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宗晔,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诊断技术。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曾获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的资助和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并于201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学习,研究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肠易激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对生活质量、消化系统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患者)均有不良影响,如打乱生活节奏、影响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家庭生活、加重老年患者身体虚弱并增加治疗复杂性等。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的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等。而且,肠道功能的异常还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重肠道的损伤。例如,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使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破坏肠道的正常屏障功能。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肠道功能异常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同时,疾病带来的腹痛等不适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情况,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照顾,也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带来的不适可能会加重其身体的虚弱状况。而且,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例如,老年患者若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腹泻引起的脱水等情况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
2025-09-29 09:36:08 -
慢性结肠炎可以吃韭菜吗
慢性结肠炎患者吃韭菜需分情况,病情稳定期可少量吃清淡烹饪的韭菜,急性发作期不宜吃;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绝对不能吃,稳定期也需严控量且煮烂;老年患者病情稳定期吃韭菜要注意量和烹饪软烂程度。 急性发作期:当慢性结肠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有明显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时,不建议吃韭菜。因为韭菜中的膳食纤维相对较粗,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肠道蠕动,从而使腹泻、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慢性结肠炎患者:儿童本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若患有慢性结肠炎,在饮食上需更加谨慎。如果是儿童慢性结肠炎处于急性发作期,绝对不能吃韭菜;即使是病情稳定期,也要严格控制韭菜的摄入量,且要确保韭菜充分做熟煮烂,防止较粗的纤维刺激儿童稚嫩的肠道,引发不适。 老年慢性结肠炎患者: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减退,慢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老年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食用韭菜时更要注意量,并且要保证韭菜的烹饪软烂程度,因为老年人肠道蠕动相对缓慢,过多或未煮烂的韭菜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2025-09-29 09:33:39 -
吃苹果拉肚子是排毒吗
吃苹果拉肚子通常不是排毒,可能是个体差异、过敏因素或苹果不洁等情况导致,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群食用苹果拉肚子需格外注意,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 过敏因素:极少数人可能对苹果过敏,除了拉肚子外,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症状。如果是过敏导致,需要避免食用苹果以及其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苹果不洁:如果苹果受到细菌、病毒等污染,食用后也可能引起肠道感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比如苹果在种植、采摘、运输过程中被污染,没有清洗干净就食用,就可能导致肠道感染性腹泻。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儿童的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敏感,食用苹果出现拉肚子时要格外注意。如果是婴幼儿,要谨慎添加苹果等辅食,观察食用后的反应;对于老年人群,本身肠道功能有所减退,食用苹果出现拉肚子时,要考虑是否是肠道功能衰退导致对苹果中膳食纤维的耐受性降低等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2025-09-29 09:32:02 -
下消化道出血要禁食吗
下消化道出血是否要禁食分情况,大量出血时需禁食,少量出血且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食,具体依出血量大、病情稳定程度等由医生综合判断。 少量出血且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食:如果下消化道出血为少量且病情趋于稳定,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进食。一般先从清流食开始,如米汤等。清流食刺激性小,不会过度刺激胃肠道。对于成年人,在少量出血病情稳定时,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等,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粗糙等刺激性食物。而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即使少量出血病情稳定,进食时也需格外谨慎,选择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并且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防止胃肠道负担加重。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时是否禁食要根据出血的量、病情的稳定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2025-09-29 09:30:59 -
做胃镜对胃伤害大吗
胃镜检查对胃影响较小,正规操作下短期可修复,其伤害程度受操作医生技术和患者配合度影响,不同人群做胃镜有注意事项,检查前后也有相应注意事项来降低对胃的潜在影响,儿童需轻柔谨慎且做好准备,老年要评估基础病,检查前禁食禁水、调整药物,检查后注意饮食和症状观察。 一、胃镜检查对胃的影响程度 胃镜检查是将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通过口腔、食管插入胃内,对胃黏膜等进行观察的检查方法。总体而言,正规操作下胃镜检查对胃的伤害较小。从组织学角度看,胃镜检查过程中对胃黏膜的机械性损伤非常轻微,一般在检查后的短时间内即可修复。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接受胃镜检查后,胃黏膜的损伤多为点状、表浅性,通常在1-2天内就能恢复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影响胃镜对胃伤害程度的因素 (一)操作医生的技术水平 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能够更轻柔、快速且准确地操作胃镜,减少对胃黏膜的摩擦和损伤。例如,熟练的医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查,降低胃镜在胃内停留和移动的次数及时间,从而减轻对胃黏膜的机械刺激。而技术不熟练的医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顺畅,导致胃镜在胃内反复调整位置,增加对胃黏膜的损伤风险。 (二)患者的配合程度 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如果能够良好配合,如按照医生的要求吸气、呼气等,有助于医生顺利操作胃镜。反之,患者如果不配合,频繁扭动身体等,会使医生操作难度增加,可能导致胃镜对胃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比如,患者剧烈扭动可能会使胃镜与胃黏膜发生碰撞,引起损伤。 三、不同人群做胃镜时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做胃镜时,由于其胃黏膜相对娇嫩,且配合度可能较差。医生在操作时需更加轻柔谨慎。家长要在检查前向孩子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争取孩子的配合。同时,检查前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禁食等准备,一般儿童需要禁食4-6小时,以保证胃内空虚,便于胃镜检查的进行,减少误吸等风险以及对胃黏膜的影响。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做胃镜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检查前需要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估。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操作医生要更加小心,因为老年人的胃黏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等病变,更易受损。检查后要让老年人适当休息,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四、胃镜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降低对胃的潜在影响 (一)检查前 1.饮食方面:检查前一般需要禁食6-8小时,如果是做无痛胃镜,还需要禁水2-4小时,目的是使胃内空虚,便于胃镜观察,同时减少检查过程中发生误吸的风险。对于有胃排空延迟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禁食准备。 2.药物调整: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剂等药物,需要提前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因为抗凝剂可能会增加胃镜检查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二)检查后 1.饮食:检查后如果没有不适症状,一般可以在1-2小时后少量饮用温水,如无异常,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等,然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硬等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因为检查后胃黏膜可能还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 2.症状观察: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腹痛、黑便等症状,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大量黑便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胃黏膜损伤加重等并发症。
2025-09-28 1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