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邹本良,博士,传承博士后,主任医师。2006博士毕业后于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期间2010年至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为研究方向,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失眠、自汗等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经验。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4项,主持、参与院内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4部。
展开-
糖尿病人可以吃南瓜籽吗
糖尿病人可吃南瓜籽,但需注意:南瓜籽富含营养,对糖尿病有潜在益处但含热量,食用要控制量,一般每天一小把;要监测血糖变化;需结合整体饮食计划,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糖尿病患者食用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要细嚼慢咽、勤测血糖,年轻要结合运动控量。 一、南瓜籽的营养成分与对糖尿病的潜在影响 南瓜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等)、矿物质(如锌等)。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脂代谢紊乱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有研究表明,南瓜籽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胰岛素敏感性有一定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南瓜籽本身含有一定热量,每100克南瓜籽大约含有559千卡热量,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关注总热量的摄入。 二、糖尿病人食用南瓜籽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由于南瓜籽热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若食用过多,会导致摄入热量超标,进而影响血糖控制。一般建议每天食用南瓜籽的量控制在一小把(约20-30克左右)。可以将其作为零食替代其他高热量、高盐的零食,但要相应减少主食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保持每日总热量的平衡。 2.监测血糖变化:在首次食用南瓜籽或改变食用量后,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因为个体对南瓜籽的反应可能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食用后血糖会有一定波动。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身对南瓜籽的耐受情况,以便调整后续的食用量和饮食计划。 3.结合整体饮食计划:南瓜籽应纳入糖尿病患者整体的饮食计划中统筹考虑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因素。如果患者同时伴有高血脂等情况,南瓜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但如果患者本身血脂已经很高且难以控制,在食用南瓜籽时更需要谨慎把控量。对于合并有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南瓜籽含有一定蛋白质成分,如果肾功能不全较严重,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从而限制南瓜籽食用量,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 三、特殊人群食用南瓜籽的提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南瓜籽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因咀嚼不充分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老年患者在监测血糖时需要更加频繁和细致,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变化的感知有时不如年轻人敏锐,更易发生低血糖等危险情况而未被及时察觉;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上比较喜欢吃零食,在选择南瓜籽作为零食时要严格控制量,并且要结合运动情况来调整总热量摄入,因为年轻患者通常活动量相对较大,但如果食用南瓜籽量过多且运动未相应增加,也会导致血糖升高风险增加。
2025-10-28 13:40:56 -
减肥吃什么药好
目前我国获批正规减肥药物包括奥利司他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酶活性减脂肪吸收及GLP-1受体激动剂类如司美格鲁肽作用中枢减进食增消耗,儿童不建议用减肥药物应靠调整饮食与运动管理,孕妇哺乳期严禁减肥药物需健康饮食运动,有基础病史者用减肥药物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减肥优先非药物干预含饮食调整个性化与运动锻炼分人群合理结合以控体重保健康。 一、获批的减肥药物及作用机制 目前我国获批的正规减肥药物主要包括两类: (一)奥利司他 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酶活性,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减重目的,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降低体重和相关代谢指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二)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如司美格鲁肽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同时增加能量消耗来发挥减重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减重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可能存在胰腺炎等风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不建议使用减肥药物,应优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适宜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根据年龄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方式管理体重,避免因不当使用减肥药物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二)孕妇、哺乳期女性 此类人群严禁使用减肥药物,应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规划(咨询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孕期或哺乳期饮食方案)和适度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来维持体重,避免药物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有基础病史者 如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使用减肥药物需格外谨慎,应先由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及药物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的体重管理策略,如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病情的饮食运动计划。 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减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式,包括: (一)饮食调整 根据年龄、性别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例如年轻人可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一般占总热量的50%-60%),增加蔬菜、优质蛋白(如鸡胸肉、鱼虾等)的摄入;女性要注意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二)运动锻炼 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不同,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且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相结合,能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体重,维持身体健康。
2025-10-28 13:38:49 -
糖尿病如何防治
糖尿病预防需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并定期监测健康,治疗包括综合管理饮食、运动、药物及预防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监督饮食运动,孕妇要密切监测血糖用药,老年则注意防低血糖选温和运动并管合并症。 一、糖尿病的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遵循均衡膳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建议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等,减少精制糖、油炸食品及高盐食物的摄取。研究表明,合理饮食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约30%-50%。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km/h)、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超重或肥胖人群通过减重5%-10%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几率。 2.定期健康监测: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情况。 二、糖尿病的治疗 1.综合管理 饮食控制:继续坚持均衡饮食,根据血糖水平合理分配餐食,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稳定血糖。例如,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 运动干预: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维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低血糖发生。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用法),药物使用需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及个体病情调整。 2.并发症预防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年至少一次;监测肾功能,通过尿常规、尿白蛋白排泄率等评估肾脏情况;关注足部健康,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感染等。 三、特殊人群糖尿病管理要点 1.儿童糖尿病:需在家长严格监督下进行饮食管理,保证营养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如跳绳、骑自行车等,药物治疗需遵循儿童用药特点,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2.孕妇糖尿病:孕期要密切监测血糖,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巨大儿、早产等风险。 3.老年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调整降糖方案时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运动宜选择温和方式,如太极拳、慢走等,同时关注心脑血管等合并症的管理。
2025-10-28 13:37:59 -
糖尿病空腹血糖高怎么降下来
要控制空腹血糖,可从多方面入手。饮食上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佳,还可少食多餐;运动要选合适方式,如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餐后1-2小时运动;药物方面,根据情况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要定期监测血糖,保证充足睡眠;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合理分配餐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避免晚餐后到次日清晨长时间空腹导致血糖升高。这样可以使血糖在一天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空腹血糖的波动。 运动干预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较为适宜。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例如,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长期坚持能改善血糖代谢。 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较为合适,避免在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因为空腹时运动可能会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反而使血糖升高,而餐后运动有助于利用血糖进行能量消耗。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但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胰岛素治疗:对于一些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控制不佳时也会使用胰岛素。 监测与规律作息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了解血糖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可以使用家用血糖监测仪,每天在固定时间监测空腹血糖,并做好记录。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空腹血糖升高。成年人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时,运动需更加谨慎,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可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降糖方案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药物使用需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运动时要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且要有人陪伴,防止意外发生。同时,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需遵循医生的具体建议。
2025-10-28 13:35:53 -
低血糖症状吃什么好
为应对低血糖,可选择快速升糖食物如含糖饮料、糖果、蜂蜜,也可选择缓慢释放糖分且提供持久能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水果,快速升糖食物能快速缓解低血糖不适,缓慢释放糖分的食物可维持血糖长时间稳定,不同人群选择时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快速升糖食物选择 1.含糖饮料:比如普通的可乐、葡萄糖水等,能快速被人体吸收,提升血糖。研究表明,饮用含糖饮料后15-20分钟左右,血糖可明显升高,一般在5分钟内就能开始发挥作用,快速缓解低血糖带来的不适。对于儿童低血糖患者,可选择适合儿童口感的低糖型葡萄糖口服液,其能更温和且快速地升高血糖,避免高浓度糖分对儿童肠胃造成过度刺激。 2.糖果:像硬糖、软糖等,其中的糖分能迅速进入血液。例如常见的水果糖,在低血糖发作时,含服1-2颗,几分钟内就能看到血糖上升的效果。但儿童食用时需有成人监护,防止发生呛噎等危险。 3.蜂蜜:蜂蜜中含有丰富的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取1-2勺蜂蜜用温水冲服,能较快地提升血糖水平。不过,对于婴儿低血糖,不建议直接喂食蜂蜜,因为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食用蜂蜜可能存在肉毒杆菌感染风险。 二、缓慢释放糖分且能提供持久能量的食物 1.全麦面包:全麦面包富含碳水化合物,且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能缓慢释放糖分,使血糖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一片全麦面包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持续为身体供能约2-3小时。对于患有糖尿病等特殊病史的低血糖人群,选择全麦面包比精制白面包更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因为全麦面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不会引起血糖的快速大幅波动。 2.燕麦片:燕麦片是一种高纤维的食物,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较慢。煮制的燕麦片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较为平缓,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人体提供能量。对于老年人低血糖患者,食用燕麦片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老年人肠胃功能相对较弱,燕麦片易于消化,且能长时间维持血糖稳定,减少低血糖再次发生的风险。 3.水果:一些含糖量适中且富含纤维的水果也可选择,如苹果、橙子等。以苹果为例,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含有约2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食用后能缓慢释放糖分,提升血糖。但要注意,低血糖发作时食用水果的量不宜过多,以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对于儿童低血糖患者,选择水果时要注意避免过于酸涩的品种,选择口感较甜且易于咀嚼的水果,如香蕉,香蕉中的糖分能较快被吸收,同时富含钾等营养成分,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控制食用量,防止血糖过高后又快速下降。
2025-10-28 13:3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