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工作。2010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2003年至2006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师从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王宁利教授学习青光眼的诊治。具有丰富眼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展开
  • 四岁孩子散光能治好吗

    四岁孩子散光能否治好分情况,可通过光学矫正等方式,先天性高度散光等情况难完全治好,日常要培养用眼习惯、定期检查、注意饮食营养。 一、散光的基本情况 散光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是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导致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焦点上。四岁孩子出现散光,可能是先天性因素,也可能与不良用眼习惯等有关。 二、可治疗的情况及方式 1.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这是常见的矫正方法。通过验配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孩子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一般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孩子眼球发育和散光度数变化情况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因为四岁孩子眼球仍在不断发育,所以需要密切监测屈光状态。 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散光孩子,如散光度数较高且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等,可考虑验配角膜接触镜。但需要严格遵循验配要求,注意眼部卫生等问题,因为四岁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协助做好护理工作,防止眼部感染等并发症。 2.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早期情况):四岁孩子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因为孩子眼球还在持续发育中,手术治疗的时机通常要等到眼球发育相对稳定后,一般在18岁以后等情况合适时才会考虑。 三、难以完全“治好”的情况及原因 1.先天性因素导致的高度散光:如果孩子是由于先天性的角膜形态异常等严重因素导致的高度散光,可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因为眼球的先天结构异常很难通过非手术方式完全改变,虽然可以通过矫正手段提高视力,但可能无法达到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 2.发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四岁孩子眼球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散光度数可能会随着眼球的发育而发生变化。有些孩子的散光度数可能会在发育过程中有一定波动,所以即使通过矫正手段使当前视力得到改善,但后续仍需要密切关注,可能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四、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1.用眼习惯培养: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等。因为不良用眼习惯可能会加重散光度数的发展。例如,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每隔20分钟要让孩子看向远处放松眼睛。 2.定期眼部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等检查,以监测孩子散光度数的变化以及眼球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饮食与营养:保证孩子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多吃胡萝卜、橙子、蓝莓等食物,有助于维护眼睛的健康。 总之,四岁孩子散光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散光的具体情况、孩子的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通过合适的矫正方式和良好的日常护理等,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视力状况,但要密切关注其眼部发育情况。

    2025-09-28 12:25:45
  • 麦粒肿症状有哪些

    麦粒肿有局部和不同类型的症状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外麦粒肿病变在睫毛根部皮脂腺或汗腺,初起红肿疼痛,可化脓破溃;内麦粒肿病变在睑板腺内,红肿不明显但疼痛剧烈,脓点在结膜面;单纯麦粒肿全身症状不明显,感染严重扩散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一、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 红肿:发病初期眼睑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水肿。以儿童为例,儿童患麦粒肿时,眼睑红肿可能较为明显,且由于儿童皮肤较为薄嫩,红肿看起来会更突出。对于成年人,同样会出现眼睑部位的红肿,可累及整个病变的眼睑区域。 热感:病变部位有发热的感觉,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比周围正常皮肤温度高,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所致。 疼痛:眼部会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眨眼时,疼痛可能会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炎症反应越重,疼痛越明显。例如,当麦粒肿处于急性炎症期时,患者眨眼时会感到眼部有刺痛或胀痛感。 硬结:在红肿的部位可触及硬结,这是麦粒肿的典型表现之一。硬结的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绿豆或更大。随着病情的发展,硬结会逐渐变软,之后可能会自行破溃排脓。比如,较小的硬结可能在发病后几天内逐渐形成,而较大的硬结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炎症发展过程。 二、不同类型麦粒肿的症状特点 外麦粒肿 病变位于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汗腺,初起时眼睑局部出现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在红肿区可触及硬结,硬结较靠近皮肤面。病情发展过程中,硬结可能会逐渐化脓,化脓后可在皮肤面看到黄色的脓点,随后脓点可自行破溃,脓液排出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儿童外麦粒肿可能起病相对较急,红肿等症状可能更为显著,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反应相对成年人可能更敏感,但同时儿童的恢复能力也较强,如果护理得当,可能恢复较快。 内麦粒肿 病变位于睑板腺内,眼睑红肿相对外麦粒肿可能不那么明显,但疼痛较为剧烈。在眼睑结膜面可看到局限性充血、肿胀,并有硬结,硬结位于结膜下,较深。内麦粒肿化脓时,脓点通常出现在结膜面,而不是皮肤面,脓点呈黄色。成年人内麦粒肿的症状可能相对较为隐匿,但疼痛感觉较明显,在闭眼时可能会感觉到眼部有明显的压痛。老年人患内麦粒肿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 三、全身症状 一般来说,单纯的麦粒肿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感染严重,炎症扩散,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或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当麦粒肿引起全身感染时,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等表现,因为全身炎症反应会影响儿童的整体状态。而成年人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往往提示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2025-09-28 12:23:23
  • 眼睛疲劳干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睛疲劳干涩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用眼过度致眼睛持续紧张、眨眼少泪液不足,干燥和污染环境影响,干眼症、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刺激,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影响,以及老年人泪液分泌等功能减退、儿童不良用眼习惯和泪液分泌系统未成熟等年龄因素。 一、用眼过度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或在光线不佳环境下用眼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眨眼频率减少,泪液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眼睛疲劳干涩。例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的人群,由于眼睛长时间专注于屏幕内容,眨眼次数从正常的每分钟10-15次减少到每分钟5次左右,泪膜稳定性下降,就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都会受此影响,年轻人因工作学习中电子设备使用频繁更易发生。 二、环境因素 1.干燥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时,泪液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导致眼睛干涩。比如在空调房间、冬季暖气房等环境中,空气湿度较低,若低于40%-60%的适宜范围,就会使眼睛泪膜水分流失加快,引发疲劳干涩。 2.污染环境: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等污染物进入眼睛,可能刺激眼表,影响泪液的正常分泌和分布,进而造成眼睛不适。在工业污染严重区域或雾霾天气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三、眼部疾病 1.干眼症:是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的常见眼部疾病。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或泪液蒸发过快等原因可引起干眼症。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并发干眼症,因为自身免疫反应会攻击泪腺等眼部相关组织,影响泪液分泌。 2.结膜炎: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炎症刺激会使眼睛出现充血、干涩、疲劳等症状。例如,病毒性结膜炎患者除了眼睛红肿、疼痛外,往往还伴有明显的干涩感和疲劳感。 四、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神经病变,影响泪腺的分泌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据相关研究,约有30%-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眼部并发症,其中包括眼睛干涩等症状。 2.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和唾液腺。患者会出现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眼睛干涩、口腔干燥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关节疼痛等其他表现。 五、年龄因素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逐渐减退,眼表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如结膜和角膜的上皮细胞功能下降等,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一般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存在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相关症状。 2.儿童:儿童如果存在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也可能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此外,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泪液分泌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也相对更容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眼睛不适。

    2025-09-28 12:21:20
  • 黄斑裂孔手术后能恢复视力吗

    黄斑裂孔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黄斑裂孔类型和严重程度、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机等,一般术后1-2周稳定、1-3个月逐渐改善,3-6个月可能稳定,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情况,具体恢复情况需医生综合评估并随访观察。 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黄斑裂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简单的黄斑裂孔,如特发性黄斑裂孔1期、2期,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表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等手术后,约60%-90%的患者视力可提高。而对于严重的、病程较长的黄斑裂孔,视力恢复可能相对较差。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视力恢复的潜力可能比老年患者大。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如白内障、视网膜变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术后视力恢复。例如,有研究发现,老年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的幅度往往小于年轻患者。 伴随疾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即使黄斑裂孔手术成功,也可能因为视网膜的整体病变而导致视力恢复不理想。 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对于视力恢复至关重要。如果黄斑裂孔发现较晚,视网膜神经细胞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害,术后视力恢复可能受限。 术后视力恢复的过程 一般来说,黄斑裂孔手术后视力不会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术后1-2周内,患者视力可能处于相对稳定但尚未完全恢复的阶段。随着视网膜的修复,大约在术后1-3个月,视力会逐渐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3-6个月视力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也有少数患者视力恢复较慢,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黄斑裂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眼部组织仍在发育中,手术对眼部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定期复查,因为儿童的依从性可能较差,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确保眼部得到良好的恢复环境,促进视力的尽可能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到外伤影响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要更加注重全身情况的控制,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术后恢复相对缓慢,且合并症较多。要定期监测眼部情况,同时关注全身健康对眼部恢复的影响,帮助患者尽可能提高术后视力。 总之,黄斑裂孔手术后部分患者视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具体恢复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术后密切随访观察视力的变化情况。

    2025-09-28 12:17:54
  • 眼皮下垂有什么办法

    眼皮下垂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主要靠合适时机手术矫正;后天性需治疗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像重症肌无力)、眼部疾病(如动眼神经麻痹、眼部炎症),部分需遵医嘱药物治疗,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对部分因神经系统功能轻度受损的进行康复训练辅助。 一、先天性眼皮下垂 1.手术矫正:对于先天性眼皮下垂,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在患儿身体状况允许且眼部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考虑手术。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上睑提肌等结构来改善眼皮下垂情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适时机的手术矫正可以有效改善外观和恢复部分视力功能,尤其对于因眼皮下垂影响视线发育的儿童,早期手术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视觉发育的不良影响。但手术风险需综合患儿具体情况评估,比如眼部解剖结构、全身健康状况等,婴幼儿手术需特别谨慎,要选择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操作。 二、后天性眼皮下垂 1.治疗基础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若是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眼皮下垂,如重症肌无力,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研究发现,针对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等治疗,可能会改善眼皮下垂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眼皮下垂,治疗方式和预后不同,需由神经内科和眼科医生共同评估制定方案。例如,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且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儿童患者,更要谨慎权衡药物利弊。 眼部疾病:像动眼神经麻痹等眼部疾病引起的眼皮下垂,需要针对眼部疾病进行治疗。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早期可能需要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促进神经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各种眼部炎症引起的眼皮下垂,需使用相应的抗炎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眼部炎症用药不同,如细菌性炎症和病毒性炎症所用药物有别,要根据具体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药物,这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眼部疾病的治疗更需考虑儿童的特殊生理状态。 2.药物治疗(需遵医嘱):部分因特定原因引起的后天性眼皮下垂可能会涉及药物治疗,但药物选择严格基于循证依据。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相关的眼皮下垂可能需要调整内分泌相关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判定,不能自行随意用药,特别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更多,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3.康复训练(辅助):对于一些因神经系统功能轻度受损导致的眼皮下垂,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部肌肉的康复训练。比如通过特定的眼球运动训练来增强眼部肌肉力量,但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更要注意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对儿童眼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8 12:16: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