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胆汁反流患者吃什么中成药

    三种药物均对胆汁反流有一定作用,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患者,孕妇需谨慎;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胆汁反流患者,儿童使用需谨慎;摩罗丹和胃降逆等,适用于脾胃虚弱等胆汁反流相关胃部疾病,特殊人群需遵医嘱。 一、气滞胃痛颗粒 1.作用机制: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患者因气滞引起的胃脘胀痛等不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可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刺激。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患者,此类患者多有胃脘胀满、痛连两胁、嗳气后疼痛减轻等表现。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孕妇需谨慎,因其可能对子宫有一定影响,具体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判断。 二、胃苏颗粒 1.作用机制: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等多种途径,改善胃肠动力,减少胆汁反流。临床研究显示,它可显著改善胆汁反流患者的症状,如胃脘胀痛、胸闷食少等。 2.适用人群:主要用于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即有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等表现的胆汁反流患者。儿童使用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谨慎决定是否使用及用量等,成人一般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 三、摩罗丹 1.作用机制:具有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的功效。其成分能多靶点作用于胆汁反流相关的病理环节,如修复胃黏膜、调节胃肠运动等。研究发现,摩罗丹可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2.适用人群: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等多种胃部疾病属脾胃虚弱、瘀血阻络者,表现为胃痛、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等。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时需注意,儿童、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需根据年龄适当减量,孕妇因成分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2025-10-16 11:29:57
  • 如何治疗不好消化系统

    生活方式调整需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及适度进行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有基础病史者适配病情、老年人选柔和运动),饮食管理要均衡膳食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并避免高油高糖高脂、辛辣过酸及过硬过冷等刺激性食物,若消化系统不适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遵医嘱,特殊人群如孕妇消化系统不适优先非药物手段必要时经医生严格评估选安全医疗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每日建议7~8小时睡眠,儿童需依年龄段保障睡眠时间,如婴儿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13小时,充足睡眠利于消化系统自我修复与调节,熬夜会打乱胃肠生物钟,影响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节律。 2.适度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消化与排空。有基础病史者运动需适配病情,如冠心病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宜选平缓运动;老年人可选太极拳等柔和运动,既促消化又降运动损伤风险。 二、饮食管理 1.均衡膳食: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燕麦、芹菜、苹果等,成年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25~30克,儿童依年龄保证蔬菜、水果合理摄入,学龄前儿童每日蔬菜约150~200克、水果约100~150克,膳食纤维可增粪便体积,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加重胃肠负担;有胃溃疡病史者禁食辛辣、过酸食物,如辣椒、醋等;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需避免过硬、过冷食物,以防损伤胃肠黏膜。 三、医疗干预(需遵医嘱) 若消化系统不适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医生会据病情考量相关药物,如消化不良可能涉及促胃肠动力药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如孕妇消化系统不适优先非药物手段,必要时经医生严格评估选安全医疗措施,兼顾胎儿安全。

    2025-10-16 11:25:48
  • 宝宝拉肚子适合吃什么

    宝宝拉肚子时可选用大米粥、小米粥为主食,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电解质,吃无添加蔗糖的酸奶调节肠道菌群,吃煮熟打成泥的胡萝卜泥缓解症状,6个月以下婴儿腹泻时优先用口服补液盐补水,若腹泻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并观察症状调整饮食。 一、清淡易消化的主食类 1.大米粥:大米经煮制后质地软烂,易于宝宝消化吸收,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肠道负担,是宝宝拉肚子时较为适宜的主食选择。可将大米淘洗干净后加水熬煮至黏稠状,待温度适宜后给宝宝食用。 2.小米粥:小米富含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煮粥后口感细腻,对宝宝肠胃的刺激性小。煮制时将小米充分熬煮至软烂,可为腹泻宝宝补充营养同时减轻肠道消化压力。 二、富含电解质的饮品 1.口服补液盐溶液:宝宝拉肚子易引发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水分以及钠、钾等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调配合适浓度给宝宝饮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求。 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1.无添加蔗糖的酸奶:其中含有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但需注意选择适合宝宝年龄且不添加蔗糖的酸奶,避免因蔗糖刺激加重肠道不适。 四、特定蔬菜水果类 1.胡萝卜泥:将胡萝卜煮熟后打成泥状,胡萝卜中的果胶成分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对缓解腹泻症状有一定作用。制作时确保胡萝卜充分煮熟,打成细腻的泥状方便宝宝摄取。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腹泻时补水尤为关键,优先选用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宝宝腹泻情况严重(如每日腹泻次数多、伴有频繁呕吐、精神萎靡等表现)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带宝宝就医,避免因腹泻导致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在饮食调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饮食方案。

    2025-10-16 11:24:18
  • 吃六味地黄丸会便秘吗

    吃六味地黄丸是否会便秘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因胃肠功能未成熟稳定更易出现,老年人因胃肠蠕动功能减退风险增加,胃肠功能不佳者因胃肠功能已受损也易出现,若出现便秘可先调整饮食运动,严重不缓解则就医调整。 不同人群服用六味地黄丸出现便秘的情况及原因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稳定,服用六味地黄丸时相对成人更易出现胃肠不适包括便秘。因为儿童的脾胃功能较稚嫩,六味地黄丸中的药物成分对其胃肠的影响可能更明显,而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一般不建议随意服用六味地黄丸,若因病情需要服用,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服用后的反应,如出现便秘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本身有所减退,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服用六味地黄丸时,药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便秘发生的风险增加。老年人若因肾阴不足等情况服用六味地黄丸,在用药过程中要关注大便情况,如有便秘倾向,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胃肠蠕动。 胃肠功能不佳者:本身存在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已经受损的人群,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更易出现便秘。这类人群的胃肠正常运化能力较弱,而六味地黄丸中的部分成分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蠕动功能,从而引发便秘。对于这类人群,在服用六味地黄丸前,应先咨询医生,评估胃肠功能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便秘,如配合适度运动等。 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出现便秘情况,首先可以尝试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如芹菜、香蕉等;同时适度进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便秘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六味地黄丸的服用或采取其他治疗便秘的措施。

    2025-10-16 11:22:24
  •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自愈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不会自愈,其受年龄、性别影响不大,饮食、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有无胃部基础疾病等病史因素会有影响,儿童感染后难自愈,成人多数也不会自愈,不良生活方式和有胃部基础疾病会阻碍其自愈。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自身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相较于成人更难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幽门螺杆菌,而且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如导致营养不良等情况,所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般需要积极治疗,而不能期望自愈。 成人:成人中也有少数免疫力特别强且感染程度很轻的情况,但这种概率极低,大部分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不会自愈,反而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使胃部病变加重。 性别因素的影响 性别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能否自愈没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般都不会自行清除,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程度等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饮食方面: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反而会促使胃部病变发展,所以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不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愈。 吸烟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自身修复功能,降低胃部的抵抗力,使得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在胃内定植繁殖,阻碍其自愈过程。 病史因素的影响 有胃部基础疾病:如果本身就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胃部基础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导致胃黏膜的损伤更加严重,此时幽门螺杆菌更不可能自愈,还会使基础疾病难以控制。 无胃部基础疾病:即使没有胃部基础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由于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破坏作用,也不会自行消失,而是会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引发胃部病变。

    2025-10-16 11:21: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