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擅长: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对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为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参与分子标志谱在判断乳腺癌治疗敏感性中的应用的攻关课题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展开
  •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是什么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是胃与肠道等消化道组织连接部位,由多层组织构成,其相关并发症有吻合口漏和狭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操作、术后生活方式、病史等,儿童患者情况特殊,需观察临床症状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保障患者康复。 吻合口的结构特点 吻合口处的组织是由手术中缝合的多层组织构成,包括胃壁组织、肠壁组织以及缝合的缝线等。从微观结构来看,涉及到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等组织的重新连接,其愈合过程需要遵循正常的组织修复机制。 吻合口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吻合口漏:是胃癌根治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如年龄较大、营养状况差(存在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患者,其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吻合口漏;手术操作因素,如吻合时组织对合不佳、缝线过松或过紧等;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吻合口愈合,从而增加吻合口漏的风险;还有患者的病史,若患者术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吻合口狭窄:可能在吻合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瘢痕增生等情况导致。其影响因素同样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比如瘢痕体质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吻合口狭窄;术后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刺激吻合口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进而引起狭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吻合口的情况,因为任何吻合口相关问题都可能对其消化道功能发育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更加精细的术后护理和观察。 吻合口的观察与监测 临床症状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发热、腹胀、呕血、黑便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吻合口出现了问题,如吻合口漏可能表现为腹痛加剧、发热等,吻合口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观察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通过体征变化如腹部膨隆、哭闹不安等情况来早期发现吻合口相关问题。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方法。通过消化道造影可以观察吻合口的形态、是否有狭窄、漏等情况。例如,若存在吻合口漏,在造影检查中可能会看到造影剂外溢等表现。 总之,胃癌根治术后的吻合口是手术连接消化道的关键部位,其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吻合口的相关表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的康复。

    2025-09-25 11:16:04
  • 胃癌早期症状和前兆是什么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包括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恶心呕吐、疲劳乏力等,有高危因素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做胃镜等检查早期发现治疗。 一、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胃癌早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等。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进食后上腹部胀满,进食量较以往减少,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可能因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因素被掩盖,而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逐渐减退,也可能将其归为正常的衰老表现,但实际上需要警惕胃癌的可能。 二、食欲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减低。这是因为胃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患者摄入食物减少。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偏好高盐、腌制食物等人群,更易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若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排查胃部疾病。 三、体重减轻 早期胃癌可能会导致体重逐渐减轻,这是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且患者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重减轻的表现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为工作压力等因素,体重变化不易被察觉,而老年人本身体重基数相对稳定,体重减轻5%-10%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检查胃部情况。 四、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 部分胃癌患者会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者粪便呈黑色(柏油样便)。这是因为肿瘤侵蚀胃内血管导致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变成黑色。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溃疡等病史,出现黑便时更应高度警惕胃癌复发或新发的可能。 五、恶心、呕吐 早期胃癌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靠近幽门部位的胃癌,容易导致幽门梗阻,进而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群,胃部受到的刺激较大,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更要谨慎,需排除胃癌的可能。 六、疲劳、乏力 由于胃癌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女性可能因为日常家务等因素本身就容易有疲劳感,男性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疲劳,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排查胃部健康状况。 总之,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尤其是有胃癌高危因素(如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胃癌。

    2025-09-25 11:14:39
  • 胃癌的诱发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其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胃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烟熏油炸食品长期食用会损伤胃黏膜增加发病风险;遗传易感性也会使有家族胃癌史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慢性胃部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是癌前病变,胃溃疡经久不愈也可能癌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受这些因素影响面临胃癌风险,相关人群需重视胃部健康监测。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各种致癌物质的侵袭。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长期高盐饮食都可能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一些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的人群,由于腌制食品含盐量高,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烟熏、油炸食品:烟熏和油炸食品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的损伤,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烟熏、油炸食品,患胃癌的几率都会上升,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消化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更易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影响。 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胃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胃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胃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会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胃癌。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胃部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为遗传因素而面临更高的胃癌风险,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应加强胃部健康的监测。 慢性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它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变,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长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癌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慢性萎缩性胃炎,随着病情的迁延不愈,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逐渐增加,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胃溃疡:虽然胃溃疡本身不一定直接导致胃癌,但部分胃溃疡患者如果经久不愈,也可能发生癌变。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以及胃黏膜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迹象。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胃溃疡患者都存在癌变的风险,尤其是年龄较大、溃疡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2025-09-25 11:12:16
  • 直肠癌形成的原因

    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肠道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约20%-30%患者有遗传背景,50岁以上及男性易患;长期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风险;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等肠道慢性疾病也会提升患病几率。 一、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约20%-30%的直肠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APC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肠道内易形成大量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治疗,极大概率会发展为直肠癌。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也是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由DNA错配修复基因(如MLH1、MSH2等)突变引起,这类人群患直肠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年龄与性别因素:年龄方面,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人群是高发群体。性别上,男性患直肠癌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性激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是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会使胆汁酸分泌增加,肠道内厌氧菌作用下胆汁酸代谢产物可成为致癌物质;高蛋白饮食在肠道分解产生过多的致癌物质;而低膳食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增加,从而增加直肠癌发生风险。例如,西方发达国家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结构导致其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多环芳烃等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肠道,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肠道屏障功能,还可能影响肝脏对致癌物质的代谢,进而增加患直肠癌的可能性。 三、肠道慢性疾病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病程超过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大肠腺瘤:大肠腺瘤是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但它是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越大、绒毛状成分越多、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高,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直径大于2cm的腺瘤,其癌变率显著升高,及时切除大肠腺瘤可以有效降低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2025-09-25 11:09:14
  • 癌胚抗原偏高复检挂什么科

    癌胚抗原(CEA)偏高复检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门诊,单纯发现偏高挂普通内科门诊;有可疑肿瘤表现、既往肿瘤病史或肿瘤家族史等挂肿瘤内科;有消化系统症状挂消化内科;医院体检中心也可根据体检者整体情况指导挂相应临床科室复查。 一、普通门诊 如果只是单纯发现癌胚抗原(CEA)偏高,想要进行复检,可先挂普通内科门诊。普通内科医生会初步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基本情况,然后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进一步的检查或建议复查的相关注意事项等。例如,对于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但体检发现CEA偏高的一般人群,普通内科门诊是一个初步的就诊选择。 二、肿瘤内科 1.适用情况:若患者本身有一些可疑的肿瘤相关表现,或者既往有肿瘤病史,怀疑癌胚抗原偏高与肿瘤复发、进展等有关时,挂肿瘤内科更为合适。肿瘤内科医生对于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情况,能够更专业地从肿瘤相关的角度进行评估,比如会考虑进一步完善肿瘤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排查是否存在肿瘤病变。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当癌胚抗原偏高时,挂肿瘤内科可以得到更专业的针对肿瘤方面的排查和评估。而对于老年患者,肿瘤内科医生在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以及肿瘤相关风险等方面更有经验,能更好地制定后续的检查和诊疗方案。 三、消化内科 1.适用情况:因为癌胚抗原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较为常用,比如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癌胚抗原往往会升高,所以如果患者有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像腹痛、腹胀、便血等,挂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医生可以针对消化系统的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并安排消化系统相关的检查,如胃镜、肠镜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的肿瘤性病变导致癌胚抗原偏高。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的中年人群,出现癌胚抗原偏高时,消化内科门诊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医生可以结合其生活方式等因素来排查消化系统疾病。 四、体检中心相关科室延伸 有些医院的体检中心也可以进行癌胚抗原复检的相关咨询,体检中心的医生会根据体检者的整体体检情况来指导下一步应该挂哪个科室进行更深入的检查。比如体检中心发现癌胚抗原偏高后,会根据体检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建议其挂相应的临床科室进行复查。例如,年轻女性体检发现癌胚抗原偏高,体检中心可能会建议其先挂妇科门诊排查妇科相关肿瘤情况等。

    2025-09-25 11:08: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