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肠鸣音正常一分钟几次

    正常肠鸣音每分钟约4-5次,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儿童肠鸣音与成人类似,进食、运动等影响肠鸣音,胃肠道疾病患者肠鸣音可能异常,孕妇肠鸣音一般也在正常范围波动内,肠鸣音明显异常需及时就医。 影响肠鸣音的因素及相关人群情况 年龄因素:新生儿肠鸣音相对活跃,频率可能稍快,但一般也在正常范围波动。随着年龄增长,到成人期维持在每分钟4-5次左右。儿童的肠鸣音情况与成人类似,但需要结合个体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例如,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在某些生理状态下肠鸣音会有短暂变化,但通常仍遵循大致的正常范围。 生活方式因素:进食情况对肠鸣音有影响,进食后胃肠蠕动增强,肠鸣音会稍活跃。比如,刚进食完不久,肠鸣音可能会比空腹时略频繁,但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而长期饮食习惯不健康,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间接影响肠鸣音情况。运动情况也有一定作用,适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正常,促进肠鸣音维持在正常状态;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肠鸣音可能会出现异常改变。 病史因素: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肠鸣音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肠梗阻患者肠鸣音会明显亢进,呈高调、频繁的金属音;而肠麻痹患者肠鸣音则减弱或消失。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肠鸣音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原因,也可能出现肠鸣音的一些变化,但一般也应在正常范围波动范围内,若出现明显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发现肠鸣音明显异常,如过于频繁(每分钟超过10次)或明显减弱、消失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1:05:28
  • 胃疼可以做什么检查

    多种检查可用于诊断胃疼原因,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胃等黏膜情况,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替代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可查感染情况,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疾病引起的胃疼,血常规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不同人群进行相应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通过让患者口服钡剂,然后在X线下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可以发现溃疡、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是一种替代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饮酒的人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时,要告知医生饮酒史,因为饮酒可能会影响对胃部病变的观察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疼的常见原因之一。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包括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胃镜下取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适合大多数人群,包括儿童(碳-13呼气试验更适合儿童,因为碳-14有一定放射性)。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等。 腹部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上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肝胆胰疾病引起的胃疼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比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可能会导致上腹部疼痛,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出现胃疼时,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是胆囊疾病复发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比如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炎症反应,对于一些因感染引起胃疼的患者有辅助诊断意义。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与成人有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025-10-16 11:03:43
  • 治疗便秘有哪几个穴位

    便秘可按摩大肠俞、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至5分钟,可促进肠胃蠕动,辅助缓解便秘。孕妇、有皮肤疾病或损伤、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按摩穴位需谨慎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1.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大肠俞可以帮助调节肠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 2.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按摩天枢穴可以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3.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按摩支沟穴可以清热泻火、理气止痛,对缓解便秘有一定帮助。 4.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对肠胃有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辅助缓解便秘的作用。如果便秘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方法。此外,以下人群在按摩穴位时需要特别注意: 1.孕妇 孕妇的腹部和腰部按摩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有皮肤疾病或损伤的人 按摩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感染或加重损伤,因此不适合按摩这些穴位。 3.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按摩穴位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如果便秘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0:59:32
  • 十二指肠球炎的含义以及对应的药物治疗是什么

    十二指肠球炎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多样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等相关病理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2种抗生素根除Hp非感染相关进行对症治疗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特殊人群需注意用药安全。 一、十二指肠球炎的含义 十二指肠球炎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多样,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暴饮暴食等)、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病理上可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改变,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对应的药物治疗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治疗 若检测证实存在Hp感染,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创造不利于Hp生存的环境;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能保护胃黏膜并辅助抗菌;再联合2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通过协同作用根除Hp。 (二)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治疗 对于无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炎,主要进行对症治疗。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若有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不适,可使用抑酸剂(如雷尼替丁等)来缓解症状。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抗生素,老年人用药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情况,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以保障用药安全。

    2025-10-16 10:57:38
  • 五更泻怎么办

    五更泻的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上遵循易消化温热原则、定时定量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生活方式上注重腹部保暖及保持规律作息,老年人需加强腹部保暖且饮食更精细温和,儿童要引导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安排温热营养均衡餐食,若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未改善则应及时就医遵专业诊疗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需遵循易消化、温热的原则,选择如米粥、软面条、蒸煮后的蔬菜等食物,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生鱼片等)、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保持进食规律,定时定量,减轻胃肠消化负担。 2.生活方式调整:注重腹部保暖,夜间睡眠时可使用厚一些的被褥覆盖腹部,避免因腹部受凉引发肠道蠕动加快导致五更泻。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利于胃肠功能的调整。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代谢及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需加强腹部保暖,夜间可适当增加盖被厚度,且饮食上应更加精细、温和,避免进食过硬、过冷食物,以防加重肠道不适。 2.儿童: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要引导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杜绝食用过多寒凉性食物(如冰淇淋、冰镇西瓜等),家长可帮助其安排温热、营养均衡的餐食,同时保证儿童充足睡眠,促进胃肠功能健康发育。 三、医疗干预提示 若经上述非药物干预后五更泻症状仍未改善,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药物等医疗干预措施,但需注意严禁自行随意使用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诊疗建议。

    2025-10-16 10:54: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