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邹本良,博士,传承博士后,主任医师。2006博士毕业后于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期间2010年至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为研究方向,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失眠、自汗等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经验。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4项,主持、参与院内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4部。
展开-
高血糖治疗仪的功效与作用
高血糖治疗仪通过特定物理原理影响细胞代谢等调节血糖具辅助性,一般人群可作辅助配合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中老年、有特殊病史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相应情况,其功效具辅助性不能替代正规降糖治疗,使用要遵操作规范出现异常需立即停用就医。 一、高血糖治疗仪的基础功效机制 高血糖治疗仪主要通过特定物理原理发挥作用,例如部分设备利用低强度电场、脉冲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相关部位。从科学研究角度,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过程,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相关细胞的功能调节,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及储存。有研究显示,特定参数的物理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从而对血糖水平产生一定调节作用,但这一作用是基于辅助性的物理干预,并非直接替代药物或其他正规治疗手段。 二、不同人群使用需考虑的情况 (一)一般人群 对于血糖处于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般人群,高血糖治疗仪可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来辅助调节血糖,但不能仅依赖其控制血糖,仍需定期监测血糖并结合专业医疗建议。 (二)糖尿病患者 1.年龄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设备的安全性与适用性,由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确保设备使用不会对机体造成额外不良影响。 2.特殊病史人群: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高血糖治疗仪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设备使用与现有病史及用药等是否存在相互干扰,避免因物理刺激引发潜在健康风险。 3.儿童等特殊人群:低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目前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高血糖治疗仪使用证据,应严格避免儿童使用高血糖治疗仪,以防对身体发育等造成未知不良影响。 三、高血糖治疗仪的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高血糖治疗仪的功效具有辅助性,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以及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糖药物等。患者不能将高血糖治疗仪作为主要的血糖控制手段,若仅依靠高血糖治疗仪可能延误正规治疗时机,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发并发症等不良后果。同时,使用高血糖治疗仪时需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操作规范,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血糖异常波动或身体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2025-10-17 11:31:53 -
孕妇糖尿病可以吃碧根果吗
孕妇糖尿病可适量吃碧根果,因其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但要控制食用量,每天5-10颗左右,可作两餐间零食,若合并其他代谢病要严格控量,且食用时需监测血糖并依情况调整饮食。 一、碧根果的营养成分及对孕妇糖尿病的好处 1.不饱和脂肪酸:碧根果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对于孕妇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心血管健康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血脂代谢,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积极作用。 2.蛋白质:碧根果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机能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蛋白质的摄入不可或缺,碧根果中的蛋白质可以为孕妇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3.膳食纤维:碧根果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孕妇糖尿病患者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避免血糖过快上升,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例如,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阻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使血糖上升速度减缓。 二、食用碧根果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虽然碧根果有诸多益处,但它也含有一定的热量。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热量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所以每日食用碧根果的量应适量,一般建议每天吃5-10颗左右。因为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进而引起体重增加,而体重增加对孕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利,还可能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注意食用时间:可以将碧根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食用,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不会对餐后血糖造成过大的影响。避免在餐后立即食用碧根果,以免导致餐后血糖进一步升高。 三、特殊情况考虑 如果孕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脂血症等其他代谢性疾病,在食用碧根果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其富含的脂肪可能会加重血脂异常的情况。此时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来调整碧根果的食用量。同时,孕妇在食用碧根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2025-10-17 11:27:30 -
食用海带后会出现什么甲状腺相关症状
海带富含碘是甲状腺合成激素关键原料,长期大量食用可致甲状腺肿大、甲亢相关症状,自身免疫问题人群食用易增甲减风险,孕妇过量食用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儿童发育关键期过量食用会干扰甲状腺功能,甲亢患者需严格限碘,甲减患者应遵医嘱合理控海带等含碘食物摄入量。 一、食用海带后可能出现的甲状腺相关症状及机制 海带富含碘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正常情况下人体碘摄入有自身调节,但长期大量食用海带等高碘食物可引发甲状腺相关症状: 1.甲状腺肿大:当机体摄入过量碘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受刺激增生,导致甲状腺体积增大,出现甲状腺肿大现象。这是因为碘摄入超出机体自身调节能力,甲状腺为合成激素会代偿性增生。 2.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症状:过量碘摄入会促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若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可引发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例如,有研究指出长期高碘饮食人群中甲亢发生率相对升高,与碘过量致甲状腺激素过度合成密切相关。 3.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风险:对于本身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问题的人群,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过量摄入海带等高碘食物可能加重甲状腺炎症损伤,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 二、不同人群食用海带后甲状腺相关症状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1.孕妇群体:孕妇过量食用海带可能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胎儿早期甲状腺功能尚未完全建立,依赖母体碘供应,过量碘摄入可能干扰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需谨慎控制海带摄入量,避免因碘摄入异常导致胎儿甲状腺相关发育问题。 2.儿童群体:儿童甲状腺处于发育关键阶段,过量食用海带易对其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儿童甲状腺对碘的调节能力较弱,长期高碘摄入可能干扰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应注意海带等含碘食物的适量摄入,防止影响甲状腺正常发育及功能稳定。 3.甲状腺疾病患者: 甲亢患者:需严格限制碘摄入,海带含碘量高,食用后会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加重甲亢病情,应避免食用; 甲减患者:虽碘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但过量碘摄入也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状态,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海带等含碘食物的摄入量,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
2025-10-17 11:25:57 -
甲减患者要多吃什么食物
甲减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碘、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来维持身体状况,沿海地区人群需注意控制含碘食物摄入量,内陆地区可通过加碘盐补碘;不同年龄甲减患者对蛋白质摄入有不同需求;不同生活方式甲减患者均需从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中获取营养以维持机体功能。 一、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减患者可适当多吃含碘食物。海带是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海带中碘含量可达36240微克,适量食用可补充碘元素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紫菜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紫菜中碘含量约为4323微克。需要注意的是,沿海地区人群本身从海鲜等食物中获取碘的量可能较充足,若过量摄入含碘食物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摄取;而内陆地区甲减患者则可通过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但也要注意控制量,一般每天摄入加碘盐中的碘量应在合适范围,避免因碘摄入过多或过少影响病情。 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甲减患者身体代谢相对缓慢,需要充足蛋白质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瘦肉就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像牛肉,每100克牛肉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且其脂肪含量相对适中;鱼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鳕鱼,每100克鳕鱼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0克以上,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于不同年龄的甲减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需求略有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充足摄入,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各项功能的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情况,可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肉等。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多种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例如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51.6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辅助甲状腺功能的维持;橙子也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不同生活方式的甲减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更需要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肠道蠕动等;而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患者,也需要从这些食物中获取足够维生素来保障身体的能量供应和各项机能运转。
2025-10-17 11:24:30 -
什么是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由垂体泌乳素细胞异常增生致泌乳素过度分泌,女性多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男性有性功能减退女性化表现等,儿童可致生长发育迟缓等,诊断靠血清泌乳素显著升高及磁共振成像,治疗用多巴胺激动剂等药物、手术、放疗,特殊人群需关注对应情况。 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多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还常伴有溢乳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孕、性欲减退等情况,长期患病者可能会有骨质疏松等问题。 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性功能减退,比如勃起功能障碍,也可能出现乳房发育、胡须减少等类似女性化的表现,同时可能伴有性欲下降,严重时会影响生育功能。 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延迟等情况,若肿瘤较大还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诊断方法 血清泌乳素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一般情况下泌乳素水平会>200μg/L,但需注意某些生理情况(如妊娠、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导致泌乳素短暂升高,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泌乳素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多巴胺激动剂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如溴隐亭等,通过作用于垂体泌乳素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抑制泌乳素的分泌,使肿瘤缩小,改善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如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等)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 放射治疗:多用于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的患者,通过放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放射治疗起效较慢,且可能会引起垂体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患者:需关注月经、生育情况,长期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正常排卵和受孕,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泌乳素水平及生殖激素情况。 男性患者:要留意性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乳房发育等变化,定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泌乳素瘤可能对生长激素分泌及青春期发育产生影响,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尽早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2025-10-17 11:2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