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邹本良主任医师(4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邹本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邹本良,博士,传承博士后,主任医师。2006博士毕业后于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期间2010年至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为研究方向,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失眠、自汗等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经验。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4项,主持、参与院内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4部。

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展开
  • 甲状腺激素偏高有什么危害

    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致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情况且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群;过度兴奋神经系统致烦躁不安、易激动、失眠、手抖等,长期可致认知功能损伤;加速机体代谢出现多汗怕热、体重下降,还增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病风险;影响骨代谢致骨质疏松、骨折几率增;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受孕几率降,男性有性功能障碍;孕妇未控则增流产早产风险、影响胎儿神经发育致不良妊娠结局;儿童时期会干扰生长发育致身高受限、智力发育迟缓等。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致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情况且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群;过度兴奋神经系统致烦躁不安、易激动、失眠、手抖等,长期可致认知功能损伤;加速机体代谢出现多汗怕热、体重下降,还增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病风险;影响骨代谢致骨质疏松、骨折几率增;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受孕几率降,男性有性功能障碍;孕妇未控则增流产早产风险、影响胎儿神经发育致不良妊娠结局;儿童时期会干扰生长发育致身高受限、智力发育迟缓等。甲状腺激素偏高可引发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且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神经系统出现烦躁、易激动、失眠、手抖等,长期致认知损伤;代谢系统多汗怕热、体重降,增代谢病风险;骨骼系统骨代谢受影响致骨质疏松、骨折几率增;生殖系统女性月经紊乱、受孕几率降,男性性功能障碍;孕妇未控增流产早产风险、影响胎儿神经发育致不良妊娠结局;儿童时期干扰生长发育致身高受限、智力发育迟缓等。 一、心血管系统危害 甲状腺激素偏高可使心脏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心率加快,常超过100次/分钟,长期可引发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还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随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增加。 二、神经系统危害 甲状腺激素偏高会过度兴奋神经系统,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易激动、失眠等症状,还可表现为手抖(尤其在双手平举时明显)。长期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伤,影响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 三、代谢系统危害 甲状腺激素偏高会加速机体代谢,患者多出现多汗、怕热症状,同时基础代谢率升高,即使食量增加也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此外,还可能影响糖、脂肪代谢,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骨骼系统危害 甲状腺激素长期偏高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进而引发骨质疏松,使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发生几率,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明显,会显著影响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 五、生殖系统危害 对于女性,甲状腺激素偏高可引起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还可能降低受孕几率;对于男性,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影响生殖健康和生育能力。 六、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孕妇甲状腺激素偏高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智力发育受影响,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七、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时期甲状腺激素偏高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导致身高增长受限,出现身材矮小;同时,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造成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2025-10-20 15:55:15
  • 碘治疗甲亢的适应证禁忌证有哪些

    碘治疗甲亢有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包括成人Graves病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的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的患者、Graves病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禁忌证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浸润性突眼患者、甲状腺危象患者。 一、碘治疗甲亢的适应证 1.Graves病患者 年龄方面,成人Graves病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的患者适用碘治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病患者,一般需先考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复发或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等情况时可谨慎考虑碘治疗,因为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碘治疗可能对甲状腺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充分评估利弊。 性别上无明显绝对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有妊娠计划等情况时需在碘治疗前充分沟通。 生活方式方面,对于一些因工作等原因无法规律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碘治疗。 病史方面,既往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等)的Graves病患者,碘治疗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2.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的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肿大明显影响外观或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等)时,碘治疗可以使甲状腺缩小,缓解压迫症状。 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的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后,甲状腺功能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出现过敏等不能继续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碘治疗是合适的选择。 4.Graves病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合并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变的Graves病患者,碘治疗可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改善心脏的高动力状态,对心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但在治疗前需评估心脏功能等情况。 二、碘治疗甲亢的禁忌证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年龄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包括各个年龄段,但由于碘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导致胎儿或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所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对禁忌碘治疗。 性别上无特殊差异,无论是孕妇还是哺乳期女性,都不能进行碘治疗。 生活方式方面,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要为胎儿或婴儿提供正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碘治疗会严重干扰这一过程。 病史方面,即使有甲亢病史的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也不能用碘治疗来控制甲亢,而应选择其他对胎儿和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但也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2.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碘治疗后,部分碘会通过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对碘的排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碘在体内蓄积,加重肾脏负担,同时也可能影响碘治疗甲亢的效果以及带来其他不良影响,所以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忌碘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碘治疗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心肌梗死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忌碘治疗。 4.重症浸润性突眼患者:重症浸润性突眼患者本身眼部病变较为严重,碘治疗可能会使甲状腺激素水平迅速变化,导致突眼症状加重,所以重症浸润性突眼患者禁忌碘治疗。 5.甲状腺危象患者: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此时进行碘治疗可能无法及时控制病情,且碘治疗需要一定时间发挥作用,而甲状腺危象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所以甲状腺危象患者禁忌碘治疗。

    2025-10-20 15:54:00
  • 激素六项检查需要空腹吗

    激素六项检查通常建议空腹进行,因可减少饮食致体内激素水平生理性波动的干扰,能更真实反映激素基础水平,具体激素分析显示空腹利于各激素准确检测,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虽有不同情况,但一般仍建议空腹检查以提高结果准确性供疾病诊治。 一、空腹检查的优势 减少干扰因素:进食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会引起体内一些激素水平的生理性波动。例如,进食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而血糖的变化又可能间接影响胰岛素等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干扰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空腹状态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因饮食导致的这种生理性波动对检查结果的干扰,能更真实地反映体内激素的基础水平。 二、具体激素分析 雌二醇(E2):空腹状态下检测的E2水平更能准确反映卵巢的基础分泌功能。如果进食后检测,食物消化过程中可能引起身体内环境的微小变化,影响E2的分泌和代谢相关指标的呈现,导致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卵巢的实际功能状态。 孕酮(P):空腹时检测的P水平能更好地体现黄体的功能以及孕激素的基础分泌情况。进食后身体的代谢状态改变可能会影响孕酮的分泌及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干扰对黄体功能等相关情况的判断。 睾酮(T):空腹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估体内睾酮的基础水平,对于判断是否存在雄激素异常等情况更具可靠性。进食后可能会通过影响身体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使睾酮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促黄体生成素(LH):空腹状态下检测的LH水平能更稳定地反映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的基础情况,避免因进食引起的激素分泌波动对其数值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辅助判断内分泌相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促卵泡生成素(FSH):空腹时检测FSH可以更精准地反映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的基础水平,对于评估卵巢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排卵障碍等具有重要意义。进食后可能干扰FSH的分泌调节,导致结果不准确。 泌乳素(PRL):虽然泌乳素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应激、运动等,但空腹状态下检测能相对减少饮食因素对其分泌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能反映体内泌乳素的基础水平,有助于对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的诊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激素六项检查时,同样建议尽量空腹。因为儿童的内分泌系统相对不稳定,饮食等因素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相对更为明显。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本身波动较大,空腹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内分泌状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进行激素六项检查时,一般不需要空腹,但需要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因为妊娠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其特殊性,空腹与否对妊娠相关激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医生需要结合妊娠阶段等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例如,在孕早期,HCG等激素的变化是判断妊娠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此时检查不需要因空腹问题过度担忧,但需告知医生妊娠状态。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进行激素六项检查时,也可不严格空腹,但同样要告知医生处于哺乳期。哺乳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受哺乳等因素影响,空腹与否对检查结果的干扰相对不大,但医生会根据哺乳期的特点来解读检查结果,比如泌乳素在哺乳期本身就处于较高水平等情况。 总之,激素六项检查一般建议空腹进行,这样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检查和结果解读。

    2025-10-20 15:53:11
  • 散发性甲状腺肿有哪些症状

    散发性甲状腺肿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异,主要有甲状腺肿大及对周围组织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表现(包括功能正常、伴甲亢、伴甲减)、不同年龄特殊表现、生活方式及病史相关影响等方面,甲状腺肿大可致压迫症状,功能异常有相应代谢及神经等表现,不同年龄和生活、病史情况也会影响症状呈现。 甲状腺肿大 外观表现: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甲状腺肿大,可表现为颈部前方甲状腺部位的肿块。一般为对称性肿大,也可能是非对称性的。在病情较轻时,肿大可能不太明显,仅能通过触诊发现;随着病情进展,肿大可逐渐明显,严重时颈部增粗较为显著,甚至可能压迫周围组织。不同年龄人群甲状腺肿大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时期甲状腺肿大会影响颈部外观及心理状态,而成人甲状腺肿大主要是颈部的异常隆起。 肿大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当甲状腺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比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在活动后可能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吸气性喘鸣;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表现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散发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没有明显的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但如果是由一些特殊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可能会有潜在的甲状腺功能变化趋势。例如,长期摄入致甲状腺肿物质的人群,早期甲状腺功能可能还未出现明显异常,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散发性甲状腺肿:患者可出现甲亢的一系列表现,如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烦躁易怒等。这是因为甲状腺肿大的组织能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不同年龄人群甲亢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甲亢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加速,但随后又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情绪、学习等方面的改变;成年患者则主要表现为上述典型的代谢亢进和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 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散发性甲状腺肿:患者可出现甲减的相关表现,如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便秘、皮肤干燥粗糙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儿童时期发生甲减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和智力发育,可导致侏儒症和呆小症;成人甲减则主要表现为全身代谢减低的一系列症状。 其他相关表现 不同年龄的特殊表现: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除了甲状腺肿大以及可能伴随的甲亢或甲减表现外,还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比如因颈部外观异常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而老年患者散发性甲状腺肿可能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上不如中青年典型,且甲状腺肿大可能因老年人组织弹性等因素,与中青年表现有所不同,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甲状腺肿相关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与基础疾病症状相互混淆。 生活方式相关影响:如果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甲状腺肿相关症状的不适感。例如,长期熬夜可能会使甲亢患者的心慌、烦躁等症状加重,而过度劳累可能会让甲减患者的乏力等症状更明显。同时,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甲状腺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影响病情。 病史相关影响:如果患者有既往甲状腺疾病史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史,散发性甲状腺肿的症状可能会与既往病史相互作用。比如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发生散发性甲状腺肿且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可能更高,其症状表现也可能因自身免疫状态而有所不同。

    2025-10-20 15:52:31
  • 怎么治疗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治疗包括治疗基础病因,此为纠正根本措施;限制液体摄入,每日限800-1000ml左右,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增加水排泄,可用药或高渗盐水,用前者注意电解质,用后者防并发症;恶性肿瘤相关SIADH要针对肿瘤治疗并监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SIADH要关注相互影响及儿童特殊护理。 一、治疗基础病因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的首要治疗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由肺部感染引起者,需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后,SIADH相关症状可能会缓解。不同基础病因的治疗方法各异,需针对具体疾病进行规范治疗,这是纠正SIADH的根本措施。 二、限制液体摄入 1.原理: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减少水分进入体内,降低体内自由水的过多积聚,从而纠正低钠血症。一般来说,每日液体摄入量应限制在800-1000ml左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按照其年龄和体重等因素精准控制液体摄入,因为儿童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多液体摄入可能会加重水钠代谢紊乱。 2.注意事项:在限制液体摄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口渴情况、水钠代谢指标(如血钠浓度、尿钠浓度等)以及生命体征等。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肾功能和渴觉中枢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要谨慎调整液体摄入量,防止因液体摄入过少导致循环灌注不足等问题。 三、增加水的排泄 1.药物治疗:可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袢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生成,从而促进水的排泄。但使用袢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血钠、血钾等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袢利尿剂要谨慎评估其肾功能情况,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儿童患者使用袢利尿剂更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因为儿童的肾功能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 2.高渗盐水治疗:在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20mmol/L)且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时,可考虑使用3%高渗盐水静脉滴注。高渗盐水可以迅速提高血钠浓度,缓解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钠浓度,避免血钠上升过快导致中枢性桥脑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其神经系统对血钠变化的耐受性较差,使用高渗盐水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血钠变化情况。 四、病因相关特殊情况处理 1.恶性肿瘤相关SIADH: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SIADH,除了上述一般治疗措施外,还需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也会影响水钠代谢,需要密切监测水钠平衡指标。例如在化疗过程中,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或加重SIADH,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更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水钠代谢的监测。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SIADH:如果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SIADH,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要关注神经系统症状与水钠代谢紊乱的相互影响。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液体摄入的管理,防止误吸等并发症。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更加精细,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水盐代谢调节功能还不完善,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

    2025-10-20 15:49: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