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骨盆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骨盆肿瘤会引发疼痛、肿块、功能障碍及全身症状等。疼痛因肿瘤生长刺激压迫神经组织所致,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可自身或通过检查发现肿块,不同人群特点各异;会致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影响不同人群的相应活动;部分患者有低热,肿瘤消耗致消瘦乏力,不同人群表现也不尽相同。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骨盆肿瘤引起的疼痛可能表现为哭闹、肢体活动受限,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多通过行为异常来体现;成年人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等,如酸痛、刺痛等;老年人骨盆肿瘤疼痛可能因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而有所不同,疼痛可能更难以缓解,且需考虑是否因肿瘤转移等情况导致。 肿块 发现方式:患者自身可在骨盆区域触摸到异常肿块,或者在体检、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发现骨盆肿块可能是先天性肿瘤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性质;成年人发现肿块要警惕良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等可能表现为局部肿块迅速增大;老年人发现肿块需考虑肿瘤转移等情况,比如前列腺癌骨盆转移可能触及肿块。 功能障碍 对运动的影响:骨盆肿瘤会导致骨盆区域的肢体活动受限,影响行走、站立等运动功能。例如骨盆肉瘤患者可能出现跛行,因为肿瘤破坏了骨盆的正常结构和力学稳定性,儿童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相关的运动功能,如影响下肢的正常步态发育;成年人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如不能正常上下楼梯等;老年人则可能加重行动不便,增加跌倒风险。 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会影响其正常的玩耍、学习活动空间的参与,成年人会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老年人会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对他人的依赖。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骨盆肿瘤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引起。儿童低热时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等,要排除其他感染等因素混淆;成年人低热要警惕肿瘤性发热可能,进一步检查明确;老年人低热也需考虑肿瘤相关情况,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导致低热的情况。 消瘦、乏力: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体重不增或下降、精神萎靡等;成年人会使工作效率降低、生活状态变差;老年人则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衰退,加重虚弱状态。
2025-10-10 10:42:02 -
骨折后多久消肿
骨折后消肿时间受骨折严重程度、部位、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轻度骨折、近端骨折、儿童等消肿相对快,严重骨折、远端骨折、老年人等消肿慢,生活方式不当、有基础疾病会延缓消肿;早期冷敷、中期热敷、抬高患肢等可促进消肿,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骨折部位也有影响,四肢远端的骨折,像手指、手腕部位的骨折,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消肿可能比近端骨折(如大腿骨折)更慢。例如手指骨折,消肿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而大腿骨折相对消肿会快一些,但也会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儿童骨折后由于其自身新陈代谢快,血液循环丰富,消肿相对较快,可能1-2周就能看到明显消肿迹象;而老年人骨折后,新陈代谢减慢,血液循环功能相对较弱,消肿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等因素影响下,血液循环状态与男性有差异,也可能对骨折后消肿时间产生一定影响,不过这种影响相对年龄和骨折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说相对次要。生活方式方面,骨折后制动休息但保持合理的肢体抬高姿势,有利于消肿,反之,如果骨折后肢体长时间下垂,会影响血液回流,导致消肿减慢。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和血液循环,从而影响骨折后消肿时间,这类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消肿,并且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控制以促进消肿。 促进骨折后消肿的措施 在骨折早期(通常是骨折后1-2周内),可以采用冷敷的方法,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在骨折中期(骨折2周后),可以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从而促进消肿。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3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另外,骨折后应将患肢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上肢骨折可以用枕头垫高,下肢骨折可以在脚下垫枕头等。对于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在进行冷敷或热敷时更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对于老年人骨折患者,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注意整体健康状况的维护,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消肿和骨折恢复。
2025-10-10 10:39:52 -
腰间盘突出应该如何正确进行锻炼
核心肌群强化包括仰卧屈膝卷腹靠腹部发力抬肩及平板支撑双肘双脚支撑呈直线,拉伸放松有仰卧位直腿抬高交替抬腿及站立位体前屈缓慢前屈,有氧运动游泳适合腰间盘突出患者儿童需监护孕妇遵医嘱,日常姿势维持有靠墙静蹲背部贴墙下蹲,且各锻炼有对应人群注意事项如老年人卷腹减次数、平板支撑小年龄需指导、生理期直腿抬高降强度、腰病史体前屈控幅度、老年人静蹲防摔倒、膝病者静蹲先咨询。 一、核心肌群强化锻炼 1.仰卧屈膝卷腹: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膝屈曲使双脚平踏地面,双手抱头,依靠腹部肌肉发力将上半身抬起,使肩部离开地面,保持数秒后缓慢放下,重复一定次数。此动作能增强腹部核心力量,稳定腰椎,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体能调整重复次数,老年人可适当减少次数但需保证动作规范。 2.平板支撑:双肘与双脚支撑地面,使身体呈一条直线,保持一定时间。该动作可提升核心肌群稳定性,对腰部支撑有帮助,年龄较小人群进行时需在成人指导下控制保持时间,避免因体力不支导致动作变形。 二、拉伸放松锻炼 1.仰卧位直腿抬高:仰卧,一侧下肢伸直缓慢抬起,尽量抬高至最大角度后缓慢放下,两侧交替进行。此动作可拉伸腿部后侧及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紧张,生理期女性需适当降低锻炼强度,避免过度拉伸加重身体不适,有腰间盘突出病史者需注意抬起速度不宜过快。 2.站立位体前屈: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缓慢向前屈体,双手尽量触摸地面,保持片刻后缓慢起身。该动作能拉伸腰部及下肢后侧肌肉,改善腰部柔韧性,有腰部病史者前屈幅度以自身舒适为准,避免过度弯腰加重腰部负担。 三、有氧运动选择 游泳是极为适合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有氧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自重对腰部的压力,患者在水中游泳时能锻炼全身肌肉,尤其对腰部肌肉有良好锻炼效果。儿童参与游泳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孕妇若病情稳定,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开展游泳锻炼,但要注意游泳环境及自身身体感受。 四、日常姿势维持锻炼 靠墙静蹲:背部紧贴墙壁,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起身并重复练习。此动作可增强腿部和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良好腰椎姿势。老年人进行时需留意墙壁稳定性,防止摔倒;有膝关节疾病者需先咨询医生意见后再谨慎开展该锻炼。
2025-10-10 10:38:06 -
小腿骨折手术后吃什么
小腿骨折手术后恢复需注意饮食,要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动物肝脏等,以及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全麦面包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糖尿病患者等在饮食上有相应注意事项。 含钙丰富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骨折的愈合。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有104毫克的钙,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能补充一定量的钙。豆制品如豆腐,每100克北豆腐约含有164毫克的钙,豆浆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毫升豆浆约含有10毫克左右的钙。虾皮的含钙量非常高,每100克虾皮约含有991毫克的钙,但由于虾皮含钠量较高,对于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要适量食用。孕妇患者在小腿骨折手术后,除了自身需要钙来维持身体状况,还需要为胎儿提供钙,所以更要保证钙的摄入,可以多喝牛奶、吃豆制品等。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骨折愈合有帮助,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每100克橙子约含有33毫克的维生素C,猕猴桃每100克约含有62毫克的维生素C,每天吃1-2个橙子或一个猕猴桃能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动物肝脏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像每100克猪肝约含有497微克的维生素D(以国际单位计),但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较高,对于有高血脂病史的患者要谨慎食用。对于儿童患者,在补充维生素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摄入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更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维生素D,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小腿骨折手术后患者活动量减少,容易发生便秘,所以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促进肠道蠕动。蔬菜如芹菜,每100克芹菜约含有1.4克的膳食纤维,菠菜每100克约含有2.2克的膳食纤维,每天保证摄入300-500克蔬菜能提供足够的膳食纤维。全麦面包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每100克全麦面包约含有9.6克的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在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等,同时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025-10-10 10:36:02 -
小腿骨折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小腿骨折手术后走路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早期(1-6周)、中期(2-3个月)、后期(3个月以上)阶段,早期一般不能走路,2-6周可在指导下部分负重,中期依愈合情况等逐渐增加负重,后期骨折完全愈合等可逐渐恢复正常行走,个体差异大,需综合多因素,从术后1月左右逐步部分负重,完全正常行走通常需3月及更长,全程需专业医护指导。 早期(1-6周):术后1-2周内,患者需卧床休息,进行患肢抬高、肌肉等长收缩等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此阶段主要是为骨折初步稳定创造条件,一般不能走路。术后2-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及复查结果,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部分负重行走,但患肢不能完全承受体重,具体时间需依据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端稳定程度来确定,若骨折端稳定程度较差则需适当延长不能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 中期(2-3个月):经过前面阶段的恢复,骨折处有一定的骨痂生长,骨折相对稳定。此时患者可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步态训练等,但仍需辅助器具帮助。一般来说,若骨折愈合良好,部分患者可在术后2-3个月尝试部分负重行走,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骨折愈合速度等情况,年龄较小的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要遵循骨折愈合的客观规律;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骨折愈合的疾病)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该阶段时间,以确保骨折稳定愈合。 后期(3个月以上):当骨折完全愈合,通过X线等检查确认骨折线消失,患肢力量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行走。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强,可能相对成年人更早恢复正常行走,但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老年患者可能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即使骨折愈合,恢复正常行走的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且在恢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平衡和步态的稳定,防止再次摔倒导致二次损伤。 总体而言,小腿骨折手术后走路的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需综合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从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逐步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完全恢复正常行走通常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保障安全和促进良好恢复。
2025-10-10 10: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