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眼科工作。2010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2003年至2006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师从我国著名青光眼专家王宁利教授学习青光眼的诊治。具有丰富眼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展开
  • 眼睛看远方有漂浮物是怎么回事

    眼睛看远方有漂浮物常见于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病变,需做眼科检查,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无特殊治疗但要定期复查,病理性则依病情治疗,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及特殊人群各有不同关注点。 玻璃体混浊: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凝胶状的玻璃体变得稀薄,出现凝缩、混浊,从而产生漂浮物。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群,高度近视会加速玻璃体的退变。此外,眼部外伤、眼内炎症等也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引发眼前漂浮物的现象。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前期可能会出现闪光感和漂浮物增多的情况。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也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异常,进而引起眼前漂浮物。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的症状。 相关检查及应对建议 眼科检查:出现眼前漂浮物的情况,应及时前往眼科进行详细检查。首先会进行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观察眼底视网膜、玻璃体等情况。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眼部B超检查,以更清晰地了解玻璃体及视网膜的状况。 应对措施:如果是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且对视力影响不大,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漂浮物的变化情况。如果是视网膜病变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视网膜脱离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激光治疗等。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眼前漂浮物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的玻璃体异常或视网膜发育异常等情况导致,需要引起重视。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视力情况和眼部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儿童到眼科就诊,因为儿童眼部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青少年:青少年出现眼前漂浮物可能与用眼过度、近视加深等有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压力大导致用眼疲劳等,可能会加重玻璃体的退变。青少年应注意合理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和眼部异常。 老年人:老年人是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病变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关注自身眼部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眼前漂浮物增多、闪光感、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应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容易引发眼部并发症。 特殊人群: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关注全身疾病控制的同时,更要重视眼部的定期检查。因为这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累及眼部,导致眼部并发症,而眼前漂浮物可能是眼部并发症的一个信号。在用药方面,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使用可能对眼部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025-09-29 12:13:29
  • 得了白内障要注意些啥

    为应对白内障,需从日常护理、生活方式、定期就医检查三方面入手。日常护理要注重用眼卫生、避免强光刺激;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叶黄素食物)、适度运动;定期要按建议复诊,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一、日常护理方面 1.用眼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眼部。因为白内障患者的眼部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揉眼可能引发眼部炎症,加重病情。尤其是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菌接触眼部的机会。 避免长时间处于灰尘较多的环境中,若必须在灰尘环境中活动,可佩戴防护眼镜,防止灰尘进入眼睛刺激眼部。 2.避免强光刺激 外出时佩戴太阳镜,选择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紫外线长期照射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老年人眼部晶状体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下降,儿童正处于眼部发育阶段,过多紫外线照射可能影响眼睛健康。 在室内,可通过拉上窗帘等方式减少强光直射眼睛,营造相对柔和的光线环境。 二、生活方式方面 1.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蓝莓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对白内障的防治有一定益处。例如,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足够维生素C的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相对较低。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的情况,更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同时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增加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南瓜等。叶黄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眼部健康有益。 2.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晶状体的正常代谢。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部受到撞击等伤害。老年人进行运动时要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防止因血压波动等影响眼部血液供应。儿童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眼部受伤。 三、定期就医检查方面 1.定期复诊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晶状体检查等项目。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白内障的发展情况,如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变化等。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更要密切监测眼部情况,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白内障的病情进展。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所以需要更频繁地进行眼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和生活方案。 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睛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

    2025-09-29 12:12:12
  • 单眼斜视是怎么造成的

    单眼斜视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斜视病史致后代风险增加,基因突变干扰眼外肌发育等)和眼外肌发育异常(胎儿期眼外肌发育异常致眼球运动不平衡);后天性因素有眼部疾病(屈光不正、外伤、其他眼部疾病影响视觉致眼外肌协调紊乱)、神经因素(支配眼外肌神经病变、大脑视觉中枢病变影响眼外肌协调)、全身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综合征致眼部肌肉控制协调异常或眼部结构功能异常)。 眼外肌发育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果眼外肌发育出现异常,如肌肉附着点异常、肌肉本身的纤维分布不均等,可能导致眼球的运动不平衡,进而引起单眼斜视。这种情况在胎儿早期发育阶段就已形成,与胚胎时期的发育环境等因素相关。 后天性因素 眼部疾病 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影响视觉的正常成像,为了看清物体,眼睛会进行不自主的调节,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眼外肌的协调功能紊乱,引发单眼斜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需要过度使用调节力,同时集合功能也会相应增强,若这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出现单眼斜视。 眼部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挫伤等,可能损伤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导致眼外肌运动障碍,从而引起单眼斜视。例如,眼部外伤导致眼外肌撕裂或神经损伤,会使眼球的运动失去正常的协调,出现斜视表现。 其他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会影响视觉的正常发育和感知,进而可能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视觉发育,导致双眼视觉不平衡,增加单眼斜视的发生几率。 神经因素 支配眼外肌的神经病变: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等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病变,如神经炎、神经麻痹等,会影响眼外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眼球运动异常,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动眼神经麻痹可能导致其所支配的眼外肌运动障碍,出现眼球向内、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受限,从而引起单眼斜视。 大脑视觉中枢病变: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如肿瘤、脑血管意外等,会影响对双眼视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导致眼外肌的协调功能出现问题,进而引发单眼斜视。例如,大脑视觉中枢的肿瘤可能压迫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影响眼球运动的调控,导致斜视。 全身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等,可能影响眼部肌肉的控制和协调,从而导致单眼斜视。脑瘫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存在肌肉张力异常和运动控制障碍,进而影响眼外肌的正常运动,引发斜视。 全身性综合征:一些全身性综合征也可能伴随单眼斜视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等。唐氏综合征患儿由于染色体异常,常伴有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容易出现单眼斜视等眼部问题。

    2025-09-29 12:10:39
  • 眼睛疼是怎么回事

    眼部相关问题涵盖多种情况,眼部炎症里结膜炎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引发有不同表现,角膜炎因感染、外伤等致明显眼痛等,葡萄膜炎眼痛伴视力模糊等;眼内压力异常有青光眼分不同类型及急性慢性不同表现、眼压暂时升高因用眼过度等;眼外伤分机械性外伤有撞击等表现、化学性外伤有化学物质溅入刺激;用眼过度致眼疲劳出现酸胀疼痛;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眼部像偏头痛伴眼痛等、鼻窦炎放射致眼痛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眼部不适;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防眼外伤,老年人防青光眼,女性经期注意眼部不适。 一、眼部炎症相关 1.结膜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引发,细菌感染常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红,病毒感染可能伴随全身发热等,过敏所致则有眼痒、眼红等表现,均可能出现眼睛疼痛不适。 2.角膜炎: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导致,患者有明显眼痛、畏光、流泪,严重时视力下降,疼痛程度相对较剧烈。 3.葡萄膜炎:由免疫因素、感染等引起,眼痛较为明显,可伴有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炎症累及不同部位表现略有差异。 二、眼内压力异常相关 1.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等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痛伴头痛、视力骤降,眼压急剧升高;慢性青光眼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眼胀疼、视力逐渐下降,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风险较高。 2.眼压暂时升高:长时间用眼过度、情绪激动等可致眼压短时间升高,引发眼胀疼,休息后部分可缓解。 三、眼外伤相关 1.机械性外伤:如眼部受撞击、异物入眼等,会立即出现眼睛疼痛,伴有眼睑肿胀、出血等表现,异物入眼还可感觉眼部有异物感。 2.化学性外伤:酸碱等化学物质溅入眼部,会造成强烈刺激,引起眼睛疼痛、流泪、视力下降,需紧急处理。 四、用眼过度相关 长时间持续用眼(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熬夜等)导致眼疲劳,可出现眼睛酸胀、疼痛,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易引发此情况,需注意合理用眼时长。 五、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眼部 1.偏头痛:部分偏头痛患者可伴发眼痛,疼痛多为单侧,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2.鼻窦炎:鼻窦炎症可放射至眼部,引起眼部疼痛,常伴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眼部不适疼痛,还可伴有视力变化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眼外伤风险较高,需避免儿童接触尖锐物品等,若儿童出现眼睛疼痛,需警惕异物入眼、感染等情况,及时就医。 老年人:青光眼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定期检查眼压,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等及时就诊。 女性: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出现眼部不适时需注意休息,若疼痛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查原因。

    2025-09-29 12:09:25
  • 眼睛出现飞蚊症是怎么回事

    飞蚊症是眼前出现飘动小黑影且看白色明亮背景更明显还可能伴闪光感,成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年龄、用眼习惯有关,病理性由眼部疾病、全身疾病引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出现需重视,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要定期检查,有眼部或全身疾病人群要密切关注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出现飞蚊症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处理。 成因方面 生理性飞蚊症: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液化,从而产生飞蚊症。例如,40岁以上的人群中,不少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飞蚊症,这是因为年龄增加导致玻璃体新陈代谢改变,使得玻璃体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混浊物。 用眼习惯:长期用眼过度、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诱发生理性飞蚊症。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间过长的人群,眼睛疲劳,会加重玻璃体的生理性变化,进而出现飞蚊症状。 病理性飞蚊症: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可引起病理性飞蚊症,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以视网膜裂孔为例,当视网膜出现裂孔时,玻璃体的液体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刺激视网膜,导致患者感觉眼前有飞蚊飘动。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等成分进入玻璃体,引起混浊,出现飞蚊症。 全身疾病:一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影响眼睛,导致飞蚊症。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引起眼底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玻璃体,出现飞蚊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也可能伴随飞蚊症的出现。 不同人群的特点 儿童: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眼内炎症等原因引起。如果儿童出现飞蚊症,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的眼部还在发育中,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影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主要与玻璃体退变有关。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玻璃体和眼底的变化,一旦发现飞蚊症突然加重、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因为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等严重问题的信号。 有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的人群:本身有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等)或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出现飞蚊症时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基础病的发展,因为原发疾病的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飞蚊症的进展以及眼部健康的维护。例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从而可能减轻飞蚊症相关的眼部病变。 总之,飞蚊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同成因和不同人群的飞蚊症表现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出现飞蚊症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29 12:04: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