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工作。2010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2003年至2006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师从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王宁利教授学习青光眼的诊治。具有丰富眼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展开
  • 老年性白内障症状有什么

    老年性白内障会引发视力减退、对比敏感度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不同症状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影响各异,如视力减退逐渐发生、对比敏感度下降在暗光环境影响大、单眼复视或多视影响年轻患者心理、眩光影响户外老年人、色觉改变影响老年人饮食等。 对比敏感度下降 患者对不同物体之间的对比度分辨能力降低。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现看有明显对比度的物体时,也不如以往清晰,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晶状体混浊影响了光线的正常折射和聚焦,导致视网膜接收到的图像对比度信息不准确。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经常在光线不足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对比敏感度下降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更显著的影响,如夜间开车时,对道路和车辆的对比度分辨困难,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会像棱镜一样使光线发生折射,导致患者看东西时出现重影,即单眼复视。有时还可能出现多视的情况,一个物体看起来变成了多个。这种情况在老年性白内障早期可能偶尔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频繁。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单眼复视或多视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容易因为这种视觉异常而产生焦虑等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 眩光 患者在强光下会感到不适,出现眩光现象。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出门,或者面对灯光时,会觉得光线刺眼,视物模糊,严重影响视觉质量。这是由于混浊的晶状体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增强,使得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分散开来,从而产生眩光。对于有户外活动较多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眩光会严重影响其在户外的视觉体验和活动能力。 色觉改变 晶状体混浊会影响患者对颜色的感知,使患者感觉物体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可能会出现色觉减退的情况。例如,原本鲜艳的红色可能会变得暗淡,蓝色也不再那么纯正。这种色觉改变是因为晶状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吸收和折射发生了变化,干扰了正常的色觉信号传递。在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老年人群体中,色觉改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食物颜色的判断,进而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尤其是对于注重饮食色彩搭配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困扰。

    2025-09-25 10:40:39
  • 眼疲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疲劳的引发因素包括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环境不佳)、眼部疾病因素(屈光不正、干眼症、眼睑疾病)、全身因素(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睡眠不足)。 一、用眼过度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例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等电子设备,青少年学生长时间看书学习等情况,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引发眼疲劳。因为眼睛长时间处于近距离工作状态时,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眼疲劳。 2.用眼环境不佳: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都会增加眼的调节负担,引起眼疲劳。比如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或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电子设备,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眼疲劳发生。 二、眼部疾病因素 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矫正,会使眼睛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来获取清晰图像,长期下来容易引发眼疲劳。例如近视患者不戴合适的眼镜看东西时,眼睛会更努力去看清物体,从而导致眼疲劳。 2.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原因引起的干眼症,会使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润滑,容易出现眼疲劳、干涩、异物感等症状。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相对更容易患干眼症进而导致眼疲劳;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由于眨眼次数减少,也容易引发干眼症及眼疲劳。 3.眼睑疾病:如睑缘炎等眼睑疾病,会影响眼睑的正常功能,导致眼睛不适,引发眼疲劳。例如睑缘炎会使眼睑边缘出现炎症反应,刺激眼睛,引起眼疲劳等症状。 三、全身因素 1.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眼疲劳,如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眼部的代谢等功能,从而引发眼疲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波及眼部,导致眼疲劳情况出现。 2.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与眼疲劳有关,例如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导致眼睛适应能力下降等,进而引发眼疲劳。长期节食、偏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眼疲劳问题。 3.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机能,包括眼部的血液循环等,从而导致眼疲劳。青少年如果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的情况;成年人长期熬夜工作或娱乐,也会引发眼疲劳。

    2025-09-25 10:38:59
  • 眼压25是青光眼吗

    眼压25mmHg属眼压升高,但其不一定是青光眼,因生理性因素、眼部其他疾病等可致眼压暂时升高,青光眼诊断不能仅靠眼压,还需结合眼底、视野、房角等多项检查,眼压25mmHg需进一步全面眼科检查明确是否为青光眼,不同人群发病表现有差异,长期近距离用眼、有家族史等为高危人群要关注眼压变化。 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的其他情况 生理性因素:比如情绪激动、长时间弯腰低头、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等情况,都可能引起眼压的暂时性升高。例如,短时间内饮用500-1000毫升水后,由于血液稀释,渗透压降低,房水生成相对增多,可能会使眼压在短时间内升高,一般在1-2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眼部其他疾病:像葡萄膜炎、白内障膨胀期等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眼压升高。以葡萄膜炎为例,炎症会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从而引起眼压升高。 青光眼的诊断要点 青光眼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眼压这一个指标,还需要结合多项检查。 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态变化,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神经乳头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等改变。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可能视盘杯盘比(C/D)增大,随着病情进展,杯盘比会进一步增大。 视野检查:这是诊断青光眼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查。青光眼患者在病程进展过程中会出现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早期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会逐渐扩大,严重时可导致管状视野甚至完全失明。 房角检查:区分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等类型。开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开放的,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关闭或狭窄的。 对于眼压25mmHg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来明确是否为青光眼。如果经过详细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的因素,并且出现了青光眼相关的眼底改变和视野缺损等情况,才能够诊断为青光眼。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青光眼的发病和表现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一些高度近视的人群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近距离用眼、有青光眼家族史等人群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密切关注眼压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2025-09-25 10:38:00
  • 青光眼失明后能治好吗

    青光眼失明后难完全治愈,可通过药物、手术阻止病情恶化但视力难恢复,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群需综合身体基础疾病,年轻人群要关注心理及权衡治疗对生活等影响,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要劝导改变不良方式、保持健康方式,有既往病史人群要考虑叠加影响并相应处理。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青光眼患者失明后,在进行治疗干预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其他基础疾病情况。比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选择降眼压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在手术方面,要评估其手术耐受能力,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术后恢复也可能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眼压变化以及眼部恢复情况。 年轻人群:年轻青光眼患者失明后,除了眼部的治疗外,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年轻患者可能因为突然失明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较大波动,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这就需要心理干预的配合。同时,要详细询问其既往病史中是否有可能影响治疗的特殊情况,比如是否有遗传性眼病相关家族史等,在后续治疗方案选择上要充分权衡各种治疗方式对其未来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影响。 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青光眼失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劝导其改变这些生活方式。因为吸烟可能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酗酒可能会加重肝脏等器官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等,不利于眼部病情的控制和恢复。而对于有规律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病情稳定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保持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整体身体健康,对眼部病情的稳定也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压波动过大等情况。 有既往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史,如糖尿病等,在治疗青光眼相关问题时,要考虑到糖尿病对眼部病情的叠加影响。比如糖尿病可能会加重视网膜病变等情况,在降眼压治疗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并且要加强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减少各种疾病对眼部的不良协同作用,更好地进行青光眼病情的控制和失明后相关情况的处理。

    2025-09-25 10:35:44
  • 近视眼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包括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他治疗方法(角膜塑形镜、药物治疗),选择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且要注意保持良好用眼习惯维护眼部健康和视力。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是最常见的矫正近视的方法,通过镜片的折射作用,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清晰视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根据自身眼部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度数和材质的框架眼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二)角膜接触镜 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能更好地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尤其适合近视进展较快的青少年,但佩戴时需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复查,未成年人佩戴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 二、手术治疗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正近视。适用于年龄一般在18~55周岁之间,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等符合手术指征的人群。但术前需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等禁忌证。 (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适用于高度近视及一些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群。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对角膜厚度要求相对较低,但也需要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 三、其他治疗方法 (一)角膜塑形镜(OK镜) 夜间佩戴,通过压迫角膜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摘掉眼镜可获得清晰视力,同时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有一定作用。但佩戴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眼部卫生和护理,定期复查,确保眼部健康,未成年人使用需在家长配合下规范操作。 (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近视的药物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一些药物如低浓度阿托品等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有一定研究,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治疗。 在选择近视眼治疗方法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近视度数、眼部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同时,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以维护眼部健康和视力。

    2025-09-25 10:32: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