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糖尿病低血糖怎么处理
需判断低血糖严重程度并立即采取措施,轻度低血糖吃含15-20克碳水化合物的快速升糖食物,儿童选合适含糖小零食,重度低血糖呼叫急救人员,尚有意识无法吞咽置侧卧位,处理后监测血糖,常低血糖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一、判断低血糖严重程度及立即采取措施 1.轻度低血糖:患者可能有出汗、饥饿、心慌、手抖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吃含15-20克碳水化合物的快速升糖食物,如1杯含糖汽水(约15克糖)、3-5块糖果、2-3勺蜂蜜等。 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代谢特点,可选择合适的含糖小零食,如小包装的果汁软糖等,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尽快纠正低血糖状态。若孩子正在进行体育活动等导致低血糖,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补充含糖食物。 2.重度低血糖: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此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如果患者尚有意识但无法吞咽,应将患者置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窒息,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出现重度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既往病史中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等,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二、处理后监测与后续措施 1.监测血糖:在采取升糖措施后15分钟左右再次监测血糖,若血糖仍未恢复正常或又出现低血糖症状,可重复补充含糖食物。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血糖波动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 2.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经常发生低血糖,需要及时就医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例如,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调整方案也有所不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是因为运动过量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低血糖频发,可能需要调整运动计划和降糖药物的配合;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药物。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低血糖的预防措施、识别方法和紧急处理流程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025-10-17 11:03:32 -
孕妇血糖是多少周检查
孕妇血糖检查周数有别,首次一般在24-28周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可关注、24周前可能筛查,晚期可能再复查,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正常范围,按时检查对保障母婴健康重要,高危人群更要严格监测降低不良影响风险。 一般建议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首次血糖筛查,主要是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这是因为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等因素易导致糖代谢异常,而24-28周是筛查的关键时间段。 高危孕妇的检查周数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比如肥胖(体重指数≥24)、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如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巨大儿分娩史等)、曾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的孕妇,首次检查血糖的时间可提前,在妊娠早期就可以开始关注血糖情况,必要时在妊娠24周前就进行OGTT筛查。如果首次筛查结果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在妊娠晚期还需要再次复查血糖,因为随着妊娠进展,高危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血糖检查的意义及相关指标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是3.1-5.1mmol/L。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初步了解孕妇基础的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5.1mmol/L,就需要考虑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 服糖后1小时血糖:正常应≤10.0mmol/L。 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应≤8.5mmol/L。如果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或者空腹血糖≥5.1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孕妇来说,按时进行血糖检查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等血糖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如果孕妇属于高危人群,更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血糖监测,密切关注自身血糖变化,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胎儿过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风险。
2025-10-17 11:01:56 -
二甲双胍会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吗
关于二甲双胍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关系存在争议,一些小型研究有相关发现但有局限性,其可能机制不明确,个体差异影响大,特殊人群需关注自身状况,出现性功能异常及时就医评估,用药遵医嘱以控基础病并减少药物相关不确定影响。 一、相关研究情况 目前大量研究对于二甲双胍是否会直接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存在一定争议。一些小型观察性研究曾发现部分使用二甲双胍的男性可能出现性功能相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其他混杂因素干扰等情况。 二、可能的机制探讨 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表明二甲双胍会通过特定的明确机制必然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从现有的一些研究推测,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代谢等方面的影响间接相关,但这种关联并非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例如,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来发挥作用,其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在一些特殊个体中由于代谢改善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所引发的,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三、个体差异的影响 不同个体对二甲双胍的反应存在差异。一些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男性,其性功能状态可能本身就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在使用二甲双胍后,可能被误判为是药物导致了性功能障碍,实际上是基础疾病本身或者基础疾病与药物共同作用下的表现。另外,年龄因素也有影响,年轻男性和老年男性对二甲双胍的反应以及性功能受影响的可能性也不同,老年男性本身可能存在生理性性功能减退相关因素,在使用二甲双胍时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使用二甲双胍的男性,如果担心性功能方面的问题,应该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性功能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全面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用药史、基础疾病情况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的因素后再判断是否与二甲双胍相关。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盲目停药等,以确保在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方面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可能出现的与药物相关的不确定影响。
2025-10-17 11:00:56 -
低血糖可以献血吗
低血糖时不可以献血,因低血糖时自身生理状况不稳定,献血会加重不适、不利健康且不符合献血条件,低血糖者需先通过合理方式使血糖恢复正常经检查合格后才可献血,有低血糖病史的特殊人群献血更需谨慎,要在身体状态良好、血糖正常且遵循相关准则建议下评估后决定是否献血以保障自身健康。 低血糖者献血的风险与影响 从生理角度来看,低血糖时人体的各项机能调节处于失衡状态。血液的生成和供应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献血会进一步消耗体内的血液成分,可能会加重低血糖带来的身体不适,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而且,献血机构在进行献血前会对献血者进行血糖等多项指标的检测,低血糖状态不符合献血的基本健康条件,这是为了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双方的健康安全。 低血糖者献血的后续健康调整 如果低血糖者想要献血,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等方式使血糖恢复正常。例如,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像食用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面包等),让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在3.9~6.1mmol/L)后,再经过献血机构的各项严格检查合格后,才能够进行献血操作。同时,低血糖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预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以维持自身良好的健康状态,这样才能在符合献血条件时安全地进行献血行为。 特殊人群低血糖献血的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有低血糖病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在考虑献血时都需要格外谨慎。儿童如果存在低血糖情况,献血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儿童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自身的营养和能量需求较高,低血糖时献血会进一步影响其营养供给和身体正常机能的维持;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低血糖时献血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和并发症;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此时献血风险更高,需要在身体状态良好、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充分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后再决定是否献血,并且要遵循献血的相关健康准则和专业人员的建议,以确保自身健康不受损害。
2025-10-17 10:59:47 -
孕晚期为什么血糖高
孕晚期血糖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素变化使胎盘分泌抗胰岛素样物质致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胎盘增大摄取更多葡萄糖等打破糖代谢平衡、体重增长过多加重胰岛素抵抗、运动量减少致葡萄糖利用受限、遗传因素增加风险以及睡眠质量不佳、心理压力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 胎盘因素 胎盘在孕晚期不断增大,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会从母体摄取更多的葡萄糖等营养成分,这可能会打破母体原本的糖代谢平衡,导致血糖升高。而且胎盘还会产生一些调节糖代谢的激素,进一步干扰母体的血糖调节机制。 体重增长过多 如果孕晚期孕妇体重增长过快,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身体的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因为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使得血糖难以被有效调节,从而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一般来说,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来合理控制,孕前BMI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控制在11.5-16kg左右。 运动量减少 孕晚期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活动量往往会明显减少。而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帮助降低血糖。当运动量减少时,身体消耗葡萄糖的途径受限,就容易导致血糖在体内堆积,进而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孕晚期孕妇虽然身体不便,但也应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慢走等。 遗传因素 如果孕妇本身有家族糖尿病史,那么在孕晚期发生血糖高的风险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会使孕妇的糖代谢调节机制存在潜在的缺陷,在孕晚期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时,更容易出现血糖失衡的情况。比如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其胰岛细胞的功能可能原本就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孕晚期激素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就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 其他因素 一些孕妇在孕晚期可能存在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导致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异常,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孕期的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水平,使得孕晚期血糖升高的风险增加。
2025-10-17 10:5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