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产后坐骨神经痛可以自愈吗
产后坐骨神经痛有一定自愈可能,但受病因和个体差异影响,若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影响自愈的因素包括病因(如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等)和个体差异(如身体素质、生活方式等),促进自愈的措施有休息与姿势调整、康复锻炼、物理治疗辅助等。 一、影响自愈的因素 1.病因 如果产后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孕期腰椎负荷增加,导致腰椎间盘轻度突出,对坐骨神经产生轻度压迫引起的,部分产妇在产后身体逐渐恢复,腰椎负荷减轻,突出的间盘有可能部分回纳,神经压迫缓解,从而有自愈的可能。一般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身体恢复能力较好、突出程度较轻的产妇。 若是由产程中腰部姿势不当等引起的肌肉劳损导致的坐骨神经痛,通过产后适当休息、康复锻炼等,肌肉劳损恢复后,疼痛也可能自愈。 但如果是由于腰椎间盘严重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结构性病变导致的严重坐骨神经痛,自愈的可能性较小。 2.个体差异 年轻、身体素质好、产后恢复良好的产妇,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相对更有可能自愈。而年龄较大、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有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的产妇,自愈的难度较大。 生活方式方面,产后能够遵循科学的康复方式,如适当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等,有助于坐骨神经痛的自愈。反之,如果产后依然长时间抱孩子、弯腰劳作等,会影响自愈进程。 二、促进自愈的措施 1.休息与姿势调整 产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时可采取侧卧位,双膝弯曲,以减轻腰部的压力。坐着时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 对于抱孩子等日常活动,要注意正确的抱姿,尽量让孩子贴近身体,减轻腰部的负担。 2.康复锻炼 产后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骨盆倾斜运动等。腰部伸展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缓解肌肉紧张;骨盆倾斜运动有助于改善骨盆位置,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疼痛。例如,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可以平躺在床上,双膝弯曲,双手抱住一侧膝盖拉向胸部,保持15-2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天可进行3-4组。 3.物理治疗辅助 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用温毛巾敷在腰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总之,产后坐骨神经痛有自愈的可能性,但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个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产后坐骨神经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针对性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等待自愈,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10 11:15:34 -
骨关节一动就响怎么引起的
关节弹响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通常不伴疼痛等且偶尔发生,病理性弹响由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皱襞综合征、游离体等因素引起,分别有各自的原因及伴随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因不同情况可能出现相应病理性弹响相关问题。 病理性弹响 关节软骨损伤 原因:长期的过度使用关节、外伤等因素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例如,运动员长期进行高强度的关节运动,或者膝关节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引起关节软骨磨损、破裂等损伤。当关节活动时,受损的软骨面之间相互摩擦或异常运动,就会产生弹响,往往还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退变,加上长期磨损,更容易出现损伤。 半月板损伤 原因:多见于膝关节,多由扭转外力引起。例如,在屈膝状态下小腿固定而大腿突然内旋或外旋,就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时,关节活动会出现弹响,同时可能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交锁(即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等症状。年轻人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半月板损伤,而中老年人也可能因退变等因素导致半月板损伤。 韧带损伤 原因:剧烈运动或外伤可能引起韧带损伤,如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等。韧带损伤后,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活动时关节结构异常运动,从而产生弹响,常伴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韧带损伤风险较高,中老年人韧带也会逐渐松弛,在受到外力时也容易损伤。 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可导致骨关节炎,关节活动时增生的骨质可能会摩擦周围组织,产生弹响,同时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活动时症状更明显。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等组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弹响,常伴有多个关节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僵硬,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以中年女性相对多见。 其他因素 滑膜皱襞综合征:膝关节内的滑膜皱襞在关节活动时可能发生嵌顿或滑动,从而产生弹响,常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游离体:关节内的游离体多是由于关节软骨或骨软骨损伤后脱落形成,游离体在关节腔内活动时,会导致关节活动出现弹响,还可能引起关节卡顿等情况,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游离体,常见于有过关节外伤等情况的人群。
2025-10-10 11:09:55 -
月经期间可以按摩颈椎吗
月经期间通常可适当按摩颈椎以缓解颈部不适等,但要注意按摩力度和方式适中,考虑个体差异,有颈部疾病史者需谨慎,且要注意颈部保暖。 一、月经期间按摩颈椎的可行性及好处 1.缓解颈部不适:月经期间部分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出现身体的一些不适,同时长期伏案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颈椎肌肉紧张、僵硬等颈部不适,适当按摩颈椎可以通过放松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的酸痛、僵硬等症状,提高舒适度。例如有研究表明,按摩能够促进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对于因肌肉紧张引起的颈部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对整体身体状态的调节:颈部与身体的神经等有密切联系,适当按摩颈椎可能会通过神经传导等方式对身体整体状态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月经期间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从一定程度上间接改善身体的不适感觉。 二、需要注意的事项 1.按摩力度和方式 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相对较为敏感,按摩颈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过轻可能达不到放松效果,过重则可能会引起颈部肌肉的过度刺激,甚至可能加重不适。一般以按摩后有舒适感,而无明显疼痛不适为宜。 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比如可以采用较为轻柔的揉按、拿捏等手法。避免使用过于猛烈的推拿、扳动等手法,因为过于猛烈的手法可能会对颈部的骨骼、关节等造成不良影响,即使在非月经期间,过于猛烈的颈部按摩手法也存在一定风险,月经期间身体状态特殊,更应谨慎。 2.个体差异 不同女性在月经期间的身体反应不同,有些女性可能本身月经期间就有较明显的头晕、乏力等不适,在按摩颈椎时如果出现头晕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因为颈部的按摩可能会通过神经等引起身体整体的反应,对于月经期间身体反应较敏感的女性,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感受。 有颈部疾病史的女性,如颈椎病患者,在月经期间按摩颈椎更要谨慎。如果本身颈椎病比较严重,存在颈部血管、神经明显受压等情况,按摩不当可能会加重神经、血管受压的程度,导致头晕、手麻等症状加重。这类女性在按摩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在月经期间进行颈椎按摩以及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 3.保暖方面 月经期间女性身体相对较怕冷,按摩颈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颈部着凉。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按摩,按摩后也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颈部受寒,因为颈部着凉可能会引起颈部肌肉收缩,影响按摩效果,甚至可能导致颈部不适加重。例如可以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围巾等包裹颈部保暖。
2025-10-10 11:08:19 -
股骨头坏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因素。创伤性因素包括股骨颈骨折(尤其股骨头下型骨折)、髋关节脱位;非创伤性因素有滥用糖皮质激素、酒精滥用、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痛风等,不同人群发生风险和机制不同,需关注不同人群相关情况。 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会引起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股骨头坏死。例如,交通事故中导致的髋关节脱位,强大的外力作用使得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关系被破坏,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可能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从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非创伤性因素 滥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非创伤性因素之一。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如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使脂肪在股骨头内沉积,堵塞血管;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脂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脂肪栓塞股骨头的血管,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同时,酒精还可能直接损伤骨细胞等。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如每天饮酒量较大且持续多年的个体,患股骨头坏死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很多。例如,每天饮用高度白酒500ml以上,持续10年以上的人群,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某些疾病影响 减压病:潜水员等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若减压不当,体内会形成气泡,气泡栓塞股骨头的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这是因为高压环境下氮气等气体溶解在血液中,减压过快时气体形成气泡,影响血管的正常血流。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患者,由于红细胞的异常,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进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 痛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在股骨头的血管内,引起血管堵塞,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和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容易因某些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酒等)导致股骨头坏死;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股骨头的情况;儿童发生股骨头坏死可能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自身疾病因素关系更为密切,需要特别注意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股骨头坏死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其髋关节功能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2025-10-10 11:06:56 -
腰椎血管瘤的原因
腰椎血管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基因因素、激素水平影响以及外伤等潜在因素,儿童和女性等特定人群需关注相关情况并加强监测。 一、先天性发育异常 (一)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血管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分化等情况可能导致腰椎血管瘤的发生。胚胎时期中胚层细胞的异常增殖或分化方向偏差,使得局部血管组织的发育出现紊乱,进而形成血管瘤样的结构在腰椎部位出现。这种先天性的因素在一些先天性血管发育相关疾病的背景下可能更易出现,例如某些遗传性血管发育缺陷相关的情况,可能会增加腰椎血管瘤在胚胎发育阶段发生的风险。 二、基因因素 (一)相关基因变异 目前研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腰椎血管瘤的发生有关。例如涉及血管生成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时,会影响血管的正常生成、分化等过程,从而促使腰椎局部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瘤。不同个体的基因背景存在差异,若某些关键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出现变异,就可能打破血管生成与调控的平衡,为腰椎血管瘤的发生提供基因层面的基础。 三、激素水平影响 (一)雌激素等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腰椎血管瘤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等,从而增加腰椎部位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瘤的可能性。在女性患者中,尤其是在上述激素水平变化显著的阶段,激素对血管系统的调节失衡可能是腰椎血管瘤发生的一个促进因素。 四、其他因素 (一)外伤等因素的潜在影响 虽然外伤一般不是腰椎血管瘤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有研究认为局部的外伤刺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促进已存在的潜在血管异常的发展。例如腰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血管的应激反应,导致原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血管异常增生情况被激活,从而表现出腰椎血管瘤相关的症状或使病变更明显。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更多还是以先天性及基因等内在因素为主导。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基因和激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血管系统的变化情况。而对于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变化的特殊时期,如孕期等,要注意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腰椎血管瘤相关问题。同时,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先天性血管发育相关异常的人群,应加强对腰椎部位血管情况的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如果有必要的话)。
2025-10-10 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