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吃什么治疗便秘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食物、富含油脂的坚果和种子以及益生菌丰富的食物可缓解便秘,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便秘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滥用药物,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 蔬菜:例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每100克西兰花约含膳食纤维1.6克,菠菜每100克含膳食纤维1.7克左右,胡萝卜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8克左右。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可以将蔬菜制作成易于食用的形式,如蔬菜泥等;老年人则可以选择烹饪方式较为软烂的蔬菜,如清炒菠菜等。 水果:像苹果、香蕉、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膳食纤维2.4克,香蕉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6克左右,梨每100克含膳食纤维3.1克左右。以香蕉为例,其中的果胶具有吸收水分使大便变软的作用,从而促进排便。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水果的摄入量和种类选择,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适量食用。 全谷物食物 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胚乳、胚芽和麸皮等部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常见的全谷物食物有燕麦、糙米等。燕麦每100克含膳食纤维10.6克,糙米每100克含膳食纤维3.4克左右。全谷物食物进入人体后能在肠道内缓慢消化,持续为肠道提供动力,促进排便。儿童食用全谷物食物时要注意逐渐添加,观察是否有不适反应;老年人食用时可以搭配其他食物,如燕麦可以制作成燕麦粥等易于消化的形式。 富含油脂的坚果和种子 一些坚果和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例如,杏仁每100克含脂肪44.4克左右,其中的油脂可以滋润肠道,帮助粪便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坚果和种子热量较高,食用时要控制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要在成人监护下食用,防止呛噎;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群,要谨慎食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益生菌丰富的食物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常见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酸奶等。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等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不同人群饮用酸奶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例如儿童可以选择低糖的儿童酸奶;老年人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无乳糖酸奶等。 在通过饮食治疗便秘时,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物。如果便秘情况较为严重,单纯通过饮食调整无法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儿童,要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来解决便秘问题。

    2025-09-29 11:44:00
  • 胰腺痛的感觉

    胰腺痛的感觉有其特点,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向腰背部带状放射且位置深,性质有钝痛、胀痛、剧痛,发作时间有急性突发(如饱餐、饮酒后)和慢性间歇发作,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需注意的方面。 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疼痛位置较深。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部位表现可能类似,但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等表现来提示腹部不适;女性在孕期或经期等特殊时期,胰腺痛的感觉可能与非特殊时期无本质区别,但需结合其他妊娠或经期相关表现综合判断。 疼痛性质 钝痛:呈持续的隐隐作痛感觉,可能是胰腺慢性炎症等情况导致,如慢性胰腺炎患者,疼痛可为反复发作的钝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胀痛:有胀满不适的感觉,胰腺肿瘤等疾病可能引起这种胀痛,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胰腺组织时,患者会感到上腹部胀痛。 剧痛:突发的剧烈疼痛,如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绞痛或刀割样痛,疼痛较为强烈,难以忍受,这种剧痛可能会在进食后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因为进食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加重胰腺负担。 疼痛发作时间 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往往突然发作,可在饱餐、饮酒后迅速出现。例如,大量饮酒后几小时内可能突发上腹部剧痛,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胰腺分泌,同时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急性胰腺炎而出现剧烈疼痛。 慢性发作:慢性胰腺炎的疼痛可能间歇性发作,时间不固定,可能在暴饮暴食、长期饮酒等诱因下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可能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胰腺疼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急性胰腺炎时,剧烈的疼痛刺激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发热: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是因为胰腺炎症反应引起机体的全身性反应;而胰腺脓肿等情况可能出现高热。对于儿童,胰腺痛伴随发热时需警惕感染等情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胰腺疾病引起的感染可能发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黄疸:如果胰腺疾病累及胆道,如胰头癌压迫胆总管时,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导致。不同年龄人群出现黄疸时的处理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出现黄疸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胆道梗阻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025-09-29 11:42:40
  • 幽门狭窄是怎么回事

    幽门狭窄是因幽门环肌增生肥厚致管腔狭窄引发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的疾病,发病与遗传、胃肠激素、神经结构异常等有关,婴儿期多发,男性略高,有家族史婴儿需密切观察,表现为2-4周始喷射性呕吐、右上腹橄榄样肿块及脱水电解质紊乱,可通过超声、造影诊断,需手术(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术后要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一、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幽门狭窄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成员患过幽门狭窄,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胃肠激素:幽门狭窄患儿血清中胃泌素水平较高,胃泌素可能会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增高,导致幽门痉挛,长期痉挛可能引发幽门肌肥厚。 3.神经结构异常:幽门部的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等神经结构方面的问题可能与幽门狭窄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呕吐:多数患儿在出生后2-4周开始出现呕吐,起初为溢乳,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不含胆汁。 2.腹部体征: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肿块,这是幽门狭窄的典型体征,肿块质地较硬,可移动。 3.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长期呕吐,患儿会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及前囟凹陷等,还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表现为精神萎靡、腹胀、肌张力低下等。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幽门肌增厚、幽门管腔狭窄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幽门狭窄的常用无创检查方法。 2.上消化道造影:可见幽门管延长、狭窄,胃排空延迟等表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治疗 一旦确诊为幽门狭窄,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即幽门环肌切开术,通过手术切开增厚的幽门环肌,解除梗阻。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1.婴儿期:婴儿是幽门狭窄的主要发病人群,出生后2-4周发病较为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呕吐等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由于婴儿身体机能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要精心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2.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婴儿患幽门狭窄的概率相对高于女性婴儿,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有一定的统计趋势。 3.生活方式相关:在喂养方面,不合理的喂养可能会增加幽门狭窄的发病风险或影响患儿的恢复。合理的喂养方式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幽门狭窄有一定意义,例如术后要遵循少量多次喂养的原则等。 4.病史相关:若家族中有幽门狭窄病史,那么家族中的婴儿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因为这类婴儿属于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呕吐等疑似症状要尽早进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9-29 11:41:47
  • 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是癌症吗

    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常见于良性疾病,如肠道感染(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伴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精神心理及饮食有关,症状随情绪变化,大便无脓血)、功能性消化不良(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伴早饱、嗳气等),也可见于肠道恶性肿瘤(中老年人及高危人群易患,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但非特有),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一、常见良性病因 肠道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因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引发肠道感染,出现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成人则可能因不洁饮食等接触到病原体而感染。 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过多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抵抗力,增加肠道感染风险。 症状表现:除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外,常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大便可呈稀水样、黏液便等。 肠易激综合征: 年龄性别: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生活方式: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此外,饮食中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也可能触发症状。 症状特点:症状反复发作,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缓解,大便多为糊状,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多见。 生活方式:饮食不节(如进食过快、过饱,经常吃油腻食物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等表现。 症状表现:除上述消化道症状外,还可伴有早饱、嗳气、恶心等症状。 二、癌症相关情况 肠道恶性肿瘤: 年龄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肠道腺瘤病史、家族中有肠癌患者等高危因素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症状特点:除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外,还可能逐渐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便血(可为暗红色血便或黏液脓血便)、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但这些症状并非癌症所特有,不能仅依据此就判断为癌症。 当出现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大便常规、潜血试验、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良性疾病引起,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对症治疗等多可缓解;如果怀疑是癌症,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9-29 11:39:30
  • cT小肠造影能查什么病

    cT小肠造影能查小肠肿瘤(包括良、恶性)、小肠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小肠结核)、小肠憩室及小肠梗阻,可分别显示各类疾病相关特征表现,对不同症状及人群的相应病症进行排查或辅助诊断。 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等,cT小肠造影可显示小肠腔内或腔外的肿块,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造影剂的分布情况,能发现肿瘤导致的肠腔改变,例如肠腔的局部充盈缺损等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小肠良性肿瘤的概率虽有差异,但通过cT小肠造影都可进行排查。对于有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的患者,可借助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小肠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像腺癌、淋巴瘤等,cT小肠造影能发现肠壁的不规则增厚、肠腔的狭窄、肠腔内的占位性病变等。在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转移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对于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有相关家族病史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等)的人群,cT小肠造影是排查小肠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肠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可显示小肠肠壁的增厚,呈节段性分布,肠腔可出现狭窄,肠管可呈“线样征”等表现。通过观察病变的分布范围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克罗恩病。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青少年相对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对于有反复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的患者,cT小肠造影可辅助诊断克罗恩病。 小肠结核:能发现小肠肠管的粘连、狭窄,肠壁的增厚,以及可能存在的肠腔外的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对于有结核接触史或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cT小肠造影可帮助排查小肠结核。 小肠憩室 cT小肠造影可清晰显示小肠憩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憩室是小肠壁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通过造影能观察其与肠腔的关系等。一般人群都可能发生小肠憩室,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等表现,通过cT小肠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小肠憩室及相关情况。 小肠梗阻 能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是机械性梗阻还是动力性梗阻等。可观察到梗阻近端肠管的扩张、积液,梗阻远端肠管的塌陷等表现。对于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cT小肠造影都能帮助确定梗阻的相关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可区分是由肠道肿瘤、粘连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还是由肠道动力异常导致的动力性梗阻等。

    2025-09-29 11:36: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