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膝关节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膝关节疾病的诊治。展开
  • 90老人骨折怎么治疗

    90岁老人骨折后需先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有牵引、石膏或支具固定,要注意相关细节;手术治疗需评估时机和选择方式,要兼顾创伤小;术后要做好基础护理、康复锻炼和营养支持,还要考虑老人基础疾病和心理状态,综合进行骨折的治疗与相关护理等以促进老人康复。 一、骨折的评估与检查 90岁老人骨折后首先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了解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同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例如,通过X线可以初步判断骨折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等基本情况,CT有助于更精确地了解骨折端的细节,如是否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 二、保守治疗 1.牵引治疗:对于一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可能会采用牵引治疗。牵引可以起到复位、固定骨折端的作用,减少骨折端的疼痛和进一步移位。通过持续的牵引力量,使骨折部位逐渐恢复对位对线。 2.石膏或支具固定: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或者适合用外固定的情况,会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例如,对于一些四肢的稳定性骨折,石膏或支具可以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但要注意定期观察老人的皮肤情况,因为90岁老人皮肤较为脆弱,长时间固定可能会出现压疮等问题,要确保固定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等异常。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评估:虽然老人年龄较大,但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肢体功能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骨折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等),也需要评估手术的可行性。要综合考虑老人的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例如,如果老人心肺功能尚可,能够耐受手术,而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预后,就可以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比如,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会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等手术方式;对于手腕部骨折可能会采用钢板内固定等方式。手术要尽量减少创伤,因为老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创伤小的手术有助于术后恢复,降低手术风险。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1.基础护理:90岁老人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包括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老人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等。因为老人卧床时间可能较长,这些基础护理非常重要。 2.康复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例如,术后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要适合老人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 3.营养支持:保证老人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良好的营养有助于骨折愈合。要给予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老人,可能需要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五、特殊情况考虑 90岁老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骨折过程中要兼顾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有糖尿病的老人要控制血糖,使血糖在合适范围,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伤口恢复;有冠心病的老人要注意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密切监测心脏情况等。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90岁老人可能会因为骨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给予心理关怀和疏导,帮助老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2025-10-10 12:21:50
  • 骨折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骨折后肌肉萎缩的康复需从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及手术治疗辅助多方面进行。早期开展等长收缩等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和热敷,注意不同人群特点;营养上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手术复位内固定后依方案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兼顾不同人群特点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渐进性抗阻训练: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比如上肢骨折,在骨折固定解除部分限制后,可使用轻重量的哑铃进行屈肘、伸肘等动作的抗阻训练,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阻力。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骨骼发育和骨折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小重量器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阻力增加的速度不宜过快,以患者能耐受且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准。 物理治疗 电刺激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从而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通过将电极片放置在肌肉周围,给予适当的电刺激频率和强度,一般频率在1-100Hz之间,强度以患者能感觉到肌肉收缩但不疼痛为宜,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3-5次。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维持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功能,儿童患者在进行电刺激时要特别注意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和刺激强度,避免对儿童娇嫩的皮肤和组织造成损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调整刺激参数。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供应。对于骨折后肌肉萎缩的患者,可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老年患者皮肤感觉减退,更要谨慎操作,避免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损伤。 营养支持 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肌肉修复和维持至关重要。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一般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0-1.5g/kg体重,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需求量相对更高,每天可达到1.5-2.0g/kg体重;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维生素摄入: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肌肉组织的修复有帮助。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兰花等。对于骨折后活动减少的患者,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要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儿童患者要保证均衡饮食以获取足够维生素;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需要从饮食中充分获取或适当补充。 手术治疗辅助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手术成功复位和固定后,为肌肉萎缩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根据骨折部位和固定情况逐步开展康复措施,确保手术效果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肌肉功能恢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术后康复中要遵循各自的特点,儿童患者要注意手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康复训练要兼顾生长和骨折恢复;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因素,康复训练节奏和强度要适中。

    2025-10-10 12:17:53
  • 肘关节骨折如何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进行,早期包括手指活动和肩部钟摆运动;中期有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训练;后期包含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整个过程需观察患者反应,在专业指导下依恢复情况调整方案。 一、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 (一)手指活动 骨折后即使肘关节受限,也应尽早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通过手指的屈伸,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也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善。例如,患者可以用力握拳,然后缓慢伸直手指,每次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被动屈伸,但要注意力度适中,以不引起患儿疼痛为宜,因为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低,需更加轻柔操作。 (二)肩部活动 肩部的钟摆运动是早期康复的重要内容。患者弯腰90度,使患肢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运动,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可能相对较差,肩部活动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肩部肌肉拉伤等情况。 二、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一)肘关节屈伸练习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或主动-辅助的肘关节屈伸训练。被动屈伸时,由他人帮助患者缓慢屈伸肘关节,角度可逐渐增加,每次屈伸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主动-辅助屈伸则是患者自己用力屈伸肘关节,借助健侧手的辅助来增加活动幅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时要格外注意安全,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关节受伤。例如,老年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放在桌上,用健侧手缓慢推动患侧肘关节进行屈伸。 (二)前臂旋转训练 患者可进行前臂的旋转训练,包括旋前和旋后。可以坐着或躺着,将患肢上臂固定,然后缓慢旋转前臂,旋前和旋后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前臂旋转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而引发不适,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三、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一)力量训练 进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患者手持弹力带,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抗阻练习,每次对抗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年轻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但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在力量训练时更要注意观察肌肉力量恢复情况,因为吸烟可能会延缓康复进程。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肘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性。例如,练习用患肢穿衣时,先将衣服挂好,然后缓慢将患肢伸进衣袖,再进行整理等动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鼓励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保护患儿的肘关节,避免再次受伤。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都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2025-10-10 12:16:36
  • 手指骨折错位会自己恢复吗

    手指骨折错位一般不会自己恢复,会导致影响骨折愈合、畸形愈合、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等问题,通常需复位和固定治疗,儿童、老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可能导致的问题 影响骨折愈合:错位的骨折断端会干扰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正常修复过程,使得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出现不愈合的情况。例如,研究表明,骨折断端错位时,骨折部位的血运破坏更严重,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受到阻碍,愈合过程会明显减慢。 导致畸形愈合:随着时间推移,错位的骨折可能会按照异常的位置生长愈合,从而造成手指畸形。这不仅会影响手指的外观,还会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比如导致手指活动受限、力量减弱等。比如手指错位骨折后畸形愈合,可能会使手指无法正常弯曲或伸展,影响抓握、持物等日常活动。 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错位的骨折断端会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导致持续的疼痛,并且会严重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使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手部活动,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 通常需要的治疗干预 复位治疗:对于手指骨折错位,首先需要进行复位。复位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等。手法复位是通过医生的手法操作将错位的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法复位难以成功或者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则需要进行手术复位,通过手术器械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并固定。 固定: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的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等。外固定常用的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内固定则是通过手术将钢板、钢针等固定装置植入体内,固定骨折断端。例如,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手指骨折错位,可能需要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等手术方式来稳定骨折部位。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手指骨折错位时,由于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儿童的骨折复位相对较为容易,但固定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并且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手指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骨骼塑形能力较强,但如果错位严重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会对未来手指的发育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儿童手指骨折错位后,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按照正常的方向生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手指骨折错位时,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恢复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复位和固定外,还需要注意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固定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例如,老年人手指骨折错位后,要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指骨折错位后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所以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严格管理基础疾病,以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例如,糖尿病患者手指骨折错位后,要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为骨折的正常修复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2025-10-10 12:15:33
  • 大腿骨折术后需要多久才能正常行走

    大腿骨折术后正常行走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早期(1-6周)、中期(6-12周)、后期(3个月以上)阶段,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年轻患者恢复能力强但需循序渐进,老年患者愈合慢易出并发症需注重基础病控制和调整训练,儿童患者康复快要防影响生长发育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早期阶段(术后1-6周):术后初期主要是进行骨折部位的初步固定和恢复,此阶段患者一般需要借助拐杖或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行走距离较短,主要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但骨折断端尚未达到足够的稳定性来完全负重行走。年轻、健康状况良好且骨折相对较轻的患者可能在此阶段后期可以逐渐增加部分负重的程度,但总体仍需依赖辅助器具。而老年患者或骨折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度过这个早期阶段,因为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骨折愈合速度可能较慢。 中期阶段(术后6-12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有骨痂生长,骨折稳定性有所增加。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行走的距离。一般到术后2-3个月左右,部分患者可以尝试完全脱离拐杖或助行器进行短距离的行走,但行走的稳定性和耐力仍有待提高。对于年轻患者,骨折愈合较好的情况下,可能在术后2个月左右就有较好的进展;而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进入这个中期的较稳定行走阶段。 后期阶段(术后3个月以上):经过前面阶段的恢复,骨折部位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都得到较好的恢复。此时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活动,但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一般在术后3-6个月左右,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行走状态。不过,对于一些骨折严重、康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的患者,正常行走时间可能会明显延长,有的甚至需要半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确保顺利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在康复训练中可以相对积极地进行,但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例如,在术后早期就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早日恢复正常行走。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骨折愈合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如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协助,帮助老年患者逐步恢复行走功能。 儿童患者:儿童大腿骨折术后康复相对较快,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方法,如趣味性的康复训练游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同时要密切监测骨折部位的生长情况,确保骨折愈合良好且不影响肢体的正常发育。

    2025-10-10 12:14: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