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幽门螺杆菌怎么得来的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在人-人之间传播,不良生活方式、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及有胃部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情,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感染且基础病患者感染后病情难控,不良生活方式如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等会增加感染风险并破坏胃黏膜屏障。 一、人-人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等,在家庭中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唾液可能残留在餐具上,其他家庭成员使用这些餐具时就有可能被感染。在一些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如学校宿舍,学生之间共用餐具也存在口-口传播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儿童时期如果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如家长亲吻儿童、咀嚼食物后喂给儿童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的侵袭。 粪-口传播也是人-人传播的一种方式。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粪便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后就可能被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后,居民饮用这样的水就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对于有腹泻等情况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便后不洗手就接触食物等,也容易造成传播。 二、其他可能的传播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一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身体的免疫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例如,现代社会中很多上班族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精神紧张,这使得他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相对较高。另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在胃内定植。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酗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创造条件。 2.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性差异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且儿童时期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部炎症,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逐渐下降,也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老年人如果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病情可能会加重,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又会进一步破坏胃部环境,相互影响。 3.病史相关因素 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难控制。例如,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其胃黏膜已经存在损伤,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在受损的胃黏膜部位定植,并且会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胃溃疡难以愈合甚至复发。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幽门螺杆菌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如腹痛、腹胀、反酸等。
2025-09-29 12:58:05 -
反流性食管炎会好吗
反流性食管炎有可能治好,其预后受治疗方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生活方式调整中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有差异,饮食、体重、体位很重要;药物治疗对大多患者有效但有个体差异;手术治疗可让部分重症患者改善但有风险。儿童患者要特注意喂养,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生活方式调整难。 一、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 1.生活方式调整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对病情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比如婴幼儿时期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若能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部分患儿随着生长发育有可能自愈。而成年患者,若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控制体重等,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和康复。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反流性食管炎本身的预后影响不大,但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反流性食管炎可能加重,产后若能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病情仍可得到控制。 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等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食管黏膜,加重反流症状,而避免此类食物后,食管黏膜受刺激减少,有利于炎症的修复。 体重因素:超重或肥胖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较高,且病情不易控制。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可减轻腹压,减少反流,促进病情好转。比如体重减轻5%-10%,就可能使反流症状明显改善。 体位因素: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夜间反流,对病情恢复有益。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调整其睡眠体位;成年患者也应养成这样的睡眠习惯。 2.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促进炎症愈合。对于大多数患者,规范使用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对药物反应不敏感等情况,但通过调整药物种类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仍有机会控制病情。 3.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反流症状可明显改善,食管炎逐渐愈合,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但总体来说手术治疗能让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反流性食管炎需特别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确保喂奶姿势正确。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如是否出现拒食、呕吐加重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干扰小的治疗方式。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使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时需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或加重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可能相对困难,家属要给予更多关怀和协助,帮助老年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病情康复。
2025-09-29 12:56:54 -
头孢吃了会拉肚子吗
头孢吃了有可能拉肚子,其机制包括肠道菌群失调和直接刺激肠道,儿童、成人、老年人出现拉肚子情况有差异,一般人群可调整饮食观察,儿童需密切关注并补水防脱水,老年人要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并加强护理。 一、可能导致拉肚子的机制 头孢类药物引起腹泻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肠道菌群失调:头孢类药物在发挥抗菌作用时,不仅会抑制致病菌,也可能影响肠道内正常的有益菌群。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对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如帮助消化、抵御病原菌等,当有益菌群受到抑制后,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或大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 直接刺激肠道:部分头孢类药物可能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使得肠道蠕动加快,肠液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腹泻。 二、不同人群服用头孢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的肠道菌群相对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对头孢类药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儿童在服用头孢后相对更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而且儿童的肠道黏膜比较娇嫩,也更易受到头孢类药物直接刺激的影响。例如,有儿科研究统计显示,儿童使用头孢类药物后发生腹泻的发生率较成人相对更高。 成人:成人的肠道菌群相对较为稳定,但如果本身存在肠道功能较弱、有基础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等情况,服用头孢后也较易出现拉肚子的现象。比如本身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后,肠道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加,更易引发腹泻。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减退,肠道菌群也趋于老化,所以老年人服用头孢后发生拉肚子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三、出现拉肚子后的应对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如果服用头孢后出现轻度的拉肚子,首先要注意观察病情。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如果拉肚子情况不严重,在医生评估后,可能可以继续观察,部分患者在停药后拉肚子的情况可能会自行缓解。 儿童:儿童出现服用头孢后拉肚子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大便次数、量等情况。如果拉肚子较明显,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调整用药等处理。同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身体相对脆弱,拉肚子容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更要重视。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在治疗时会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注意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因为拉肚子可能会导致营养流失,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并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等变化。 总之,服用头孢类药物后有可能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不同人群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服用头孢类药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肠道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025-09-29 12:52:14 -
胃上有病变是不是就是恶性
胃上有病变不一定是恶性,胃病变有良恶性之分。可通过内镜检查及活检(考虑年龄、病变形态等)、其他检查(超声胃镜、CT等)区分良恶性。胃良性病变如胃息肉(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治疗后复查);胃恶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近年年轻患者上升),有腹痛等症状,需根据分期综合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要综合多种检查明确胃病变良恶性。 一、如何区分胃病变的良恶性 1.内镜检查及活检 年龄因素:对于年龄较大,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胃病变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这不是绝对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恶性病变。例如,年轻患者中也有胃恶性肿瘤的病例报道。 病变形态:恶性病变在内镜下通常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凹凸不平、溃疡底污秽、边缘呈结节状隆起等;而良性病变如胃息肉,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隆起。 活检病理:通过内镜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区分良恶性的金标准。病理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2.其他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胃镜结合超声检查(超声胃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病变在胃壁内的浸润深度以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等;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变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情况,对于评估病变的良恶性有辅助作用。 二、胃良性病变的情况及处理 1.胃息肉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的慢性损伤,可能促进息肉的形成。 处理方式:一般发现胃息肉后多建议内镜下切除,如高频电切术等,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是否有复发等情况。 2.胃溃疡 病史因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酸等对胃黏膜的损伤难以修复,从而引发溃疡。 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一般疗程需要4-8周不等,治疗后需要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 三、胃恶性病变的情况及特点 1.年龄与性别因素:胃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不过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男性由于可能存在的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相对较多,增加了患胃恶性肿瘤的风险。 2.症状表现:胃恶性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消瘦、贫血、黑便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在良性病变中出现,所以不能仅依靠症状来判断良恶性,必须结合相关检查。例如,胃癌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降等表现。 3.治疗原则:一旦确诊为胃恶性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早期胃恶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而中晚期患者则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胃上有病变时,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胃上有病变就是恶性的。
2025-09-29 12:51:13 -
结肠炎吃啥菜
结肠炎患者适合食用南瓜、胡萝卜、西兰花、山药、菠菜等蔬菜,这些蔬菜分别富含不同营养成分,对肠道有相应益处,如南瓜的果胶保护肠道黏膜等,食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营养成分与益处:南瓜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其含有的果胶能保护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刺激。例如,研究发现南瓜中的果胶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隔离有害物质,对结肠炎患者的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食用方式:可蒸煮后直接食用,也可做成南瓜粥。对于儿童结肠炎患者,蒸煮软烂后的南瓜更容易消化吸收;成年患者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胡萝卜 营养与对肠道的作用: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肠道黏膜的修复有帮助。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停留时间。有研究表明,胡萝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对改善肠道炎症环境有一定益处。 食用方法:可以凉拌、清炒或榨汁饮用。儿童患者若不喜欢直接吃胡萝卜,可将其榨汁后少量多次饮用;成年患者清炒胡萝卜时注意不要放过多辛辣调料,以免刺激肠道。 西兰花 营养及对结肠炎的好处:西兰花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肠道免疫力,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抗氧化剂可减少肠道氧化应激损伤,对缓解结肠炎症状有一定帮助。例如,有研究显示西兰花中的特定抗氧化成分能够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食用注意事项:西兰花烹饪时要注意火候,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流失。可选择水煮后凉拌,或快速清炒。对于患有结肠炎的老年人,烹饪要更加软烂,方便咀嚼和消化。 山药 对肠道的调节作用: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废物,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山药中的黏蛋白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对于结肠炎患者的肠道修复有积极作用。 食用方式:可做成山药泥、山药粥等。儿童结肠炎患者食用山药泥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成年患者山药粥可作为日常调养的主食之一,但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菠菜 营养成分与肠道健康:菠菜富含铁、维生素K和膳食纤维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便秘对肠道的刺激。其中的维生素K对肠道黏膜的修复有一定作用。不过,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食用前最好先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避免影响矿物质吸收,尤其是对于患有结肠炎且可能存在营养吸收障碍的患者。 食用方法:可清炒或做成菠菜汤。儿童患者食用菠菜时,家长要注意将菠菜切碎,便于孩子吞咽;成年患者在烹饪菠菜汤时可适当加入一些清淡的食材,如鸡蛋等,增加营养。 总之,结肠炎患者在选择蔬菜时要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食用蔬菜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调养效果。
2025-09-29 1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