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擅长: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对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为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参与分子标志谱在判断乳腺癌治疗敏感性中的应用的攻关课题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展开
  • 胰腺癌最早期症状

    胰腺癌最早期症状不典型,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及消瘦、消化不良;有腹痛,部位在上腹部等,性质多样且可加重;部分有轻度黄疸,因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致胆管梗阻引发。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及消瘦:胰腺癌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明显下降,进食量减少,同时体重逐渐减轻、消瘦。研究表明,约90%的胰腺癌患者有迅速而显著的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体重下降10公斤以上。例如,一些原本体重正常的患者,在几个月内体重明显下降,且伴有食欲不振,这可能是胰腺癌早期的信号之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减轻和食欲减退,应提高警惕。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胰腺是参与消化的重要器官,胰腺癌早期时胰腺功能受到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受到干扰,容易引发这些不适。比如,进食油腻食物后,会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表现,且症状可能反复出现,普通的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群,若出现反复的消化不良症状,更需关注是否与胰腺癌早期有关。 腹痛 部位及性质:腹痛是胰腺癌早期常见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疼痛可能间歇性发作,也可能逐渐加重。例如,有的患者最初表现为上腹部间歇性的隐痛,休息或服用一般胃药后可暂时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对于有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若出现上腹部反复的隐痛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胰腺癌。不同年龄的人群,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引起重视。 黄疸 出现情况:部分胰腺癌患者早期可出现轻度黄疸,主要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管梗阻,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进入血液引起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胰腺癌早期都会出现黄疸,只有当肿瘤侵犯到胆管时才会出现。对于有胆道疾病史或出现不明原因黄疸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要考虑胰腺癌的可能。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出现黄疸时更应谨慎排查。

    2025-10-17 11:43:16
  • 年轻人基本没有食管癌吗

    年轻人并非基本没有食管癌,其发病有一定年龄趋势且近年有上升,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食管相关疾病等高危因素有关,年轻人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有食管疾病者积极治疗复查以降低风险或改善预后。 一、食管癌的发病年龄分布特点 食管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年龄趋势,但年轻人也可能患病。总体而言,食管癌高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升高。然而,近年来年轻人食管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现代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经常食用过烫、腌制、霉变的食物等,这些因素会增加食管黏膜的损伤和刺激,长期作用下可能诱发食管细胞的癌变,即使是年轻人,若存在这些高危因素,也可能患上食管癌。 二、年轻人患食管癌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影响 1.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饮酒:年轻男性中吸烟、饮酒较为常见,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以及酒精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会破坏食管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长期刺激可导致食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增加癌变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患食管癌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显著升高,饮酒尤其是烈酒,会加重对食管的损伤,两者共同作用时风险叠加。 饮食因素:年轻人常偏好辛辣、油腻、过烫的食物,过烫的食物会反复损伤食管黏膜,使食管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胞变异。另外,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也会增加年轻人患食管癌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食管相关疾病:一些年轻人本身患有食管的良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如果长期不进行有效治疗,食管黏膜反复受到胃酸等刺激,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增加。还有食管白斑等疾病,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年轻人患有这些疾病且未得到合理诊治,也可能逐渐发展为食管癌。 对于年轻人来说,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尽量避免吸烟饮酒,保持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烫、腌制、霉变食物等。如果出现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食管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食管相关疾病的年轻人更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复查,监测食管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食管癌的发生风险或改善预后。

    2025-10-17 11:41:56
  •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消瘦、腹痛;黄疸相关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瘙痒;还有乏力、血糖异常、消化道出血倾向等,老年人因感知不敏感、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需警惕相关症状并及时就医。 一、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与消瘦:胰腺癌患者早期常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的情况,进而导致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胰腺的正常功能,使得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肿瘤细胞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80%的胰腺癌患者会有体重减轻的表现,体重可在几个月内下降10%-20%左右。 2.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位置常不太固定。这是由于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神经等所致。早期腹痛可能间歇性发作,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这是因为胰腺神经受侵犯,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腰背部。 二、黄疸相关表现 1.皮肤巩膜黄染: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时,会引起胆管梗阻,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一般呈进行性加重,患者皮肤会出现瘙痒症状,这是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例如,胰头癌患者由于靠近胆管,较早出现黄疸症状,黄疸发生率较高。 三、其他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这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2.血糖异常: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胰腺受损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10%-15%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新发糖尿病,或者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这可能是胰腺癌早期的一个不典型表现。 3.消化道出血倾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现象,这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或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所以更要警惕上述症状的出现,一旦有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患胰腺癌风险较高,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胰腺的负担,影响胰腺功能,从而更容易诱发胰腺癌相关症状。

    2025-10-17 11:41:10
  • 直肠癌术后吃海参

    直肠癌术后可适当吃海参补充营养,海参富含优质蛋白及多种微量元素有益恢复,但需注意个体差异,过敏体质者慎食,老年患者要注意烹饪软烂及控制量,年轻患者也需适量且保证饮食均衡,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海参食用量、烹饪方式等,确保促进恢复且无不良影响。 一、直肠癌术后吃海参的可行性及益处 (一)蛋白质补充 海参富含优质蛋白质,直肠癌术后患者身体处于恢复阶段,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等。例如,有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每日摄入适量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而海参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二)营养成分丰富 海参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硒等。锌对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铁可以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贫血情况;硒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能,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有一定益处。 二、食用海参的注意事项 (一)个体差异 不同的直肠癌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比如有的患者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患者在食用海参后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应适当减少海参的摄入量或暂停食用。这是因为个体的消化功能恢复情况不同,对海参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 (二)过敏情况 部分人群可能对海参过敏,直肠癌术后患者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食用海参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在食用海参前,过敏体质的患者需要谨慎,最好先少量尝试,观察有无过敏现象。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一)老年患者 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海参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做得软烂一些,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和消化能力来合理控制海参的食用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增加胃肠负担。 (二)年轻患者 年轻直肠癌术后患者在食用海参时也要注意适量,虽然年轻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好,但过量食用海参也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等问题。并且要保证饮食的均衡,除了海参外,还应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以维持全面的营养摄入。 总之,直肠癌术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海参来补充营养,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食用量和烹饪方式,同时注意个体差异和过敏等情况,以确保在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7 11:39:15
  • 患直肠炎多久会恶化成直肠癌

    直肠炎多久恶化成直肠癌无固定时间,不同炎症类型、患者自身情况等影响其恶化,直肠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恶化,如轻度者1-2年肠镜检查,中重度等高危者更频检,要戒烟限酒、调整饮食、积极治炎等降低恶变风险。 炎症类型:不同类型的直肠炎恶变风险不同。例如,溃疡性直肠炎相对而言癌变风险稍高一些,但也不是所有溃疡性直肠炎都会发展为直肠癌,只是相比一些非特异性的轻度直肠炎,其癌变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年龄小的人群,直肠炎恶变的潜在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不是绝对因素。比如老年患者如果存在直肠炎,由于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等因素,可能在一些方面影响对炎症的控制等,但具体还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脂低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直肠炎恶变的风险。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酗酒可能损伤肠道黏膜等,高脂低纤维饮食会改变肠道的微环境等,这些都可能促进直肠炎向癌变方向发展。 基础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可能影响肠道的基础疾病,如遗传性结肠息肉病等,同时合并直肠炎,那么直肠炎恶化成直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因为这些基础病史本身就与肠道的异常增殖等有一定关联,再加上直肠炎的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加速癌变进程。 直肠炎患者的监测与预防 监测:直肠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等监测手段。一般建议轻度直肠炎患者可以每隔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观察直肠黏膜的变化情况;对于中重度或者有一些高危因素的直肠炎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肠镜检查,比如每隔半年到1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必要时还可以同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迹象。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要戒烟限酒,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取。对于有家族肠道疾病史等高危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肠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同时,积极治疗直肠炎本身,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炎症,也是预防其恶化成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总之,直肠炎发展为直肠癌的时间不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直肠炎患者应重视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等,以降低恶变风险。

    2025-10-17 11:37: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