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肠胃不好做什么检查好
肠胃相关检查包括胃镜、肠镜、消化道钡餐、粪便常规+潜血、血常规、C13或C14呼气试验。胃镜适用于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等情况,检查前后有相应注意事项;肠镜用于怀疑结肠、直肠病变等,检查前需肠道准备;消化道钡餐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或肠镜者,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粪便常规+潜血了解胃肠道有无炎症、出血等,留取标本有要求;血常规辅助判断肠胃疾病有无感染、贫血等;C13或C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前有药物停用要求,C14孕妇和儿童慎用。 一、胃镜检查 1.适用情况:当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时可考虑胃镜检查。它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检查后可能会有咽部不适,需暂禁食水,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谨慎,要根据年龄、体重等情况评估风险,且需在麻醉下进行,家长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二、肠镜检查 1.适用情况: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怀疑结肠、直肠病变时可选择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病变并取活检。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服用泻药清空肠道。老年人肠道功能可能较差,肠道准备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脱水等情况。儿童进行肠镜检查同样需要充分肠道准备,且要考虑其耐受性,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术后要关注患儿腹部情况等。 三、消化道钡餐检查 1.适用情况: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选择消化道钡餐检查,如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病变,但不如胃镜和肠镜直观。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禁食、禁水数小时。老年人要注意其吞咽功能等,防止误吸等情况。儿童进行钡餐检查时要注意钡剂的用量等,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影响。 四、粪便常规+潜血检查 1.适用情况:通过检查粪便的性状、细胞等情况,了解胃肠道有无炎症、出血等情况。比如怀疑有消化道出血时,粪便潜血检查可辅助判断。 2.注意事项:留取粪便标本要新鲜,避免污染。老年人留取标本时要协助其正确留取,儿童留取标本要注意防止标本污染等情况。 五、血常规检查 1.适用情况: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当肠胃疾病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时可辅助诊断。比如肠胃炎患者可能会有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 2.注意事项:老年人血常规检查要关注其基础的血液情况,儿童血常规检查要注意采血等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C13或C14呼气试验 1.适用情况: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密切相关。 2.注意事项:检查前要停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一段时间,避免影响检查结果。老年人和儿童在检查时要遵循相应的药物停用时间要求等,C14呼气试验有一定放射性,孕妇和儿童要慎用C14呼气试验,可选择C13呼气试验。
2025-10-16 14:04:07 -
怎么缓解胃疼
缓解胃疼可从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缓解胃部痉挛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调整饮食要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改变生活方式需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缓解胃部痉挛可腹部保暖、深呼吸放松;儿童、孕妇、老年人胃疼各有其特殊注意事项,儿童排查饮食不当、谨慎用药,孕妇避免自行服药、及时就医,老年人关注伴随症状、注重饮食软烂度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一、调整饮食 1.避免刺激性食物:胃疼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酸、过甜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醋、冰淇淋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疼症状。以辛辣食物为例,研究表明,过量摄入辛辣食物会引起胃黏膜的充血、水肿,进而导致胃疼等不适。 2.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可选择食用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馒头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能保护胃黏膜;软面条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对胃的刺激较小。 二、改变生活方式 1.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站立或坐着时要保持身体挺直,避免弯腰驼背,因为不良姿势可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导致胃疼加重。例如,弯腰驼背会使胃部受到挤压,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如散步。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适度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疼。但要注意避免在刚进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胃肠痉挛,加重胃疼。 三、缓解胃部痉挛 1.腹部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胃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一般保持在40-50℃左右。热敷能够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从而减轻胃疼。对于女性而言,腹部保暖尤其重要,因为着凉可能会更容易引发胃部不适;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造成伤害。 2.深呼吸放松: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深呼吸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进而缓解胃部的紧张状态,减轻胃疼。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疼时,首先要排查是否是饮食不当引起,如是否食用了不卫生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要避免给儿童食用成人的刺激性食物,且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通过调整饮食、腹部保暖等方式缓解,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2.孕妇:孕妇胃疼时要格外谨慎,首先要考虑是否是孕期生理变化引起的胃部不适。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应先通过调整饮食,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等。若疼痛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处理都需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胃疼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要注意观察胃疼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黑便、消瘦等情况。在调整饮食时,要更加注重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缓解胃疼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5-10-16 14:01:08 -
女人便秘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便秘受多种因素影响,饮食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够;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排便习惯不良;激素变化方面生理期激素变化、孕期激素及机械压迫会导致;疾病因素有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有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引发便秘。 一、饮食因素 1.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女性如果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过少,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长期只进食精细米面,很少吃粗粮,就会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便秘。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适宜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若长期低于这个量,就容易出现便秘情况。 2.水分摄入不够:饮水不足会使肠道内粪便干结,难以排出。女性若没有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少于1500毫升,就可能导致肠道水分缺乏,影响粪便的正常排出。正常情况下,女性每天通过饮水、食物摄入等途径获得的水分应维持在2000毫升左右,若摄入不足,就易引发便秘。 二、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尤其是久坐不动的女性,肠道蠕动会减慢。比如一些办公室女性,每天大部分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缺乏体育活动,肠道肌肉就会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进而导致便秘。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若长期不运动,便秘风险会增加。 2.排便习惯不良: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经常忽视便意,会使肠道对粪便的压力刺激敏感性降低。例如,有的女性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常常憋便,久而久之,肠道对粪便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导致排便困难,引发便秘。 三、激素变化因素 1.生理期激素变化: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孕酮水平升高,可能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增加便秘的发生风险。在生理期前1~2周,约有30%~40%的女性会出现便秘症状,这与生理期激素波动有关。 2.孕期激素及机械压迫:孕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会使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肠道,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缓慢,容易引起便秘。据统计,约50%的孕妇在孕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尤其是孕中晚期更为明显。 四、疾病因素 1.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会出现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其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会表现为长期的便秘情况。另外,肠道肿瘤也可能导致肠道狭窄,影响粪便通过,引起便秘,这种情况在中老年女性中需警惕。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肠道蠕动也会随之减慢,从而引发便秘。据相关研究,约1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 五、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女性便秘,例如一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的神经传导或肌肉收缩功能,从而引起便秘。比如长期服用某些抗抑郁的药物,约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便秘的不良反应。
2025-10-16 13:59:25 -
慢性胃病喝什么茶好
红茶性质温和,适量饮用可一定程度缓解慢性胃病患者胃部不适,但要注意浓度,儿童、严重胃病患者需注意;普洱茶熟茶对胃刺激性小,可调节胃肠功能,生茶刺激性强,老年、孕期慢性胃病患者饮用需谨慎;桂花茶有暖胃作用,能缓解因寒邪侵袭等导致的胃部不适,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儿童、有糖尿病的慢性胃病患者饮用需注意;丁香茶有温中暖胃功效,能改善胃部不适症状,但不能过量饮用,严重肝肾疾病及正在服药的慢性胃病患者饮用需咨询医生。 一、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性质较为温和。研究表明,红茶中的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黏膜。对于慢性胃病患者,适量饮用经过正确冲泡的红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例如,一些临床观察发现,长期适量饮用红茶的慢性胃病患者,胃部的疼痛、反酸等症状相对较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饮用过浓的红茶,过浓的红茶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对于儿童慢性胃病患者,由于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一般不建议过早饮用红茶,且即使饮用也需严格控制浓度和量;对于有胃溃疡等较严重胃病的患者,饮用红茶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二、普洱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经过发酵,对胃的刺激性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普洱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适量饮用熟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慢性胃病患者改善消化功能。例如,一些针对慢性胃病患者的饮食干预研究中,将适量饮用普洱茶纳入干预措施后,部分患者的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所改善。但生茶刺激性相对较强,一般不建议慢性胃病患者过多饮用生茶。对于老年慢性胃病患者,饮用普洱茶时要注意控制饮用量和饮用温度,避免过凉或过烫的普洱茶刺激胃部;对于孕期慢性胃病患者,由于孕期身体状况特殊,是否能饮用普洱茶也需要谨慎考虑,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桂花茶 桂花茶有一定的暖胃作用。桂花中含有的成分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慢性胃病患者饮用桂花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寒邪侵袭等导致的胃部不适。比如,当慢性胃病患者因受凉出现胃部冷痛等症状时,适量饮用桂花茶可能会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桂花茶也不能替代正规的胃病治疗,如果慢性胃病症状较重,还是需要就医治疗。对于儿童慢性胃病患者,饮用桂花茶要注意适量,且要确保桂花的质量安全;对于有糖尿病的慢性胃病患者,因为桂花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糖分,需要选择无糖的桂花茶,避免血糖波动。 四、丁香茶 丁香茶具有温中暖胃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等,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慢性胃病患者饮用丁香茶有助于改善胃部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等。例如,一些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慢性胃病的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配合饮用丁香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病情。但丁香茶也不能过量饮用,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反应。对于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慢性胃病患者,饮用丁香茶前需要咨询医生,因为药物代谢等情况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慢性胃病患者,要注意丁香茶与其他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
2025-10-16 13:58:43 -
放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放屁原因有正常生理现象即肠道菌群代谢产气、饮食因素包含易产气食物摄入及进食过快、疾病因素涉及消化不良、肠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因消化系统不完善及饮食等易产气,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易消化不良致放屁异常,孕妇因激素及子宫压迫易放屁增多需注意饮食均衡等。 一、正常生理现象导致的放屁 人体肠道内存在正常菌群,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气体,这些气体通过肠道蠕动等作用,会以放屁形式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天放屁次数通常在10-20次左右,一般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二、饮食因素引发的放屁 1.易产气食物摄入: 某些食物本身含有易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气体的成分,例如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其含有的低聚糖等成分不易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到达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导致放屁增多;洋葱、大蒜等蔬菜中含有的硫化物等物质,在肠道内代谢也会产生较多气体;碳酸饮料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肠道后会引起放屁;此外,红薯、土豆等根茎类食物也容易在肠道内产气导致放屁。 2.进食过快: 进食速度过快时,会吞咽较多空气,这些空气会随着肠道蠕动向下运行,最终通过放屁排出,长期进食过快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放屁情况。 三、疾病因素导致的放屁 1.消化不良: 当胃肠消化功能减弱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被肠道细菌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常见于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分泌减少等情况,可表现为放屁增多且可能伴随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2.肠道感染: 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会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和菌群平衡。例如细菌性肠炎,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气体产生增多和排出异常,表现为放屁频繁,可能还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对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性,常表现为放屁增多,且症状可能与情绪、饮食等因素相关;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及气体代谢,导致放屁异常,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四、特殊人群的放屁情况及特点 1.儿童: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饮食中过多摄入零食(如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易产气零食),或者进食时哭闹导致吞咽过多空气,都容易引起放屁。家长需注意合理安排儿童饮食,避免过多食用易产气食物,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导致放屁异常。建议老年人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烂的蔬菜、粥类等,同时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3.孕妇: 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以及增大的子宫对肠道的压迫,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放屁增多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但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产气食物。
2025-10-16 13: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