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邹本良,博士,传承博士后,主任医师。2006博士毕业后于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期间2010年至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为研究方向,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失眠、自汗等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经验。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4项,主持、参与院内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4部。
展开-
选哪些食物降血糖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燕麦、糙米,低糖水果有蓝莓、草莓,豆类及豆制品有黑豆、豆腐,它们对血糖调节等有积极作用,不同人群食用各有注意事项,如燕麦可降血糖、糙米升糖平缓、蓝莓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草莓影响血糖小、黑豆制豆浆饮用、豆腐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且各人群食用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燕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表明,摄入燕麦后,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例如,有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早餐食用燕麦粥,相比食用精制谷物早餐,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幅度。燕麦的食用方式多样,可煮成燕麦粥,也可制作成燕麦片搭配牛奶等食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可适量食用原味燕麦片作为加餐,但要注意避免添加过多糖分;老年人食用时需注意煮软煮透,便于消化。 2.糙米:糙米保留了外层的麸皮和胚芽,富含膳食纤维。与精制白米相比,糙米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使血糖上升更平缓。相关研究显示,食用糙米后,人体血糖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食用白米的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食的人群,可逐渐增加糙米的摄入比例,将糙米与白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煮饭食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合并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食用糙米时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并观察食用后的胃肠道反应,若出现不适需适当调整。 二、低糖水果 1.蓝莓:蓝莓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同时升糖指数较低。研究发现,蓝莓中的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血糖的调节有积极作用。适量食用蓝莓,如每天吃10-15颗左右,可作为两餐之间的健康零食。对于儿童来说,蓝莓是较为健康的水果选择,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防止影响正常饮食;孕妇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也可适量食用蓝莓,但需注意个体差异,若有特殊妊娠糖尿病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2.草莓:草莓的糖分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升糖指数也比较低,食用后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一般建议每天食用100-150克左右的草莓。不同年龄的人群食用时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人食用草莓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等问题;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食用草莓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食用刺激胃肠道。 三、豆类及豆制品 1.黑豆:黑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黑豆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较好。可以将黑豆制成黑豆豆浆饮用,每天饮用200-300毫升左右。儿童适量饮用黑豆豆浆有助于补充营养,但要注意豆浆需煮熟煮透;老年人饮用时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情况,若消化功能较差可适当稀释豆浆。 2.豆腐:豆腐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几乎不含胆固醇。豆腐的升糖指数很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常见的食用方式有清炒豆腐、豆腐汤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以通过豆腐获取优质蛋白,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添加过多油腻的调料;老年人食用豆腐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控制每日豆腐的摄入量,一般每天食用100-150克左右较为适宜。
2025-10-28 14:50:47 -
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哪些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生理效应不足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代谢率降低表现为全身乏力行动迟缓、儿童生长发育慢、成年人体重增加、基础体温偏低更怕冷;神经系统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成年人情绪改变、腱反射迟缓;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便秘;心血管系统有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老年易患冠心病;其他系统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减退、儿童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眉毛外1/3脱落。 甲状腺功能低下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代谢率降低相关症状 全身表现: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行动迟缓,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机体代谢减慢,能量产生减少。在儿童群体中,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等;成年人则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即使饮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体重也会逐渐上升,这是由于代谢率降低,身体消耗能量减少,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 体温调节异常:甲状腺激素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往往基础体温偏低,比正常人更怕冷,在寒冷环境中这种怕冷的表现会更加明显,而在炎热环境下,身体散热也相对较慢。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精神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近期对事情的记忆力不如以往,容易忘事。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儿童患者可能在智力发育方面受到一定影响,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等;成年人则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较为常见,患者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兴趣减退。 神经系统体征:部分患者会出现腱反射迟缓,跟腱反射的松弛期延长,通过医生进行腱反射检查可以发现这一异常体征。 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食量比正常时减少。同时,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则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 心脏方面: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减慢,严重时可低于60次/分钟。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心音低钝。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就相对脆弱,甲状腺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内分泌系统: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等情况。在儿童患者中,可能会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皮肤毛发:皮肤干燥、粗糙,失去光泽,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皮肤黏液性水肿,皮肤新陈代谢减慢。毛发变得干枯、易脱落,头发稀疏,眉毛外1/3脱落也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毛发状况不佳会影响其外观和心理状态。
2025-10-28 14:49:44 -
如何预防高脂血症
预防高脂血症需从多方面着手,要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蔬果摄入;适量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并坚持;戒烟限酒,吸烟者积极戒烟,限酒要控制量;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指标;保持健康体重,将BMI控制在合适范围,超重或肥胖者可通过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相关措施。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芹菜、西兰花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胆固醇排泄,每日应保证蔬菜摄入300-500克,水果200-350克。不同性别在蔬果摄入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等情况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摄入种类和量。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要注意选择低糖蔬果,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血脂控制。 适量运动 选择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是预防高脂血症的良好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儿童可选择趣味性强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等问题。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运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活动;有骨关节病史的人群要避免对关节冲击大的运动。 坚持运动习惯: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长期坚持运动可提高身体代谢率,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例如每周固定几天进行运动,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脂质代谢,增加高脂血症的发病风险。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等方式戒烟。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显著改善血脂等身体指标,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限酒:过量饮酒会干扰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肝脏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要严格限制饮酒,甚至戒酒,因为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脂质代谢和肝脏对血脂的调节功能。 定期体检 监测血脂指标: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自身血脂水平。一般成年人建议至少每5年检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通过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血脂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不同年龄人群体检频率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适当调整,儿童如有家族高脂血症遗传倾向等情况也应适当进行血脂监测。 保持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范围: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可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体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不同年龄人群健康体重范围计算略有不同,儿童BMI要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范围,避免过度减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控制体重,防止因体重过低导致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体重管理,将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血脂的改善。
2025-10-28 14:49:00 -
肾上腺素激增如何导致脑下垂体分泌失调
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激增会触发负反馈调节影响脑垂体,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合成释放致分泌量异常及节律紊乱,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敏感、女性特殊时期有不同影响,长期高压力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本身有内分泌疾病者易引发,需缓解应激源、调整生活方式、管理基础疾病来应对。 一、肾上腺素激增触发负反馈调节机制影响脑垂体 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会显著激增。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脑垂体,触发负反馈调节。正常情况下,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水平升高又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脑垂体分泌ACTH,形成HPA轴的负反馈调控环路。当肾上腺素激增时,其可通过与脑垂体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增强对ACTH分泌的抑制作用,长期如此会干扰脑垂体ACTH分泌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ACTH分泌量异常,进而引发脑垂体分泌失调。 二、肾上腺素激增对脑垂体激素分泌种类及节律的影响 1.促激素分泌量改变:肾上腺素激增会抑制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合成与释放,长期可致脑垂体ACTH分泌细胞功能减退,使ACTH分泌量较正常状态降低。同时,可能间接影响其他促激素的分泌调控,如对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的分泌调节也可能因HPA轴紊乱而受波及,导致相应促激素分泌失衡。 2.分泌节律紊乱:正常情况下,脑垂体激素分泌存在昼夜节律等规律,肾上腺素激增会打破这种平衡。例如,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持续高水平,会持续抑制ACTH分泌,使得ACTH的昼夜分泌节律被打乱,本应在清晨达到高峰的ACTH分泌量降低,夜间分泌相对增多等异常节律出现,进一步导致脑垂体分泌失调。 三、不同因素对肾上腺素激增致脑垂体分泌失调的影响及应对 1.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上腺素激增对脑垂体的影响更为敏感。儿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致肾上腺素持续激增,可能干扰脑垂体促生长激素等其他激素的分泌调控,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建议儿童在应激时需及时缓解应激源,减少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对脑垂体的不良影响。 2.性别因素: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波动较大,肾上腺素激增时对脑垂体分泌失调的影响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例如,妊娠期女性应激时肾上腺素激增,可能更易通过HPA轴影响脑垂体激素分泌,进而对母婴健康产生潜在影响,需特别关注孕期应激管理。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压力、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导致肾上腺素异常激增。长期如此会显著增加脑垂体分泌失调的风险,应建议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减压,以维持激素分泌稳态。 4.病史因素:本身存在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的人群,肾上腺素激增时更易引发脑垂体分泌失调的连锁反应。这类人群需严格管理基础疾病,避免应激状态过度触发肾上腺素分泌,定期监测脑垂体及相关激素水平,及时干预调控。
2025-10-28 14:48:02 -
什么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的脂质代谢紊乱病,病因有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年龄、性别)和疾病因素,危害包括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诊断,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及治疗原发疾病来预防及干预 一、定义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保持在一定范围,当空腹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7mmol/L,就可被认为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 二、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是重要诱因。例如,过多食用油炸食品、甜品等,会使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大量饮酒也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功能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别上,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脂质代谢发生改变,比同龄男性更易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 2.运动: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消耗减少,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堆积。 (二)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会影响脂质代谢,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慢,也易出现甘油三酯升高的情况。 三、危害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等组织的正常发育;孕妇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会对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等。 四、诊断标准 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来诊断,一般需要空腹抽血检测血脂,其中甘油三酯是重要检测指标。根据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分为不同等级,如1.7-2.25mmol/L为边缘升高,≥2.26mmol/L则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且根据升高程度又可进一步细分不同严重等级。 五、预防及干预原则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倡导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的摄取。控制酒精摄入,最好戒酒。对于儿童,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食用高热量、高油脂的零食;孕妇则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甘油三酯水平。 2.运动:适量增加运动,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儿童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踢球等;孕妇在身体状况允许下可进行适度的孕期运动,如孕妇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二)疾病相关干预 对于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甘油三酯水平。例如,糖尿病患者要通过规范的降糖治疗来稳定血糖,进而影响脂质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来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状况,以改善甘油三酯水平异常。
2025-10-28 14:4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