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培训,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学习。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项目及院基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2004取得国家级GCP证书,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曾获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历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暨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垂体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暨青少年生长发育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与专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及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矮小及生长发育障碍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糖尿病可以吃玉米粥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玉米粥,但需注意食用量,如替代部分精制主食;要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瘦肉、豆制品、绿叶蔬菜等;还应监测血糖反应,儿童患者要依年龄等谨慎把控,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消化、血糖、运动等情况合理安排,以此维持血糖稳定。 玉米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玉米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有研究表明,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对血糖的调控。然而,玉米粥在烹饪过程中,玉米中的淀粉会发生糊化,相对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从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速度相对较快。 食用玉米粥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控制: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粥时应控制好量。一般来说,建议将玉米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替代部分精制谷物,例如可以用一小碗玉米粥(约100-150克)替代等量的白米饭等精制主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搭配其他食物:可以在吃玉米粥的同时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搭配一些瘦肉、豆制品以及绿叶蔬菜等。蛋白质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绿叶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例如,吃玉米粥时搭配一份清炒菠菜和一小份水煮鸡胸肉,这样的搭配能够使餐食的营养更均衡,并且有助于稳定血糖。 监测血糖反应:不同糖尿病患者对玉米粥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首次尝试食用玉米粥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般在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自己食用玉米粥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量和后续的饮食安排。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粥时更需谨慎。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血糖控制的精准性。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活动量来严格控制玉米粥的食用量,并且要注意搭配适合儿童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时密切关注食用后儿童的血糖变化和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玉米粥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清淡,避免过于浓稠的玉米粥。并且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玉米粥的食用量,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运动情况来综合调整饮食,例如如果当天运动量较大,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粥的食用量,反之则需要减少。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玉米粥,但需要从食用量、搭配食物、监测血糖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把控,以更好地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10-17 12:10:38 -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血压方面表现,多为顽固性高血压且较早出现难被常规降压药控制;电解质紊乱有低血钾及其他变化,低血钾致肌肉无力、心脏问题等;代谢性碱中毒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儿童患者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患者需更频繁监测相关指标,成年患者要重点关注高血压对重要脏器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 电解质紊乱方面 低血钾:由于醛固酮增多,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钾离子的排泄增加,患者会出现低血钾相关表现。低血钾可导致肌肉无力,轻者感觉四肢酸软,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还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心电图可表现为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等。 其他电解质变化:除了低血钾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电解质紊乱相关情况,不过相对低血钾来说不是最主要的突出表现,但整体电解质平衡会因醛固酮的异常增多而受到干扰,比如可能会出现血钠轻度升高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醛固酮的钠水潴留作用导致的。 代谢性碱中毒方面 醛固酮增多引起的钾离子丢失,会促使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外氢离子转移到细胞内,同时肾小管泌氢增加,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足麻木、抽搐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这是因为碱中毒时血浆中游离钙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所致。 生长发育方面(儿童患者)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长期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比如身高增长可能低于同龄人,因为高血压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而电解质紊乱会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异常调节本身也可能对儿童的生长轴产生一定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时,除了上述生长发育受影响外,在监测方面需要更加频繁地关注血压、电解质、生长指标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疾病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电解质检测、骨龄评估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则要重点关注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定期进行心脏超声、肾功能检查、脑部血管检查等,因为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对心脏传导系统的长期影响,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并进行处理。
2025-10-17 12:09:15 -
甲状腺结节钙化需要治疗吗
甲状腺结节钙化是否治疗需分情况,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粗大钙化一般定期超声随访,部分良性病变相关钙化结节小无症可观察,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砂粒样钙化恶性风险高需进一步检查,伴恶性超声征象及有家族史者也需积极处理。 一、良性甲状腺结节钙化 1.若为粗大钙化 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的粗大钙化多为良性表现。例如一些因炎症等良性病变引起的甲状腺结节出现粗大钙化,通常不需要立即进行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超声随访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结节相对更需谨慎观察,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关注结节有无异常变化。而对于成年女性等一般人群,也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变化。 从超声表现来看,粗大钙化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强回声且边界清楚,提示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基于超声检查的长期随访是关键。 2.部分良性病变相关钙化 如甲状腺腺瘤囊性变伴钙化等情况,若结节较小且无明显压迫等症状,通常以观察为主。但如果结节有逐渐增大趋势,或者出现一些可疑表现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干预。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更应注意结节的变化,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辅助结节的观察。 二、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 1.砂粒样钙化 甲状腺结节中的砂粒样钙化通常提示恶性风险较高,如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常见砂粒样钙化。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来明确结节性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处理方式有差异。儿童甲状腺结节中砂粒样钙化恶性可能性相对成人更高,一旦通过FNAC等检查确诊为恶性,多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成年男性等一般人群,确诊为恶性甲状腺结节伴砂粒样钙化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后续的碘-131治疗等。 从病理角度,砂粒样钙化在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产生的钙化小体,这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表现之一,结合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恶性风险。 2.与恶性结节相关的其他钙化情况 当甲状腺结节钙化同时伴有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等恶性超声征象时,恶性可能性极大,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时也应更加积极地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家族遗传因素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需要更早地干预以改善预后。
2025-10-17 12:08:29 -
糖尿病人能吃的小零食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坚果类(注意控制量)、低糖水果类(如草莓、柚子,适量且注意食用时机)、无糖全麦制品类(如饼干、面包,注意总量和胃肠道反应)、低脂奶酪类(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量)作为小零食。 一、无糖坚果类 坚果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等营养成分。例如杏仁,每100克杏仁中蛋白质含量约含21.1克,脂肪约45.4克,且其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能增加饱腹感,又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原味、无添加糖的坚果作为小零食,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因为坚果热量较高,一般每天吃10-15颗左右比较合适。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血脂情况适当调整坚果的摄入总量。 二、低糖水果类 1.草莓:每100克草莓的含糖量约为7%左右,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草莓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每次吃100克左右较为适宜。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柚子:柚子的含糖量较低,每100克柚子含糖约9%,还含有柚皮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等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在血糖控制良好时,作为小零食食用,每次食用1/4个左右,同样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 三、无糖全麦制品类 1.无糖全麦饼干:全麦饼干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全麦饼干中的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的全麦饼干,每次吃2-3片,但要注意整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因为饼干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对于伴有胃肠道功能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食用后胃肠道的反应,如有不适需减少食用量。 2.无糖全麦面包:无糖全麦面包相比普通白面包,升糖指数更低。其富含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无糖全麦面包的热量相对适中。糖尿病患者可将其作为小零食,每次食用1-2片,搭配一些无糖的酱料,如无糖花生酱等,但要注意控制酱料的用量,以免热量过高。 四、低脂奶酪类 奶酪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品。例如低脂奶酪,每100克低脂奶酪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约20克左右,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脂奶酪作为小零食,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对于合并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调整奶酪的摄入量,因为奶酪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过多摄入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2025-10-17 12:05:46 -
甲状腺血供稀少是否正常
正常甲状腺由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血,病理状态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进展、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血管性疾病可致血供稀少,儿童期血供稀少需关注先天发育不良等,成人血供稀少结合病史等分析,有基础病史人群考虑原有疾病影响,妊娠期女性要评估对母婴甲状腺功能影响,自身免疫病患者警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累及血管。 一、正常甲状腺血供情况 正常甲状腺主要由甲状腺上动脉(源于颈外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源于锁骨下动脉)供应血液,形成丰富的血管网以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合成甲状腺激素等功能,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血供状态。 二、甲状腺血供稀少的可能异常情况 1.病理状态相关:某些疾病可导致甲状腺血供稀少,例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进展过程中,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局部血管,导致血供减少;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时,也可能伴随血供稀少情况;此外,血管性疾病影响甲状腺动脉供血(如动脉狭窄、栓塞等),同样会造成甲状腺血供稀少。 2.与疾病阶段及个体差异关联:不同疾病阶段血供稀少表现不同,若血供稀少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则需进一步排查具体病因。 三、不同人群的考虑 儿童群体:儿童时期甲状腺血供稀少需高度关注,可能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等相关,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生长、智力发育至关重要,血供稀少可能影响激素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正常生长进程。 成人群体:成人出现甲状腺血供稀少,若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表现,需结合病史、其他检查(如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等)综合分析,明确是否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病变等引起。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甲状腺疾病病史(如既往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史等)的人群出现血供稀少,要考虑原有疾病对甲状腺血供的持续影响或病情变化,需及时评估病情演变。 四、特殊人群提示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甲状腺血供稀少,需评估对母婴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因为甲状腺功能正常是保障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基础,若血供稀少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可能波及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应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及相关评估。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的人群出现甲状腺血供稀少,需警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活动累及甲状腺血管,导致血供改变,要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及相关自身抗体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监测与干预措施。
2025-10-17 12:0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