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脚背腱鞘囊肿的危害
脚背腱鞘囊肿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影响外观与活动,引起疼痛不适,还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及复发后持续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活动方面:随着囊肿的增大,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导致足部活动受限。例如在行走、屈伸脚趾等活动时,会因为囊肿的存在而感到疼痛或不适,进而影响日常的行走功能和足部的正常运动范围。这是因为囊肿占据了足部的空间,限制了肌肉、肌腱等组织的正常滑动和活动。 引起疼痛不适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脚背腱鞘囊肿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玩耍,长期的疼痛不适可能会干扰孩子的活动和心理状态。对于成年女性,可能会影响其穿着高跟鞋等时尚鞋类,并且疼痛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成年男性如果从事需要频繁脚部活动的工作,如运动员、建筑工人等,疼痛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疼痛机制:囊肿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当腱鞘囊肿形成后,会对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机械性刺激,或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导致疼痛感觉的产生。 可能导致并发症 感染风险:如果脚背腱鞘囊肿发生破裂或受到外伤等情况,容易引发感染。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感染后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全身性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这是因为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起感染。 复发与持续影响:部分腱鞘囊肿可能会复发,复发后又会重复上述对外观、活动和疼痛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长期的复发和不良症状持续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长期处于不适状态,对心理和生理健康都造成负面影响。
2025-10-15 12:27:20 -
肩胛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有肩周炎(中老年人长期肩部活动少或有外伤史致肩周慢性炎症伴活动受限)、颈椎病(颈椎病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致肩胛骨放射性疼痛,长期伏案等人群易发)、肩袖损伤(肩部外伤或反复劳损致肩袖肌腱撕裂,运动员等易发伴周围疼痛活动受限)、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血管受压致肩胛骨周围疼痛,不良姿势加重)、外伤(肩部直接撞击等致骨折软组织损伤引发疼痛有明确外伤史),肿瘤相关是肩胛骨本身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致疼痛呈逐渐加重趋势伴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性因素为肩胛骨周围感染如骨髓炎出现局部红肿胀热痛伴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发生慢性炎症,引发肩胛骨区域疼痛,同时伴活动受限,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肩部活动少或有肩部外伤史者易诱发。 2.颈椎病: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可导致肩胛骨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人群,随年龄增长颈椎退变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3.肩袖损伤:多因肩部外伤或反复劳损致使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群体易发,表现为肩胛骨周围疼痛、活动时受限。 4.胸廓出口综合征:颈部和肩部的神经血管受压,引发肩胛骨周围疼痛,不良姿势(如长期含胸)可加重病情。 5.外伤:肩部直接撞击、摔倒时肩部着地等可造成骨折、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肩胛骨疼痛,有明确外伤史。 二、肿瘤相关原因 肩胛骨本身的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胛骨,会引发疼痛,多呈逐渐加重趋势,可能伴随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感染性因素 肩胛骨周围的感染,如骨髓炎等,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2025-10-15 12:25:36 -
脚底出现疼痛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长时间行走跑步等过度使用足部致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受损引发炎症晨起下地第一步疼常见于长期站立工作或爱好运动人群;中老年人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性突起刺激周围软组织致脚底疼痛行走时可能加重;脚底被硬物刺伤扭伤等外伤致局部组织损伤出现疼痛可能伴肿胀淤血有明确外伤史需考虑;长期受压磨损致足底脂肪垫退变炎症引发脚底疼痛体重较大或长期站立工作者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压迫神经或糖尿病高血糖致神经病变致脚底疼痛麻木;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累及足部关节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伴高尿酸血症致脚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剧烈疼痛。 一、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行走、跑步等过度使用足部的情况易引发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受损产生炎症,导致脚底疼痛,尤其晨起下地第一步时疼痛较为明显,常见于长期站立工作或爱好运动的人群。 二、跟骨骨刺 中老年人易出现跟骨骨刺,是跟骨骨质增生形成的骨性突起,会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脚底疼痛,行走时疼痛可能加重。 三、外伤 脚底被硬物刺伤、扭伤等外伤情况,会直接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出现疼痛,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需考虑此因素。 四、足底脂肪垫炎 长期受压、磨损等原因可致使足底脂肪垫退变、炎症,引发脚底疼痛,体重较大者或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 五、神经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压迫神经,使神经传导异常,放射至脚底导致疼痛;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病变,出现脚底疼痛、麻木等症状。 六、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足部关节,引发炎症,导致脚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也可能出现脚底关节剧烈疼痛,常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2025-10-15 12:23:50 -
肩关节脱位诊断手法
肩关节脱位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询问受伤机制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可见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感、Dugas征阳性;影像学检查中X线是常规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及有无骨折,CT可用于复杂情况的更清晰显示。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包括受伤时的姿势、外力方向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受伤机制可能不同,例如运动爱好者可能因运动中突然的外力导致肩关节脱位,而老年人可能因轻微外力如跌倒等发生脱位。同时了解患者既往肩关节是否有脱位史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方肩畸形:肩关节前脱位时,患肩失去正常圆形膨隆外观,呈方肩畸形,这是由于肱骨头脱出,肩峰明显突出所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相似,但儿童可能因骨骼发育未成熟表现不典型。 2.肩峰下空虚感:在肩峰下触诊时,可感觉到空虚,这是因为肱骨头移位离开肩峰下正常位置,是肩关节脱位的重要体征之一。 3.Dugas征阳性: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部,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贴近胸壁,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此为Dugas征阳性,是肩关节前脱位的特异性体征,各年龄段人群检查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肩关节脱位的常规检查方法,可明确脱位的类型(前脱位、后脱位等)及有无合并骨折等情况。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能清晰显示肱骨头与肩盂的关系,不同年龄人群骨骼结构略有差异,但X线诊断的原理相同。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肩关节脱位,尤其是合并有细微骨折或盂唇损伤等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2025-10-15 12:21:37 -
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常用Meyerding分度法,依椎体相对移位程度分为Ⅰ度(向前滑移不超椎体矢状径1/4)、Ⅱ度(占1/4-2/4)、Ⅲ度(占2/4-3/4)、Ⅳ度(超3/4),不同分度对儿童和成年患者影响及需关注情况各异。 Ⅰ度滑脱:椎体向前滑移不超过椎体矢状径的1/4。正常椎体矢状径可通过影像学测量,当椎体向前移位距离小于椎体矢状径的1/4时为Ⅰ度滑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发育阶段,需考虑骨骼生长发育对椎体移位的影响,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监测移位情况;成年患者则需结合日常活动情况等综合评估病情。 Ⅱ度滑脱:椎体向前滑移占椎体矢状径的1/4-2/4。此时椎体移位相对较明显,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都需要关注神经受压等相关情况,儿童可能因骨骼生长可能影响移位进展,成年患者则需考虑对腰椎稳定性及日常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方案。 Ⅲ度滑脱:椎体向前滑移占椎体矢状径的2/4-3/4。此阶段椎体移位较为显著,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等问题,需密切关注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干预措施;成年患者神经受压等风险进一步增加,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等,以制定合适的医疗决策。 Ⅳ度滑脱:椎体向前滑移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这是较为严重的滑脱情况,无论儿童还是成年患者,都面临严重的脊柱稳定性问题和神经损伤风险等。儿童患者的骨骼发育会受极大影响,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成年患者则需要紧急评估,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来恢复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等,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权衡利弊。
2025-10-15 1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