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肝胆胰疾病,消化道肿瘤、疝和腹壁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吴涛,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任陕西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委员会疝和腹壁医师委员会委员,国际内镜疝学会(IEHS)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胃肠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手术》杂志编委。第16、17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学组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独立完成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多次组织或参与重大疑难手术或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近年来着重于腹部外科各种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在疝和腹壁疾病、胃肠道肿瘤以及胆结石领域有深厚造诣,获得业界同行和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展开-
有没有快速退烧的小妙招
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10-15分钟左右可反复儿童避擦胸前区腹部后颈等、冰袋冷敷可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放额头每10-15分钟换部位婴幼儿不建议用,要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婴幼儿少量多次喂养,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22-24℃左右空气流通,注意事项要密切观察体温及伴随症状体温持续升高超范围或有异常及时就医根据人群特点合理选降温方法儿童优先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 温水擦浴: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用32-34℃的温水,毛巾浸湿后拧干,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可反复进行。对于儿童,要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冰袋冷敷:可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部位,避免局部冻伤。但婴幼儿不建议使用冰袋冷敷,因为他们皮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造成冻伤或体温过度下降。 补充水分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多喝温开水,以补充因发热散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带走一部分热量,促进体温下降。对于婴幼儿,要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喂太多引起呕吐。 环境调节 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左右,空气流通,可通过开窗通风等方式,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对于儿童,要营造舒适的环境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 发热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儿童超过38℃)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而不是单纯依赖这些小妙招,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选择降温方法,比如儿童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
2025-10-30 14:43:41 -
感冒灵颗粒对新冠有效吗
目前无科学依据表明感冒灵颗粒对新冠病毒有直接治疗作用它可缓解感冒引起的部分症状其成分中对乙酰氨基酚等起解热镇痛等作用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需分别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处理。 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感冒灵颗粒对新冠病毒有直接的治疗作用。感冒灵颗粒主要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相关症状,感冒灵颗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类似感冒症状的表现,但它不是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 从药物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 感冒灵颗粒一般包含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解热镇痛作用,能缓解新冠感染后可能出现的发热、头痛等症状;而其所含的其他中药成分等主要是起到辅助缓解感冒相关不适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属于特殊人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服用感冒灵颗粒需格外谨慎。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服用感冒灵颗粒,若儿童感染新冠出现相关症状需要用药缓解,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更安全的药物剂型来进行对症处理,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盲目使用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孕妇:孕妇感染新冠后若有症状需要用药缓解,感冒灵颗粒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孕妇使用感冒灵颗粒应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自身的肝肾功能已经存在一定问题,服用感冒灵颗粒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加重肝肾功能的负担,这类人群使用感冒灵颗粒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的肝肾功能情况来权衡用药的可行性。
2025-10-30 14:43:07 -
体温达到39度如何快速退烧
非药物降温可通过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浴、退热贴、保持适宜室温湿度及宽松衣物)、补充水分来进行,儿童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浴、婴幼儿松散包被,孕妇体温39℃以物理降温为主用药谨慎,老年人需缓慢降温并告知基础病,若非药物降温后体温未降或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发热原因。 一、非药物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以降温;也可使用退热贴,其凝胶中的水分蒸发能辅助散热。同时,需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50%~60%,让患者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利于散热。 2.补充水分:体温达39℃时身体散热易致水分丢失,应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或淡盐水,维持身体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物理降温时避免用酒精擦浴,因儿童皮肤薄,酒精易经皮肤吸收引发中毒;婴幼儿可使用松散包被,不宜包裹过紧,以防影响散热且不利于观察体温变化;若需用药降温,儿童应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安全的儿童专用退热制剂,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等要求。 2.孕妇:体温39℃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药物。 3.老年人: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及基础疾病状况,因老年人对体温变化耐受差,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病,降温过程宜缓慢,避免因快速降温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若需就医应及时前往并向医生告知基础疾病史。 三、就医提示 若通过非药物降温后体温仍未有效降低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抽搐、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排查发热原因,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借助药物等进一步处理。
2025-10-30 14:42:19 -
流行性感冒怎么治
流行性感冒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并保持居住环境适宜,发病四十八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儿童用药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孕妇感染后需及时就医评估用药,老年易现严重并发症要关注病情变化,有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流行性感冒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应维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需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1500~2000毫升,利于机体新陈代谢及毒素排出,并且要保持居住环境室内空气流通,维持温度在20~22℃、湿度在50%~60%的适宜环境,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二、药物治疗 (一)抗流感病毒药物 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药物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类型,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感染流感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用药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二)孕妇患者 孕妇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谨慎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自身及胎儿的状况。 (三)老年患者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有基础疾病患者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时,需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治疗流感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流感治疗的相互影响,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在治疗流感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基础疾病的稳定。
2025-10-30 14:41:32 -
预防感冒的药有什么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重点人群每年应接种,流感暴露后48小时内有高危因素未接种或未获保护者可在医生评估下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预防,儿童接种需专业操作且优先非药物预防,老年人接种要评估健康状况用药物需考虑基础病,慢性病患者接种是基础预防用药物要考虑基础病影响需遵医嘱。 一、疫苗类预防措施 1.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为重点接种人群,每年应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接种程序有相应规范要求,需按专业建议接种。 二、药物性预防措施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流感暴露后短时间内(通常建议48小时内),对于有流感高危因素(如6月龄以下婴儿、慢性病患者等)且未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后尚未获得免疫保护的人群,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预防,但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随意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种流感疫苗是重要预防方式,且接种需由专业人员按规范操作;对于儿童使用药物性预防措施需极其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预防手段如接种疫苗等。 2.老年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时需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如存在严重过敏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使用药物性预防措施时要关注是否有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需在医生全面评估后决定。 3.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预防感冒时,接种流感疫苗是基础预防措施,使用药物性预防手段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2025-10-30 14:4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