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工作。2010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2003年至2006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师从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王宁利教授学习青光眼的诊治。具有丰富眼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展开
  • 单眼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单眼斜视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斜视病史致后代风险增加,基因突变干扰眼外肌发育等)和眼外肌发育异常(胎儿期眼外肌发育异常致眼球运动不平衡);后天性因素有眼部疾病(屈光不正、外伤、其他眼部疾病影响视觉致眼外肌协调紊乱)、神经因素(支配眼外肌神经病变、大脑视觉中枢病变影响眼外肌协调)、全身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综合征致眼部肌肉控制协调异常或眼部结构功能异常)。 眼外肌发育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果眼外肌发育出现异常,如肌肉附着点异常、肌肉本身的纤维分布不均等,可能导致眼球的运动不平衡,进而引起单眼斜视。这种情况在胎儿早期发育阶段就已形成,与胚胎时期的发育环境等因素相关。 后天性因素 眼部疾病 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影响视觉的正常成像,为了看清物体,眼睛会进行不自主的调节,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眼外肌的协调功能紊乱,引发单眼斜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需要过度使用调节力,同时集合功能也会相应增强,若这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出现单眼斜视。 眼部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挫伤等,可能损伤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导致眼外肌运动障碍,从而引起单眼斜视。例如,眼部外伤导致眼外肌撕裂或神经损伤,会使眼球的运动失去正常的协调,出现斜视表现。 其他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会影响视觉的正常发育和感知,进而可能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视觉发育,导致双眼视觉不平衡,增加单眼斜视的发生几率。 神经因素 支配眼外肌的神经病变: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等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病变,如神经炎、神经麻痹等,会影响眼外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眼球运动异常,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动眼神经麻痹可能导致其所支配的眼外肌运动障碍,出现眼球向内、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受限,从而引起单眼斜视。 大脑视觉中枢病变: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如肿瘤、脑血管意外等,会影响对双眼视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导致眼外肌的协调功能出现问题,进而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大脑视觉中枢的肿瘤可能压迫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影响眼球运动的调控,导致斜视。 全身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等,可能影响眼部肌肉的控制和协调,从而导致单眼斜视。脑瘫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存在肌肉张力异常和运动控制障碍,进而影响眼外肌的正常运动,引发斜视。 全身性综合征:一些全身性综合征也可能伴随单眼斜视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等。唐氏综合征患儿由于染色体异常,常伴有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容易出现单眼斜视等眼部问题。

    2025-09-29 12:10:39
  • 眼睛疼是怎么回事

    眼部相关问题涵盖多种情况,眼部炎症里结膜炎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引发有不同表现,角膜炎因感染、外伤等致明显眼痛等,葡萄膜炎眼痛伴视力模糊等;眼内压力异常有青光眼分不同类型及急性慢性不同表现、眼压暂时升高因用眼过度等;眼外伤分机械性外伤有撞击等表现、化学性外伤有化学物质溅入刺激;用眼过度致眼疲劳出现酸胀疼痛;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眼部像偏头痛伴眼痛等、鼻窦炎放射致眼痛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眼部不适;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防眼外伤,老年人防青光眼,女性经期注意眼部不适。 一、眼部炎症相关 1.结膜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引发,细菌感染常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红,病毒感染可能伴随全身发热等,过敏所致则有眼痒、眼红等表现,均可能出现眼睛疼痛不适。 2.角膜炎: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导致,患者有明显眼痛、畏光、流泪,严重时视力下降,疼痛程度相对较剧烈。 3.葡萄膜炎:由免疫因素、感染等引起,眼痛较为明显,可伴有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炎症累及不同部位表现略有差异。 二、眼内压力异常相关 1.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等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痛伴头痛、视力骤降,眼压急剧升高;慢性青光眼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眼胀疼、视力逐渐下降,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风险较高。 2.眼压暂时升高:长时间用眼过度、情绪激动等可致眼压短时间升高,引发眼胀疼,休息后部分可缓解。 三、眼外伤相关 1.机械性外伤:如眼部受撞击、异物入眼等,会立即出现眼睛疼痛,伴有眼睑肿胀、出血等表现,异物入眼还可感觉眼部有异物感。 2.化学性外伤:酸碱等化学物质溅入眼部,会造成强烈刺激,引起眼睛疼痛、流泪、视力下降,需紧急处理。 四、用眼过度相关 长时间持续用眼(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熬夜等)导致眼疲劳,可出现眼睛酸胀、疼痛,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易引发此情况,需注意合理用眼时长。 五、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眼部 1.偏头痛:部分偏头痛患者可伴发眼痛,疼痛多为单侧,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2.鼻窦炎:鼻窦炎症可放射至眼部,引起眼部疼痛,常伴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眼部不适疼痛,还可伴有视力变化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眼外伤风险较高,需避免儿童接触尖锐物品等,若儿童出现眼睛疼痛,需警惕异物入眼、感染等情况,及时就医。 老年人:青光眼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定期检查眼压,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等及时就诊。 女性: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出现眼部不适时需注意休息,若疼痛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查原因。

    2025-09-29 12:09:25
  • 眼睛出现飞蚊症是怎么回事

    飞蚊症是眼前出现飘动小黑影且看白色明亮背景更明显还可能伴闪光感,成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年龄、用眼习惯有关,病理性由眼部疾病、全身疾病引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出现需重视,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要定期检查,有眼部或全身疾病人群要密切关注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出现飞蚊症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处理。 成因方面 生理性飞蚊症: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液化,从而产生飞蚊症。例如,40岁以上的人群中,不少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飞蚊症,这是因为年龄增加导致玻璃体新陈代谢改变,使得玻璃体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混浊物。 用眼习惯:长期用眼过度、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诱发生理性飞蚊症。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间过长的人群,眼睛疲劳,会加重玻璃体的生理性变化,进而出现飞蚊症状。 病理性飞蚊症: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可引起病理性飞蚊症,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以视网膜裂孔为例,当视网膜出现裂孔时,玻璃体的液体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刺激视网膜,导致患者感觉眼前有飞蚊飘动。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等成分进入玻璃体,引起混浊,出现飞蚊症。 全身疾病:一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影响眼睛,导致飞蚊症。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引起眼底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玻璃体,出现飞蚊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也可能伴随飞蚊症的出现。 不同人群的特点 儿童: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眼内炎症等原因引起。如果儿童出现飞蚊症,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的眼部还在发育中,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影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主要与玻璃体退变有关。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玻璃体和眼底的变化,一旦发现飞蚊症突然加重、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因为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等严重问题的信号。 有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的人群:本身有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等)或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出现飞蚊症时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基础病的发展,因为原发疾病的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飞蚊症的进展以及眼部健康的维护。例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从而可能减轻飞蚊症相关的眼部病变。 总之,飞蚊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同成因和不同人群的飞蚊症表现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出现飞蚊症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29 12:04:54
  • 结膜炎多久会好

    结膜炎恢复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感染性结膜炎中细菌性结膜炎一般1-2周痊愈,严重或免疫力低者可能延长,儿童患者类似;病毒性结膜炎通常2-3周,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延长;非感染性结膜炎中过敏性结膜炎及时脱离过敏原经治1-2周缓解,否则延长,儿童类似;理化因素引起的结膜炎去除刺激因素后数天到1-2周恢复,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感染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通常在1-2周内可以痊愈。但如果是较为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等情况,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也在1-2周左右恢复,但具体时间会因个体差异以及感染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成人患者如果能及时规范治疗,多数也能在1-2周内恢复。 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2-3周左右。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在儿童群体中,病毒性结膜炎的恢复时间可能会受到儿童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例如营养不良的儿童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成人患者如果没有基础疾病且身体状况较好,一般也能在2-3周左右逐渐恢复,但如果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 非感染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如果能够及时脱离过敏原,并且进行适当的抗过敏治疗,一般1-2周左右症状可以缓解。但如果过敏原持续存在,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恢复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对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由于儿童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各种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环境的清洁和避免接触过敏原,一般在脱离过敏原并进行治疗后1-2周左右恢复,但如果过敏原难以完全避免,可能会影响恢复时间。成人患者如果能明确过敏原并有效避免,恢复时间也多在1-2周左右。 理化因素引起的结膜炎:例如因眼部进入异物、化学物质刺激等引起的结膜炎,在去除刺激因素后,一般数天到1-2周左右可以恢复。儿童患者如果眼部进入异物等情况,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在去除刺激因素后,恢复时间一般也在数天到1-2周左右,具体取决于刺激的严重程度。成人患者在去除理化刺激因素后,恢复时间相对也比较快,多数在数天到1-2周内恢复。 总体而言,结膜炎的恢复时间受到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包括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结膜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更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09-29 12:03:30
  • 白眼球上有黑点是怎么回事

    白眼球上出现黑点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结膜色素痣(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多出生即有,边界清、颜色黑棕,可影响外观)、异物残留(细小异物入眼附着所致,伴异物感等不适)、巩膜葡萄肿(巩膜先天缺陷或病理损害致变薄膨出,常见于高度近视)、血管变异(眼部血管变异所致,一般无明显不适)、出血后的色素沉着(之前眼部轻微出血吸收后色素沉着)。不同情况成因、表现及应对各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观察或就医处理。 一、结膜色素痣 成因:结膜色素痣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多在出生时即存在,由痣细胞组成。 表现:一般为边界清楚的黑色或棕色扁平或隆起的斑块,多发生于角膜缘附近及睑裂部的球结膜。通常生长缓慢,很少恶变,但可能会影响外观。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导致其出现,但有先天性因素。若本身有结膜色素痣,需注意观察其大小、形态等变化,若有突然增大、破溃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异物残留 成因:当有细小的异物进入眼内并附着在白眼球上时,可能会呈现为黑点。比如在户外活动时,沙尘等异物可能溅入眼内。 表现:患者可能会有眼部异物感、刺痛等不适症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上如经常处于风沙大的环境中或进行容易导致异物入眼的活动时更易出现。若发现白眼球有黑点且伴有异物感等不适,应避免揉眼,及时就医由医生取出异物。 三、巩膜葡萄肿 成因:巩膜葡萄肿是由于巩膜的先天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巩膜变薄,在眼内压作用下,巩膜及眼球壁的其他层向外膨出形成葡萄肿样改变,在外观上可能表现为白眼球上的黑点。常见于高度近视等情况,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巩膜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巩膜葡萄肿。 表现:不同年龄段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出现,以近视人群为主。高度近视患者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增加眼内压的行为,定期检查眼部情况,若发现白眼球异常黑点需考虑巩膜葡萄肿的可能。 四、血管变异 成因:眼部的血管可能出现变异情况,比如一些较细的血管聚集或走行异常,从外观上看可能表现为白眼球上的黑点。 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出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一般不伴有明显不适症状。若没有不适可不特殊处理,若担心可就医由医生判断血管变异是否有异常。 五、出血后的色素沉着 成因:之前眼部有过轻微出血,如结膜下小出血,血液吸收后可能会有色素沉着,表现为白眼球上的黑点。 表现:有过眼部轻微出血病史的人群可能出现,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若之前有过眼部出血情况,之后发现白眼球黑点可回忆相关病史,一般这种色素沉着会逐渐稳定,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排除其他异常情况。

    2025-09-29 12:01: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