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肝胆胰疾病,消化道肿瘤、疝和腹壁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涛,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任陕西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委员会疝和腹壁医师委员会委员,国际内镜疝学会(IEHS)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胃肠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手术》杂志编委。第16、17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学组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独立完成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多次组织或参与重大疑难手术或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近年来着重于腹部外科各种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在疝和腹壁疾病、胃肠道肿瘤以及胆结石领域有深厚造诣,获得业界同行和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疾病,消化道肿瘤、疝和腹壁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感冒多久能好

    普通感冒若无并发症病程一般7-10天,个体差异致恢复时长不同,合并并发症康复时间明显延长,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会影响感冒康复时间,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恢复慢,健康生活方式助加快恢复,不良生活方式延缓恢复。 感冒合并并发症时的康复情况 如果感冒合并了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等,康复时间就会明显延长。例如合并肺炎时,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病程会根据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而定,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并发症的出现使得身体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能量来对抗感染以及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不同并发症的治疗和恢复进程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具体的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综合判断康复时长。 影响感冒康复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感冒恢复时间相对成年人可能更长,如前面所说,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应对病毒的能力较弱;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肝肾功能等,这都会影响身体对感冒的恢复能力,所以老年人感冒恢复时间往往比年轻人长。 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加快感冒恢复。例如,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进行自我修复,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均衡的饮食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适度的运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但感冒期间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延缓恢复。相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酗酒等会削弱免疫力,延长感冒的康复时间。 基础疾病: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冒后身体的恢复能力较差。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循环等功能,使得身体对抗感冒病毒以及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下降,所以这类人群感冒后的康复时间会比健康人群长,而且病情变化相对更复杂,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身体状况。

    2025-10-30 15:10:12
  • 新冠高烧持续多久

    新冠高烧持续时间有个体差异受年龄、自身免疫力、病毒载量影响儿童需密切观察体温防惊厥要保证水分摄入老年人要留意伴随症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烧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多数患者高烧会持续3天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1-5天甚至更长时间。 影响高烧持续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新冠后高烧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有个体差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功能较弱,高烧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例如,有研究显示,儿童感染新冠后多数高烧在3天内缓解,而部分老年患者高烧可能持续5天以上。 自身免疫力:自身免疫力较强的人,身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好,高烧持续时间可能较短;而自身免疫力较低的人,如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高烧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比如,一位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的年轻人感染新冠后,高烧通常3天左右就能缓解;而一位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感染新冠后,高烧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身体对病毒的清除。 病毒载量:感染时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身体免疫系统需要更长时间来对抗病毒,高烧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出现高烧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烧容易引起惊厥等情况。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5℃且儿童出现不适症状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先进行降温,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老年人:老年患者出现高烧时,除了关注体温外,还要留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高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所以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重症情况并进行干预。

    2025-10-30 15:09:25
  • 感冒咳嗽能打疫苗吗

    感冒咳嗽时疫苗接种需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轻度症状时可谨慎接种,重度伴有高热、剧烈咳嗽等全身不适时暂缓接种,儿童及成人特殊人群要综合病情与自身状况全面考量。 一、轻度感冒咳嗽时的疫苗接种情况 当感冒咳嗽症状较轻,仅为轻微咳嗽,无明显发热(体温一般<38℃)且无严重全身不适,如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等,通常可以接种疫苗。此时机体主要是局部呼吸道的轻度炎症反应,疫苗接种一般不会对病情产生显著不良影响,同时也能正常激发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例如,一项针对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小规模研究显示,在症状较轻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未观察到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增加,且能有效诱导免疫应答。 二、重度感冒咳嗽时的疫苗接种情况 若感冒咳嗽伴有高热(体温≥38℃)、剧烈咳嗽影响正常休息与生活、全身症状明显(如乏力、头痛明显等),此时不建议接种疫苗。因为机体处于较为严重的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反应,还可能干扰疫苗免疫应答的正常进行。比如,高热时接种疫苗,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波动,影响身体恢复,同时也可能使疫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升高。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感冒咳嗽时更需谨慎评估病情。若为轻度感冒咳嗽,可考虑接种疫苗;但若咳嗽剧烈且伴有高热,或因感冒咳嗽导致精神萎靡、食欲极差等情况,应暂缓接种。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脆弱,严重的感冒咳嗽状态下接种疫苗可能对其机体造成额外负担,影响健康恢复。 (二)成人群体 成人感冒咳嗽时,同样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判断。若为普通轻度感冒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可正常接种;若症状较重,存在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建议推迟接种,待病情明显缓解后再考虑接种疫苗,以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感冒咳嗽时是否能打疫苗需根据具体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轻度症状下可谨慎接种,重度症状时则需暂缓接种,特殊人群更要综合病情及自身状况全面考量。

    2025-10-30 15:08:54
  • 热毛巾敷额头能退烧吗

    热毛巾敷额头有一定辅助降温作用,原理是温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助散热,适用于低热情况,各年龄段有不同注意事项,它有局限,对高热效果有限,不同病史人群有不同情况,是辅助物理降温方法但不能替代规范医疗降温。 适用情况及效果 低热情况:对于体温在38℃左右的低热患者,热毛巾敷额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散热,起到辅助降低体温的作用。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局部温热刺激能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促进散热过程。 各年龄段适用性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热毛巾敷额头相对较安全,但要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儿童娇嫩的皮肤。因为儿童皮肤薄,对温度感知较敏感,一般建议毛巾温度在38-40℃左右,每次敷10-15分钟,可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使用。 成人:成人使用热毛巾敷额头相对简单,但也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不适。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使用热毛巾敷额头时要更加留意毛巾温度,防止烫伤,同时如果老年人有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热毛巾敷额头时也需谨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局限性 单纯热毛巾敷额头的局限:热毛巾敷额头降温效果有限,对于体温较高,如超过38.5℃的患者,单纯依靠热毛巾敷额头往往不能使体温有效降至正常范围。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更有效的降温措施,如根据情况采用适量饮水、松解衣物等方式,对于体温较高的情况可能还需要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不同病史人群的情况:如果患者有皮肤破损等情况,热毛巾敷额头可能会加重皮肤损伤,不建议使用;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热毛巾敷额头时局部血管扩张可能会对血液循环产生一定影响,但一般影响较小,不过也需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总之,热毛巾敷额头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物理降温方法用于轻度发热情况,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替代规范的医疗降温处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操作。

    2025-10-30 15:07:23
  • 在家怎样退烧最快、

    物理降温可通过湿毛巾擦拭(用32-34℃温水擦额头等部位,儿童避敏感部位)、冰袋冷敷(包裹后放额头,新生儿等慎用电袋,可用退热贴);要补充水分,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不同;调节环境温度至25-27℃、湿度50%-60%,婴幼儿穿合适衣物;密切观察体温,超38.5℃(儿童)或39℃(成人)伴不适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发热处理有侧重。 冰袋冷敷: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部位,防止局部冻伤。但冰袋冷敷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要谨慎使用,因为他们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使用冰袋可能导致体温过度下降。可以选择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物质在接触皮肤后通过凝胶内水分的汽化带走热量,相对更温和安全。 补充水分 多喝温开水,以促进出汗和排尿,通过汗液蒸发和尿液排出帮助身体散热,维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不同年龄的人群饮水量有所不同,一般成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要根据年龄适量增加饮水,比如婴幼儿每天需保证600~1000毫升左右的水分摄入,年龄稍大的儿童也应保证每天800毫升以上的水分摄入,以满足身体代谢需求。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5~27℃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身体散热,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导致体温不易下降;而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让人感觉不适,影响身体的自我调节。对于婴幼儿,要注意穿着合适,不要包裹过多,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注意观察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儿童)或39℃(成人),或者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不要自行盲目处理,以免延误病情。不同年龄段对于发热的处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发热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2025-10-30 15:06: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