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麒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擅长:胃炎、肠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诊疗工作,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胃炎、肠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展开
  • 如何有效锻炼肺活量

    提升肺活量可通过每周3至5次每次20至30分钟适中速度的慢跑、每日30分钟以上略快于正常步行速度的快走等有氧运动,还可进行选取舒适体位一只手放胸部另一只手放腹部每次10至15分钟每日2至3次的腹式呼吸、缓慢深吸气再缓慢呼出的深呼吸等呼吸训练,游泳每周2至3次每次约30分钟、练习部分配合深呼吸伸展肺部的瑜伽体式助力,儿童选温和运动如慢跑、跳绳且每次跳绳不超10至15分钟并保证休息,老年人循序渐进从慢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开始且每周2至3次运动时留意心率,有基础病史人群锻炼前咨询医生选契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且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 一、有氧运动提升肺活量 1.1慢跑:每周开展3至5次慢跑活动,每次持续时长保持在20至30分钟,速度维持在适中状态,一般每分钟约100至120步,通过有氧运动可促进肺部气体交换,逐步增强肺活量。1.2快走:每日坚持快走30分钟以上,速度略快于正常步行速度,加快呼吸频率,让肺部得到充分锻炼,长期坚持能提升肺活量。 二、呼吸训练强化 2.1腹式呼吸:选取舒适体位,一只手放置于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练习时长为10至15分钟,每日进行2至3次,可增加膈肌活动范围,提高肺活量。2.2深呼吸:缓慢地深吸气,使空气充满肺部,再缓慢呼出,重复进行该动作,每次深呼吸能让肺部充分扩张与收缩,增强肺功能,进而提升肺活量。 三、特定运动项目助力 3.1游泳:游泳时水的压力会作用于胸部,迫使呼吸肌更用力工作,从而有效锻炼肺活量,每周游泳2至3次,每次时长约30分钟。3.2瑜伽:部分瑜伽体式如风吹树式等,能配合深呼吸,伸展肺部,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长期练习有助于提升肺活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儿童锻炼肺活量时应选取温和的运动方式,像慢跑、跳绳等(每次跳绳时间不宜超过10至1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运动过程中要保证有充足休息。4.2老年人:老年人锻炼肺活量需循序渐进,可从慢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开始,运动时留意心率变化,若出现不适需立刻停止运动,运动频率每周保持2至3次。4.3有基础病史人群:例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锻炼前应咨询医生,选择契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自身能够耐受为准,防止因运动不当加重病情。

    2025-10-30 16:20:38
  • 发烧怕冷是什么原因

    发烧怕冷可由感染性因素中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也可由非感染性因素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或恶性肿瘤导致儿童发烧怕冷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低龄儿童要观察精神状态成年人要注意休息适当保暖发烧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引发发烧怕冷,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烧症状,同时身体会感觉怕冷。例如,季节性流感流行时,很多患者会先出现突然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常导致发烧怕冷,比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细菌在肺部繁殖,引发炎症反应,释放毒素,影响体温调节。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波动在38℃以上,伴有怕冷、咳嗽、咳痰等症状。像急性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肾盂等部位引起,患者会有发热、寒战(怕冷的一种表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出现发烧怕冷的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可出现发热,热型不定,同时伴有怕冷、乏力、面部红斑等症状。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或停留,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肥胖者或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时,会出现发热、怕冷、头晕、口渴、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昏迷等。 恶性肿瘤:一些恶性肿瘤患者会有发烧怕冷的表现,例如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伴有畏寒、盗汗等症状。 对于儿童发烧怕冷的情况,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果儿童出现发烧怕冷,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果是低龄儿童,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是成年人发烧怕冷,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衣物保暖,但不要过度捂汗。如果发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30 16:19:51
  • 感冒吃点什么食物好

    感冒时可摄入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富含维C的食物以促免疫系统功能、缓解症状,食用小米粥、软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补能且不加重肠胃负担,要充足饮水维持代谢排毒,适量吃煮鸡蛋、鸡蛋羹、热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营养,儿童感冒需食物更软烂易吞咽,老年人感冒则强调食物软烂易消化并保证营养摄入。 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促进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例如,每100克橙子约含33毫克维生素C,适量食用能为身体补充所需营养以助力康复;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优质来源,每100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可达62毫克,对感冒恢复有积极作用。 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小米粥: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煮成粥后质地柔软,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肠胃负担,适合感冒期间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 2.软面条:面条属于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煮软后的面条搭配清淡的汤品,如青菜汤面,既可为身体补充能量,又能满足感冒时对饮食的温和需求,利于身体恢复。 三、充足饮水 感冒时身体代谢加快且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会导致水分流失,充足饮水至关重要。保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如饮用温开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通过尿液等途径排出,对缓解感冒不适有帮助。 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鸡蛋: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适量食用鸡蛋可为身体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但感冒时消化功能可能受影响,建议采用煮鸡蛋、鸡蛋羹等易于消化的烹饪方式。 2.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感冒期间适量饮用热牛奶(注意避免过凉刺激肠胃),可补充营养,不过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需谨慎选择合适的奶制品替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感冒:儿童感冒时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食物选择需更注重软烂、易吞咽,例如将水果制成泥状、粥类煮得更软烂,同时保证营养均衡,避免给儿童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或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以防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身体恢复。 老年人感冒: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消化功能有所下降,饮食上应更强调食物的软烂程度,如将肉类炖煮至软烂再食用,避免进食过硬、难以消化的食物,防止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要保证营养摄入以支持身体对抗感冒。

    2025-10-30 16:18:59
  • 甲流治疗的方法

    甲流治疗涵盖一般治疗即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病48小时内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治疗,发热等症状对症处理,还有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权衡胎儿安全用药、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及调整药物、严重基础疾病者综合评估制定方案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应维持7~8小时以上的有效睡眠时长,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1500~2000毫升,保障机体水分充足,利于新陈代谢及病毒排出,还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营造适宜的康复环境。 二、抗病毒治疗 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改善甲流预后,常用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对于确诊或高度疑似甲流且发病<48小时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基础疾病、妊娠、免疫抑制状态等)及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相关指征合理选用此类药物。 三、对症治疗 若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若体温≥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评估下选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需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手段;对于咳嗽症状,可根据病情选用止咳药物缓解,如干咳为主可选用右美沙芬等;若有鼻塞、流涕,可使用生理性海盐水鼻喷剂清洗鼻腔以减轻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发热时避免盲目使用成人退热药物,物理降温为首选,且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孕妇:感染甲流后治疗需权衡胎儿安全,抗病毒治疗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抗病毒治疗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基础疾病与甲流病情的相互影响;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甲流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状态与甲流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加强病情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健康。

    2025-10-30 16:17:26
  • 紧急退烧的办法

    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温水擦浴(适用于各年龄段,用32-34℃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避胸前区等,新生儿轻柔且控温)和冰袋冷敷(较大儿童及成人可用,婴幼儿慎用,冰袋包裹且适时换部位);要补充水分,各年龄段都需,儿童少量多次,成人可选白开水等;还可降低环境温度至22-24℃并保持通风;若物理降温后体温持续升高或有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者更应如此。 一、物理降温法 (一)温水擦浴 1.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重复进行。对于儿童,能避免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且温水擦浴相对温和。 2.注意事项: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如果是新生儿,皮肤娇嫩,操作时要轻柔,水温严格控制在合适范围。 (二)冰袋冷敷 1.适用人群及原理:可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额头、颈部两侧等部位,利用冰的低温传导散热。但对于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使用冰袋冷敷可能导致局部冻伤或体温骤降等情况,应谨慎使用。 2.注意事项:冰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更换一次部位,观察皮肤情况,若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补充水分 (一)适用人群及原理 各年龄段都需要,发热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导致水分丢失,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带走热量。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呕吐;对于成人,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选择白开水、淡盐水等。 三、降低环境温度 (一)适用人群及原理 所有人群均可,将室内温度调节到22-24℃左右,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身体散热。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过热会加重发热症状,过冷可能导致受凉加重病情。 四、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经过上述物理降温等措施后,体温仍持续升高(如成人超过38.5℃持续不退,儿童体温超过39℃等),或者伴有精神萎靡、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感染等其他疾病因素,避免延误病情。例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治。

    2025-10-30 16:16: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