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擅长: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对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为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参与分子标志谱在判断乳腺癌治疗敏感性中的应用的攻关课题研究。

展开
个人擅长
常见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展开
  • 扁平苔藓多久会癌变

    扁平苔藓癌变概率较低,口腔约1%-5%,皮肤更低,无精确癌变时间,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患者需定期监测,去除不良刺激因素以降低癌变风险 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癌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率约为1%-5%,而皮肤扁平苔藓癌变概率更低。关于具体多久会癌变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固定时间,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口腔扁平苔藓中,一些长期不愈、糜烂溃疡型的扁平苔藓相对癌变风险较高,可能在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发生癌变,但也有很多患者的扁平苔藓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而不发生癌变。 影响扁平苔藓癌变的因素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癌变风险。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系统等会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抵御和修复能力下降。例如,老年人的细胞更新和修复能力不如年轻人,对于口腔内长期存在的扁平苔藓病变,更难及时修复,从而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性别因素: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在癌变风险上可能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由于生活方式等差异可能会影响病情发展。比如,女性可能在激素水平等方面与男性不同,不过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性别是导致扁平苔藓癌变时间差异的关键决定因素,但在临床观察中会综合考虑性别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饮酒:长期吸烟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增加癌变风险。研究表明,吸烟会使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的概率显著升高。同样,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干扰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从而可能加速扁平苔藓向癌变发展的进程。 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差的患者,口腔内细菌、菌斑等容易滋生,会持续刺激扁平苔藓病变部位,导致病变部位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进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的不良刺激因素,降低癌变风险。 病史因素:如果扁平苔藓病变部位长期存在糜烂、溃疡,且经久不愈,那么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内的病变部位反复出现糜烂,持续时间超过1年以上,相比病变部位偶尔糜烂的患者,其癌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扁平苔藓患者的监测与预防 定期监测:无论是皮肤扁平苔藓还是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都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黏膜的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颜色等变化;皮肤扁平苔藓患者也需要定期观察皮肤病变的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迹象。 去除不良刺激因素:对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洗牙等。对于皮肤扁平苔藓患者,要避免搔抓等不良刺激皮肤病变部位,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病变部位的摩擦。 总之,扁平苔藓癌变的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患者需要重视扁平苔藓的病情,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测和预防,以降低癌变的风险。

    2025-09-25 12:36:31
  • 肝癌中期如何治疗

    中期肝癌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肝移植)、局部治疗(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系统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同时需考虑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女性患者)的不同情况,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采取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肝移植:适用于伴有肝硬化且肝功能较差的中期肝癌患者。米兰标准等是评估肝移植的重要参考标准,符合标准的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相对较好,能同时解决肝癌和肝硬化问题,但肝源短缺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局部治疗 射频消融:通过射频能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对于直径≤5cm的单个肿瘤或数目≤3个、直径≤3cm的肿瘤,射频消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式。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对中期肝癌局部控制有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尤其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较好选择。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案。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并持续释放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多项临床研究证实,TACE能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对于部分中期肝癌患者可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系统治疗 靶向治疗:如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药物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靶向治疗为中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且相对化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适合部分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 免疫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中期肝癌治疗中也逐渐发挥作用。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部分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尤其在联合治疗方面展现出一定潜力,但免疫治疗也可能带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和处理。 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中期肝癌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选择上需更加谨慎评估。手术治疗需充分考量患者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TACE需根据患者整体状况调整方案,系统治疗中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以及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儿童患者:儿童中期肝癌极为罕见,治疗需格外谨慎。通常会采取多学科综合评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最大程度兼顾肿瘤控制和生长发育影响,可能更多倾向于相对温和且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但具体需依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女性患者:女性中期肝癌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生理特点,如妊娠相关情况(非妊娠患者)、激素对肿瘤可能的影响等。在系统治疗中,要关注药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相关监测和支持。 总之,中期肝癌的治疗需综合患者的肿瘤情况、身体状况、有无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5 12:32:31
  • 肿瘤和癌症的区别是什么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是恶性肿瘤一大类),良性肿瘤生长局限、不转移、对机体影响小,细胞分化程度高、生长慢、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等;恶性肿瘤细胞具无限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破坏组织器官功能,细胞分化程度低、生长快、呈浸润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等,良性肿瘤主要局部压迫阻塞,恶性肿瘤有局部浸润及全身症状等,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且预后不同。 一、定义方面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较为局限,通常不会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会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大类,比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都属于癌症范畴,它是恶性肿瘤中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特性且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 二、生物学行为方面 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与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似,生长速度缓慢,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浸润周围组织,不转移,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局部压迫或阻塞,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发生良性肿瘤的概率不同,比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可能增加特定良性肿瘤发生风险,不过多数良性肿瘤通过手术等治疗可治愈,对寿命影响小。 恶性肿瘤(癌症):细胞分化程度低,异型性明显,常有核分裂象,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不同年龄、性别中,如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更易患某些癌症,男性和女性癌症好发类型有差异,像肺癌在男性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乳腺癌在女性中高发,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癌症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生命,晚期癌症患者预后通常较差。 三、对机体的影响方面 良性肿瘤:一般局限于原发部位,主要是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良性肿瘤可能因位置不同影响相应器官功能,比如颅内良性肿瘤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等,但通过手术切除后恢复较好,对整体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相对较小,性别差异在良性肿瘤上体现不突出,生活方式因素对其影响主要是间接通过整体健康状况相关联。 恶性肿瘤(癌症):除了局部浸润破坏组织和器官功能外,还会引起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随着病情进展转移到其他部位会导致相应部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不同年龄癌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差异,儿童癌症在治疗上需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女性癌症患者在治疗中可能要考虑生育等问题,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癌症的进展和复发等情况。 总之,肿瘤包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二者在定义、生物学行为和对机体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良性肿瘤相对预后较好,癌症预后往往与发现早晚、肿瘤类型等多种因素相关。

    2025-09-25 12:27:44
  • 胃癌病理诊断怎么看几期

    胃癌病理分期依据TNM分期系统,T分原发肿瘤侵犯深度、N分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分远处转移情况,据此分为Ⅰ-Ⅳ期,不同分期治疗和预后不同,Ⅰ-Ⅱ期多首选手术等,Ⅳ期综合治疗为主,Ⅰ期预后较好,Ⅳ期预后差,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差异,病理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重要依据。 T分期: T1:肿瘤侵犯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部生理结构与成人有差异,但病理判断标准类似,需准确观察肿瘤在胃壁各层的侵犯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胃部其他基础疾病,但病理上仍需严格按照肿瘤对胃壁层次的侵犯来判定T分期。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 T4:肿瘤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为侵犯脏层腹膜,T4b为侵犯邻近结构。 N分期: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判断上无本质区别,均需仔细检查胃周及相关区域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1-2个。 N2:区域淋巴结转移3-6个。 N3:区域淋巴结转移≥7个,N3a为7-15个,N3b为≥16个。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无论何种年龄、性别患者,都要通过详细检查排除肝、肺、骨等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 M1:有远处转移。 胃癌病理分期的具体阶段划分 根据TNM分期组合,胃癌可分为Ⅰ-Ⅳ期。 Ⅰ期:包括T1-2N0M0等情况,肿瘤相对较局限,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较轻。对于儿童患者,若处于Ⅰ期,其身体对治疗的耐受等情况需综合评估;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整体身体状况对后续治疗的承受能力。 Ⅱ期:包含T1-2N1M0、T3N0M0等组合,肿瘤侵犯深度或淋巴结转移情况较Ⅰ期有所加重,但还未出现远处转移。 Ⅲ期:涵盖T1-4N2M0、T3-4N1M0、T4N0-1M0等情况,肿瘤侵犯范围进一步扩大,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等。 Ⅳ期:即T任何N任何M1,存在远处转移,病情相对较晚。 病理分期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治疗方面: Ⅰ-Ⅱ期胃癌通常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可能辅助化疗等。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影响,老年患者手术要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能否耐受;Ⅱ-Ⅲ期胃癌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等;Ⅳ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如化疗、靶向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 预后方面:一般来说,Ⅰ期胃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随着分期进展到Ⅳ期,预后逐渐变差,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较好,但需关注长期生存质量;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与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同时,性别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结合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总之,胃癌的病理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通过准确的病理分期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决策。

    2025-09-25 12:26:38
  • 总想拉屎是直肠癌吗

    总想拉屎(里急后重)不一定是直肠癌,肠道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有不洁饮食史、有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等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40岁人群、病程长呈反复发作、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各年龄组均可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腹痛腹泻及暗红色果酱样便等表现)均可引起;直肠癌引起的里急后重逐渐加重,还伴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消瘦乏力等,出现长期里急后重且良性疾病不能解释时需直肠指诊、结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一、总想拉屎不一定是直肠癌 总想拉屎即里急后重,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并不一定就是直肠癌。 (一)肠道炎症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常因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如食用不洁的凉拌菜、未洗净的瓜果等。 病史情况:患者多有不洁饮食史,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初为稀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2.溃疡性结肠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20-40岁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生活方式影响:其发病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精神紧张、劳累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病史情况:病程较长,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较为常见,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发性浅溃疡等改变。 (二)肠道寄生虫感染 1.阿米巴痢疾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组均可感染,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生活环境中易感染,如水源被污染等情况。 病史情况:患者可有腹痛、腹泻,大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特殊腥臭味,里急后重感程度不一,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散在溃疡,边缘潜行,溃疡间黏膜多正常。 二、直肠癌引起里急后重的特点及其他表现 (一)特点 直肠癌导致的里急后重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一些特征性表现。例如,大便习惯改变,可出现大便变细、排便不尽感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混有黏液或脓液,可伴有腹痛,疼痛程度不一,晚期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相关检查 如果出现长期里急后重且不能用上述常见良性疾病解释时,需要进行直肠指诊,这是诊断直肠癌的简单而重要的方法,可触及直肠内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指套可染血。还可以进行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直肠癌。 总之,总想拉屎不一定是直肠癌,当出现里急后重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25 12:2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