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膝关节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膝关节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腰椎间盘突出要怎么睡

    睡眠姿势对腰部健康重要,仰卧位可在膝关节下垫薄枕微屈膝,侧卧位要保持脊柱直线并在两腿间夹薄枕使髋膝微屈,还需选中等硬度床垫,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据舒适调整姿势,不适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 侧卧位 姿势要点: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这种姿势可以使腰部肌肉放松,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对于女性患者,侧卧位夹枕头的姿势不会对胸部造成过度压迫,更利于呼吸等生理功能;对于男性患者,也能有效缓解腰部的不适。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人,侧卧位时保持脊柱直线和夹枕头的姿势能更好地维持腰椎的稳定,减轻疼痛。 在选择睡眠姿势时,还需注意床垫的选择,不宜选择过软或过硬的床垫,一般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较为合适,这样能在睡眠中更好地配合体位来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状态。同时,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论选择哪种睡眠姿势,都应根据自身的舒适程度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缓解腰部不适的目的。如果在睡眠过程中腰部不适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2025-10-10 09:22:49
  • 散寒活络丸可以用在筋膜炎吗

    筋膜炎可分多种类型,散寒活络丸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功效,但无明确临床研究表明可直接治筋膜炎,中医角度符合证候表现时可能辅助改善症状需中医师辨证决定,特殊人群有使用禁忌,筋膜炎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有病史者用散寒活络丸前应咨询医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应禁用散寒活络丸,因为其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使用散寒活络丸,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在生活方式方面,筋膜炎患者无论是否使用散寒活络丸,都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筋膜炎部位受寒、受潮等,以减少筋膜炎的发作或加重。有筋膜炎病史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散寒活络丸等药物时,应先咨询医生,结合自身具体病史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

    2025-10-10 09:20:59
  • 半月板损伤有什么症状

    半月板损伤会引发疼痛、肿胀、弹响、交锁等症状,疼痛部位因类型而异,程度和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肿胀因损伤急慢性有不同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弹响类型多样,需与其他原因鉴别,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交锁由破碎半月板卡压引起,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情况不同。 程度与特点: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急性损伤时疼痛往往较剧烈,患者可能因疼痛难以正常行走或活动。慢性半月板损伤疼痛相对较隐匿,呈间歇性,在膝关节活动到特定角度时疼痛会加重,比如上下楼梯、深蹲或下跪时,疼痛可能明显加剧。年龄因素对疼痛感受有影响,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基础,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差一些,疼痛感觉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人群,半月板损伤后疼痛可能更严重,因为膝关节活动频繁会不断刺激损伤的半月板。有既往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半月板损伤后疼痛可能会被放大,恢复也相对更慢。 肿胀 机制: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会出现出血、渗出等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内积液,从而引起肿胀。急性半月板损伤时,肿胀往往出现较迅速,数小时内可能就会看到膝关节明显肿胀。慢性半月板损伤肿胀相对较缓慢,可能是逐渐加重的过程。 表现:肿胀明显时膝关节外观可看到明显膨隆,皮肤张力增高。不同年龄人群肿胀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半月板损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关节代偿能力相对较强,肿胀可能不如成人那么典型;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有关节退变导致的关节间隙改变等情况,半月板损伤后肿胀可能会和关节退变引起的肿胀相互影响,表现不太容易单纯区分。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半月板损伤后肿胀可能更明显,因为剧烈运动造成的损伤往往更严重,炎症反应更剧烈。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患者,半月板损伤后肿胀可能恢复更慢,因为膝关节内环境已经有一定基础病变。 弹响 类型与特点:半月板损伤时可出现膝关节弹响,有交锁样弹响等不同类型。弹响发生的时间和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膝关节屈伸时会突然出现弹响,有的则是在膝关节做特定动作时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半月板损伤弹响相对少见,且需要仔细鉴别,因为儿童膝关节问题表现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可能本身就有关节内结构摩擦产生弹响的情况,所以半月板损伤引起的弹响需要和关节退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弹响相鉴别。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的人群,半月板损伤后弹响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过度使用使半月板损伤风险增加,进而更容易出现弹响表现。有膝关节慢性病史的患者,半月板损伤后弹响可能会干扰对原有病情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评估。 交锁 发生情况:半月板损伤后,破碎的半月板可能会卡压在膝关节间隙内,导致膝关节突然卡住,出现交锁现象。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突然不能屈伸,处于固定的位置。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下降等原因,交锁发生时可能相对更难自行缓解;儿童发生交锁的情况非常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剧烈运动或需要频繁膝关节剧烈活动的人群,半月板损伤后交锁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类活动容易造成半月板严重损伤进而引发交锁。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等情况的患者,半月板损伤后交锁可能会带来更复杂的处理情况,因为膝关节内环境已经改变。

    2025-09-28 13:25:28
  • 膝关节发凉是的原因是什么

    膝关节发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血液循环不畅(年龄增长致血管弹性下降、长期久坐等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病史影响)、膝关节疾病(骨关节炎、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佳、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等)、环境因素(寒冷环境致热量散失快、潮湿环境影响血液循环和温度维持)。 一、血液循环不畅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例如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这会导致膝关节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进而出现发凉的感觉。 2.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久站或缺乏运动的人,下肢血液循环本就相对缓慢,膝关节处血液循环也会受影响。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群,下肢活动少,膝关节周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发凉。 3.病史影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向全身包括膝关节的供血不足。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时,身体整体血液循环都会受到牵连,膝关节血液循环也会受影响出现发凉。 二、膝关节疾病 1.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膝关节软骨发生磨损、退变,骨质增生等。炎症反应会影响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导致膝关节发凉。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存在炎症因子,会干扰正常的温度调节机制,使患者感觉膝关节发凉。 2.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如创伤、感染、免疫性疾病等,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增加,会影响膝关节周围的温度环境,患者可感觉膝关节发凉。例如创伤性滑膜炎,受伤后滑膜炎症反应导致膝关节局部温度相对降低,患者主观感觉发凉。 3.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症、增生,进而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和温度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在病情活动期更容易出现膝关节发凉的症状,且常伴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表现。 三、神经病变 1.年龄与病史:糖尿病患者若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本身神经功能也有衰退趋势,当膝关节周围神经受到影响时,神经对温度的感知出现异常,可能感觉膝关节发凉。例如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中就包括膝关节周围神经受累,导致感觉异常,出现发凉感。 2.其他神经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也可能影响膝关节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患者感觉膝关节发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会干扰神经对膝关节部位温度等感觉信号的传导,从而出现膝关节发凉等异常感觉。 四、环境因素 1.寒冷环境:在寒冷的季节或环境中,膝关节暴露在外,热量散失较快,容易出现发凉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在寒冷环境中膝关节发凉的症状可能更明显。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长时间处于户外而未做好膝关节保暖的人,膝关节很快就会感觉发凉。 2.潮湿环境: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膝关节周围的皮肤和组织容易受到潮湿影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温度维持,也可能导致膝关节发凉。比如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等潮湿场所的人,膝关节发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为潮湿环境会使膝关节周围的湿度增加,影响热量的保持。

    2025-09-28 13:22:38
  • 背疼是什么病的前兆

    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包括腰肌劳损(与不良姿势等有关,各年龄段可发病,有腰部隐痛等表现,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靠改善姿势等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20-50岁,有背疼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等,靠CT等诊断,早期保守治疗,严重需手术)、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有下背部等疼痛等,HLA-B27阳性等助诊,病情进展可致脊柱畸形);脊柱病变相关疾病有脊柱侧弯(儿童等可患,与遗传等有关,有脊柱侧弯等表现,靠检查诊断,轻可戴支具矫正,严重需手术)、脊柱结核(任何年龄可发病,有结核史等,有背疼伴全身症状等,靠相关检查诊断,需抗结核等综合处理);内脏疾病牵涉痛相关有胆囊炎、胆结石(40岁以上多见,疼痛放射至右肩背等,靠腹部超声等诊断,依病情药物或手术治疗)、冠心病(中老年多见,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背部等,靠心电图等诊断,需及时就医治疗。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 1.腰肌劳损 多与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有关,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常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伏案工作的人群。表现为腰部肌肉慢性损伤,腰部隐痛、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可辅助诊断,治疗上可通过改善姿势、适当休息、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于20-50岁人群,与腰椎退变、损伤等因素相关。除了背疼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腰椎CT、MRI等检查可明确诊断。一般早期可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等改善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强直性脊柱炎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下背部或骶髂部疼痛,早期疼痛可为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伴有脊柱僵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症状加重,活动后缓解。实验室检查可见HLA-B27阳性等,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CT、MRI)有助于诊断,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二、脊柱病变相关疾病 1.脊柱侧弯 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与遗传、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脊柱向侧方弯曲,可导致背部两侧不对称,出现背疼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如脊柱外观检查、Cobb角测量等)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侧弯可通过佩戴支具矫正,严重侧弯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脊柱结核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脊柱结核除了背疼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病变部位脊柱可能有畸形、压痛等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及结核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血沉等)可诊断,需进行抗结核治疗等综合处理。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相关 1.胆囊炎、胆结石 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相对多见,与胆囊结石、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及背部,表现为右上腹或背部的隐痛、胀痛或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诊断,治疗上根据病情可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冠心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背部,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等,可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可辅助诊断,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2025-09-28 13:20: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