及部分代谢指标改善不同甜味剂安全性有别需把控整体摄入量并关注特殊人群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用。 一、无糖糖浆的成分与分类 无糖糖浆通常以非糖类甜味剂替代传统糖类,常见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不同甜味剂的化学结构与代谢途径各异,如三氯蔗糖不被人体吸收,甜菊糖苷源于天然植物提取。 二、对血糖的影响 (一)短期血糖波动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含非糖类甜味剂的无糖糖浆,短期内对血糖影响较小。例如,《DiabetesCare》刊载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摄入含三氯蔗糖的无糖糖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无显著波动,血糖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增加,说明其对血糖的即时影响可控。 (二)长期血糖管理 从长期看,合理使用无糖糖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因避免传统糖类的高热量摄入,可间接辅助体重控制,而体重管理对血糖调控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用无糖糖浆替代部分传统糖类后,HbA1c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其对长期血糖控制有潜在积极作用 三、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一)血脂调控 部分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使用无糖糖浆替代传统糖类后,血脂指标可得到改善。例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这与减少高热量糖类摄入、优化饮食结构相关,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有一定益处。 (二)胰岛素敏感性 一些动物实验及小型临床研究提示,合理摄入含非糖类甜味剂的无糖糖浆可能对胰岛素敏感性无不良影响,甚至在部分情况下可能有轻微改善,但需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四、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一)不同甜味剂的安全性 1.阿斯巴甜:正常摄入量下一般安全,但苯丙酮尿症患者因无法代谢其中苯丙氨酸需避免;2.三氯蔗糖: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3.甜菊糖苷:源于天然植物,对大多数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适用,安全性证据充分。 (二)整体摄入量把控 糖尿病患者需关注无糖糖浆的整体摄入量,即使甜味剂不直接影响血糖,过量摄入仍可能干扰整体饮食结构,建议遵循均衡饮食原则,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选择无糖糖浆,优先选择天然无添加的食物,避免因对甜味剂的偏好影响整体饮食习惯;2.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留意产品中其他成分(如添加剂等)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产品,综合评估饮食方案 五、总结 无糖糖浆在合理使用情况下,对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血糖波动影响较小,长期可辅助体重管理及部分代谢指标改善,但需关注甜味剂种类、整体摄入量及特殊人群的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选择与使用无糖糖浆,以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
2025-10-17 13:18:56 -
糖尿病人可以吃苦瓜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苦瓜,但其有潜在益处需适量食用,注意烹饪方式,不能替代降糖药物,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时还有特殊情况需关注,要科学合理食用苦瓜,结合血糖监测和正规医疗治疗来管理血糖。 一、苦瓜对糖尿病的潜在益处 苦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苦瓜苷等。有研究表明,苦瓜苷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苦瓜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水平。例如,相关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模型动物给予苦瓜提取物干预,发现其血糖值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苦瓜苷促进胰岛素分泌或者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有关。不过,这些作用在人体中的具体效果还需要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二、食用苦瓜的注意事项 1.适量食用:糖尿病人食用苦瓜应注意适量,虽然苦瓜对血糖可能有一定调节作用,但过量食用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一般建议每餐食用苦瓜的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比如100-150克左右。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尤其是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2.烹饪方式:糖尿病患者食用苦瓜时,烹饪方式很重要。应尽量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炒、凉拌等,避免油炸、红烧等添加过多油脂和糖分的烹饪方法。例如清炒苦瓜,只需要少量食用油和简单的调料,这样可以在摄入苦瓜有益成分的同时,减少额外热量和糖分的摄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与药物协同:糖尿病人在食用苦瓜的过程中,不能替代降糖药物。如果正在服用降糖药物,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苦瓜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相对温和,不能单纯依靠苦瓜来控制血糖,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综合管理血糖。例如,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患者,食用苦瓜后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苦瓜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消化系统和身体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苦瓜的食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并且要确保烹饪方式完全适合儿童的消化能力。同时,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需要更加精准,食用苦瓜后要密切关注血糖波动情况,因为儿童对血糖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任何饮食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血糖产生较明显影响。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胃肠道功能减退、肝肾功能下降等。在食用苦瓜时,要考虑到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药物代谢等因素。老年患者食用苦瓜后更要注意观察自身胃肠道反应和血糖变化,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将苦瓜做得更软烂一些,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老年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可能较多,要注意苦瓜与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糖尿病人可以吃苦瓜,但需要科学合理地食用,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好食用量、烹饪方式等,并且不能忽视血糖的监测和正规的医疗治疗。
2025-10-17 13:17:37 -
孕妇降血糖食物有什么
孕妇降血糖可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蔬菜类如苦瓜、菠菜,豆类及豆制品如黑豆、豆腐,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要合理搭配、控制摄入量,血糖严重异常需遵医嘱治疗管理,食用新食物前最好咨询医生。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燕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β-葡聚糖,它可以在肠道内形成黏性凝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研究表明,食用燕麦后,人体的血糖峰值会降低,且能延长血糖高峰出现的时间。孕妇可将燕麦煮成粥作为早餐,既能提供饱腹感,又能辅助降血糖。 2.糙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延缓消化吸收过程,使血糖缓慢升高。与精制大米相比,食用糙米后,人体血糖的波动幅度更小,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孕妇可以用糙米搭配其他食材煮成杂粮饭食用。 二、蔬菜类 1.苦瓜: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现代研究发现,苦瓜中的苦瓜皂苷等成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孕妇可以清炒苦瓜或者凉拌苦瓜,不过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简单,以保留其营养成分。 2.菠菜: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健康,而膳食纤维则有助于控制血糖。孕妇可以将菠菜煮汤或者清炒,是孕期补充营养和辅助降血糖的不错选择。 三、豆类及豆制品 1.黑豆:黑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蛋白质的摄入也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机能。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豆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孕妇可以将黑豆煮熟后作为零食适量食用,或者用来制作豆类菜肴。 2.豆腐:豆腐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脂肪含量较低。同时,豆腐中的膳食纤维等成分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孕妇可以用豆腐搭配各种蔬菜进行烹饪,如豆腐炒青菜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辅助降血糖。 四、低糖水果 1.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与水分结合形成凝胶状物质,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而且苹果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孕妇每天可以吃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在两餐之间食用比较合适。 2.柚子:柚子富含维生素C、类胰岛素成分等。类胰岛素成分有助于降低血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对孕妇的身体也有诸多益处。孕妇可以选择在血糖稳定的时候适量食用柚子,一般每次吃1/4个左右比较适宜。 孕妇在选择降血糖食物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同时,如果孕妇血糖异常较为严重,不能仅仅依靠食物来降血糖,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另外,孕妇在食用任何新的食物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饮食安全和对血糖控制的有效性。
2025-10-17 13:13:56 -
促甲状腺激素0.01属偏低还是很低
促甲状腺激素0.01μIU/mL属偏低情况,可能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Graves病)、垂体病变等引起,成人需进一步查甲状腺功能等明确并依病情治疗、注意休息等,儿童需重视且关注生长发育,还需进一步做甲状腺超声、相关抗体检查,之后定期随访。 一、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可能原因及相关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例如,Graves病是最常见的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患者除了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外,还常伴有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伴有怕热、多汗、心慌、手抖、消瘦等症状。 2.垂体病变:垂体本身的病变也可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如垂体瘤,当垂体瘤影响了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功能时,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二、不同人群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成人:成人促甲状腺激素0.01μIU/mL偏低时,需要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的其他指标,如T3、T4、游离T3(FT3)、游离T4(FT4)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如果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2.儿童:儿童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需要格外重视,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儿童促甲状腺激素0.01μIU/mL偏低时,除了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外,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如果是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例如,儿童Graves病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上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既要考虑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又要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进一步检查及随访 1.进一步检查:当发现促甲状腺激素0.01μIU/mL偏低时,通常需要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以了解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协助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问题。还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对于明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有帮助。 2.随访:如果是因一过性因素导致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也需要定期随访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例如,某些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激素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甲状腺功能可能会恢复正常,需要定期监测指标变化。如果是明确病因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根据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17 13:12:36 -
甲亢时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什么
甲亢时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其发病机制与甲状腺激素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和代谢等有关,临床特点在一般人群、儿童甲亢、老年甲亢中有不同表现,诊断需结合病史、心电图等并鉴别其他病因,治疗包括针对甲亢本身及心律失常的处理,如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根据情况控制房颤心室率等。 一、发病机制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和心肌代谢等。甲状腺激素可增强心肌细胞膜上钠-钾-ATP酶活性,促进心肌细胞钙转运,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自律性;还可通过增加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二、临床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般人群:在甲亢患者中,心房颤动较为常见,其发生与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以及甲亢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心电图可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等典型心房颤动表现。 特殊人群 儿童甲亢:儿童甲亢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也可能出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亢对心脏的影响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心电活动和心脏结构发育,需要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因为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功能。 老年甲亢:老年甲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甲亢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更容易引发心房颤动。而且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心房颤动的存在会增加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甲亢及相关心律失常情况。 三、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甲亢的病情程度、病程等情况,结合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必要时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等进一步评估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同时需要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以确定心律失常与甲亢的关联。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相鉴别,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房颤动。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来区分是甲亢相关的心房颤动还是其他病因导致的心房颤动。 四、治疗原则 针对甲亢本身的治疗:一般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控制甲亢病情,随着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的心房颤动可能会有所改善甚至恢复窦性心律。 针对心律失常的处理:对于心房颤动的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室率快慢等。如果心室率较快,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心室率;但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到药物与抗甲状腺药物等的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电复律等治疗措施,但同样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5-10-17 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