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骨肿瘤,软组织肿瘤,骨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高嵩涛,主任医师,骨科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 general hospital)博士后,德国Klinikum Ingolstadt访问学者,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骨科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学会基础学组委员,河南省免疫学会细胞治疗与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在骨软组织肿瘤、关节、脊柱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承担及参与河南省科技厅课题2项,河南省卫计委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专业书籍一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

展开
个人擅长
骨肿瘤,软组织肿瘤,骨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骨髓炎一定发烧吗

    骨髓炎不一定发烧,慢性骨髓炎因病情发展阶段、个体差异可能不发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或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也可能不发烧,不能仅通过是否发烧判断骨髓炎,需结合局部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慢性骨髓炎情况 病情发展阶段:慢性骨髓炎通常是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等原因迁延而来,此时炎症处于相对稳定或低活动状态,身体的免疫反应可能没有引发明显的全身性发热表现。例如一些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可能有窦道形成、死骨存在等,但整体感染相关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较轻,体温可无明显升高。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感染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强,能够较好地限制感染的全身性播散,即使存在骨髓内的感染,也可能不出现发烧。比如一些身体素质较好、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患慢性骨髓炎时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窦道分泌物等,而无发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或特殊情况 早期表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炎症可能还处于局部扩散阶段,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尚未充分激发,患者可能仅有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表现,而体温不一定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炎症进一步扩散,才可能出现发烧等全身性症状。 特殊人群: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时发烧表现可能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哭闹、局部肢体活动受限等,而不一定有明显的体温升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感染的反应能力下降,患骨髓炎时也可能不出现发烧,仅表现为局部的慢性疼痛、功能障碍等。 总之,骨髓炎患者不一定会发烧,不能仅通过是否发烧来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炎,还需要结合局部症状、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等来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有骨髓炎,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15 12:33:08
  • 发现脊柱侧弯时应该如何处理

    发现脊柱侧弯后需至正规医疗机构经体格检查初步筛查并借助脊柱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精确诊断,再依据侧弯程度分情况处理,轻度需定期监测与康复锻炼,中度需支具矫正加持续监测,重度进展快或支具无效可能手术,同时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需更密切监测干预且要注意避免不良姿势等生活方式问题。 一、明确诊断 发现脊柱侧弯后需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通过体格检查初步筛查,再借助脊柱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精确测定侧弯角度(Cobb角)、明确侧弯类型(如特发性、先天性等)及病情严重程度。 二、依据侧弯程度分情况处理 (一)轻度侧弯(Cobb角<20°) 1.定期监测:每4-6个月复查脊柱X光片,动态观察侧弯进展情况。2.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特定脊柱康复锻炼,如麦肯基疗法等,以维持脊柱稳定性,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二)中度侧弯(Cobb角20°-40°) 1.支具矫正:定制符合患者脊柱形态的支具,严格遵医嘱佩戴,每日佩戴时长通常要求16-23小时,同时配合康复锻炼。2.持续监测:定期复查,密切关注侧弯进展及支具矫正效果。 (三)重度侧弯(Cobb角≥40°) 若侧弯进展迅速或支具治疗无效,经评估后可能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脊柱融合术等,具体手术方案由脊柱外科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制定。 三、特殊人群考量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侧弯进展风险较高,需更密切监测与规范干预,鼓励参与游泳等对脊柱有益的运动,纠正不良坐姿站姿。 女性患者:青春期发育阶段侧弯可能进展更快,应加强随访及干预措施的执行。 先天性脊柱畸形病史者:侧弯复发或进展风险增加,需提高复查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生活方式:避免长期单肩背包等不良姿势,保持正确体态,适度进行有益于脊柱健康的活动。

    2025-10-15 12:31:22
  • 怎么判断大腿韧带撕裂和韧带拉伤

    大腿韧带损伤有拉伤和撕裂两种情况,损伤机制与症状表现不同,体征检查有区别,超声和MRI检查可鉴别,需及时检查明确是拉伤还是撕裂。 韧带撕裂:是较严重的损伤,多由剧烈运动中遭受暴力,如严重的扭伤、撞击等导致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症状相对更严重,疼痛较为剧烈,肿胀明显,常伴有局部淤血,关节稳定性受影响,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异常活动等情况,例如篮球运动中快速变向时可能造成大腿韧带撕裂,受伤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如膝关节周围韧带撕裂时,膝关节屈伸活动会受较大影响。 体征检查区别 韧带拉伤:查体时局部压痛明显,但无明显的关节松弛,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在未达到损伤韧带极限时疼痛尚可耐受,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可见韧带纤维部分损伤,结构尚连续,但有水肿等表现。 韧带撕裂:查体可发现关节松弛,抽屉试验等特殊试验可能呈阳性(如膝关节交叉韧带撕裂时抽屉试验异常),MRI检查能清晰显示韧带断裂的部位、程度,可见韧带连续性中断等表现。 影像学鉴别 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韧带的形态、回声等情况,对于韧带拉伤可见韧带轻度增厚、回声稍不均匀;韧带撕裂时可见韧带连续性中断、局部血肿形成等。 MRI检查:是诊断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能更精准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韧带拉伤在MRI上表现为韧带内信号轻度异常增高,结构基本完整;韧带撕裂则表现为韧带纤维的不连续、信号明显异常增高,周围可能伴有积液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等差异,MRI表现可能在修复过程中有不同特点,比如儿童韧带相对较柔韧,韧带撕裂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仍可通过信号及结构改变来区分。对于有运动史且怀疑大腿韧带损伤的人群,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拉伤还是撕裂。

    2025-10-15 12:29:17
  • 腿肚子抽筋怎么办

    腿肚子抽筋可通过立即拉伸肌肉、热敷缓解、补充电解质来应对,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若频繁发作、伴随其他症状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对于腿部后面抽筋:坐在地上,伸直患侧腿,勾脚尖,双手抓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拉,同样保持15-30秒。 热敷缓解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抽筋的腿肚子部位,温度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改善肌肉的代谢环境,减轻肌肉痉挛。 补充电解质 原因:出汗过多等情况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钾、钙等电解质,容易引发腿肚子抽筋。比如大量运动后出汗,会丢失较多电解质。 方法:可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者多吃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富含钾)、橙子(富含钾)、牛奶(富含钙)等。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腿肚子抽筋可能与生长发育快导致的钙相对不足有关,也可能是剧烈运动后引发。平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后要适当拉伸和补充水分。 孕妇:孕妇在孕期腿肚子抽筋较为常见,可能与子宫增大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钙需求增加等有关。孕妇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老年人:老年人腿肚子抽筋可能与肌肉力量减弱、钙质流失等有关。老年人要注意补充钙剂,多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夜间睡觉注意腿部保暖。 就医情况 如果腿肚子抽筋频繁发作,或者伴随下肢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或者抽筋持续时间较长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存在一些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下肢血管病变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5 12:27:20
  • 脚抽筋了怎么办

    脚抽筋可通过立即拉伸肌肉、热敷、补充电解质、按摩来缓解,若脚抽筋频繁发生、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针对不同部位抽筋有相应拉伸方法,热敷要注意不同人群温度,补充电解质要选合适饮品,按摩力度要适宜不同人群。 针对脚部其他部位抽筋:比如脚部某一单个脚趾抽筋,可轻轻捏住该脚趾,缓慢向脚背方向扳动,直至抽筋缓解。 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抽筋的部位,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一般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成年人皮肤耐受度相对高些,但也不能过热;儿童皮肤娇嫩,温度要更低些,可先测试一下温度再敷。 补充电解质 大量出汗后容易导致电解质失衡从而引起脚抽筋,这时可以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等。对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及时补充电解质很重要;对于一般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后也可适当饮用。儿童如果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脚抽筋,要选择适合儿童的低渗透压电解质饮品,避免摄入过多不适合的成分。 按摩 用手轻轻按摩抽筋的部位,从抽筋部位的近端向远端进行按摩,力度适中。比如按摩小腿抽筋部位,从膝盖下方开始,向脚踝方向按摩。成年人可以承受稍大一点的按摩力度,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度;儿童则要轻柔按摩,避免造成不适。 就医情况 如果脚抽筋频繁发生,或者抽筋持续时间较长,经过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腿部肿胀、麻木、疼痛剧烈等,应及时就医。比如中老年人如果经常出现脚抽筋,且伴有下肢发凉、行走困难等,可能是血管或神经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孕妇出现频繁脚抽筋,也要及时就诊,因为孕期身体变化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引发抽筋。

    2025-10-15 12:25: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