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什么行为会导致胃出血
胃出血的引发原因包括长期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剧烈呕吐以及患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部肿瘤等),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出血风险,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削弱胃黏膜防御功能致出血,剧烈呕吐会使胃内压力升高致胃黏膜撕裂出血,胃部基础疾病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会因病变累及血管出血,胃部肿瘤因组织特点易出血且老年人发病风险高需定期筛查。 一、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还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胃黏膜持续受到刺激和损伤,增加胃出血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患胃溃疡进而导致胃出血的概率显著高于不饮酒人群。对于男性而言,长期大量饮酒对胃的损害更为明显,因为男性的生理代谢等因素使得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更易积累;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胃出血等胃部问题。 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像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进而导致胃出血。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服阿司匹林的患者,比一般人群更易出现胃出血情况;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要服用这类药物,发生胃出血的风险也更高。 三、剧烈呕吐 剧烈呕吐时,胃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导致胃黏膜撕裂,引发胃出血。比如患有幽门梗阻的患者,容易出现频繁剧烈呕吐,进而增加胃出血的风险;一些因暴饮暴食后出现急性胃扩张导致剧烈呕吐的人群,也可能面临胃出血的危险。对于儿童来说,剧烈呕吐可能由胃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同样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出血,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耐受力相对较差。 四、患有胃部基础疾病 1.胃溃疡: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缺损,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例如,胃溃疡患者如果没有得到规范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溃疡不断加深,就容易累及血管导致胃出血。不同年龄段的胃溃疡患者都有胃出血风险,年轻人患胃溃疡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使胃溃疡更易恶化出血。 2.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若病变累及血管,也会引发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下,病情容易加重,增加胃出血的可能性。对于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以降低胃出血风险。 3.胃部肿瘤:胃部肿瘤,如胃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表面容易发生糜烂、溃疡,从而引起出血。随着年龄增长,胃部肿瘤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老年人患胃部肿瘤导致胃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多,需要定期进行胃部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2025-09-29 12:24:11 -
女性下腹部隐痛想拉屎是怎么回事
女性下腹部隐痛想拉屎可能由妇科、肠道、泌尿系统相关原因引起。妇科方面盆腔炎、异位妊娠可致此症状,盆腔炎常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等育龄女性,异位妊娠多发生于有输卵管炎症等生育年龄女性;肠道方面肠炎因进食不洁食物等致炎,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等因素有关;泌尿系统膀胱炎因炎症刺激膀胱及周围组织引发。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原因需采取相应治疗,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降低发病风险。 一、妇科相关原因 (一)盆腔炎 1.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女性盆腔内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可导致下腹部隐痛,同时炎症可能刺激直肠,产生想拉屎的感觉。常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如人流术等)的女性,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是高发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等。 2.年龄与病史关联:育龄女性若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盆腔炎反复发作病史等,更易出现盆腔炎相关症状。 (二)异位妊娠 1.病理及表现: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常见于输卵管妊娠。当胚胎生长导致输卵管膨胀、破裂时,会引起下腹部隐痛,破裂时可能出现剧烈腹痛,同时血液刺激直肠可产生想拉屎的感觉,多发生于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的女性,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 二、肠道相关原因 (一)肠炎 1.病因及影响:如细菌性肠炎,多因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等引起,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下腹部隐痛,同时肠道蠕动加快等可产生想拉屎的感觉。长期饮食不规律、卫生习惯差的女性易患肠炎,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发病,但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风险。 (二)肠易激综合征 1.发病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精神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表现为下腹部隐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想拉屎但排便后症状可能缓解等,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女性发病风险较高。 三、泌尿系统相关原因 (一)膀胱炎 1.炎症刺激:膀胱位于下腹部,当发生膀胱炎时,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下腹部隐痛,同时炎症刺激可能波及直肠,产生想拉屎的感觉,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与女性尿道短、容易被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不注意会阴卫生等会增加发病几率。 如果女性出现下腹部隐痛想拉屎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妇科检查、腹部触诊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妇科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盆腔炎需根据病情进行抗感染等治疗;肠炎需根据病原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异位妊娠需及时评估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会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09-29 12:22:54 -
拉肚子拉的全是黄稀水,怎么治疗
拉肚子拉全是黄稀水可能由急性胃肠炎等引起,需注意休息,成年人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儿童关注脱水情况用口服补液盐Ⅲ;饮食上成年人和儿童分别有不同调整;药物治疗方面成年人细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一般用蒙脱石散、益生菌,儿童慎抗生素,用蒙脱石散、益生菌且用药谨慎;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关注电解质,儿童密切观察脱水等,孕妇谨慎用药,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与一般处理原则 拉肚子拉全是黄稀水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等引起。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如果是成年人,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以及水分。对于儿童,要格外关注其脱水情况,因为儿童脱水风险相对更高,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来补充。 二、饮食调整 1.成年人:暂时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馒头等。待腹泻情况有所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2.儿童:同样要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婴儿的话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以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以减轻肠道负担,等腹泻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回原来的喂养方式。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1.成年人: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单纯的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来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另外,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 2.儿童:儿童用药需谨慎,一般不轻易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为自限性。可以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同时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对于婴幼儿,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拉肚子拉黄稀水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加重基础疾病。所以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更密切地关注电解质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同时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注重易消化、营养均衡。 2.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腹泻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有严重脱水,需立即就医。同时,儿童用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不能自行随意用药。 3.孕妇:孕妇出现拉肚子拉黄稀水的情况,要谨慎用药。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选择温和的补液方式。如果腹泻严重,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2025-09-29 12:21:35 -
左下腹有长条硬块肠镜ct正常是什么病
左下腹出现长条硬块可能由粪便积聚、乙状结肠痉挛、粪性息肉或其他良性病变等原因引起,需进一步复查肠镜、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并对不同人群进行动态观察与随访以明确病因及病情变化。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分析 (一)粪便积聚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若平时饮水较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因活动量少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就容易使粪便在结肠内长时间积聚,尤其是乙状结肠部位,可形成长条硬块。例如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且可能活动量少,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若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也可能引发。 相关机制:正常情况下,粪便在结肠内会逐步向直肠推进,经过水分吸收等过程形成成形的粪便排出体外。当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时,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就会在左下腹触及长条硬块。通过腹部平片等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有粪便积聚情况。 (二)乙状结肠痉挛 与年龄、病史等因素的关系: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一些有肠道易激综合征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能诱发乙状结肠痉挛,比如考试紧张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 相关机制:乙状结肠痉挛是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导致肠管暂时性狭窄,可触及条索状的肠管表现为硬块。情绪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肠道的运动功能,导致乙状结肠痉挛。通过观察患者情绪状态、进行心理评估等可辅助分析。 (三)粪性息肉或其他良性病变 与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不同年龄均可发生,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 相关机制:长期粪便刺激等因素可能导致乙状结肠等部位出现粪性息肉等良性病变,在左下腹可触及长条硬块。需要进一步通过结肠镜等更细致的检查来明确病变性质,但肠镜检查正常可能是因为病变较小或位置等因素未被当时的肠镜检查发现,后续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二、进一步的检查及建议 (一)复查肠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要考虑其配合度等情况,可在适当镇静等辅助下进行复查;老年人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复查肠镜有助于更仔细地观察肠道黏膜情况,排除一些微小病变在初次肠镜检查时遗漏的可能。 (二)腹部超声等检查 对不同人群的意义: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腹部超声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式,可进一步观察左下腹硬块的性质,判断是肠道问题还是其他腹腔内结构的问题;对于一般人群,腹部超声也能提供一些关于肠道周围组织等方面的信息,辅助排查疾病。 (三)动态观察与随访 不同年龄人群的随访重点:儿童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及肠道功能变化情况;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及肠道功能的长期变化,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25-09-29 12:19:41 -
慢性胃炎不注意后果是什么
慢性胃炎若不注意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包括消化不良症状加重、胃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引发贫血、胃出血等并发症以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受影响各有特点,所以需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干预治疗。 一、消化不良症状加重 慢性胃炎患者若不注意,会使胃的消化功能持续受影响,导致消化不良症状愈发明显。患者可能经常出现上腹部饱胀、早饱、食欲不振等情况,进食稍多就会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的进食量和营养摄入,进而可能引发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例如,一些长期不重视慢性胃炎的患者,因消化功能长期紊乱,身体逐渐消瘦,体力也明显变差。 二、胃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 慢性胃炎若不注意,胃黏膜会持续受到刺激或损伤因素的影响,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可能会使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加深,出现更明显的充血、水肿,甚至可能发生糜烂等情况。长期如此,还可能增加胃黏膜癌变的风险,虽然癌变几率相对较低,但却是不容忽视的严重后果。比如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患者若不积极干预,其胃黏膜发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概率会比正常人群高。 三、引发其他并发症 1.贫血:慢性胃炎可能影响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不注意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例如,因慢性胃炎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会使患者神经系统也受到影响,出现手脚麻木等表现。 2.胃出血:胃黏膜损伤加重时,可能会引起胃出血。少量出血时可能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长期慢性出血还会导致贫血;大量出血时则会出现呕血、黑便,甚至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一些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若不注意病情,发生胃出血时因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可能更为凶险。 四、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慢性胃炎不注意会反复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可能因为胃部不适而无法正常参加社交活动、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长期的不适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比如一些工作压力较大的慢性胃炎患者,因胃部不适频繁发作,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较大的负担。 对于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慢性胃炎不注意后果可能更严重,更容易出现贫血、胃出血等并发症且恢复相对较慢;儿童患慢性胃炎若不注意,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消化吸收不良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所以,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重视慢性胃炎,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定期就医复查等,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2025-09-29 1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