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德国Evanglish Klinik、台湾慈济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多次赴欧美国家交流。归国后将国外先进的人工关节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已经为广大的髋膝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省内较早开展钽棒、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有丰富的人工髋、膝、肩关节关节置换的手术经验,包括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的诊治,每年独立完成大量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社会兼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专家、审稿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获得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论著10余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华骨科杂志1篇,SCI 收录2篇)。
展开-
脊柱中间骨头一按就疼怎么办
脊柱中间骨头按压疼痛可能由肌肉劳损、棘上韧带炎、脊柱退变、脊柱外伤等原因引起,不同原因有相应处理方式,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下肢麻木等其他症状,无论成人儿童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况查体并安排辅助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肌肉劳损 原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工作等)可导致脊柱周围肌肉劳损,当按压脊柱中间骨头时,会刺激劳损的肌肉引起疼痛。对于成年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伏案,腰部肌肉容易劳损;对于儿童,长期背负过重书包等也可能导致脊柱周围肌肉问题。 处理:首先要纠正不良姿势,成年人可定时起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脊柱伸展运动,如站立位双手上举向后伸展;儿童则要减轻书包重量,避免长时间弯腰。同时可进行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二)棘上韧带炎 原因:棘上韧带是连接脊柱各棘突的纤维组织,长期弯腰、外伤等可引起棘上韧带炎。成年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腰部频繁屈伸,容易引发;儿童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脊柱外伤史也可能发生。 处理:休息是关键,减少脊柱的过度活动。成年人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个月;儿童则要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明显时可进行局部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三)脊柱退变 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脊柱会出现退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可导致脊柱中间骨头按压疼痛。儿童一般不会出现脊柱退变相关问题,除非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特殊情况。 处理:成年人要注意适当运动,如游泳等对脊柱压力较小的运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加重退变;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担。如果是儿童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方案,可能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病情,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等。 (四)脊柱外伤 原因:成年人可能因意外摔倒、撞击等导致脊柱外伤,儿童可能因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引起。 处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一旦怀疑有脊柱外伤,都要保持脊柱制动,避免随意搬动,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搬运和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损伤情况,然后进行相应治疗,如骨折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固定等处理。 二、就医建议 如果脊柱中间骨头按压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情况,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相关辅助检查,如脊柱X线、CT、MRI等,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5-10-15 15:03:04 -
如何治疗滑膜炎
滑膜炎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如急性期减少患病关节活动,急性期后适当热敷、超短波理疗、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感染性用抗感染药,自身免疫性用糖皮质激素等,针对创伤性、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且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用药关注肝肾等情况且物理治疗注意温度强度,妊娠期女性非药物治疗为首且用药评估对胎儿影响。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制动:急性期应减少患病关节的活动,使关节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加重炎症反应。例如,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行走、跑步、上下楼梯等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拐杖辅助减轻患肢负担。 2.物理治疗: 热敷:急性期过后,可适当进行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理疗:如超短波理疗,能通过产生高频电场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消炎、消肿的效果;红外线照射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滑膜炎症状。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需注意特殊人群,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老年人使用时要警惕胃肠道出血等风险,应在医生评估后合理选用。 2.其他药物:若为感染性滑膜炎,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滑膜炎,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药物,但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1.创伤性滑膜炎:明确创伤原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因运动损伤导致的创伤性滑膜炎,除上述休息、物理治疗外,可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康复措施,必要时可能需手术修复损伤组织。 2.感染性滑膜炎:需积极明确感染源,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局部清创等处理。 3.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滑膜炎:如类风湿关节炎伴发的滑膜炎,需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针对滑膜炎进行综合干预,包括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同时密切监测关节功能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滑膜炎多与病毒感染、创伤等有关,治疗时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如适当休息、简单物理治疗等,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或成分。 2.老年人:老年人滑膜炎常与关节退变、骨质疏松等相关,药物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肝肾功能等情况,非药物治疗中物理治疗要注意温度和强度,避免对老人皮肤及关节造成额外损伤,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维持骨骼肌肉健康。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滑膜炎治疗需谨慎,非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使用需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2025-10-15 15:01:48 -
小孩膝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小孩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与骨骼肌肉生长发育不平衡有关,夜间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发热红肿等表现)、外伤(运动损伤如奔跑跳跃摔倒致软组织挫伤等,外力撞击致局部淤血肿胀等)、感染性疾病(化脓性关节炎有发热、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结核性关节炎起病缓,伴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膝关节滑膜炎(因过度运动、创伤致滑膜炎症,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时加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起明显,严重可致畸形功能障碍,伴全身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不缓解或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同时让孩子适当休息、保暖等。 一、生长痛 发生情况:多见于3-12岁儿童,孩子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时较易出现。 表现特点: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疼痛通常为隐痛,多在夜间发作,疼痛程度一般不剧烈,可自行缓解。 相关因素:与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不平衡有关,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肌肉筋腱生长相对较慢,导致牵拉引起疼痛,一般不伴随发热、红肿等表现。 二、外伤 常见情况 运动损伤:小孩活泼好动,在奔跑、跳跃、摔倒等运动过程中易导致膝关节外伤,如软组织挫伤、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等。例如玩耍时不慎摔倒,膝盖着地,可能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外力撞击:被重物撞击膝关节,也会造成疼痛,可能伴有局部淤血、肿胀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关节正常功能。 三、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关节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孩子可能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膝关节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皮温升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孩子会因疼痛而哭闹不安。 结核性关节炎: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起病较缓慢,膝关节疼痛伴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逐渐出现,关节肿胀不明显但有压痛,活动逐渐受限。 四、膝关节滑膜炎 原因:多因过度运动、创伤等引起,孩子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 表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有时可摸到膝关节饱满,浮髌试验可能呈阳性。 五、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特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表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时症状较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还可能伴有发热、皮疹、贫血等全身症状。 对于小孩膝关节疼痛,家长应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肿胀、活动受限等。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膝关节,注意膝关节的保暖等。
2025-10-15 15:00:45 -
足跟痛用什么泡脚最好
为缓解足跟痛可选用艾叶、花椒、伸筋草透骨草等泡脚方,艾叶方温经散寒祛湿止痛,花椒方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伸筋草透骨草方改善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泡脚要控制水温在40-50℃,时间15-20分钟,不同人群足跟痛病因不同泡脚效果有差异,若泡脚后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一、中药泡脚方及原理 (一)艾叶泡脚方 1.组成与用法:取艾叶30-50克,加水煮沸后,待水温合适时泡脚。 2.原理: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的有效成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足跟部的寒湿凝滞引起的疼痛。对于因长时间行走、受寒等导致足跟部气血不畅、寒湿内阻而引发疼痛的人群较为适用,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因为中老年人气血相对不足,容易受寒湿之邪侵袭。 (二)花椒泡脚方 1.组成与用法:花椒15-20克,加入适量水中煮沸,冷却至适宜温度后泡脚。 2.原理:花椒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等成分能起到局部麻醉、镇痛的效果,还可促进足跟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因寒湿、劳损等因素导致足跟痛的人群有一定缓解作用,一般人群均可尝试,但对于皮肤敏感者需注意观察,避免出现过敏等不适。 (三)伸筋草、透骨草泡脚方 1.组成与用法:伸筋草、透骨草各30克左右,加水煎煮后泡脚。 2.原理:伸筋草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透骨草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两者合用能改善足跟部的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状况,促进局部代谢。对于长期站立工作、运动劳损等导致足跟部经络不通引起疼痛的人群有帮助,不同年龄段人群只要无相关禁忌均可使用,但使用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二、其他泡脚相关注意事项 (一)水温控制 泡脚时水温一般控制在40-50℃较为适宜。对于老年人,由于其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特别注意水温,可先用手试温或让他人协助调试水温,防止烫伤。年轻人虽皮肤感觉相对敏锐,但也不宜水温过高,以免损伤皮肤。 (二)泡脚时间 每次泡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如果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下肢过度充血,引起不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泡脚时间过长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这类人群泡脚时间需适当缩短。 (三)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足跟痛原因可能不同,如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足跟痛,泡脚的效果可能会有差异。如果泡脚一段时间后足跟痛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能仅依赖泡脚,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跟骨骨刺患者,单纯泡脚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总之,选择适合的泡脚方对于缓解足跟痛有一定帮助,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用,并注意相关注意事项,若情况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2025-10-15 14:59:36 -
狭窄性腱鞘炎怎么办
狭窄性腱鞘炎是常见手部疾病,多因过度使用等引起,不同人群均可发病。其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制动、局部热敷、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针灸推拿、冲击波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儿童患者需更谨慎,治疗要依病情严重程度选合适方法且个性化处理。 一、认识狭窄性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多发生在手部的屈肌腱鞘,好发于手指,尤其是拇指、中指和环指。常因过度使用手指、手腕,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从事手工劳动等引起,也可见于一些特定职业人群,如乐器演奏者、装配工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一般女性可能因日常手部精细活动较多相对更易患病,儿童若有过度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引发。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休息制动 让患病的手指或手腕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进行引起症状的活动。例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打字的人,应减少打字时间,让手部得到放松,这有助于减轻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缓解炎症。对于儿童患者,要纠正过度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减少对手部相关肌腱的刺激。 (二)局部热敷 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不过,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谨慎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 (三)药物治疗(外用)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涂抹在患处,通过透皮吸收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这类药物能减轻腱鞘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因为儿童皮肤吸收能力与成人不同,要避免药物过量吸收带来不良影响。 (四)物理治疗 1.针灸推拿: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和推拿手法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肌腱与腱鞘的紧张状态。但儿童进行针灸推拿时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法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冲击波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不过,对于儿童是否适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三、手术治疗情况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卡压。一般来说,经过充分评估后适合手术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但术后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来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权衡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在病情严重影响生活且非手术治疗完全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术后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恢复情况,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指导。 总之,狭窄性腱鞘炎的处理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通过非手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若病情进展则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2025-10-15 14: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